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川芎嗪治疗大鼠缺血皮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川芎嗪对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缺血皮瓣的可能性及疗效。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四组,构筑经典的大鼠“McFarlane flap”模型;空白对照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低剂量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15mg/kg;中剂量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150mg/kg;高剂量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225mg/kg;测定皮瓣成活面积及百分率,观察川芎嗪对缺血皮瓣成活的影响。结果:皮瓣成活率,中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皮瓣成活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身适当剂量使用川芎嗪治疗可提高局部缺血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皮瓣下放置携带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明胶海绵对糖尿病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15只为对照组(A组),其余45只尾静脉注射STZ,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只。均于背部作6cm×1.5cm蒂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的全层缺血皮瓣。B组在皮瓣下注射生理盐水,C组皮瓣下注射VEGF生理盐水溶液,D组皮瓣下放置含VEGF生理盐水溶液明胶海绵,原位缝合皮瓣。术后3,7,14d观察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并进行组织学观察;CD31测定皮下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CDK4阳性细胞的灰度值。结果:14天时,D组皮瓣的成活面积率明显高于其余组,微血管记数密度D组高于A、C组,A、C组间无差异并高于B组,且于7天时表达量最高。CDK4的灰度值B组明显低于其余组,而C组又低于D组。结论:VEGF的局部应用,可以加速皮瓣内血管再生,从而改善了糖尿病大鼠缺血皮瓣远端的血供状态,尤其采用明胶海绵携带VEGF皮瓣下放置的方法,更能明显地增强糖尿病大鼠缺血皮瓣的成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香丹注射液对任意皮瓣成活长度的影响。方法:将15只大白兔均分为A、B、C、D、E 5组,在兔背侧手术形成16 cm×2 cm的超长皮瓣后原位回植,术后A、B、C、D组分别按4 ml·kg-1·d-1静脉推注6%、12%、24%、48%香丹注射液,E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作对照,2周时观察记录各组皮瓣成活长度,以及在各皮瓣相同位置的组织细胞状况。结果:B、C组皮瓣成活长度明显大于A、D、E组(P<0.01),而E组成活长度最短;镜下观察,B、C组均见大量纤维细胞增生修复,组织坏死少,A组纤维细胞增生少,组织坏死较多,而D、E组纤维细胞增生最少,组织坏死最多。结论:应用12%~24%浓度的香丹注射液更有利于促进任意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4.
王继红  刘学政 《右江医学》2007,35(2):115-11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局部更有效的给药途径。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于背部作6 cm×1.5 cm蒂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的全层缺血皮瓣。A组在皮瓣下注射生理盐水,B组皮瓣下注射VEGF生理盐水溶液,C组皮瓣下放置含VEGF生理盐水溶液明胶海绵,原位缝合皮瓣。术后第3,7,14 d观察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用RT-PCR方法检测皮瓣中VEGFmRNA的含量。结果14天时,C组皮瓣的成活面积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VEGF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但低于C组(P<0.01)。结论VEGF的局部应用,可以加速皮瓣内血管再生,从而改善了大鼠缺血皮瓣远端的血供状态,尤其采用明胶海绵携带VEGF皮瓣下放置的方法,更能明显地增强缺血皮瓣的成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提取液对缺血皮瓣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旨在探讨银杏叶提取液对缺血皮瓣血循环重建和缺血皮瓣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白鼠分为银杏叶提取液组(A组)和对照组(B组),背部制作典型缺血皮瓣,术后6、12、24h取皮瓣组织分别到定SOD和MDA含量,术后7d计算皮瓣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计数。结果 A组皮瓣存活面积明显高于B组。单位面积微血管计数A组显著多于B组。A、B组在术后各时点与注射前相比,皮瓣中SOD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且随时间延长其含量更低,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随时间延长其含量升高;而在同一时点上,A组皮瓣中SOD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而MDA含量则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液能促进缺血皮瓣的血运重建.促进缺血皮瓣存活.  相似文献   

6.
刘宇 《吉林医学》2014,(23):5111-511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曲马多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曲马多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适宜剂量。方法:研究120例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患者,于手术结束前10分钟静脉推注给药:A组给予曲马多0.5 mg/kg;B组给予曲马多1.0 mg/kg;C组给予曲马多2.0 mg/kg;D组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05 ml/kg。观察术后寒战分级、苏醒时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指标。结果:通过组间比较,D组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方面,A组、B组、C组、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胃肠道反应方面,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与A组、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1.0 mg/kg能有效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寒战,是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置管与否及不同置管时间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接受TKA治疗的患者220例,剔除中途丢失病例,现将200例接受TKA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成A、B、C、D、E 5组,每组各40例,E组术后不放置引流管,A、B、C、D 4组分别夹闭引流管1、2、3、4 h后开放引流,5组均在引流量<50 mL后拔除引流管.观察各组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术后1 d和术后3 d,E组血红蛋白值高于A、B、C、D组(P<0.05);(2)5组术前、术后7 d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术后3 d,E组血红蛋白高于A、B、C、D组(P<0.05);(3)E组术后1 d和术后3 d患肢周径要大于A、B、C、D组(P<0.05);C组术后1 d和术后3 d患肢周径小于A、B、D、E组(P<0.05);(4)E组总出血量少于其他组;A组术后总引流量要多于B、C和D组(P<0.05),(5)术后第1天和第3天,E组患肢活动度明显低于A、B、C、D组患肢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3 d,C组患肢活动度均优于A、B、D、E组;(6)E组术后1 d、术后3 d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高于A、B、C、D组(P<0.05);但是,A、B、C、D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 d膝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第1天和第3天,E组患肢的膝关节评分(HSS)评分低于A、B、C、D组(P<0.05);C组患肢的术后HSS评分高于A、B、D、E组;(8)5组患者术后张力水疱,术后皮下瘀斑和皮下血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张力水疱发生率高于A、B、C、D组(P<0.05),C组术后的皮下瘀斑和皮下血肿发生率要低于A、B、D、E组(P<0.05),切口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1周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充盈缺损是静脉血栓直接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后早期夹闭引流管3 h与其他组相比,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维持Hb,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对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及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术后7 d组,A组)、实验组B(术后14 d组,B组),对照组C(术后7 d组,C组)和对照组D(术后14 d组,D组),每组10只.A、B组膀胱注射0.6 ml UU4型菌株(1×107 CCU/ml),C、D组膀胱注射等体积的UU液体培养基.术后第7天取A和C组、第14天取B和D组大鼠睾丸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构,相应时间取4组大鼠睾丸间质液和血浆,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睾酮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A、B组呈炎症性病理变化,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层次和数量减少,基底膜破坏,炎细胞浸润,成熟精子减少,但B组炎症病变较A组轻,C、D组睾丸结构正常.A、B组血浆睾酮水平均明显低于C、D组(P<0.01),但B组与A组血浆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睾丸间质液睾酮水平均明显低于B、C和D组(P<0.01),而B、C和D组睾丸间质液睾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感染UU后睾丸组织可出现病理性改变,睾酮分泌功能降低,随时间的延长,睾丸组织结构及睾酮水平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10月本院收治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以皮瓣供区为依据将患者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和D组,A组采用前臂掌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B组采用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C组采用腕前区游离静脉皮瓣修复,D组采用指背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每组25例。采取相对应手术方法进行移植手术,观察各组患者的出血量、感染率、Ⅰ期愈合率、皮瓣成活率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等,并对术后生活质量进行随访,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24 h内平均出血量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t=13.25,P0.05)。同时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亦显著高于C组和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9,P0.05;t=10.36,P0.05)。B组和C组术后感染率为0,显著优于A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0.38,P0.05;x~2=20.38,P0.05)。B组Ⅰ期愈合率最高为96.00%,显著高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2,P0.05;x~2=7.61,P0.05;x~2=6.29,P0.05)。同时B组皮瓣成活率最高为100%,显著高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0,P0.05;x~2=5.91,P0.05;x~2=6.29,P0.05)。B组患者手部功能评价为优20例,占80.00%,显著高于A、C、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21,P0.05;x~2=11.87,P0.05;x~2=11.02,P0.05)。同时B组患者中无一例患者手部功能评价为差,结果显著优于A、C、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0.38,P0.05;x~2=30.01,P0.05;x~2=20.38,P0.05)。B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A、C、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9,P0.05;t=6.59,P0.05;t=7.34,P0.05)。结论: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由于其"类生理性皮瓣"的血运特征在本研究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皮瓣成活率高、手部功能恢复较好等优势,对于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预构扩张皮瓣的成活及其机制、微循环灌注量动态变化、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预构扩张组(A组)、扩张器衬垫预构组(B组)及预构组(C组),每组12只。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前两组分别在肉膜深面植入50?ml扩张器,预构扩张组7?d后开始注水。定期对3组皮瓣进行微循环检测,并取样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的检测与观察。第52天扩张完成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成活面积。结果:A组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高于B、C组(P<0.05), 皮瓣成活面积占原始皮瓣面积的百分比大于B、C组(P<0.05),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亦明显高于B、C组(P<0.05),血管密度加大,超微结构改变显著。结论:预构扩张皮瓣能增大皮瓣成活面积,增加皮瓣移植的安全性。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的增加促进预构扩张皮瓣血管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镇痛泵持续皮下注射BFGF对家兔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将12只家兔随机分为BFGF持续治疗组(A组)、BFGF 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只,均构建背部随意皮瓣(6.0 cm×1.5 cm),皮下埋针.A组持续治疗3 d,B和C组第1 d、2 d、3 d进行BFGF治疗和0.85生理盐水注...  相似文献   

12.
郑敏  黄素群 《重庆医学》2015,(16):2197-2199
目的:观察负压伤口治疗(N PW T )技术不同负压值对植皮效果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负压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7月四肢慢性创面床拟行植皮术的80例患者分为A~H 8组,A组植皮后常规打包加压,B~ H组分别施加-10、-20、-30、-40、-50、-60和-70 kPa的持续负压,并观察效果。结果施加负压的B~H组在患者舒适度、皮片存活面积和伤口愈合时间方面显著优于A组(P<0.05)。-10~-40 kPa间,舒适度随负压值的增加而降低(P<0.05);皮片存活面积在B、C组最大;创面愈合时间B、C组最快(P<0.05)。结论植皮创面施加-10 kPa压力的持续负压,即可提高植皮效果又能保证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向柄彦  郭元 《重庆医学》2015,(8):1032-1034,1038
目的:探讨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新型植入材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构建骨髓炎模型,按以下方法植入材料,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单纯n‐H A/CS支架材料;C组:n‐HA/CS载万古霉素脂质体种植体;D组:n‐HA/CS载万古霉素脂质体种植体与BMP‐2。8周后通过细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测,评价其抗感染能力及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载药n‐HA/CS人工植入材料能够释放高浓度的抗菌药物;植入载药n‐HA/CS联合BMP‐2可有效控制骨感染并促进骨组织的修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载药n‐HA/CS材料组及单纯n‐HA/CS材料组。结论载药n‐HA/CS联合BM P‐2是治疗兔慢性骨髓炎的较为理想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中药红花注射液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提高游离皮瓣存活率。方法:首先建立新西兰大白兔游离皮瓣缺血动物模型,缺血时间控制在1.5h。实验分两组,实验组18只,在夹血管蒂前、松血管蒂后及术后治疗时静脉注射中药红花注射液;对照组18只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皮瓣成活面积、皮瓣切片毛细血管生长情况,测定皮瓣组织中SOD、MDA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4d,实验组皮瓣平均存活面积(83.16±6.0)cm。显著高于对照组(55.28±7.5)cm。(P〈0.01);实验组可见较多毛细血管生长,对照组仅在纤维组织中见少量毛细血管;实验组皮瓣组织在术后3d、7d、14d测定SOD活力(328.47±1.86,168.32±5.34,59.67±9.61,nmol/mgprotein)均大于对照组(144.75±1.58,85.21±8.56,15.29±6.48)(P〈0.01),提示实验组皮瓣中有较多的金属蛋白酶;实验组皮瓣组织在术后3d、7d、14d测定MDA含量(184.37±5.17,75.63±8.25,16.09±3.53,Nu/mgprotein)均小于对照组(242.61±7.24,175.23±8.36,22.18±4.64)(P〈0.01),间接反映对照组皮瓣自由基含量较多。结论:红花注射液对提高游离皮瓣存活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姜黄素+缺血再灌注组(C组)和姜黄素+缺血再灌注组+锌-原卟啉组(D组),各15只。C组和D组术前5 d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A、B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D组大鼠术前60 min腹腔注射锌-原卟啉20μmol/kg。手术游离并阻断双肾肾蒂血管,60 min后恢复灌注,分别于4 h、12 h、24 h取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红素氧合酶-1(HO-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24 h切除肾组织检测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表达水平。结果:C组和D组血清SCr、BUN、TNF-α、ICAM-1及肾组织MPO水平均高于A组,但低于B组(P<0.05~P<0.01);HO-1的表达低于A组,高于B组(P<0.05~P<0.01)。D组TNF-α和ICAM-1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C组(P<0.05~P<0.01),SCr、BUN及肾组织MPO的表达在12 h和24 h高于C组(P<0.05~P<0.01),在4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1在各时间点表达均低于后者(P<0.05~P<0.01)。结论:姜黄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减轻肾组织的炎性及氧化应激损害。HO-1可能参与姜黄素对肾脏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需择期手术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2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体表标志定位组(A组)及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长轴面组(B组)、长短轴面组(C组)、短轴面组(D组),各51例,观察记录穿刺情况。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A组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情况均明显劣于B、C、D组(P<0.01)。B、C、D组试探次数和穿刺点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调节方向次数、总穿刺时间和技术难度评分均小于D组(P<0.05~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刺破血管后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其中长短轴面穿刺法兼具长、短轴面优点,提升了成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苏果  张美玲  张宁芝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63-1066,106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晚期分娩孕妇614例为观察组,分4组:A组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B组为具备阴道试产条件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组;C组为第二次剖宫产分娩组(包括B组);D组为第三次及四次剖宫产分娩组。选择无剖宫产史晚期分娩孕妇376例为对照组,分为2组:阴道分娩组(E组)和首次剖宫产组(F组)。将A组与B组,A组与E组,C、D组与F组配对比较,对母婴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2组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E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阴道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会阴切开率较E组明显升高(P<0.01);C组、D组与F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均明显少于C组(P<0.01),C组和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亦显著小于D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过严格评估、筛选,对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孕妇实施阴道试产是安全的,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