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武汉地区介入诊疗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保障介入放射诊疗中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计对某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剂量测量,并以铅围裙内外剂量结果作为有无防护进行比较.结果 该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未被屏蔽部分接受的剂量非常高,年剂量达到17.82mSv;采用合理防护部位受照剂量相对较小,年剂量为3.426mSv.结论 工作人员应注意介入手术中合理使用防护用品,以降低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医疗卫生机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病特点、规律和趋势,为制定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政策和国家放射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填报调查表、现场核实与实验室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的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情况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等进行调查与监测。结果基本掌握了昆明市169家放射诊疗机构的基本情况、放射防护情况和282家放射治疗机构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昆明市一级、二级医院主要使用的诊疗设备是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部分一级和二级医院仍使用落后的放射诊疗设备(荧光屏透视机)。全部医院均配备有相应数量的X射线影像诊断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其中铅橡胶围裙数量最多,铅防护屏风数量最少。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人员人均占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人剂量监测中,未发现年个人剂量Hp(10)≥20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从事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的工作人员铅衣外个人剂量当量Hp(10)约为铅衣内的6倍和2倍,提示单纯采用铅衣内剂量计读数可能会低估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结论应为放射工作人员配备更多的个人防护用品,尤其是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尽快淘汰落后的放射诊疗设备(荧光屏透视机)。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明确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铅围裙内外各佩戴一个剂量计,加强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介入放射工作中操作者和患者受照剂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中操作者和患者的受照剂量。方法使用热释光剂量探测器和辐射剂量仪现场测量,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进行剂量监测和估算。结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明显大于常规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结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的管理,采取措施有效降低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受照剂量,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2003~2007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类调查河南省31个医疗卫生机构2003~2007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依据GBZ 128-2002,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工作人员深部剂量当量Hp(10),对从事介入治疗的医护人员进行铅衣内、外剂量监测,统计并转换为年有效剂量。结果 5年共监测4 325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984mSv,从事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射线影像诊断4类工作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003,1.124,1.708,0.813mSv。结论 绝大多数诊疗人员剂量水平都在安全范围之内。4类放射诊疗工作中,受照剂量由高至低排序为: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X射线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已成为放射诊断工作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由于在诊视床边长时间曝光下进行操作及所处的辐射场与传统X射线诊断的差异,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外照射监测剂量明显比传统X射线诊断外照射剂量高[1]。通常认为个人剂量计测量值是多数外照射监测中受照剂量的恰当量度,但此种方法无法准确和真实反映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为此,在该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1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分部相加法1.1准备工作对4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剂量监测。每次操作前,将剂量元件分别佩戴在铅胶帽外、铅围…  相似文献   

6.
张琳  朱建国  闵楠  卢峰 《中国辐射卫生》2011,20(2):149-150,153
目的 比较常见的血管内和非血管内介入诊疗时,第一术者、第二术者和巡回护士身体不同部位铅防护衣内外的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选取头、胸、腹部常见的血管内介入诊疗,如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非血管内介入诊疗如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每种介入诊疗单次操作时,在第一术者、第二术者和巡回护士铅防护衣内外的不同部位(即铅帽内外、铅围脖内外、胸部、腹部的铅防护衣内外、左上臂的铅防护衣外、左手背部)及X射线机出射口各放置一枚热释光剂量计,介入诊疗结束后测量热释光剂量计,对铅防护衣内外的受照剂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介入诊疗时术者的体表剂量见表1至表4;巡回护士受照剂量很低;X射线机出射口的剂量大部分超测量量程。结论 在血管内和非血管两类介入诊疗中,术者铅防护衣内的体表剂量均低于铅防护衣外,充分说明了铅防护衣防护的重要性,要加强介入诊疗中术者的防护与管理,提高术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不必要的辐射照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量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站立区域辐射剂量的分布,了解心内科介入诊疗术者、特别是第一术者的受照剂量,初步估算心内科术者辐射场分布特征。方法 用国产FJ-347A型X、γ巡测仪测量心内科术者辐射场的γ辐射比释动能率;用经过质量控制处理过的热释光元件,测量辐射场的累计吸收剂量和工作人员的累积剂量。结果 铅衣阻挡射线的遮挡率50%~60%;动态监测连续五年的心内科的介入治疗人员所接受的吸收剂量年平均为6.58~39.86 mSv/a。结论 心内科介入治疗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与距离球管200 cm的站立位相符。随着站立距离的增加,整个辐射平面的吸收剂量都在下降,特别是500 cm的站立位明显降低。心内科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严重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胸部X射线检查包括临床和健康体检所进行的胸部透视和X射线摄影,它在医用诊断X射线检查频率中占首位,而胸部透视检查使被检者接受的受照剂量较大,被联合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列为高剂量检查[1],一次胸部透视性腺受照剂量约为0.37mSv,红骨髓受照剂量约为7.9mSv[1],采用被检者用0.5mm铅当量的性腺防护围裙,可使性腺部位的受照剂量减少近99%[1],但是,用铅胶板制做的铅围裙需要被检者自己动手穿戴,使用感到不便,而且铅胶板易老化,使用寿命有限,多人重复使用,也不卫生,故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安市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情况,为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定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探测器测定工作状态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五个身体部位的辐射水平。结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前列腺受照剂量最低,下肢受照剂量最多,介入工作人员穿防护设备可明显降低受照剂量。结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其受照剂量,但膝关节是五个部位中最易被忽视、受照剂量最高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介入手术在我国已经规范开展,其工作人员在术中会受到较长时间的X射线照射,受照剂量较大,非防护部位如眼晶体、手部等剂量甚至可能超过年剂量限值,有文献报告其眼晶体发生特异性浑浊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放射工作人员[1]。传统的介入手术主要见于心内科或内科的PTCA、RFA和先心病的治疗,其工作人员的防护已经引起较为广泛的重视和研究[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改善工作人员防护条件,降低受照剂量提出防护建议。方法查阅某医院2014年度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2014年度所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为0.51 mSv,其中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较高,分别为1.03 mSv和0.68mSv,放射治疗和X射线影像诊断较低,分别为0.41 mSv和0.50 mSv。结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应采取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护设施防护、适当减少工作时间(轮岗和增加操作人员)等方法和措施,有效降低个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2.
介入放射诊疗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搞好介入诊疗中工作人员辐射防护与安全,对介入放射诊疗操作人员不同体表部位的受照剂量进行调查监测。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计分别测量不同介入诊疗工作人员胸部和手部表面剂量。结论:介入放射诊疗操作者接受的胸部和手部剂量最高,助手次之,其他人员相对较小。工作人员应注意介入手术中合理使用防护装置。  相似文献   

13.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及患者受照剂量监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 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的卫生管理,保护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方法 使用热释光剂量探测器和现场测量辐射剂量仪,分别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进行剂量监测和估算;结果 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明显大于常规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受诊治的患者平均一次治疗所受剂量约为公众年剂量当量限值的1/13;结论 应将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人员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管理,并采取防护措施减少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4.
介入放射学医疗照射与职业照射剂量水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进行介入放射术时 ,病人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下 ,受照剂量相当大 ,一些大型医院介入放射工作量十分大 ;地、县级医院虽工作量相对小 ,但设备条件较差 ,因而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较高。这就给射线防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何降低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 ,以保证介入放射学迅速健康的发展。为此 ,本文介绍几种介入放射诊疗中患者剂量调查结果 ,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情况 ,以提供介入放射防护工作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本次剂量调查采用LiF(Mg ,Cu ,P)粉末剂量计 ,密封于外径 3mm ,壁厚 0 5mm的塑料管中 ;测…  相似文献   

15.
介入放射人员受辐射剂量水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V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细胞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1]。介入手术需在X射线电视或其他影像导向监护下进行插管操作或穿刺,工作人员必须近台操作,电离辐射会对介入放射工作者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效应。据报道,介入放射学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比从事常规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高数倍至数十倍[2]。如于夕荣等对82例介入放射工作者健康状况分析表明,介入放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某医院介入治疗工作人员的剂量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深入开展,其检查治疗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介入放射学是在X射线导视下经皮穿刺、插管进行各种诊疗的一门新型技术,介入工作人员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近台操作,而且工作时间又长,给防护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从而使受检者和介入工作人员受到较大剂量[1],为了切实保障介入工作人员的健康,减少X射线辐射的危害,结合济南市中心医院DSA设备和实际监测情况,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各类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改善其辐射防护措施,更准确地为职业病诊断提供剂量依据。[方法]对2002~2008年太原市145家医疗卫生机构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8年累计监测2799人次,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37±2.14mSv,各年分别为1.71±1.40、1.36±1.62、1.59±3.47、1.28±2.22、1.35±1.90、1.20±2.15、1.22±1.63mSv,人均受到职业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2002~2008年累计人均年剂量当量,介入放射学人员为4.39±7.55mSv,核医学工作人员为1.36±0.92mSv,诊断放射学工作人员为1.28±1.73mSv(P〈0.05)。同一年份中,不同放射工种人员的剂量(除2002年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测的2799人次中,剂量当量〈2mSv的占86.75%,2~4mSv的占11.90%,5~19mSv的占1.68%,≥20mSv的占0.29%。[结论]太原市绝大多数放射诊疗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较低,是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今后放射防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邢台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琰 《职业与健康》2009,25(7):693-694
目的了解邢台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的情况,以保护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为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计(TLD)的方法,测定介入放射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通过对11家医院,13台X射线机的检测结果表明,介入放射操作人员73名以左手和胸部受照剂量最高,平均分别为108、94μGy/h。全年个人受照剂量94.5%的人小于国家剂量限值(20mSv/a)。结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由于放射介入手术不同,所以全身各部位均有可能受到X射线的照射,应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杭州市DSA介入诊疗工作人员职业照射情况。方法对杭州市15家医疗机构22台DSA设备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空气比释动能率及工作机房外周围辐射水平进行调查,并对DSA介入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SA机房外周围辐射水平合格率为90.1%,DSA设备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空气比释动能率合格率只有50%,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中部(胸部、腹部、下肢)检测点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要远高于两端(头部和足部)。DSA介入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平均年受照剂量为0.41 m Sv。结论杭州市DSA介入诊疗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水平较低,但开展DSA介入诊疗操作时要注意规范使用辅助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20.
一套自制介入防护装置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广泛开展介入治疗工作,降低放射工作人员在介入操作中的受照剂量,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进行了防护改造。方法 自制防护材料,重点对X线球管及介入导管床进行防护屏蔽。结果 通过防护改造,屏蔽效果显著,使用防护装置后胸腹部屏蔽效率达80%以上,达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结论 自制防护装置是减少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