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各8只,其中A组和B组分别于第1、14天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及脂多糖(LPS)溶液;C组同上注入LPS溶液,同时采用香烟暴露法制备COPD模型,共1个月;D组同上注入LPS溶液并行香烟烟雾暴露及18%氧气吸人制备COPD并肺动脉高压(PAH)模型;B1组、C1组、D1组分别按B、C、D组造模,并腹腔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Al组处理方式同A组,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肺动脉插管法测定各组肺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VEGF表达与肺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组和D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均明显高于A组,Cl、D1组此三项指标均较对应C、D组下降(P均〈0.05);C组和D组BALF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组,Cl、D1组VEGF蛋白表达较对应C、D组显著下降(P均〈0.05);B组、C组和D组肺组织中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强,B1、C1、D1组VEGF mRNA表达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C1、Dl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和D组(P均〈0.05);肺组织中VEGF mRNA及BALF中VEGF蛋白水平均与RVSP、mPAP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延缓COPD病情进展,可能机制为下调VEGF表达;此为COPD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Chai WS  Fan JX  Zhu XM  Chen B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0):815-819
目的探讨NF-κB及其诱导TNFα在大鼠铜绿假单胞菌(PA)肺炎中的表达及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其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PA组、PDTC干预组。每组24只。PA组大鼠制作PA模型,PDTC干预组制作PA模型前腹腔注射PDTC200mg/kg体重。PA组、PDTC干预组接种铜绿假单胞菌悬液0.2ml(6×10^8CFU/m1)。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TNFαmRNA表达。结果PA组大鼠肺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DTC干预组大鼠肺组织充血、水肿等炎性表现较PA组明显减轻。PA组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DTC干预组NF—κB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显示,各时间点NF-κB表达不同,3h达高峰。RT—PCR显示,PA组TNFαmRNA高表达,以6h最为明显;PDTC干预组TNFαmRNA表达明显下调,与P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F-κB及其诱导的TNFα在PA肺炎中发挥重要作用,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减轻PA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对脂多糖(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三组。对照组(N组)6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ml/kg。ALI组(L组)24只,腹腔注射LPS 3 mg/kg。PDTC干预组(P+L组)24只,先腹腔注射PDTC 120 mg/kg,0.5 h后再腹腔注射LPS 3 mg/kg。后两组分别于腹腔注射LPS后1、2、4、8 h作为观测时间点。观察肺组织胞质及胞核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 ALI组各时相肺组织胞质中P65蛋白的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胞核中P65蛋白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PDTC干预组P65蛋白与ALT组比较,肺组织胞质中P65蛋白的表达强度较ALT组升高(P<0.05),而胞核中P65蛋白表达强度较ALT组降低(P<0.05)。结论 LPS引起肺组织NF-κB P65蛋白由胞质向胞核转移而活化,NF-κB参与炎症的调控,在ALI中发挥重要作用。而PDTC可抑制炎性介质的表达和释放,可有效地减轻LPS所致大鼠AL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及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三组.对照组(N组)8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ml/kg.ALI组(L组)24只,腹腔注射LPS 3 mg/kg.PDTC干预组(P+L组)24只,先腹腔注射PDTC 120 mg/kg,0.5h后再腹腔注射LPS 3 mg/kg.后两组分别于腹腔注射LPS后4、12、24 h作为观测时间点,观察BALF中TNF-α、IL-1β的含量及肺组织胞浆及胞核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 L组各时相BALF中TNF-α、IL-1β较N组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时间延长增加明显,但P+L组TNF-α、IL-1β与L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L组各时相肺组织胞浆中P65蛋白的表达强度较N组显著降低(P<0.01),而胞核中P65蛋白表达强度较N组显著升高(P<0.01),但P+L组肺组织胞浆中P65蛋白的表达强度较L组升高(P<0.05),而胞核中P65蛋白表达强度较L组降低(P<0.05).结论 LPS引起BALF中TNF-α、IL-1β大量释放,肺组织NF-κB P65蛋白由胞浆向胞核转移而活化,NF-κB参与炎症的调控,在ALI中发挥重要作用.而PDTC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抑制NF-κB活化,有效减轻LPS所致大鼠ALI.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5-羟色胺转运体(5-HTT)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动脉中的表达,探讨波生坦对其肺动脉中5-HTT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氧组(H组)和波生坦组(B组)(每组10只).C组于正常环境中饲养3周,其余2组置于低压低氧舱中饲养3周.B组大鼠予以波生坦100mg·kg^-1·d^-1灌胃,H组按体质量同体积蒸馏水灌胃.测定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观察和测定大鼠肺动脉和肺组织中5-HTT的表达水平.结果 H组大鼠的mPAP和RVSP明显高于C组(P值均<0.05);和H组大鼠相比,B组大鼠mPAP和RVSP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和C组相比,H组大鼠肺动脉和肺组织中5-HTT的表达明显升高,而B组大鼠肺动脉和肺组织中5-HTT的表达明显低于H组.结论 HPH大鼠肺动脉和肺组织中5-HTT呈过表达,而波生坦可以显著抑制低氧介导的大鼠肺动脉和肺组织中5-HTT的表达增多,这可能是波生坦的新的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因子K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Z)、胰腺炎组(Y)和干预纽.干预组又分为建模前1h PDTC干预组(A)、建模后1h PDTC干预组(B)和建模后6h干预组(C).干预组按不同时间ip PDTC.建模后6,12,24 h分批处死,临床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淀粉酶(AMY),用凝胶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定胰腺和肝脏中NF-κB的活性.同时观察胰腺和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正常大鼠组织中几乎测不到NF-κB的活性,与Z组比较,Y组胰腺和肝脏组织中6,12,24 h NF-κB活性分别明显增加(P<0.001).建模前1h,1h后使用PDTC,胰腺和肝脏组织中NF-κB活性均受到抑制(18.14±3.30,23.79±3.62 vs 24.82±4.57:10.68±2.51,13.83±2.70 vs 16.38±2.50;P<0.05),Y组血清ALT,AMY均高于对照组.病理学检查可以见到Y组和A,B,C组的胰腺和肝脏均有炎性改变,但A组较Y组明显为轻.结论:NF-κB的异常活化与SAP以及肝损伤有明显关系:PDTC对SAP时肝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IκBα)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人中性粒细胞,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来普霉素B(LMB)干预组(B组)、LPS刺激组(C组)和LMB +LPS组(D组).各组分别在刺激后120 min ,用 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核、胞浆中IκBα含量,用NF-κBp65试剂盒检测细胞核NF-κB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百分比.结果 C组胞浆及胞核中IκBα含量较A组中明显减少,而NF-κB活性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减少;D组胞核中IκBα含量较C组中明显增多, NF-κB活性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结论 IκBα的核内聚集可抑制NF-κB活性,并促进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祝远彬  赵铭山 《山东医药》2009,49(17):34-35
目的制备哮喘大鼠模型,观察菠萝蛋白酶治疗哮喘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A)、菠萝蛋白酶组(B)、菠萝蛋白酶干预对照组(C)、对照组(D)。用卵蛋白复制大鼠哮喘模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NF-κB主要表达在气道上皮细胞;A、B、C、D组NF-κB胞核阳性的细胞数占气道上皮细胞数百分比分别为(29.86±2.59)%、(19.26±2.43)%、(10.22±3.41)%和(9.42±2.02)%,A、B组高于C、D组(P均〈0.01),B组低于A组(P〈0.01)。结论菠萝蛋白酶能显著抑制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可能是菠萝蛋白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吴海青  李涛平  徐健  黄丽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1952-1955
目的探索NF-κB在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理及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组(n=18)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内毒素组(LPS)(n=18):经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C组:高剂量干细胞组(BMSCH组)(n=18):经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BMSC 2×106/ml 0.5 ml;D组:低剂量干细胞组(BMSCL组)(n=18):LPS 5 mg/kg+BMSC 1×106/ml 0.5 ml;干细胞对照组(BMSC组)(n=18):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106/ml 0.5 ml。分别于造模后6、24、72 h,处死动物收取标本,每个时间点6只(LPS的24 h组因1只死亡固只处死5只)。取肺组织于生理盐水中迅速漂洗干净后,立即放入液氮中冷冻,后转入-70℃冰箱中保存备用,分别测定肺组织TNF-α、IL-1β及肺组织细胞核内的NF-κB表达。结果 TNF-ɑ、IL-1β及NF-κB不同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各组同一时间点的比较:B组均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C、D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F-κB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组织中表达升高。注射内毒素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组织中的NF-κB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缺氧再给氧(H/R)损伤的发生机制及三七总皂苷(tPNS)对该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ECV304分为七组,正常组;模型组;tPNS高、中、低浓度组;维拉帕米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组。对各组进行相应处理后,分别检测各组ECV30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核转录因子-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tPNS高,中、低浓度组、维拉帕米组及PDTC组细胞氧自由基清除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NF-κB及ICAM-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tPNS高、中、低浓度组细胞氧自由基清除功能明显高于H/R组,NF-κB及ICAM-1表达率明显低于H/R组,且呈浓度依赖性改变,tPNS高浓度组细胞氧自由基清除功能明显高于维拉帕米组及PDTC组,NF-κB及ICAM-1表达率明显低于维拉帕米组及PDTC组同期。结论 H/R可激活ECV304,使细胞氧自由基清除功能明显降低,NF-κB及ICAM-1的表达明显升高;tPNS能有效改善细胞氧自由基清除功能,降低NF-κB、ICAM-1活性,减轻H/R损伤,且高浓度tPNS效果优于维拉帕米、PDT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小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结扎3月龄雄性C57/BL小鼠左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随机分成AMI+PDTC组(36只,术后每日腹腔注射PDTC120mg/kg),AMI组(36只,每日注射同上述剂量的生理盐水)。所有小鼠按心梗时间分3d、7d、14d亚组,比较应用PDTC后NF-κB信号通道相关的p65,Wnt信号通路的Dishellved(dvl)-1mRNA表达,糖原合成激酶(GSK)-3β总水平及磷酸化水平变化,β-连接蛋白(catenin)及缝隙通道连接蛋白(connexin)43表达。结果:与AMI组相比,AMI+PDTC组的p65,dvl-1mRNA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p/tGSK-3β3d,7d及14d时均显著升高(P值均为0.000);β-catenin表达3d时显著低于AMI组,7d时显著高于AMI组(P值均为0.000);connexin43表达显著降低(P=0.000)。结论:抑制NF-κB活性、信号通道后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活性也发生变化,说明急性心肌梗塞后NF-κB信号通路与Wnt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互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梗后大鼠心肌组织中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阐明NF-κB、MMP-9与心室重构的病理意义及卡托普利的作用途径。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随机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作为心肌梗死组,另设假手术组(丙组,n=20)为对照。冠脉结扎后24h,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甲组,n=19)及心肌梗死对照组(乙组,n=18)。此后6周,每日以10mg/kg卡托普利灌胃处理甲组大鼠.并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乙组、丙组大鼠。6周末测量各组大鼠心/体比值,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室心尖部心肌中NF—κB与MMP-9蛋白表达。结果左室心尖部心肌中NF—κB、MMP-9的表达及心/体比值,甲、乙组均显著高于丙组(P〈0.05),而甲组心/体比值较乙组下降(P〈0.05),NF-κB、MMP-9的表达也较乙组有差异(p〈0.05)。结论NF-κB、MMP-9参与心梗后大鼠心室重构,卡托普利通过抑制NF-κB与MMP-9蛋白的表达逆转心梗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反义RNA重组腺病毒预处理对凝血酶诱导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表达NF—κB反义RNA的50多重感染(MOI)重组腺病毒和100μmol/L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NF—κB特异性阻断剂)预处理VSMCs 48h和1h.采用WST-1试剂和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人率测定0.5U/ml凝血酶诱导的VSMCs细胞增殖率。结果:与PDTC一样。表达NF—κB反义RNA的重组腺病毒预处理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VSMCs的增殖(P〈0.01).抑制率〉30%。结论:NF—κB反义RNA与NF—κB特异性阻断剂对VSMC的增殖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超过30%。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核转录因子-κB活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三组: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DM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NAC组)、对照组(C组)。分别于4周、8周、12周、16周检测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于相应时间分别处死大鼠并分离和摘取主动脉,采用SP免疫组化或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方法测定主动脉内皮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1)DM组、NAC组的血糖及HbA,C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2)DM及NAC两组的TC、TG在4周、8周无显著变化,TC、TG、在12周、16周时显著高于C组(P〈0.01);(3)在12周、16周时NF-κB结合活性,ICAM-1表达在DM大鼠主动脉校对照组明显增强(++),NAC组较DM组减弱(+);(4)HE染色在DM组于12周、16周时出现AS的早期病理改变,而在NAC和C组未发现AS的病理改变。结论:(1)DM大鼠主动脉存在NF-κB的激活,并启动下游靶基因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进而导致大鼠AS的发生、发展,因此,NF-κB的激活可能是导致DM大鼠AS的始动因子之一;(2)高血糖是NF-κB不适当激活的又一因素,因此,早期有效的控制血糖是防治DM鼠AS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NF—κBp65、ICAM-1在基底动脉的表达。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SAH组(20只)及PDTC组(20只)。SAH组和PDTC组又分为SAH后1、3、5、7、14d亚组,每组4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模型。PDTC组在第2次注血后即脑池内注射PDTC,0.25ml/次,2次/d,连续2d。观察基底动脉管径和厚度、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NF—κB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①SAH组在第3天开始出现基底动脉管径变细、管壁增厚,第7天最明显,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DTC组仅第7天与第1天比较有差异(P〈0.05)。在第3、5、7天时,SAH组与对照组及PDTC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DT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PDTC组与SAH组同时间点比较,病理形态损害、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③SAH组在第3天开始出现NF—κBp6、ICAM—1表达,第7天达高峰。第3、5、7d(ICAM-1包括第14d),SAH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DTC组(P〈0.01)。PDTC组与对照组比较亦增高,P〈0.05。结论PDTC对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通过抑制NF—κBp65、ICAM-1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再给氧(H/R)时冠状动脉内皮细胞(CAEC)氧自由基清除功能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及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脂(PDTC)对它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猪CAEC分为3组。对照组:未经处理;H/R组:作H/R处理;PDTC组:在H/R前于培养液中加入PDTC。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实验期对照组GSH、MDA含量、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H/R及PDTC组GS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而MDA含量、NF-κB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但PDTC组GSH含量明显高于H/R组同期,MDA含量、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R组同期。结论:H/R使细胞GSH含量明显减少,MDA含量、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DTC能有效降低NF-κB的表达,改善细胞氧自由基清除功能,降低细胞凋亡率,减轻H/R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后兔主动脉NF-κB、VCAM-1、VEGF的表达及氟伐他汀的影响,探讨高脂血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氟伐他汀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高脂饮食4周、6周、8周组,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加氟伐他汀组。到规定时间点,处死动物取主动脉标本,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查NF-κB、VCAM-1和VEGF的表达。结果①高脂血症可以引起NF-κB、VCAM-1、VEGF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LDL水平与NF-κB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22,P〈0.01);NF-κB与VCAM-1、VEGF呈显著正相关(r=0.937,P〈0.01,r=0.894,P〈0.01)。③氟伐他汀可以减少NF-κB、VCAM-1和VEGF的表达(P<0.05)。结论NF-κB、VCAM-1和VEGF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炎症是高脂血症的伴随因素,引起了细胞增殖,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氟伐他汀可以减少其表达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对小泛素养修饰蛋白(SUMO)4介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GK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糖尿病组(DM组)、舒洛地特治疗组(DM+S组),SPF级同龄雄性Wistar大鼠10只作为健康对照组,DM+S组给予舒洛地特10mg· kg-1·d-1腹腔注射,连续8周,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分别于用药前1d和用药结束后次日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大鼠肾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SUMO4、NF-κB抑制剂(IκB)的表达.结果:(1)用药前DM组与DM+S组大鼠的血糖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用药后DM+S组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低于DM组[(146.90±10.92)%比(314.63±20.42)%,P<0.01];(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光镜下GK大鼠的肾脏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肥大,基底膜轻度增厚,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肥大,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未见典型的结节性肾小球硬化,似为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改变,DM+S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较DM组明显减轻;(3)免疫组化示:DM+S组和DM组SUMO4、NF-κB、IκB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与DM组比较,DM+S组SUMO4[(29.8±0.6)比(34.2±0.7)]、IκB[(25.5±0.7)比(37.3±0.6)]表达显著增加,NF-κB[(43.9±0.9)比(27.0±0.6)]表达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1)小泛素养修饰蛋白4、NF-κB抑制剂在糖尿病GK大鼠肾脏组织表达增多;(2)舒洛地特对糖尿病GK大鼠肾脏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白介素18(IL-18)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MC的增殖情况,ELISA检测Ⅳ型胶原蛋白(CO-Ⅳ)和层黏连蛋白(LN),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核易位。结果高糖环境下,25μg/L、50μg/L的IL-18作用48h能明显促进MC增殖、CO-Ⅳ和LN的分泌(P〈0.01),使NF-κBP65激活,50κg/L组更为显著(P〈0.01)。100κmol/L的PDTC能显著抑制IL-18诱导MC增殖作用(P〈0.01),CO-Ⅳ和LN的分泌以及P65核易位。结论PDTC可能通过NF-κBP65途径抑制IL-18诱导的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