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与256层 CT 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9月来医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198例,分别给予64排和256层 CTA 检查,比较两种检查诊断效果和动脉瘤直径大小、部位关系。结果256层 CTA 灵敏度大于64排 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56层 CTA 和64排 CTA 诊断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脉数相近,且各部位动脉瘤直径﹥5mm 数目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256层 CTA 诊断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和颈内动脉瘤数目高于64排 CTA,且诊断直径﹤5mm 数目亦高于64排 C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56层 CTA 诊断颅内动脉瘤特异度、颈内动脉和后颅部动脉瘤及直径﹤5mm 动脉瘤效果优于64排 CTA。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6-19
目的通过双能CTA与常规CTA在肾癌术前评估中的对比研究,探讨双能CTA在肾癌术前评估中的新应用。方法从肾癌患者中随机挑选行双能CTA检查的30例,行常规CTA检查的30例,分别重建VR、MIP、CPR图像;对行双能CTA的患者行虚拟平扫及碘分布图重建;对比两种方法在肾癌供血动脉、变异血管的图像质量、图像重建效率、辐射剂量、定性诊断价值方面各自的优势。结果双能CT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分7例(23.4%)、2分12例(40.0%)、3分10例(33.3%)、4分1例(3.3%);常规CT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分8例(26.7%)、2分13例(43.3%)、3分9例(30.0%)、4分0例(0),P值均大于0.05,故两组显示血管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双能CTA图像处理时间为(303±18)秒,常规CTA图像处理时间为(581±36)s,两组图像重建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CTA组因为有虚拟平扫功能,从而较常规CTA组减少一次平扫,故辐射剂量低于常规CTA组,并且双能CTA能定量分析肾癌瘤体的强化程度。结论双能CTA与常规CTA相比,不仅优化了常规CTA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还增加了虚拟平扫及碘分布图重建功能,使肾癌的术前评估更加准确、快捷、安全、全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50例初步诊断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CTA检查,另选5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采用多平面重组MPR、遮盖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仿真内镜等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肾动脉三维重建,得到肾动脉CTA图像.结果 CTA明确诊断共48例,诊断肾动脉狭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100.0%、100.0%和96.0%.CTA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诊断肾动脉狭窄直观、准确,较肾血管DSA显像技术操作简单,且无创、费用低廉,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替创伤性DSA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采用CT常规与CTA对11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进行扫描,然后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结果在脑梗死、TIA、TIB患者血管狭窄方面CTA较CT平扫检测有效率分别高28.9%、43.3%、39.3%;在TIB、SAH患者肿瘤方面CTA较CT平扫检测有效率分别高35.7%、40%。结论在神经内科应用CTA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行冠脉成像的护理技术。方法通过运用检查过程中各期的护理,对432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血管成像。结果 4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并获得质量较高的图像,余六例因各种原因而影像图像质量。结论影响128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的原因很多,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A检查过程中,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400例碘造影剂护理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在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后果或并发症。结论含碘造影剂在注射时或注射后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高危人群和特异性过敏体质的病人发生率更高,医护人员~定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操作流程执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了解病人的不同疾病和个体差异,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和不良反应的表现,良好的护理是保证血管CTA检查成功的重要一环,也是基础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A诊断216例脑动脉瘤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216例经CTA拟诊为脑动脉瘤患者的诊断资料,同时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诊断方法对比,比较诊断出脑动脉瘤的患者例数与个数,同时比较分析阳性率、漏诊率、误诊率、敏感性等指标。结果经病理检查213例,其中CTA检测法中检测的202例,漏诊11例,误诊5例;DSA检测190例,漏诊23例,误诊6例,CT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DSA检测,漏诊率、误诊率、特异度显著低于DSA检测法,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高于DSA检测法,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TA诊断较传统诊断方法更具有优势,可作为脑动脉瘤诊断与评估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44例符合冠心病高危人群筛选标准的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给予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和合理的护理技术,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按照检查前准备及护理技术要求顺利完成检查.244例中,213例(87.3%)图像质量Ⅰ级,29例(11.3%)Ⅱ级,2例(1.3%)Ⅲ级.结论 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合理的护理技术、检查过程心率和呼吸控制可以显著改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检查数据评价CTA(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平均分组,所有首次拟诊患者术前常规行多普勒彩超检查,观察组42例予以CTA检查(CT血管造影),对照组42例予以CTP检查(CT灌注成像),对比CTA及CTP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率、颅内外动脉斑块检出率、特异性、精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以NIHSS=7为分界点评分标准计算CTA及CTP临床的动脉狭窄率18.5%和10.3%、颅内外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1.3%和10.4%,特异性分别为60.8%和35.6%,精确性分别为73.2%和43.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6%和67.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4%和24.3%,P<0.05,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和评估方面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结合NIHSS评分能准确判断脑缺血病变位置并使缺血性卒中患者检测、治疗和预后得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T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36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CT检查患者230例,CTA检查130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肺动脉栓塞阳性检出率。结果 360例患者中101例为肺动脉栓塞,阳性率28.06%,其中多发栓塞和单发栓塞分别60例、41例。230例行普通CT增强检查疑似者显示28例为肺动脉栓塞,阳性率12.17%,其中多发性栓塞17例,单发性11例。CTA检查130例中,73例表现为肺动脉栓塞,阳性率56.15%,其中多发栓塞43例,单发3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院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检查具有安全、便捷、有效等众多优势,可为肺动脉栓塞治疗提供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82例冠状动脉CTA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方法。结果 282例均完成了检查,患者无并发症,图像均能用于影像诊断。结论做好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检查成功率,提高了图像诊断,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CT血管造影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CTA,寻找动脉瘤(包括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结果本组26例患者共检出21例22个动脉瘤(1例为2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个,后交通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颈内动脉瘤3个,10例患者经DSA证实,15例患者经手术证实,1例患者因病情发展迅速,行DSA及手术前死亡。结论CTA无创伤、费用低、安全可靠、所需时间短、三维立体成像空间分辨率高,对于SAH患者的破裂动脉瘤检出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SAH患者筛查动脉瘤的初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技术在颅内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的血管造影技术(CTA)结合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多重曲面重组及最大密度投影等软件处理方法,对47例临床脑血管性疾病患者做出病因诊断。结果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闭塞的17例,颅内动脉瘤的5例,动静脉畸形的2例,烟雾病1例,脑血管变异6例,未见明显异常的6例。结论 CTA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有效地显示脑血管疾病的形态学变化,是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不成功再次检查的相关护理对策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70例行冠状动脉CTA不成功再次检查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化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全面改进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冠状动脉CTA不成功再次检查患者对护理措施改进的满意度和配合度。结果冠状动脉CTA检查失败原因诸多和再次检查配合度;护理前后患者心率水平、呼吸训练、焦虑心理等。观察组冠状动脉CTA失败再次检查患者对护理操作及指导满意度和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水平、呼吸训练、焦虑心理情况相近,P> 0.05;护理后观察组各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再次失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士在检查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全面的护理对策在冠状动脉CTA不成功再次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并提高患者配合度,降低再次检查失败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措施改进的满意度高,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临床常规检查,评估冠状动脉风险性。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本院心血管科因胸痛发作疑诊为冠心病患者194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常规检查(ECG和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CTA,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做参考,对其相关性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结果 CAG检出阳性患者155例,阴性患者39例,将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29%、81.94%、89.03%和69.23%、82.05%、92.31%。入选患者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联合检查结果的敏感性为56.77%,特异性为56.41%。结论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联合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有明确的预测价值,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简单、有效、无创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梗死占75%~90%,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占首位,有将近10%~15%的患者急性期死亡,因此,脑梗死的早期确诊是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1]。脑梗死发病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子,占所有梗死原因的1/3。本文旨在采用 CT 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测量和评估,用高分辨M RI检查技术显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和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并对疾病的复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A及MRA的对术前劲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诊断为颈动脉体瘤的术前CTA和MRA的影像资料,术前行多层螺旋CT对肿瘤行增强扫描的同时行颈动脉CTA检查9例,行MRI及MRA检查3例。结果两种检查均清晰显示了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形态,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CTA和MRA对颈动脉体瘤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程乾  池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130-131
目的从颅脑血管影像角度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为急性进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颅颈CT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脑缺血的责任血管多有严重狭窄或闭塞。结论脑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基础,CTA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评测等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卞菊花 《北方药学》2012,(11):123-123
目的:探讨动静脉瘘狭窄患者行上肢CT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8例动静脉瘘狭窄患者行上肢CTA检查的护理过程。结果:18例上肢CTA检查顺利完成并得到了优异的影像。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对比剂的反应,也能避免对血透患者的肾功能和非瘘侧肢体血管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