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42例患者入院24 h内行胸部CT检查及RT-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72 h内复查核酸1次,89例患者出院前接受新型冠状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观察胸部CT有无病变,并分别评价以核酸检测、核酸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为诊断标准下的胸部CT诊断效能。结果 242例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63.2%)和咳嗽(44.6%)为主。188例患者胸部CT可见炎症表现,以双肺受累多见(88.8%),病变多位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83.5%),右肺和左肺下叶常见(68.1%和62.8%),可见磨玻璃影(86.2%)、混合密度影(88.8%)及实变影(52.1%),磨玻璃影伴铺路石征(44.1%)、晕征(37.8%)、网格征(35.1%),实变病灶常伴空气支气管征(41.5%),部分实变内见肺小血管增粗(13.3%)。纵隔淋巴结增大(30.3%)较常见,胸腔少量积液(8.5%)、胸膜增厚(12.2%)、心包积液(4.8%)少见。以核酸检测为诊断标准时,胸部CT诊断COVID-19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AUC分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期肺功能及胸部CT随访结果,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1年1月3日至3月2日于邢台市第二医院救治并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患者出院后3~4个月的胸部CT结果67例,患者出院后3~4个月肺功能结果59例,根据在院时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病区患者胸部CT表现及治疗后演变特点.方法 为全力支援武汉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137人于2020年2月15日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1个重症病区,从开始接管至2020年3月15日隔离病房关闭1个月内共接诊确诊84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中转出16例,出院68例,重型患者35例,其中危重型4例,轻症病人46例,现以在此1个月内完整治疗并出院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重症病区患者胸部CT表现及治疗后演变特点.结果 影像学表现采用胸部CT平扫检查,肺外带磨玻璃影(GGO)征象为主,并夹杂小叶间隔增厚、局灶片状实变、支气管扩张、纵膈淋巴结增大及纤维条索灶及出现胸腔积液多种CT征象.结论 轻型重症患者,临床症状、核酸检测及CT进展同步发展,患者出院时CT征象基本吸收消失.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CT征象有滞后,临床症状消失,核酸检测多次阴性,血清抗体提示患者核酸抗体阳性,但CT征象提示病灶大小及范围仍较明显存在,且个别多于轻型重症患者,此时为防止复阳,暂缓出院,继续观察治疗,动态复查核酸、血清抗体及胸部CT,至病灶基本吸收或明显好转后安排出院.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初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与非COVID-19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3月确诊的57例患者的胸部CT影像.记录并分析每位患者胸部CT图像中受累肺叶数量,病灶分布情况(胸膜下、中央区、胸膜下与中央区并存),病灶类型(纯磨玻璃结节、伴铺路石征磨玻璃结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检查的优化策略。方法疫情期间,发热门诊专用CT检查的受检者60例分为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30例(试验组)和行常规胸部CT检查30例(对照组);对CT图像行主观和客观评价,比较两组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均≥3分,试验组图像评分与对照组相仿[(4.11±0.33)分vs.(4.30±0.31)分](P>0.05),2名诊断医师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6)。两组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的信噪比和对比信噪比相仿(P>0.05)。试验组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全身有效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工作人员任务结束后居家隔离14 d,无一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结论对COVID-19患者胸部CT检查实施优化措施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7.
顾金凤  刘斌  宁克佳  苏大建  刘军 《安徽医药》2020,24(9):1744-174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 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2月就诊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113例经 CDC实验室核酸确诊的 COVID-19 CT检查的病变表现形式、分布特点及病变程度。结果 COVID-19病人的 CT检查最主要影像表现:早期两肺外周带( 92.9%)多发磨玻璃样影(占 84.9%),其内血管增粗(占 79.6%);进展期,短期内病灶范围增大,密度增高,部分出现实变(占 84.4%)内见充气支气管征;重症期病变短期内进展迅速,病灶弥漫,部分呈“白肺”表现;吸收期,实变密度减低,病变范围缩小,部分可,见纤维索条(占 86.7%)。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T表现具有特异性,不同时期的 CT表现,结合病人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征象和病原学检查能够更为精准地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CT表现对于明确诊断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安徽省或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NCP病人91例,分析所有病例的胸部CT表现.结果 NCP早期表现主要表现为单或双肺胸膜下(包括叶间胸膜)结节状及斑片状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首次胸部CT随访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A组45例,为普通型患者,出院后10~33(17.22±4.32) d首次复查胸部CT;B组23例,为重型患者,出院后16~34(18.87±6.86) d首次复查胸部CT。比较两组患者肺内残留病变分布、CT征象变化和双肺半定量视觉评分。结果两组肺内病变均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条索影次之。A组未见肺内明显病灶患者比例高于B组(35.56%vs.4.35%)(P<0.01),而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患者比例低于B组(44.44%vs.82.61%)(P<0.01)。A组患者左肺、右肺评分以及双肺总评分均低于B组(P<0.01)。结论COVID-19患者出院后肺内病灶吸收快;部分普通型患者肺内病灶完全吸收,仅少数患者遗留纤维性病灶。重型患者CT上残留的主要病变为磨玻璃密度影和条索影,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经被列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已报道的COVID-19动物模型有非人灵长类、腺病毒转导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野生型小鼠、叙利亚金黄地鼠、hACE2转基因小鼠、雪貂和中国树鼩等易感动物模型。本文介绍制备各模型的病毒接种途径、病毒接种剂量、模型评价指标及其在疫苗或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它们的优缺点,以期为治疗COVID-19药物研发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像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和远程会诊的2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对各组病例的基础情况、血液指标、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心肌功能指标及胸部CT图像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与轻型组相比,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诊断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经阜阳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确诊的32例阜南县人民医院和阜南县第三人民医院COVID-19患者的CT征象,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早期单发或多发纯磨玻璃影4例(12.50%),局部血管影稍显增粗,短期复查,密度增加,范围扩大。进展期多发磨玻璃影伴周围间质性肺炎改变16例(50.00%),磨玻璃影内小叶间隔增厚,呈网格状改变,周围见条索状纤维化灶;多发磨玻璃影伴部分实变影12例(37.50%),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内见"晕征"1例, "反晕征" 1例。重症期两肺多发实变影,严重者呈"白肺"表现;两侧胸腔少量积液6例(18.75%);胸膜肥厚5例(15.62%)。结论 COVID-19患者CT征象主要有多发磨玻璃影,间质性肺炎改变,出现"晕征""反晕征""白肺征",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结合流行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均能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对比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CT征象,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和河北省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3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例PJP患者的首次CT检查资料,比较其CT征象。结果 COVID-19患者以双肺多发病变、胸膜下区分布为主。出现胸膜平行征、血管增粗征概率均明显高于PJP,出现肺气囊、月弓征、地图征的概率均明显低于PJ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与PJP既有共同的CT征象,又各有典型影像学特征,胸部CT检查在二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胸部CT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诊断价值,为临床疾病早期诊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62例,均接受胸部CT检查,以病理检查及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检查结果及诊断准确性。结果 (1)经胸部CT检查,检出60例,检出率为96.77%,漏诊2例,占比3.23%,与病例检查结果相对比,P> 0.05。(2)其中检出左肺15例、右肺19例、双肺26例;检出单个肺叶受累23例、两个肺叶同时受累27例、肺叶受累3个以上10例;检出类型:其多发小斑片型15例、支气管肺炎型16例、大叶肺炎型12例、局灶性5例、栗粒型7例、腐生型5例。(3)对照病理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胸部CT诊断敏感度为98.31%(58/59)、特异性为66.67%(2/3)、准确性为96.77%(60/62)。结论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CT表现是在原有肺结核影像学特征的基础上并发双肺的弥漫性病变,主要类型为多发小斑片型、支气管肺炎型、大叶肺炎型,采用胸部CT检查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同时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为疾病的诊断、分型鉴别及临床疗效动态观察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流感病毒肺炎(IVP)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日~2月22日六安市人民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62例纳入COVID-19组,选取排除COVID-19且确诊为IVP患者31例纳入IVP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生化指标、炎症指标,以及肺部CT影像学病灶的性状、分布、累及的肺段数量等资料的差异。结果 COVID-19组患者中咳痰比例11.29% (7例),低于IVP组38.71%(12例);COVID-19组患者β-2微球蛋白>3.0 pg/mL比例为48.39%(30例),高于IVP组25.81%(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VID-19组患者肺部CT影像病灶形态表现为磨玻璃影比例91.94%(57例),高于IVP组29.03%(9例),呈现片絮影比例1.61%(1例),低于IVP组74.19%(2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组病灶分布多位于肺野外侧带、胸膜下,高于IVP组[56.45%(35例)比 9.68%(3例)],病灶散在分布表现高于IVP组[40.32%(25例) 比 9.68%(3例)];病灶呈双侧肺野分布比例82.26%(51例),高于IVP组35.48% (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VID-19组病灶累及肺段数目≥10个比例为32.26%(20例),高于IVP组3.2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P表现咳痰较COVID-19多;COVID-19患者β-2微球蛋白升高更多;肺部CT影像多表现斑片磨玻璃影,病灶多呈双肺散在分布,多位于肺野外侧带(胸膜下),累及肺段较多,而IVP多表现密度稍高的片絮影,病灶多沿细支气管纹理分布,累及肺段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18.
2019年12月起,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此新型病毒暂被命名为2019-nCoV。该病毒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目前尚无特效针对性药物治疗。抗疫工作重心更应倾向于防控,治疗感染患者的同时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护健康人群。该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防控办法、最新医疗资讯、报道、临床治疗经验等,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工作如何制定更全面的防控举措及方法,更大程度上减少交叉感染及疫情蔓延,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新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祥发  史恒峰  宋芹霞 《安徽医药》2021,25(6):1158-116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及其转归规律,提高对新冠肺炎的影像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25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80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临床和胸部HRCT资料.结果 80例新冠肺炎病人男性较多(60%),症状以咳嗽、发热和乏力为主.包括轻型7例,普通型72例,危重症型1例.7例轻型和2例普通型病人胸部CT显示阴性,71例新冠肺炎的入院胸部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仅累及单侧13例(18.3%),双肺58例(81.7%),其中双肺下叶受累为主28例(48%);肺野中外带近胸膜下分布为主33例(46%),合并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分布38例(54%).斑片及结节状为主52例(73%),部分融合成大片状14例(20%),网格索条状5例(7%).密度为纯磨玻璃影(pGGO)或混合性磨玻璃影(mGGO)34例(47.8%),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并存24例(33.8%),索条影4例(5.6%),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及索条影混合9例(12.7%).6例见铺路石征(8.5%).支气管气像64例(90%);胸膜增厚8例(11.2%);反晕征3例(4.2%);支扩6例(8.5%);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胸腔及心包积液均未见.治愈出院病人中,54例基本吸收,16例仍残留较明显纤维索条.结论 新冠肺炎早期HRCT表现为多发、胸膜下为主、斑片/结节状、pGGO或mGGO、伴/不伴间质性改变,进展期表现为中央实变或纤维化增多及磨玻璃影减少,转归期大部分完全吸收、部分残留少量纤维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