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制定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中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法 选择2016级助产专业两个班12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考核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评价中职助产专业实习生岗位胜任力.结果 学生在助产士核心胜任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理论和技能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 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人际交往及沟通能...  相似文献   

2.
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国内外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我院助产专业"1.5+1.5"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现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院校合作、共育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满足中高职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服务型高素质护理人员[1],我校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建立了“院校合作、学做一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规定护理专业部分临床课的教学任务由院校双方合作完成.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教学过程共管、人才共育的机制,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培养,不仅强化了他们的职业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经过一年的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得到了医院及病人的好评,为下一步广泛实施与推广“院校合作、学做一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具体实施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目前助产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及人才培养存在的相关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目前,中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结论对我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如下改革:提高生源质量,尝试"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结构,"工学结合"开发校本教材;构建"院校合作"机制,凸显我校助产专业特色;加强医学人文渗透,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为进一步实现"订单式"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发一套与岗位需求接轨的助产技能培训方法及考核评分标准,有效提高助产专业在校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方法选取2011年级助产专业15人为实验组,2010年级助产专业2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学生产科学及护理、母婴保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助产技能操作实训学时,对照组学生产科学及护理、母婴保健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比较2组学生期末产科学及护理、母婴保健及助产岗位技能的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产科学及护理理论知识期末考试总成绩为83.07±9.98,虽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1.00±10.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满分40)为30.50±4.44,略高于实验组的28.80±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母婴保健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78.93±11.86,略高于对照组的77.15±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临床实习之前的助产岗位技能考试成绩为90.07±3.94,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的70.15±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制定科学的与岗位需求接轨的助产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是培训在校生岗位技能的前提;利用母婴保健课程平台强化助产技能切实可行;利用校内实训室对助产专业在校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是提高学生助产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基于工作坊模式的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于助产专业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助产专业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名)与试验组(37名),2组均以教学计划为依据实施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基于工作坊模式的情境教学模式,对比2组教学满意度、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理论知识考核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结果 试验组教学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前检查、正常分娩期处理、异常分娩判断及异常分娩处理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胎儿电子监护技术、四步触诊技术、胎心音听诊技术及盆骨外测量技术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人际关系技能、学习评价、学习行为、学习意识及学习策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工作坊模式的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于助产专业教学,可提高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对比分析医教协同背景下“2+2”院校合作教学模式与传统“3+1”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职业认同感及实习前期焦虑水平的差异。研究表明,“2+2”院校合作教学模式较“3+1”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使其对理论知识掌握更加牢固。早期与临床接触可有效增强职业认同感,降低实习前期焦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我校药剂专业在“工学交替,按需施教”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通过校企文化融合,促进校企文化建设,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能迅速融入企业生产和管理环境,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BL联合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助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产科实习的学生60名,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试验组采用PBL联合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得分和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及护理的软技能。结果:试验组理论和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前两组学生护理软技能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试验组学生护理软技能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联合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助产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提高学生护理的软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跨专业的仿真模拟教学在护理本科生骨科实习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89名在骨科轮转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分为试验组(45名)和对照组(44名),试验组学生在骨科常规护理实习培训的基础上接受两次跨专业的仿真模拟教学培训,对照组学生则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实习培训,实习结束后采用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培训后跨专业学习准备总分,团队合作、职业认同得分高于其培训前得分(P<0.01),试验组护生培训后跨专业学习准备总分,团队合作、职业认同得分高于对照组培训后得分(P<0.01),对照组护生培训前后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跨专业的仿真模拟教学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跨专业学习态度,对于提高其跨专业团队合作能力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专著,作者对书名中"直"怀有疑问,思考后提出三个假设。通过查阅文献得出结论,书名"真"因避讳制度改为"直"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骨关节炎的“筋”“骨”之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述中西医学对骨关节炎的认识,并阐明骨关节炎的诊治要点,提出石氏伤科治疗骨关节炎之"筋骨并重,以筋为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的临床管理工具,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加强团队合作等多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浙江省台州市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前就开始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自2007年起始至今已3年多时间。其间,运作的主体是强化"区域覆盖"策略,提出"点面结合",凸显"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医疗原则。发展临床路径管理对于公立医院改革直至推动新医改向纵深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医疗纠纷中的"德"与"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年来 ,不少医院医疗纠纷不断增加 ,冲击医院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医院为了处理这些纠纷 ,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出于无奈 ,医院常以经济赔偿的办法求得“私了” ,结果又引发出新的纠纷 ,形成无止境的恶性循环。医疗纠纷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有志之士呼吁尽快立法 (医疗法 ) ,有法可依 ;进一步立德 ,尽在情理之中。1 医疗纠纷中的“德”常识告诉我们 ,医院向病人提供的服务有双重性特点 ,即医疗品质和服务品质 ,两者提供的方式和策略是不相同的。医疗品质是可见并可量化的 ,是患者“所得到的”有形的东西 ;服务…  相似文献   

17.
张轶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4):29-30
(1)通过对班级团体的进一步认识和实践,唤醒学生的团队意识,树立“真诚相待,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2)教育学生热爱集体,明确个人与集体是息息相关的,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共处与合作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烦躁在《伤寒论》全书运用约134次,涉及原文120余条,取名多达20余种,各置于不同语言环境中。时指证候,时作形容,时言病机,有时单烦,有时并燥.词意博大精深,文字渊奥妙用。  相似文献   

19.
20.
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艺术主要是沿着杜桑的思想轨迹发展的。杜桑的代表画作《泉》反映了一种艺术观点,反映出一种把作品的形式与它所要表现的内容完全脱离开的艺术概念。无论是对杜桑的研究,还是从对他的行为进行的文化阐释,都是建立在更为广泛的传统和独一无二的创作基础上的,从而拓展了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杜桑《泉》在艺术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