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腓肠肌内侧肌皮瓣应用于临床已久,随着基础解剖的认识深入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腓肠肌内侧穿支动脉皮瓣的切取移植技术日渐成熟,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科用其修复手部皮肤缺损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8~4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解放军第105医院显微外科以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9~60岁,缺损范围3 cm×7 cm~5 cm×9 cm。所有病例均采取一期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二期行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及足功能。结果 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血管吻合处缝合过紧,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皮瓣顺利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厚薄适中,外观无明显臃肿,功能及感觉均得到较好恢复。结论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中小型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创面14例,创面面积为4.0 cm×6.5 cm~6.0 cm×8.5 cm,皮瓣切取面积5.0 cm×7.0 cm~6.5 cm×9.5 cm。14例病人供区均给予直接皮内缝合。结果14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3 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顺利成活。术后定期随访了所有病人,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颜色与周围肤色接近,无臃肿,皮瓣质地柔软,病人正常穿鞋,行走及步态正常,供区小腿仅残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中小型缺损创面,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外形和功能良好,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及观察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局部感觉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瓣选取部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以游离胸脐皮瓣进行修复,观察组则以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局部感觉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局部感觉功能状态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局部感觉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好,对此类患者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带蒂皮瓣修复术,实验组给予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Ⅰ期愈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实验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0%,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需要给予植皮修复治疗,而与传统修复术进行对比,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所能够达到的修复效果更为理想,且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某院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本组40例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4.5±1.5)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色泽、外形均与受区较为相似,且患者供区肢体功能均较为正常,无明显受限现象发生;本组中22例行缝接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至S2~S3,且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评分(VA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在改善四肢软组织缺损病人病情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四肢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3岁;皮瓣受区位置:前臂1例,小腿15例,足部8例;切取皮瓣大小:6cm×10cm~10cm × 22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质地、形态,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结果 24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存活,术后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部分坏死、创面感染难以控制等严重并发症,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大腿及受区功能及形态良好.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萍 《中国当代医药》2022,(16):193-196
目的 探讨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对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接受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监利市中医医院接受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的68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健康常识知晓率、皮瓣移植成功率、治疗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周疼痛得分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常识掌握率、皮瓣移植成功率、治疗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2周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患一体护理模式对于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手创伤缺损治疗上,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手创伤缺损患者41例,对其应用游离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对治疗成效予以评价。结果 41例患者治疗后的SW和DASH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流速(VRBC)、血液灌流量(PU)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液流态积分(BFPI)、白微栓(WM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1例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全部存活,3例(7.32%)无效,15例(36.59%)有效,23例(56.09%)显效,总有效率为92.68%。结论在手创伤缺损治疗上,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部微循环状况、手部运动功能以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临床上手部皮肤缺损情况比较多见,皮瓣修复方法也较多,如临指、侧方、掌背皮瓣、腹部带蒂皮瓣、游离足拇趾腓侧皮瓣、游离小腿外侧皮瓣等,各有优缺点。而前臂穿支皮瓣是在传统皮瓣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该皮瓣是以前臂尺动脉肌间隙穿支为蒂,尺动脉肌间隙穿支发自尺动脉近中段,起始点距肱骨内上髁下方(9.2±0.2)cm,经指浅屈肌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治疗手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86例患有手足皮肤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传统修复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技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足皮肤缺损症状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74.4%);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足功能恢复时间、手足外观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02.63±12.48)ml]明显低于对照组[(446.26±16.52)ml];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23.3%);两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技术对手足皮肤缺损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按照患儿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儿围手术期间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手术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照组出现3例重度皮瓣水肿,2例患儿出现切口渗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5.0%,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软组织缺损小儿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期间给予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护理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穿支皮瓣移植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经穿支皮瓣移植后均成活,术后随访7个月~7年,皮瓣成活且功能与外观均良好。结论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可靠,手术简单易行,能有效减轻供区与受区的损伤均减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为蒂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手背处的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应用2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弹性好,外观接近健手。受区皮肤感觉恢复好,对供足无明显影响。结论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为蒂的的游离皮瓣为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坏死的较好方法,尤其适用于手指掌侧的伴有血运障碍的半环形的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现代化及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高能量四肢创伤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组织裸露的修复问题越来越复杂。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自徐达传、罗力生等报道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院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运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手足外科收治的80例手指指腹缺损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结果术后3个月手指指腹缺损治疗的优良率100%高于术后1个月手指指腹缺损治疗的优良率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踇趾腓侧皮瓣是最佳皮瓣选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带足背皮肤的踇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指腹及指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带足背皮肤的踇趾腓侧游离皮瓣用于修复指腹及指掌侧皮肤缺损17例指,皮瓣面积1.5 cm×6.5 cm~2.0 cm×9.5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外观感觉良好,耐磨性良好。结论带足背皮肤的踇趾腓侧游离皮瓣是修复指腹及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9.
张川  邵新中 《河北医药》2005,27(10):776-777
皮瓣外科在20世纪80~90年代获得了巨大发展,既有基础理论的创新又有临床应用技术的进步。本文综述了皮瓣外科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筋膜皮下组织瓣、桥式交叉皮瓣、游离皮瓣移植等有关利用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形式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的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切取以腓动脉终末穿支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以外踝尖上1~3cm处为皮瓣反折点,根据创面的大小设计皮瓣切取范围,切取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结果本组共38例,小腿远端25例,足跟部8例,足踝部5例,皮瓣最大面积20cm×10cm,最小3cm×2cm。除1例皮瓣因供区皮肤有挫伤而致皮瓣边沿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经1~5年的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伤性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伴有死腔者,可一并切取携带腓肠肌肉的皮瓣,有良好的充填死腔作用,皮瓣血供可靠,切取转移方便,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