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院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做血常规检测,从采血到检测之间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不统一,运用日本Syemex KX-21全自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对放置时间不同的血液标本做血细胞计数,以探讨放置时间是否对血细胞计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15,(27)
目的探讨标本预稀释后放置不同时间测定结果的变化情况,以利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方法抽取静脉血2 m L以EDTA-K2抗凝,充分混匀后吸取20μL全血至180μL的稀释管中,每份标本制备7份稀释标本,置室温18~22℃,分别于3、10、20、30、60、120、180 min混匀后测定,每份预稀标本测定两次,取其平均值,各组均值与3 min均值比较,并进行两样本均数的配对t检验。结果 WBC、RBC、HGB、MCH、PLT、RDW-CV测定值受放置时间影响不大(P>0.05),而MCV及单核细胞随放置时间延长逐渐下降,MCHC随放置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放置30 min时MCV、MCHC已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置60 min时,MCV、MCHC及单核细胞已有特别显著变化(P<0.01),其他参数如HCT、RDW-SD、MPV、PCT随放置时间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预稀标本应在20 min内测定,如超过20 min后测定,只有WBC、RBC、HGB、MCH、PLT、RDW-CV可报告临床,其他参数,特别是MCV、MCHC及白细胞分类不可发报告。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大量自动化检验设备用于临床,血细胞分析仪在各级医院广泛应用。血常规中的多项参数都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时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我院门诊患者抗凝末梢全血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血细胞的检测,探讨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在室温(22℃)条件下,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用生化自动分析仪对20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采血后1小时和2小时分别进行测定,以观察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不同,对血糖值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葡萄糖氧化酶,浓缩型酚试剂(保定长城临床试剂公司)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院使用的M5 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属于中小型生化分析仪 ,处理标本的速度较慢。血清标本在分离及集中上机到分析结束约需 3~ 5h ,在这期间由于血清中水分的蒸发而造成结果偏高 ,我们观察了TP、Alb、BUN、Cr、UA、Cho、TG、TBili、DBili等 9项结果在 3h、6h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取当天肝功能检查用的临床标本 1~ 10号 ,准确吸取血清 0 2 5ml,分别加入 3只样品杯中 ,一份作日常分析用 ,输入TP、Alb、BUN、Cr、UA、Cho、TG、TBili、DBili等 9个项目。另两份放在后面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末梢血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集50例患者末梢血,分别加入血液稀释液、血小板(PLT)稀释液和白细胞(WBC)稀释液中,用日本Sysmex KX-21血液计数仪进行立即测试和放置5分钟后测试,再用显微镜进行手工法PLT、WBC计数。结果:立即测与放置5分钟后测试结果,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值发生明显变化,其他参数变化不大。放置后测试的PLT、WBC与手工法测得值相接近。结论:血液标本采集经稀释后,应放置5分钟进行仪器测试,特殊病例可进行手工计数复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儿童末梢全血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采集来诊儿童无名指末梢血至专用EDTA-2K抗凝的采样管,分别于即刻,2 min,5 min,10 min,30 min,60 min,120 min,240 min,用ABX M6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个结果。结果8组参数结果与均值组比较,除PLT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LT即刻组与均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0 min。结果与均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X M60血细胞分析仪采用末梢血全血计数时,至少在2 min后检测其结果比较可靠,放置时间应该5~60 min之内完成最佳。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逐步取代了手工操作的血细胞计数方法。由于手工操作的方法不但费时费力,并且操作过程的随机误差,实验器材的系统误差和检验方法本身的固有误差,都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因此在一些中小型的医院也普遍使用了血细 相似文献
9.
杨郁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83-85
目的了解全血标本保存时间对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等)的影响。方法取30例全血标本分别于24h内不同时间段用日本光电celltac MEK6318K进行测定,然后比较不同保存时间对同一样本血细胞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采集4h内,血细胞各参数基本无变化,8hWBC、PLT等有所下降,12hPLT计数与即刻比较差异即有显著性(P〈0.05),24hWBC计数与即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计数与即刻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RBC如果保证没有溶血的话,结果变化不大,否则结果偏低;而Hb在不同时段检测结果基本稳定,无显著差异。结论全血标本采集后尽量于4h内检测完毕,超过8h就需要注意WBC、PLT结果的稳定性,如果检测RBC、Hb就问题不大,结果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检测血糖的方法均较准确,但标本放置时间长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报道甚少。我们将空腹血室温下放置1、2、3、4、6、8 h,做血糖测定分析,现报道如下。1 检测对象取健康体格检查空腹静脉血标本20份为实验对象,室温下放置1、2、3、4、6、8 h,取血清分别测定血糖含量,室内工作温度为14~28℃。2 仪器与试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生化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使用罗氏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于标本采集后1、2、4、8、24h测定11项常规生化指标。结果血液标本放置4h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的项目有GLU(血糖)(P<0.05);血液标本放置8h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的项目有GLU(血糖)、TP(总蛋白)、K+(钾)、AST(天冬氨酸转氨酶)(P<0.05);血液标本放置24h其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的项目有GLU(血糖)、TP(总蛋白)、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K+(钾)、Na+(钠)、Cl-(氯)、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测试项目是有影响的,其测试结果已经不能真实反映该标本的实际值。 相似文献
12.
连文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7):75-76
目的 研究血液检验结果与血标本放置时间的关系,总结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及保存时间,以便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化验检查结果。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液标本30例,分别于0、1、3、6 h或0、2、4、6 h对血糖浓度、血清电解质浓度、心肌酶谱、血常规及血液粘度等进行检测,总结分析放置时间对各项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 血清K+在1 h后即明显升高(P<0.05),血清Cl-于4 h后明显下降(P<0.05),而Na稍有下降(P>0.05)。单核细胞与血小板随着血液标本放置2 h后明显提高,放置4 h后白细胞计数明显减低(P<0.05)。随放置时间的加长,血糖、全血及血浆粘度明显下降(P<0.05),肌酸激酶活性不断下降,乳酸脱氢酶和羟丁酸脱氢酶活性不断上升,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液放置时间对各项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合理放置时间,可以提供科学可靠的化验检查数据,以便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0年3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行生化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基准为1、4、8h后,分别实施生化检测,对7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具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检查基准为采血1h,血液标本放置时长达到4h后,从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其血糖与谷丙转氨酶同标本放置1h内的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时间达到8h后,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钾离子、γ谷氨酰转肽酶、血糖与谷丙转氨酶与1h内的生化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顺序的安排对于检测结果了产生较大影响,若检测项目具备不稳定因素,则测定工作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可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太大误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方式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抽取30份血液标本,抽血后即刻进行多项生化指标检测,剩余样本分别置于4管,然后1管放于室温(20℃)存放,1管放于4℃冰箱内存放,1管取血后即刻离心分离出血清存放于4℃冰箱内,最后1管放于-20℃内冻存。然后分别于2h、12h、24h后检测前3种存放方式下的血液标本的生化指标,于一周后取出-20℃内冻存的血标本检测其生化指标。生化指标的检测项目尽可能多,本实验选择了K+、Na+、Cl-、Glu、CO2、ALT、AST、LDH、TP、ALB、CK等生化指标为研究对象。结果与即刻血标本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室温放置2h后,前十项指标均有下降,12h后K+、Na+、TP、AST及LDH增高,24h后Cl-也开始增高;4℃冰箱存放2h后Cl-有明显下降,12h后K+增高,24h后AST、LDH及TP增高;离心4℃冰箱存放2h后K+、Na+、Cl-、ALT、LDH、TP、ALB均有下降,其中Na+、Cl-及K+、TP分别于12h及24h后开始增高。3种存放方式中CO2及Glu均从2h就开始持续降低,以上变化与即刻检测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血标本于-20℃保存1周后,GLU、AST、ALB检测值变化不显著,其余各项指标的检测值与即刻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本实验证明血标本离体后会因不同的放置时间和放置方式而引起血生化检验值发生变化,影响相关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末梢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末梢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雅培 CD- 170 0型自动血液分析仪上采用平行对比法对 2 6例健康人末梢血分别在即刻、30 min、1h、2 h、4 h、8h、16 h 7个时间点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WBC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MID%在 30 min时最佳 ,以后逐渐增高 ;MPV及 PL T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 ,2 h以后与即刻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末梢血样品在室温较低 (<15℃ )的情况下 ,30 min~ 8h以内测定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本文探讨20℃室温下不同时间保存EDTA-K2抗凝静脉血,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份EDTA-K2抗凝血标本,即刻上机检测.然后将标本放置20℃并于1h、2h、4h、8h、24h重复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24小时内WBC、NEU、LY、MO、RBC、HGB、MCH、RDW、PLT测定值变化小于3%,HCT、MCV变化为4%,呈上升趋势,但各不同时间结果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MPV变化显著性(P<0.05).结论 20℃室温下,24小时内除MPV外血常规其他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院地处海拔3175米藏东高原 ,将糖尿病病人血标本放置一定时间后进行血糖值的检测 ,以探讨在高原地区不同放置时间对其检测值的影响情况 ,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 1选择对象 :糖尿病组35例 ,男26例 ,女9例 ,年龄38~76岁 ,平均57岁。血糖6 5~14 0mmol/L ,平均10 25mmol/L。健康对照组33例 ,男25例 ,女8例 ,年龄20~59岁 ,平均39 5岁。血糖3 9~6 1mmol/L ,平均5 00mmol/L。1 2仪器 :荷兰产KEDY -Ⅲ型临床生化分析仪 ,上海分光仪器厂721分光仪。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血细胞计数仪的广泛应用,其对血细胞、血小板计数准确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由于每天样品量放置时间过长,血液成分即发生可逆聚集和不可逆凝集,会造成全血细胞分析结果的误差.为探讨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SYS-MEX K-4500血细胞分析结果有无影响,笔者采集5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分三个时段做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镜检 ,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 ,要获得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 ,防止临床诊疗作出错误的判断 ,实验室要考虑影响血细胞检测中的多种因素。笔者就使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体会如下。1标本的制备1 1标本的采集 :血液细胞的采集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静脉采血是最可靠的标本 ,但实际工作中 ,由于标本量大 ,静脉采血也不方便 ,许多医院检验科都采用末梢毛细血管采血法 ,因此要求末梢毛细血管采血质量要高 ,采血部位常选择手指、耳垂、婴幼儿足跟等 ,采血部位皮肤完好 ,选择没有烫伤、冻伤、水肿、血液循环良好的部位 … 相似文献
20.
吴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228-230
目的 探究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的血液检测样本进行研究,分别记录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是否溶血试验中的凝血检测结果 ,分析并比较其凝血[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结果。结果 放置4 h血液样本的TT水平(12.31±1.11)s低于放置2 h血液样本的(14.95±1.20)s与放置1 h血液样本的(16.79±1.28)s,放置2 h血液样本的TT水平低于放置1 h血液样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 h血液样本的APTT水平(31.56±3.62)s高于放置2 h血液样本的(26.03±3.45)s与放置1 h血液样本的(25.23±3.36)s,放置2 h血液样本的APTT水平高于放置1 h血液样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2、4 h血液样本的PT、Fib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5 min血液样本的PT、APTT水平均低于离心10 min血液样本和离心15 min血液样本,离心15 min血液样本的PT、APTT水平均低于离心10 min血液样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5、10、15 min血液样本的Fib、TT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检测后,溶血血液标本的PT、Fib、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未溶血血液标本,且TT水平明显高于未溶血血液标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标本不同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都会影响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把握时间,在标本采集后短时间内进行凝血项目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