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玉芬 《现代保健》2011,(23):116-11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上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疑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2例可疑周围型肺癌患者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型肺癌者63例,而术前螺旋CT诊断为周围型肺癌者65例,两者诊断一致者60例,CT诊断灵敏度为952%,漏诊率为48%,特异度737%,误诊率为263%,CT诊断符合率为902%,经一致性检验,Kappa=0716,P〈005.CT影像上以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磨玻璃样改变多见.结论 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率高,可作为周围型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封院区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并分析64排螺旋CT图像特征.结果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阴性预测值(71.43%)、灵敏度(88.41%)、准确度(88.04%),均高于平扫诊断的45.00%、68.12%、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检查图像特征:59例分叶征,57例毛刺征;肿瘤内部结构,35例磨损样病变,22例空气支气管征象,28例空泡征象,8例钙化征象.结论64排螺旋CT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并可用于鉴别肺内边缘形态及内部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的效能,以及不同肺癌类型患者的CT征象及CT值.结果 88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肺癌70例,其...  相似文献   

4.
成洪桥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43-2744
目的 对照分析周围型肺癌行X光片与CT检查的结果,以此为临床提供理想的诊断方法.方法 将我院2008年--2012年收治的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X光片检查与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结果(肺癌病灶征象)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 通过X光片与CT检查之后,分析可知,CT检查所得病灶主要征象比X光片检查所得更加明显,诊断率更高,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周围型肺癌而言,采用CT检查所得效果明显优于X光片检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时采用CT检查,除了病灶征象更加明显外,其诊断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5.
李伟 《工企医刊》2015,(3):1436-1437
目的 比较X线平片与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X线平片与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图像特征,对两种方法所检测到的周围型肺癌征象进行比较。结果 78例患者中,周围型肺癌病灶部位在右肺42例(其中,上叶15例,中叶19例,下叶8例),左肺36例(其中,上叶15例,中叶11例,下叶10例);均为单发肺癌。其直接征象为:两者均可见肿块,肿块边界可见不清的高密度阴影,呈现厚壁空洞和(或)薄壁空洞特征。间接征象为:均可见胸膜凹陷,肿块边缘具有毛刺征、分叶征、血管呈现集束征、支气管呈现气象征,患者胸腔均不同程度积液。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影像特征的显示情况均由于X线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相比于X线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精确的诊断周围型肺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30例,进行CT影像学检查和X线检查,所有患者都为周围型小肺癌表现,分析患者CT影像学的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病例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30例患者中,X线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80.0%,CT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其中空洞征表现患者14例,毛刺征表现患者6例,血管集束征表现患者2例,分叶征表现患者8例。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清楚地显示小病灶的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疑似早期肺癌74例,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在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74例中,经病理检查确诊23例为诊周围型肺癌,23例为中央型肺癌,9例为肺结核,7例为纵隔恶性淋巴瘤,7例为肺部感染,5例为肺部纤维瘤;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度(89. 19%)、灵敏度(91. 30%)、特异度(85. 71%)、阳性预测值(97. 67%)、阴性预测值(85. 71%)均较X线高(67. 57%、71. 74%、60. 71%、75. 00%、56. 67%];多层螺旋CT检查的检查费用(652. 43±53. 67)元,较胸部X线片(110. 62±20. 68)元更高,检查时间(8. 44±1. 21) min较胸部X线片检查(2. 32±0. 81) 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胸部X线片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早期肺癌可获得更佳的临床诊断效果,且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CT图像上病灶的部位、病灶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及密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28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中,CT图像显示:有16例患者分布于右肺,有11例患者分布于左肺;癌肿直径1~3cm,均为单发病灶,呈孤立结节或肿块型;病灶内部结构有空泡征7例(25%)、空洞7例(25%)及钙化影5例(18%);病灶边缘有分叶征22例(79%)、毛刺征22例(79%)、胸膜凹陷征20例(71%)、血管集束征14例(50%)、棘状突起6例(21%)等。结论 CT图像上病灶的部位、病灶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及密度特征,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对24例临床病理确诊的、直径小于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病例进行螺旋CT扫描,并薄层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并与横断位相比较。结果24例周围型小肺癌的MPR和VR技术在显示肿瘤的基本形态,边缘特征(分叶,血管集束等)叶间裂及膈胸膜的牵拉征,与横断位图像有优势。结论16层螺旋CT的机器性能及处理技术为肺内早期肺癌的定位、定性提供了更多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周围型肺癌的X线片与CT检查结果,对X线片与CT的检查效果进行评定,为周围型肺癌诊断方式的选择提供参照。方法对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采用X线片与CT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周围型肺癌病灶征象的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较之X线片检查,对周围型肺癌主要病灶征象的呈现更为明显,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中正确率较之X线片更高。若将二者结合应用于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中,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131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比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结果:CT平扫诊断准确率是67.18%、敏感度是68.42%、特异度是65.45%,CT增强扫描分别是88.55%、89.47%、87.2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肺结核球以及炎性假瘤患者的增强峰值与强化增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小细胞癌以及鳞癌患者的CT净增强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强CT检查在肺腺癌诊断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辅助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来本院治疗的90例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90例(健康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与血清标志物检测,对比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肿瘤标志物及联合诊断准确率、敏感性以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患者均术后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本研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检查金标准,术前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超声造影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价值.结果: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胃肠超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MSC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疑似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112例的病历资料。以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轴位MSCT图像和MSC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效能。此外,分析两种诊断方式显示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征象方面的检出效果。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的MSC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征象。结果以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MSC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別为76.60%、67.69%、71.43%,均高于常规MSCT的57.45%、46.15%、5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SC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的显示率为72.34%,高于常规MSCT的4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NM分期为Ⅲ?Ⅳ期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边缘分叶征人数占比均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MSCT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患者的价值较高,且对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方面优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观察大鼠矽肺模型疗效的可行性。
方法 将60只无特定病原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各20只,分别进行MSCT检查及病理检查。根据各个肺窗的小阴影密集度拟定大鼠矽肺模型MSCT分级,统计所有大鼠矽肺模型MSCT级别的例数。通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大鼠矽肺病理分级。不同组别大鼠矽肺模型MSCT分级、病理分级统计均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大鼠矽肺模型MSCT分级与病理分级的一致性采用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
结果 不同组别大鼠矽肺模型MSCT分级(H=26.27,P < 0.01)及病理分级(H=38.86,P < 0.01)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鼠矽肺模型MSCT分级与病理分级的一致性检验的加权Kappa值=0.706(P < 0.05),提示各组大鼠的矽肺模型MSCT分级与病理分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结论 MSCT可观察大鼠矽肺模型的疾病状态发展,作为评估大鼠矽肺模型疗效的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联合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儿童肺部感染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均接受电子支气管镜联合M SCT三维重建,评估电子支气管镜联合M SCT三维重建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联合检查与电子支气管镜的肺部感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查的肺部感染阳性率高于MSCT三维重建(P<0.05)。送检50例支气管肺泡灌液中检出病原菌53株,其中分离的病原菌中前4位依次为腺病毒22.64%、支原体18.87%、合胞病毒16.98%、流感病毒15.09%。结论电子支气管镜联合M SCT三维重建应用于肺部感染患儿诊治中,有利于提高肺部感染检出率,为患儿疾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阴性法胆道成像(N-CTC)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经MSCT联合N-CTC技术检查并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7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共81段梗阻性病变,以胰头至十二指肠壶腹水平梗阻较多见,共计44段(54.3%,44/81);216段胆道中,MSCT联合N-CTC梗阻漏诊率9.9%(8/81),梗阻误诊率4.4%(6/135),MSCT联合N-CTC技术在胆道梗阻定位诊断中,与手术或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联合N-CTC容易漏诊较小的低密度结石.结论 MSCT联合N-CTC可对胆道梗阻明确定位、定性,与手术或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好,实用、无创,可作为疑诊胆道梗阻的首选检查手段,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MSCT筛查早期肺癌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啸飞  冯立  刘兵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71-1672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筛查早期肺癌在临床工作中的可行性。方法常年吸烟或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体检者210名,年龄平均48(43—57)岁(单位体检和自行主张要求检查者)。采用Geliqhtspeed ultra(MSCT)扫描机。参数为:螺旋扫描方式,120kV,50mA,螺距1.35:1,27mm/r,重建层厚2.5mm,间隔2.5mm,肺重建算法,扫描时间12~15s,肺窗-600HU,窗宽1500HU。以多平面重建(MPR)电影方式观察,图象存储方式为DVD光盘。检查费用为200元人民币。结果检出非钙化结节32例,2例为1期病变。结论低剂量MSCT筛查早期肺癌,无论在安全剂量上、检出质量上,还是在成本和医者费用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喉癌及喉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喉癌及喉咽癌患者46例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实验证实为喉癌与喉咽癌,明确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比较病理结果与螺旋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病理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对喉癌及喉咽癌的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2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螺旋CT增强显示均可见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18例患者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团并呈现不规则、分叶状,淋巴结界限不清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中心可出现低密度坏死区或环样强化。结论 术前螺旋CT检查可准确评估患者病理分期,并且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魏芳 《现代保健》2014,(29):38-41
目的:探究CT分级方法对急性阑尾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来本院急诊科就诊疑似急性阑尾炎的患者73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腹部扫描并进行CT分级,24h内均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摘取阑尾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作为本病的准确诊断,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CT分级的诊断方法是否对急性阑尾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预测有明确诊断价值。结果:所有73例患者共有39例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对应CT分级中3级及以上阳性诊断率较高;急性阑尾炎CT分级的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选择截断值为3,故临床应以CT分级3级及以上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结论:CT分级方法能准确预测急性阑尾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可作为临床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