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6例SMI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6例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ST段下移发生次数、幅度、持续时间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间起始心率、夜间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检测SMI,可为其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ST段下移过程的心率变化、ST段下降情况、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入组患者中观察组平均心率(75.18±12.14)次/min、ST段下移心率(75.68±12.3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心率(82.38±13.21)次/min、ST段下移心率(83.06±11.84)次/min,观察组ST段下降情况(2.03±0.31)mm较对照组(1.81±0.43)mm下降明显,观察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78.67%)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心肌缺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脏机能的不断退化,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好,且该诊断方案安全性高相对无创、快速、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NP)联合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查对高血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和观察组(高血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血压检查及血清BNP检测,比较两组血清BNP水平及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昼夜血压检测结果、昼夜心电图检测结果和心率变异性。结果:观察组血清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昼夜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昼夜ST段下移水平、ST段下移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差、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NN间期标准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NP检测联合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查提高了对高血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早期筛查,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记录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并评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SM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心电图监测提示心肌缺血发生例数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ST段阵次改变次数共453次,其中SMI ST段阵次改变占比73.07%,有症状心肌缺血改变占比26.93%,其中以6∶00~12∶00发生率最高,0∶00~6∶00最低;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幅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00~18∶00时间段比较,18∶00~6∶00 SMI患者ST段压低水平降低,压低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IV)水平增大(P<0.05)。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较高,而动态心电图可实现连续性监测,是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式,对及早...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9-21
目的?探讨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 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75 例),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75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中ST 段下移过程的心率变化、ST 段下降情况、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入组患者中观察组平均心率(75.18±12.14)次/min、ST 段下移心率(75.68±12.3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心率(82.38±13.21)次/min、ST 段下移心率(83.06±11.84)次/min,观察组ST 段下降情况(2.03±0.31)mm 较对照组(1.81±0.43)mm 下降明显,观察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78.67%)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心肌缺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脏机能的不断退化,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好,且该诊断方案安全性高相对无创、快速、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老年患者共1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后,比较2组患者监测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其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监测,组间监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110例患者中心肌缺血ST段改变阵次中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显著低于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压低程度有症状心肌缺血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有效提升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有利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及治疗,提高预后质量,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对253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症状、心率变化及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126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3例,检出率81.7%,ST段下移发生121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检出率66.1%,检出986阵次(81.49%),ST段下移幅度平均(0.23±0.06)mv;有症状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33.9%,检出224阵次(18.51%),ST段下移幅度(0.17±0.08)mv;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ST段下移幅度、阵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6:00~18:00,其中06:00~12:00时间段为发生心肌缺血高峰期。患者的缺血时间为23min/次。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T段下移时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平均为(70.53±6.8)次/min,发作时心率平均为(90.2±10.6)次/min,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够详细显示发作时间、缺血时间、是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滴,每天1次,1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25例除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外,其余治疗和疗程与治疗组均相同。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变化,24h内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心率、血压、动态心电图变化及24h内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线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老年冠心病16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行常规性心电图检查及Holter检查,对比分析二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共发现48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而Holter检查中则发现108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二组患者心肌缺血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olter诊断可知,ST段阵次改变次数为504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改变为352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阵次改变为152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发生率(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发作具有昼夜性规律,在6:00—12:00的时间段内发作频率最高,而在0:00—6:00时段内发作频率最低。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的幅度及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无症状心肌发生率高,症状不典型,常规的心电图检出率较低,采用Holter检测能及时发现无症状缺血心肌患者的存在,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探究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04月至2017年0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症状分为两组,将30例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将3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T段降低幅度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检出阵次率(86.67%、80.56%)与对照组患者(16.67%、2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较好,具有比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且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Cohn分类均为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24 h心电图动态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分析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好发时间为6:00至11:00,观察组有症状、无症状ST段下移时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平均心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为100次,无症状发作阵次为79次(79%),有症状发作阵次为21次(2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显著,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分析采用动态心电图在提升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临床中2016年至2018年接纳的4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编号的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21例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调查两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以及ST段的维持时间和下移幅度。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查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的ST段维持时间和下移幅度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显著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王培  艾彬彬 《黑龙江医学》2019,44(9):1088-108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2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硝苯地平组(应用硝苯地平)与美托洛尔组(应用美托洛尔),每组各41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美托洛尔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治疗后,两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美托洛尔组减少及缩短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组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显著多于硝苯地平组(P<0.05),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硝苯地平组(P<0.05),下移减少幅度显著大于硝苯地平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减少患者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ST段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医院心电图室接收的1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均在造影前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 168例冠心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126例无症状性(75.00%),ST段下移阵次为248次(65.78%);42例有症状性(25.00%),ST段下移阵次为129次(34.22%)。无症状性患者心肌缺血时的心率明显快于有症状性患者,其ST段下移幅度明显大于有症状性患者,P0.05;06:00~12:00是无症状性患者发生缺血的高发时间段。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可反映患者具体的发病时间段及心率变化等情况,诊断效果确切,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予以观察组12导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异常检出率88%,对照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异常检出率66%,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能够明显增加ST段压低检出率,确定患者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周智  陈树根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37-138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心电检查结果,并探讨心电图在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80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记录,观察其缺血性ST段发作的阵次,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的降低程度、持续的时间等,并选择同期住院的200例有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心电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的特征。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发作时ST段的降低幅度分别为(0.18±0.05)m V、(0.19±0.04)m 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20.43±8.11)min、(10.12±5.16)min,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中,心肌缺血发作前后的ST段降低幅度、心率等指标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发作情况提供有效的依据,是理想的无创检查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61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有缺血性ST段改变156例(96.63%);有症状者57例(34.56%),无症状者88例(54.25%).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压低650次,无症状者502次(77.53%);有症状者148次(23.17%);ST段降幅为0.1~0.25mV,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较发作前快.有症状心肌缺血57例,心率由发作前的(71.60±8.06)次/分增加到(80.14±6.21)次/分,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心肌缺血89例,发作前心率为(70.02±4.13)次/分,发作后心率为(73.12±3.25)次/分,差异无显著性.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28分/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10分/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心肌缺血患者19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探究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特征表现。结果 198例心肌缺血患者共计检测出562阵次的ST段缺血性改变,其中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38阵次(42.3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24阵次(57.6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在发作时的ST段下降幅度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发作时持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效果良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诊断,为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12导联心记录仪采集80例冠心病患者及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人的动态心电图,观察ST—T改变,记录分析SDNN、RMSSD、PNN50情况,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缺血发作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IV)、每阵心肌缺血发作时最高心率(HMIT)和最低心率(LMIT)。将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有临床症状组38例及无症状组42例,根据患者采集到的动态心电图情况,分析ST段变化。结果: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指标SDNN(ms)(P〈0.05)、SDANN(ms)(P〈0.05)、RMSSD(ms)(P〈O.01)、PNN50(%)(P〈O.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肌缺血发生情况表明,和冠心病有症状组患者相比,冠心病患者无症状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IV较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DCA3)可对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且安全简单易行,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董春华 《海南医学》2005,16(3):19-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DCG),检测6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心率变异性,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移位,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 共检出516次心肌缺血,93.8%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幅度与症状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夜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 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