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少白细胞输血与常规输血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输血,观察组患者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过敏性输血不良反应1例,发热性输血不良反应1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发生过敏性输血不良反应2例,发热性输血不良反应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结论: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低于常规输血方式,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741-1742
目的分析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输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输血后发热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发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过程中应用少白细胞技术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输血后发热发生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正>据统计由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临床发生率高达10.20%~41.00%,其发生率高低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相关[1]。为减少以上输血反应,我国已逐渐推广应用去除白细胞技术,滤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方法,保证了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2]。因此,我站比较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普通红细胞悬液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以达减少输血反应、降低非溶血性发生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雍浩 《时尚育儿》2016,(2):133-133
目的: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临床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反应类型,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总共有24378例临床输血患者,其中有50例患者发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21%,其中过敏反应在反应类型中占首位,占输血不良反应总和的60.0%,发热反应占输血不良反应总和的20.0%。溶血反应占输血不良反应总和的2.0%。红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见。结论:充分评估输血对患者,积极避免、及时正确处理输血不良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输血导致不良反应比较少见,找出不良反应诱因并判断其类型非常关键。本研究探讨凌源中心医院输血后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凌源市中心医院于2017-06-01-2019-03-01收治的7 250例需要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和类型,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者共计52例,发生率为0.72%。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为55.77%,高于过敏反应的44.23%。其中输注冷沉淀和冰冻血浆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0.38%和29.82%,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发生率最低,仅为1.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χ~2=53.387,P<0.001)、输血类型(χ~2=14.224,P=0.001)以及输血与发血时间间隔(χ~2=51.792,P<0.001)均会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产生影响;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OR=41.513,95%CI为24.987~68.968,P<0.001)、输血类型(OR=13.943,95%CI为10.051~19.343,P<0.001)和输血与发血时间间隔(OR=2.212,95%CI为1.533~3.192,P<0.001)是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输血后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反应为主,应针对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改善输血环节,尽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玲英 《现代养生》2014,(6):106-106
目的:探讨输血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需要输血的10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输血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0.84%,新鲜冰冻血浆发生过敏反应的并发症最为严重,占0.47%,结论:血站和相关医务工作者要强化输血管理,按要求操作,从而有效防止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498例成分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输血前给予的处理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各249例。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预防性用药,对照组患者在输血前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体温升高3例,出现过敏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体温升高2例,出现过敏反应5例,出现支气管痉挛、休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分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预防作用,不推荐常规进行输血前预防性药物输注,科学合理地输血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芹玲  刘梅 《中国校医》2009,23(5):578-579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的不良反应及观察、护理。方法通过对202例输血患者的观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发生发热反应20例占9.9%,变态反应22例占10.9%,过敏性休克、DIC各1例占0.4%,传染病传播1例。结论通过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器性能的质量评价方法,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确保临床患者安全输血. 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和Nageotte计数法测定过滤前后血液中白细胞浓度、血小板浓度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 结果滤过前后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浓度分别为(7.18±1.84)×109/L和(2.14±2.82)×106/L;白细胞滤除率99.97%;过滤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66.86±54.23)×109/L和(38.19±11.82)×109/L,血小板去除率77.11%;过滤前后红细胞分别为(5.22±0.65)×1011/L和(4.67±0.612)×1011/L,红细胞回收率89.46%;滤过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明显降低. 结论该白细胞滤器能够滤除绝大多数白细胞,减少输血患者感染机会;高效白细胞滤器的应用达到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减少医院输血后感染和并发症,是临床输血工作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加强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0例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输血患者进行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2月),按非同周期法分为观察组(n=100,2019年1—12月,采用常规输血检验质量管理)、对照组(n=100,2020年1—12月,采用优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统计两组不良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减少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抽取医院收治的1000例输血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500例。对照组行单采血小板,试验组行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比两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凝血指标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相较于单采血小板,可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认真贯彻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提高输血技术及血液质量的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防止医疗纠纷发生.方法:积极开展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及成分输血,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交叉配血和抗体筛选试验.结果:自开展以来,输血科为临床提供各种成分血液,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我院临床输血安全管理的做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在拯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可能会给受血者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是终生的甚至是致命的。把输血安全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应充分认识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完善临床输血规程,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的100例输血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50例,参照组采纳异体输血,试验组采纳自体输血,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pH、电解质、输血量、输血费用、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24、72 h的TBIL、APTT、P...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科学合理的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8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对反应类型及血液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输血37686人次,输血反应8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率0.22%;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明显高于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反应,血小板输血反应率明显高于红细胞,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输血反应率逐年下降,对医务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及时准确上报输血反应,科学合理的用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依据卫生部相关法规及规章,医院制定了《输血护理技术规范》和《输血护理考核办法》,从输血医嘱核对、输血前常规检查、样本采集与送检、血液核对交接、输血过程监控和不良反应监测等六个方面进行管理,通过抽查输血病历,对临床输血护理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临床输血的全流程、全方位管理。方法:总结"军卫一号"工程配发血管理子系统使用经验,结合医院输血管理流程,在原系统数据库基础上,设计一套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结果:实现了血液从"血站到血管"管理的全程微机化操作,对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强化管理与服务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结论:该系统开创了新的临床输血管理局面,对其他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流动采血车献血者反应情况,控制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方法]对日照市2003~2005年流动采血车献血者献血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流动采血车献血者20 891人,出现献血反应者501例,献血反应率为2.40%.献血反应率,2003~2005年分别为2.55%、2.26%、2.46%(P>0.05)男性为2.67%、女性为2.02%(P<0.01)18~35岁为2.64%、36~55岁为2.07%(P<0.05)干部、军人、大学生、农民、其他职业者分别为2.65%、1.22%、2.67%、2.03%、3.45%(P<0.05);501例反应者中,反应原因分别是精神紧张占47.90%、环境不佳占18.16%、睡眠不足或疲劳占14.97%、空腹占8.18%、穿刺疼痛占5.79%、有晕血晕针史占3.19%,其他占1.80%.[结论]流动采血车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