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分组,比较孕前及不同孕期各组GDM的发生率.结果: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及肥胖组孕妇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消瘦组(P<0.01),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孕晚期各BMI组孕妇GDM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期超重及肥胖均导致GDM发生率增加;孕晚期BMI对GDM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孕晚期低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样本量相对不足及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4-12月产检并被诊断为GDM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随访。分析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共590例GDM孕妇纳入本研究。根据BMI分类,10.6%(63/590)孕妇体质量偏轻,65.9%(389/590)体质量正常,17.6%(104/590)超重,5.9%(34/590)肥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348.6±465.4)g,巨大儿发生率为7.6%(45/590),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2.4%(14/590)。随着孕前BMI增加,孕期增重过量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显著增加(P<0.01);随着孕期增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及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有关,与孕期增重正常者相比,孕期增重过量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OR=2.57,P<0.01)。结论:GDM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儿,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孕前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特别注意加强对孕前超重和肥胖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900例具有完整产科资料的妊娠女性作为受试对象,依据孕前的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20 kg/m2)、正常组(20 kg/m2≤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依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的不同,将孕妇分为:<15 kg组、15~20 kg组和>20 kg组.观察孕前不同BMI和体质量增加的不同程度对产妇最终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孕妇顺产率依次降低,剖宫产率依次升高(P<0.01).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升高,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均呈升高趋势(P<0.0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检出率依次升高(P<0.01);肥胖组孕妇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逐渐升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出血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病风险,亦可显著增加剖宫产率、巨大胎儿率、不良妊娠结局如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河南医学研究》2017,(6)
目的分析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长对早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沈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收的214例孕妇,根据孕前BMI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n=45)、正常组(18.5≤BMI≤25.0 kg/m2,n=133)、偏重组(BMI>25.0 kg/m2,n=36);根据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将上述研究对象重新分为<7 kg组(n=52)、7~12.7 kg组(n=121)、>12.7 kg组(n=41)。分析对比孕前不同BMI及孕期不同体质量增长孕妇早产发生率。结果偏瘦组与偏重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1.11%、8.33%,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1.50%(P<0.05),偏瘦组与偏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增加<7 kg组与>12.7 kg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7.31%、9.76%,均显著高于7~12.7 kg组(P<0.05),<7 kg组与>12.7 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偏低或偏高、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或不足均是导致孕妇发生早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吉林医学》2018,(3)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长(△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建立围产保健卡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并住院分娩的孕妇5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分为三组(消瘦组、适宜组、肥胖组),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再根据孕期△BMI的不同,将所有孕妇重新分为三组(不足组、合适组、过多组),再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BMI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足组和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过多组、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过多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合适组(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或过低,孕期△BMI过多或过少均有可能给母儿带来不良影响,应指导育龄妇女孕前控制BMI在适宜范围,并指导其孕期BMI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孕妇纳入研究,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分为BMI>25的肥胖组和BMI≤25的正常组,根据孕期增重情况分为A组(增重≤10kg)、B组(增重10~15kg)、C组(增重15~20kg)、D组(增重20~25kg)、E组(增重>25kg),观察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产后负面情绪。结果:肥胖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早产儿及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D组、E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早产儿及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和C组。结论:合适的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孕期增重有助于提高顺产率,降低早产儿、巨大儿发生率,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孕妇孕期体质量监测一直是孕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孕期营养不均衡、运动减少,造成营养摄入与消耗失衡,使孕妇体内脂肪积聚、孕期体质量大幅增长。为了解产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本研究选择单胎初产妇740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孕期保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537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年龄分为低龄组144人,适龄组289人,大龄组80人,高龄组24人;按孕妇孕前BMl分为肥胖组9人,过重组44人、标准组416人,过轻组68人。分别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巨大儿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低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高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组、大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明显高于低龄组(P〈0.01)。孕前过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标准组(P〈0.01),孕前过轻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亦明显低于孕前标准组(P〈0.01)。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GWG)对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 932例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女在孕24~28周常规行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完整记录年龄、孕前体质量及分娩前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按孕前BMI分为偏瘦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4组孕妇在不同GWG情况下GDM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GDM发病率依次为1.2%、3.3%、10.5%及33.3%(<0.05)。GWG超出IOM推荐范围的孕妇,GDM发病率增加(<0.05);在同一孕前BMI组别内,GWG超标亚组GDM发生率高于未超标亚组,但仅在孕前超重、肥胖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孕前BMI是GDM很强的风险预测因子,超出推荐范围的GWG增加GDM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在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妇女中尤其显著,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度是GDM重要的协同风险因子。在孕前体质量基础上合理的管理GWG是防治GDM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前和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增加对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341名单胎、头位且无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前BMI不同,孕12周BMI增加不同,孕28周BMI增加不同及孕期BMI增加不同各分为3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随访分别比较不同孕期各组和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孕前BMI分组不同与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12周△BMI与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8周△BMI及孕期△BMI与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BMI及不同孕周△BMI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方式有关,合理进行孕期体质量管理,控制△BMI有助于控制新生儿体质量并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LI Chun-ming LI Guang-hui CHEN Yi RUAN Yan WANG Xin ZHANG Wei-yuan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3,126(23):4585-4587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among women of child bearing age all over the world in recent decades. Its impact 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 continued to grow, such as increased risk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preeclampsia, fetal macrosomia, perinatal mortality and chance for cesarean deliveries) What's more, underweight before pregnancy also has some hazardous effects on pregnant women and fetus, such as increased risk of delivering infants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and preterm delivery.2 The present study determined the prevalence of each body mass index (BMI) group of an obstetric population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and effects of the maternal pre-pregnancy BMI on multiple antepartum, intrapartum and neonat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体重指数变化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对近2年来我院产检并分娩的447例初产妇的妊娠初期体重指数、妊娠37周后体重指数及其新生儿体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与巨大儿的关系。结果:496例产妇中,共有447例用于分析,检出巨大儿56例,检出率为12.5%。与非巨大儿母亲孕期体重指数增量〉6者的构成比(90/391,23.0%)相比,巨大儿母亲孕期体重指数增量〉6者的构成比(43/56,76.8%)较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体重指数增量〉6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RR=11.016,95%CI为5.650~21.477,P〈0.01),而年龄和孕次对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初产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量〉6与巨大儿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孕前低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孕妇,单胎、≥26周、活产,按孕前BMI分为极低体重组(BMI<16.5 kg/m2,n=104)、低体重组(BMI为16.5~18.4 kg/m2,n=969)、正常组(BMI为18.5... 相似文献
14.
体重指数与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 (BMI)、孕期BMI增加值 (ΔBMI =分娩期BMI -孕前BMI)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 )、糖耐量异常 (GIGT)、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 333例单胎孕妇按孕前BMI随机分为消瘦组 (15 8例 )、正常组 (15 2例 )及肥胖组 (2 3例 ) ,对GDM、GIGT、PIH的发生率及妊娠结局作前瞻性分析。结果 肥胖组妊娠期GDM +GIGT及PIH发生率较正常组及消瘦组明显升高 (P值均<0 .0 1) ,肥胖组及消瘦组的GDM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阴道自然分娩率与剖宫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5 )。发生GDM、GIGT及PIH孕妇的孕期ΔBMI与无并发症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终止妊娠者孕期ΔBMI的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 ,发生巨大儿与未发生巨大儿者孕期ΔBMI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加值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孕前BMI与妊娠期GIGT、PIH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之间有密切关系 ,孕前控制体重可减少PIH、GDM和巨大儿的发生 ,而控制整个孕期体重增加更可减少巨大儿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不同糖耐量状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 701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在院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按妊娠期血糖状况分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组(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血糖正常组(对照组),对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IGT组及GDM组孕妇年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DM组孕妇孕前体质量、超重及肥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GIGT组孕妇孕前体质量低于GDM组(P<0.01),而3组孕妇产前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和GDM组孕妇胎膜早破与羊水过多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孕妇巨大儿和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GIGT组孕妇剖宫产率低于GDM组(P<0.05),3组孕妇产后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GT与GDM同样危害母儿健康,应予以重视;适龄生育,控制孕前体质量,可减少GIGT及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孕期异常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及孕期异常体重指数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析112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孕前异常体重指数(BMI)、整个妊娠期体重指数异常增长幅度(A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巨大儿、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低BMI组小于胎龄儿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当ABMI〉6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巨大胎儿、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当ΔBMI〈4时出生小于胎龄儿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异常的孕前及孕期体重指数变化是孕期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百分率(PBF)评价青少年人群肥胖的灵敏度,得出较为灵敏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对重庆2045名青少年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并采用 BMI、WHR、PBF评价青少年是否超体质量、肥胖。结果3种方法的检出率相差较大,其中PBF的检出率最高(12.9%),其次为BMI(7.2%)、WHR(6.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发现,3种方法两两之间一致性较差,其中 Kappa(BMI与 WHR)=0.199,Kappa (BMI与PBF)=0.441,Kappa(WHR与 PBF)=0.187;采用综合评价作为金标准,分别与3种方法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发现曲线下面积:PBF(0.954)>BMI(0.918)>WHR(0.694)。结论 PBF和 BMI评价青少年肥胖的灵敏度较高,WHR灵敏度虽然较低,但对相关慢性疾病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