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强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院内感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强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院内感染榨制措施.方法 对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低于1.0×109/L的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应用心理护理、口腔护理、肛周护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生素、支持治疗等措施直至外周血白细胞高于4.0×109/L.结果 26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均在5~9 d内恢复正常,无院内感染,无严重合并症及致死病例.结论 综合性护理配合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巨和粒(rhIL-11)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采取自身对照,即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至50×10^9/L以下20例,定期复查血常规使之自然恢复≥80×10^9/L,作为自身对照(第一周期),在下一疗程化疗结束后24h给予巨和粒25μg/kg^-1·d^-1皮下注射,连用4~14d(平均8d),观察15d(第二周期)。同一患者前后化疗方案及剂量强度相同。结果第二周期(化疗+rhIL—11)血小板上升幅度明显高于第一周期,分别为(86.25±31.27)×10^9/L和(26.91±10.42)×10^9/L,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肌肉关节疼痛、头痛头晕等,以Ⅰ~Ⅱ度为主。结论巨和粒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有确切的治疗作用,而且毒副作用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时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4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护理过程.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康复出院,3例并发感染性休克、呼吸或循环衰竭死亡.结论 对化疗后致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做好心理及基础护理,联合抗感染、升白细胞药物的治疗,多数患者能安全、平稳的度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第一个周期(对照组)化疗后血小板(PLT)≤50×109/L的18例肺癌患者,在下一周期(治疗组)所有患者接受5次rhTPO 15,000u皮下注射(SC),三次化疗前(第-3、-2、-1天),两次化疗后(第1、8天),两个周期化疗方案均为吉西他滨1.0g/m2第1、8天+顺铂75m/m2第1天,监测两研究组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 在化疗后3、6、9、12、15、18、21天,治疗组平均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血小板最低时间分别出现在第15天和第12天,最低值分别为(56±13.0)×109/L和(33.8±14.0)×109/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4例患者输注血小板,而治疗组无一例.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通过合理的rhTP0使用方法(三次化疗前,两次化疗后)可以明显地降低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迈格尔)对重度骨髓抑制病人的血小板恢复作用.采用随机双盲自身交叉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24小时开始给迈格尔25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用药7-14天或至血小板计数≥300×109/L.对化疗后血小板值低于50×109/L(重度骨髓抑制)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床Ⅱ期试用的118例可评价病例中,安慰剂对照周期血小板值低于50×109/L的例数为29例,占24.58%,而迈格尔治疗周期仅1例血小板值低于50×109/L,占0.84%;先给安慰剂后给迈格尔组安慰剂对照周期血小板值低于50×109/L的比例高于先给迈格尔后给安慰剂组,两者分别为32.20%和16.95%;迈格尔治疗周期血小板最低值和化疗第21天血小板值分别是安慰剂对照周期的3.04倍和2.43倍.本试验结果说明,迈格尔可促进重度骨髓抑制病人的血小板恢复,减少肿瘤病人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缩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持续时间,且具有一定的后续效应.  相似文献   

6.
阮永军 《临床医学》2013,33(5):51-5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和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后血小板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广东医学院附属廉江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分别需进行脾切除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45例和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患者40例,观察两组术前、术后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及意义。结果门静脉高压组术后血小板(100~300)×109/L者10例,(300~600)×109/L者14例,(600~900)×109/L者11例,>900×109/L者5例;外伤性脾破裂组术后血小板(100~300)×109/L者1例,(300~600)×109/L者6例,(600~900)×109/L者21例,>900×109/L者17例;两组血小板各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高比较明显,应采取积极的抗凝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脾亢致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与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amegakaryocyte thrombocytepenia,AMT)十分常见,在肝硬化患者中出现率达76%.血小板减少症定义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循环当中的血小板数目低于正常水平(通常低于150x109/L).临床上轻度[(100-150)×109/L]和中度[(50-75)×109/L],重度(〈50×109/L)血小板减少一般都无临床症状,但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则需要临床干预,因为这些患者有严重的自发性出血的倾向.虽然脑出血、胃肠道出血的概率十分低,但往往是致死性的.近年来随着有关血小板生成素及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致血小板减少及其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的选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6例,3周为1个治疗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随访缓解期和生存期。结果46例均化疗2个周期以上,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23例,进展(PD)3例,缓解率(CR+PR)43.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4个月,中位生存期10.3个月,1年生存率41.4%。中位缓解期7个月,中位生存期9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占41.7%,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占19.4%;Ⅲ、Ⅳ度恶心、呕吐占14.2%。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引起的低血小板样本在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时存在的差异.方法将239例低血小板(<80×109/L样本,其中肝病73例、恶性肿瘤化疗后58例、血液病108例,分别采用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同时计数血小板,再接仪器检测结果将不同疾病的血小板数分为<25×109/L、25~50×109/L、50~80×109/L三组,然后将两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血小板数<25×109/L时,三类疾病仪器法均明显低于手工法(P<0.01);血小板数在25~50×109/L时,血液病样本两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病和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样本仪器法仍明显低于手工法(P<0.05);血小板数在50~80×109/L时,三类疾病两法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对肝病和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样本应进行手工计数复检,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手工复检计数范围可放宽到<25×109/L的样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患者服用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8月,将接受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MPA加化疗组,54例)及对照组(单纯化疗组,46例),2周期化疗后评价骨髓抑制状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Ⅰ~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但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KPS评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MPA可有效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化疗后24h给予rhIL-11/d50μg/d皮下注射,观察外周血小板变化。结果血小板升至>100×109/L所需时间:Ⅱ度25例(3·5±1·9)d,Ⅲ度11例(6·8±1·6)d,Ⅳ度1例16d。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水肿、关节肌肉疼痛、心律失常及发热。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rh1-11)有提升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余春华  李俊英  符琰 《华西医学》2009,(4):1009-1012
目的:了解新药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副反应,探寻其对症护理对策。方法:通过3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培美曲塞治疗,观察其作用及毒副反应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结果:3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培美曲塞治疗,发生的毒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过敏反应及疲劳等,其中Ⅱ度恶心呕吐21例,Ⅲ度恶心呕吐5例,Ⅳ度恶心呕吐3例,便秘11例,腹泻5例;骨髓抑制共16例,其中Ⅱ度血红蛋白下降10例,Ⅲ度血红蛋白降低3例,Ⅱ度粒细胞减少11例,Ⅲ度粒细胞减少3例,Ⅳ度粒细胞减少2例,Ⅱ度血小板减少10例,Ⅲ度血小板减少2例;Ⅱ度皮疹2例,过敏性休克1例,经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及积极的护理措施后都得到了缓解。结论: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时进行毒副反应的对症处理和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重组人自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2009年化疗后血小板计数〈75×109几的肺癌患者共40例,其中TPO组和IL-11组各2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化疗后TPO组和IL-11组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分别为(58.6±13.6)X109/L和(59.3±12.1)×10^9/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度以上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时间以及血小板计数恢复最高值,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TPO组中有2例输注外源性血小板,IL-11组有4例(P〉0.05)TPO组和IL-1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60%(P〈0.01)。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用rhTPO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发病原因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高血压脑出血并EDTA-PT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间断头晕6年,头痛、恶心、呕吐9h入院.常规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采静脉血查血小板26×109/L,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夜间用肝素抗凝管采血复查血小板137×109/L,此后2d用EDTA抗凝管采血复查血小板分别为37 ×109/L和45×109/L,而肝素抗凝管采血查血小板分别为110×109/L,117×109/L.经分析考虑为EDTA-PTCP.予降血压、降颅压及止血治疗,23 d后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颞叶脑出血基本吸收,进一步证实EDTA-PTCP诊断.结论 对于应用EDTA抗凝管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而临床检查无淤点、淤斑者,应考虑EDTA-PTCP可能,可进一步行人工血小板计数和周围血涂片复查,或改用枸橼酸钠、肝素抗凝管复查血小板,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现察恶性肿瘤化疗时各项反映骨髓造血情况的血液学参数,探讨临床化疗时常用的监测指标.方法 选取62例已确诊的术后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仅检测化疗过程中血液学相关指标,对化疗前后的检测结果 运用成组秩和检验的统计学方法 进行分析,并跟踪9例化疗患者观察其血液学指标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WBC,PLT,IPF及IRF的中位数分别为:5.98×109/L,209×109/L,9.6%,7.6%,化疗后分则是:2.12×109/L,89×109/L.18.9%,13.6%.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WBC,PLT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的IPF%,IRF%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动态跟踪9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发现IPF及IRF先于WBC和PLT升高.结论 IPF和IRF可作为评价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科自2004-10~2005-10共收治恶性实体瘤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80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34例;肝癌30例,乳腺癌18例,卵巢癌16例,前列腺癌9例,结肠癌5例,骨肉瘤2例,平均48(26~78)岁。72例既往曾接受过化疗或放疗,8例为首次化疗。骨髓抑制程度均为Ⅳ度,即为血常规中W BC≤0.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PLT≤25×109/L。化疗方案均为国内常用的标准方案。1.2方法化疗后患者W BC有不同程度减少,ANC 7~14 d降至最低[1],当W BC≤0.5×109/L,ANC≤0.5×109/L,P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 IL-11)应用于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1997~2015年1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2015年1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5年1月),收集rh TPO和rh IL-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所有平行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与rh IL-11组相比,rh TPO能增加白血病患者恢复血小板的最高值,缩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缩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恢复至血小板≥75×109/L的时间(均P0.00001);rh TPO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 0.19,95%CI(0.12~0.31),P0.00001]。但rh TPO组和rh IL-11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及rh TPO组和rh IL-11组恢复至血小板≥100×109/L的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方面,与rh IL-11组相比,rh TPO能够增加血小板恢复的最高值、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和恢复至血小板≥75×109/L的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二者对改善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和使患者恢复至血小板≥100×109/L的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目前的临床试验设计存在不足,需要设计完善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脾动脉血流栓塞术(F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6例肝癌患者均为肝硬化并脾大,脾功能亢进,在肝癌栓塞同时行脾脏栓塞,术后3、7、30d和3个月检查白细胞、血小板,观察术后临床反应.结果 术后3、7、30 d和3个月白细胞[(9.4±2.1)×109/L、(9.3±2.3)×109/L、(8.6±2.1) ×109/L、(6.4±1.6)×109/L与(2.6±1.4)×109/L]、血小板计数[(94±23)×109/L、(140±32)×109/L、(136±38)×109/L、(119±26)×109/L与(32±18)×109/L]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食欲下降、恶心、脾区不适,均有脾区疼痛,其中6例需临床对症处理,左侧胸水3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98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象、骨髓铁染色及铁代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98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象、骨髓铁染色及铁代谢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了解血小板增多患者在确立诊断时机体的含铁状况,协助鉴别诊断.结果 血小板<800×109/L的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占40.8%;而血小板≥800×109/L的患者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占81.5%,其中有2例患者铁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占9.1%),而血清铁水平正常.结论 对于血小板数在(400~800)×109/L的患者,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可能性更大;血小板计数≥800×109/L的患者中绝大部分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但仍需要排除可伴有血小板增多的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以及同时合并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化疗不良反应与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TATA盒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32例恶性肿瘤患者在使用伊立替康治疗前采集外周血1 mL,提取外周血的基因组DNA,测定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TA盒区域中TA序列重复出现的频率;观察患者使用伊立替康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TA6/TA6、TA6/TA7、TA7/TA7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及其与伊立替康相关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32例患者中共检测到UGT1A1纯合子TA6/TA623例(71.88%),杂合突变型TA6/TA79例(28.12%),未发现纯合子TA7/TA7型患者。TA6/TA6和TA6/TA7基因型患者出现Ⅲ度以上延迟性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0-Ⅱ度患者(均P<0.05);TA6/TA7Ⅲ-Ⅳ度患者延迟性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呕吐的发生率均高于纯合子TA6/TA6的Ⅲ-Ⅳ度患者(均P<0.05)。结论在应用伊立替康进行化疗前行UGTIA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可以筛查高危人群,预测伊立替康的严重不良反应,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