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特异皮肤浸润在白血病患者中通常预示预后不良。然而,非肿瘤性皮肤病可能与外周血循环中正常和肿瘤性白细胞的募集有关。在这种情况下,虽可在皮损中检测到肿瘤性细胞,但对预后无不良影响。方法:在1例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特异皮肤浸润发生于鲜红色单纯疱疹感染部位。皮损临床表现为一溃疡性肿瘤。结果:组织病理学显示皮损密度增高,小而深染的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至整个真皮。淋巴细胞显示异常的新生B细胞CD20+/CD43+/CD5+表型,PCR证实γ免疫球蛋白基因单克隆重排。尽管完全符合皮肤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但患者临床状况良好。结…  相似文献   

2.
背景:皮肤CD8^+嗜表皮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近来报道的罕见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临床表现具有侵袭性。文献中仅有约20例报道。作者在此报道了1例罕见的伴发皮肤血管炎和淋巴组织增生的患者。病例报道:1例42岁的塞内加尔男性患者因其皮损表现为结节且迅速蔓延并发生坏死和溃疡而入院,患者近期还发生体重减轻、发热以及多发性淋巴结增大。皮肤组织学分析显示少见的血管中心性间质和大CD8^+细胞毒性T细胞嗜表皮性真皮浸润,伴有皮肤血管炎和纤维素样坏死,联合化疗4个月后患者死亡。讨论:此患者的特点符合Berti所描述的原发性皮肤CD8^+嗜表皮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多数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结节和溃疡,组织学多表现为皮肤组织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伴明显而持久的嗜表皮性。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淋巴细胞表型为CD8^+并且表达细胞毒素蛋白质,这可能解释了本病的局部和系统的侵袭性病变及浸润和坏死皮损血管损坏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6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进行研究。结果26例患者皮损真皮内均见到CD45RA、CD45RO及CD43阳性浸润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8±1.8)%、(86.6±12.5)%及(93.4±14.5)%。22/26的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CD43(+~)。结论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内浸润细胞以记忆T细胞亚群为主,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浸润细胞可通过表达CD43分子,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的ICAM-1结合,从而促进炎性细胞向表皮内浸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皮肤假性淋巴瘤(CPL)的组织病理、基因重排特点。方法对13例皮肤假性淋巴瘤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法)、免疫组化SP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PCR行TCR-β和IgH基因重排检测。结果13例皮肤假性淋巴瘤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淋巴样细胞大致呈带状浸润,无明显异形性,主要位于真皮浅层,细胞浸润与表皮之间有正常胶原带分隔。免疫组化显示浸润淋巴细胞呈混合型(CD20、CD3、CD45RO阳性)。13例CPL中,进行TCR-β基因重排时:10例出现smear带(76.9%),2例重排阳性(15.4%);IgH基因重排时:2例出现smear带(15.4%),无1例重排阳性(0%)。结论皮肤假性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形式多样;TCR-β和IgH基因重排检测,在诊断CPL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约10.0%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会出现皮肤浸润的髓外表现。以皮肤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在基层医疗机构或无血液科的医院比较容易误诊,但按皮肤病治疗无效、白血病临床症状明显后,患者往往已处于晚期,预后较差。本文报道了1例以皮肤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及18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治急性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比值及NK细胞下降(P<0.05),CD8 细胞略升高(P>0.05)。化疗后12例取得完全缓解,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CD4 细胞及CD4 /CD8 比值低于初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低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探讨其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本院1例皮肤BPDC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BPDCN好发于老年男性,常以无症状性孤立或多发肿块为首发症状,可多部位受累,偏嗜皮肤,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中等大小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及皮下组织,瘤细胞胞质少,核不规则,染色质细,核分裂多见,无坏死及嗜表皮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123、CD56、CD43阳性,少数细胞CD4、CD7和TdT阳性,B系、T系及髓、单核系标记均阴性。结论:BPDCN是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高度侵袭性肿瘤,结合瘤细胞形态、生长方式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同时应注意与其他皮肤原发或继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患者女,38岁,因发现左眉弓内上方肿物1年来我科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角化不全,皮突变平,真皮全层及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伴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未见明显细胞异形性。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在人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了3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及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40L的表达.另取8例健康人骨髓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①治疗前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外,CD40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CD40较其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CR患者接近对照者,两未缓解(NR)患者CD4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D40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CD40L均存在表达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是参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发病和抗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表达与白血病分化程度及分型有关,CD40表达异常可能是AML发病机制之一,且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调节单个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纠正AML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免疫基因治疗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肾脏是白血病患者重要的髓外受累器官,但目前关于白血病肾损害的病例报道很少,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目的分析白血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白血病肾损害患者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超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结果5例白血病肾损害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为19~73岁;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其余3例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患者均出现急性肾损伤,合并蛋白尿;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其中2例合并肾小球疾病;经病理检查证实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患者出现肾脏髓外复发,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患者病情进展。4例患者接受规律化疗,其中2例出现血肌酐下降,2例肾功能无改善。结论白血病肾损害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并可继发肾小球疾病;及时完善肾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特别是针对肾间质浸润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并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与亮脯利特比较,醋酸甲孕酮皮下注射(DMPA-SC104)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3期多中心、随机、评价者盲法、对照比较试验。机构:加拿大和美国的临床试验点。患者:274例手术诊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干预:每3个月肌注DMPA-SC(104mg)或亮脯利特(11.25mg),共6个月。治疗后随访12个月。主要观察指标:5种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或体征的减轻(痛经、性交困难、盆腔痛、盆腔触痛、盆腔硬化);骨密度(BMD)改变、低雌激素的症状、出血及体重的变化。结果:DMPA-SC104,在治疗末(6个月)减轻5种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或体征的4种,在12个月随访末(18个月)减轻全部5种症状,与亮脯利特统计学上效果相当。DMPA-SC104组患者显示在6个月较亮脯利特有更少的BMD损失,在随访的12个月又回到基线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CD34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7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2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78例ALL患儿CD34阳性率为43.6%,27例AML患儿CD34阳性率为29.6%,CD34+组与CD34-组在性别和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组与CD34-组在肝脾淋巴结肿大等髓外浸润表现、诱导治疗4周的缓解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34抗原表达在临床特征上主要表现在髓外浸润,为化疗反应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CD184表达与预后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54例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D184表达情况,并分析CD184表达与CR1率,髓外浸润,复发率相关性。结果:CD184阳性组AML患者CR1率低,髓外浸润,复发率均较CD184阴性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CR1组患者CD184水平较非CR1组患者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184高表达与CR1率低,髓外浸润,复发等不良预后有关;CD184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2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ALL患儿淋系抗原以CD19阳性率最高,为70.9%,髓系抗原表达以CD13多见。AML患儿髓系抗原以CD33多见,阳性率为69.6%,淋系表达以CD19多见。My+组与My-组及Ly+组Ly-组相比,在发病年龄、性别、形态学亚型、临床体征及CD34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D3+4组、CD7+组与其阴性组相比,ALL及AML患儿完全缓解(CR)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L及AML患儿分别高表达CD19、CD33;部分患儿同时表达髓系、淋系抗原;对于淋系表达的AML可兼顾ALL治疗;CD34及CD7阳性与治疗反应差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异质性及治疗特点。方法111例初发的成人AML,常规骨髓细胞瑞氏染色及细胞化学染色进行FAB分型,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经流式细胞仪对骨髓细胞进行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每个病例用标准方案诱导1个疗程后复查血液学缓解情况。结果111例FAB分型为AML的病例中,免疫学分型为Ly-AML79例(71.2%),Ly -AML30例(27%),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cute mixed-lineage leukemia,AMLL)2例(1.8%)。在Ly -T-AML中,T细胞表面抗原以CD7表达率(89.5%)最高,CD2(22.2%)次之。在Ly -B-AML中,B细胞表面抗原以CD19表达率(66.7%)最高,CD10(33.3%)次之。用标准诱导缓解方案治疗后,Ly-AML患者CR率63.3%,Ly -AML患者CR率40%,两者CR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8)。结论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可客观反映细胞来源及分化阶段,经标准诱导缓解后,Ly-AML患者CR率高于Ly -AML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97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急性淋系白血病细胞均表达淋系抗原,46.7%和11.1%的成人ALL细胞表达CD13和CD33;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均表达髓系抗原,M3中只有1例表达CD34,HLA-DR均无表达;同时AML中有12例表达淋系抗原CD7,21例表达CD10;197例急性白血病中有11例(占5.6%)为杂舍型急性白血病(HAL),其中有6例B/M型.结论:CD45/SSC设门方法能排除骨髓中正常细胞的干扰,免疫表型的检测和研究对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明确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使用常规 8种抗CD单抗 ,测定 12 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结果显示免疫分型与FAB形态学分型有较高的符合率 ,但亦存在CD抗原在淋系或髓系交叉或反向表达、甚或不表达的情况。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M3 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L3 型以及B淋巴系和T淋巴系ALL在免疫表型上各有其特点。部分免疫表型特征对提示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38+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初发未治及化疗后完全缓解时骨髓组织中CD38+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未治组骨髓组织中CD38+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同一患者完全缓解组,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8+细胞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所收治的6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3年以及5年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即83.9%vs48.4%、61.3%vs19.4%、29.0%vs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采取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行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LCH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随访资料,总结本病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相继出现多囊肺、皮肤溃疡、尿崩和泌乳等典型症状。皮肤病理学检查发现真皮内密集分布的单个核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a(+)。随访7年,最终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结论:LCH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确诊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和影像学等方法。成人LCH患者多系统重要器官受累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