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小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老年下肢手术4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CS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组,每组各20例,S组患侧在上选L2~3或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入Spinocath导管,注入0.3%罗哌卡因轻比重液1.0 ml,然后根据所测的阻滞平面追加局麻药.结果 与E组比较,S组麻醉起效时间及最大阻滞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较E组感觉阻滞平面低.与E组比较,S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相对降低(P<0.05),寒战,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头痛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单侧CSA较CEA感觉运动阻滞完善,血液动力学平稳,并发症较少.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罗哌卡因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低心脏毒性和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浓度时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明显,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成年人和儿童的硬膜外麻醉、镇痛、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但能否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就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效应及安全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下肢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6例,均采取PNS行腰丛一坐骨神经阻滞,盐酸罗卡因浓度分别为O.25%(A组)、0.375%(B组)、0.5%(C组),观察三组患者使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卡因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25.5±4.5)min.明显慢于c组.但快于A组:B组的运动阻滞比例为57.6%,明显低于c组,高于A组;其B组、C组间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73.1%,无明显差异,但B组、C组明显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使用罗哌卡因浓度0.375%.可适当地减少药物的用量,且麻醉效果得以保证,满足临床需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下肢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6例,均采取PNS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盐酸罗卡因浓度分别为0.25%(A组)、0.375%(B组)、0.5%(C组),观察三组患者使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卡因的麻醉效果。结果 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25.5±4.5)min,明显慢于C组,但快于A组;B组的运动阻滞比例为57.6%,明显低于C组,高于A组;其B组、C组间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73.1%,无明显差异,但B组、C组明显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使用罗哌卡因浓度0.375%,可适当地减少药物的用量,且麻醉效果得以保证,满足临床需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483-1484
目的探讨0.25%罗哌卡因2.0 m L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行肛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肛周手术的患者96例,均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0.75%罗哌卡因2.0 m L,研究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 m L。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P<0.05);两组的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25%罗哌卡因2.0 m L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行肛周手术麻醉效果确切,能保证麻醉效果,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降低尿储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轻密度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32例,均采用轻密度罗哌卡因行单侧蛛网膜下隙麻醉,蛛网膜下隙麻醉药:0.5%罗哌卡因2 ml+注射用水1ml.观察麻醉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效果:优25例,良5例,差2例,麻醉优良率为93.75%(30/32).出现低血压3例,胸闷2例,舌根后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6/32).结论 轻密度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王海宽  徐凯 《现代保健》2008,(33):21-22
目的行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3种浓度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寻找一种合适浓度配方。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成人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B、C组分别采用0.125%、0.375%和0.5%3种浓度罗哌卡因各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运动阻滞时间延长和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增强(P〈0.05)。A组有3例术中有疼痛不适,需要用杜冷丁镇痛,B组发生1例霍纳氏综合征,C组发生3例霍纳氏综合征和2例呼吸困难,经面罩吸氧1h后缓解,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行肌间沟臂丛阻滞,3种浓度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手术的要求,但0.375%罗哌卡因更适合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剖宫产的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天津市红桥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0.375%浓度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采用0.5%浓度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比较两组产妇生命体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效果(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术中疼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阻滞后,观察组SBP、DBP、HR、SpO2指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切皮时、取胎时、手术结束前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更适合剖宫产手术产妇的麻醉,虽然阻滞起效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在阑尾手术中应用的最佳浓度.方法:将自2013年5月到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62例行阑尾炎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组、B组,分别使用0.5%、0.75%盐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A组患者其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变化幅度要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0%明显高于实验组的6.5%(P<0.05).结论:使用0.5%罗哌卡因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结束妊娠者66例入组研究,以动态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行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33例患者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麻醉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术后疼痛感较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45例产妇。对照组产妇仅给予小剂量罗呱卡因进行麻醉,实验组产妇给予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产妇麻醉效果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麻醉剂起效时间较对照组产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采用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麻醉在高血压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84例84眼合并高血压白内障患者为受试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2例42眼。对照组予以球周神经阻滞,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右旋美托咪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术中1 min(T2)、术中3min(T3)、手术结束(T4)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 h麻醉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麻醉持续时间、停药后至患者运动恢复时间、术中追加麻药)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内不良事件发生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T1、T2、T3、T4时,HR、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T1、T2、T3、T4时,HR、DBP、SBP均较T0时降低(P均<0.05);对照组患者T1、T2、T3、T4时,HR较T0时升高(P均<0.05),T2时DBP较T0时升高(P均<0.05),T1、T2时SBP较T0时升高(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2 h时Ramsay评分均较术后即刻降低,试验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 h时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停药后至患者运动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追加麻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躁动不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压异常、呼吸抑制、心率减慢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球周神经阻滞复合右旋美托咪啶镇静麻醉更有利于合并高血压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加深患者麻醉镇静程度,麻醉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0.5%、0.75%国产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国产罗哌卡因进行臂丛阻滞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ASA(美国麻醉学家学会)Ⅰ-Ⅱ级需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手指再造手术病人60例,随机双盲分为3组,每组20人,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30ml,0.75%罗哌卡因加ml和0.5%布比卡因各30ml,以针尖触及神经出现并传至拇指的触电样异感为注药标准。注药后测定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判断上肢活动程度,详细记录术后创口疼痛时间、上肢运动恢复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3组病人c,~T,阻滞起效时间,均〈5min(P〉0.05),注药20min后3组病人上肢均不能水平举动,3组病例的感觉阻滞时间无差异,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组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罗派卡因组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另外2组(P〈0.05),3组病例麻醉优艮率均为100%(P〉0.05)。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0.5%和0.75%国产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术后持续镇痛作用与0.5%布比卡因相似,0.5%罗哌卡因可用于肌肉松弛程度要求低的上肢手术麻醉,0.75%罗哌卡因适合任何上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小儿下肢手术病人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0.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连续硬膜外麻醉(A组)或利多卡因小儿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观察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以及小儿苏醒状况。结果A组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明显减少,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麻醉前基础值且比较稳定。B组中麻醉用药量较多,血压、心率及呼吸率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0.75%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安全有效、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小儿下肢手术病人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0.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连续硬膜外麻醉(A组)或利多卡因小儿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观察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以及小儿苏醒状况。结果A组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明显减少,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麻醉前基础值且比较稳定。B组中麻醉用药量较多,血压、心率及呼吸率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0.75%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安全有效、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60~82.5kg,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用盐酸布比卡因,两组均选择L2-4间隙用针内针方法行麻醉,记录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生命体征、肌松效果、牵拉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改良Bromage评分:A组与B组比较,小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B组(P0.05);两组均未见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出生的新生儿1 min、5 min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程度轻,术后患者能及早活动,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轻比重罗哌卡因进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高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麻醉过程中血氧饱和度(sp02)、平均动脉压㈣及心率的变化情况,总结轻比重罗哌卡因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50例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后T1、T2、T3、T4、T5各时间点MAP、心率、SpO2监测结果与麻醉前(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轻比重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有明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金先红 《现代保健》2012,(18):39-4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的效果,并与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人选的68例行PKR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I组行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Ⅱ组行左旋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I组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慢于Ⅱ组(P.〈0.05),I组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5),I组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fP〈O.05)。结论: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应用于PKRP安全性高,且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于超声引导下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上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选取时间2018年6月~2019年5月,按照奇偶分组法将老年患者分成A、B、C三组,罗哌卡因用药浓度依次为0.250%、0.375%、0.500%。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恢复情况、不同神经部位完全阻滞情况。结果:C组麻醉起效时间,相较于A组、B组均较短,镇痛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相较于A组、B组均较长,P<0.05;C组于桡神经和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肌皮神经等不同神经部位,其完全阻滞率相较于A组均较高,P<0.05;B和C两组完全阻滞率对比,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高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更佳,可提高神经阻滞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