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中首推硬膜外隙注药和三维正脊仪治疗。对比硬膜外隙注药与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疗法联合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3-01/2005-01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每组60例。注药组应用硬膜外注射20g/L利多卡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每5d注药1次,共4次。三维正脊组采用三维正脊仪,施行1次/周,共2次,三维正脊组及注药联合组为上述两种方法并用,每注药两次后行三维正脊仪1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两三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微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3个月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联合组更为明显(X^2=2.1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联合组更为明显。其中联合组与前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2,P〈0.01)。注药组与三维正脊组,联合组与注药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X^2=5.61,6.15,P〈0.05)。②各组治疗后3个月4项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联合组与注药组,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性意义(X^2=9.23,9.13,P〈0.01),而注药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1.6,P〉0.05)。③硬膜外隙注药组、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注药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5%,72%和92%,联合组与硬膜外隙注药组、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6.25,6.03,P〈0.01),而硬膜外隙注药组和三维正脊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8.62,P〉0.05)。结论:硬脊膜外注药、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高疗效,联合应用的治愈率高,临床体征转阴率高,预后好,无不良反应。硬脊膜外注药和三维正脊联合应用疗效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正脊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及机制。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三维正脊组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两三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微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χ2=2.51,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χ2=4.03,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8.288.03,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1个月后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6,9.03,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50,P>0.05)。③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组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1%、72%和85%,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30,6.12,P<0.01)。结论:三维正脊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液供应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外隙注药与腰椎定点牵压疗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①选择2004-01/2006-01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男125例,女55例,年龄20~65岁。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硬膜外隙注药组、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硬膜外隙注药组:骶管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每5d注射1次,共4次。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采用胸带与下肢固定带牵引,待牵引床启动逐渐使患者腰脊柱拉伸时,术者双手拇指关节突关节连线,由上腰段向腰骶段滑行推压,当拇指推压到病变间隙时,牵引力须达到患者体质量1.5倍左右,迅速向脊柱前方施压。共2次。联合治疗组为两种疗法联合应用。每2次硬膜外隙注药后施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疗法1次,共2次。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采用疼痛强度评分评估疼痛程度(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临床体征和评估疗效,疗效评估依据胡有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③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疼痛强度变化:治疗后3个月3组疼痛强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联合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χ2=2.13,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其中联合治疗组疼痛强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χ2=4.03,P<0.01),联合治疗组和硬膜外隙注药组疼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χ2=5.62,6.16,P<0.05)。②临床体征变化:各组治疗后3个月4项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数明显少于硬膜外隙注药组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7,19,14例,χ2=9.24,9.14,P<0.01)。③疗效: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硬膜外隙注药组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100%(60/60),88%(53/60),92%(55/60),χ2=6.26,6.04,P<0.01],而其他2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χ2=8.63,P>0.05)。结论:硬脊膜外注药及腰椎定点牵压疗法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联合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硬膜外隙注药与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疗法组合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2-02/2004-06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50例。注药组应用硬膜外隙注射利多卡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混合液,每5天注药1次,共4次;手法组采用脊柱牵扳手法,间隔1周施行1次,共两次;联合组为上述两种方法并用,每注药2次后行手法1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1个月后临床体征改善率。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每组50例。治疗后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注药组低于手法组(2.06±2.51,3.53±3.72),联合组(1.12±2.83)低于注药组(χ2=1.61,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的优良率高于注药组、手法组[88%,78%,74%,(χ2=6.254,P<0.01)]。结论硬膜外隙注药、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高疗效,两者组合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正脊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及机制。 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三维正脊组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两三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微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X^2=2.51,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X^2=4.03,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8.288,03,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1个月后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9.26,9、03,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1.50,P〉0.05)。③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组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1%、72%和85%,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6.30,6.12,P〈0.01)。 结论:三维正脊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液供应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硬膜外隙注药与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疗法组合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2—02/2004—06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50例。注药组应用硬膜外隙注射利多卡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混合液,每5天注药1次,共4次;手法组采用脊柱牵扳手法,间隔1周施行1次,共两次;联合组为上述两种方法并用,每注药2次后行手法1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1个月后临床体征改善率。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每组50例。治疗后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注药组低于手法组(2.06&;#177;2.51,3.53&;#177;3.72),联合组(1.12&;#177;2.83)低于注药组(r=1.61,P&;lt;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的优良率高于注药组、手法组【88%,78%,74%,(X^2=6.254,P&;lt;0.01)】。结论硬膜外隙注药、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高疗效,两者组合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硬膜外侧前腔、椎间孔联合注药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将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硬膜外侧前腔、椎间孔联合注药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硬膜外后腔注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及疗效优良的病例治疗次数均优于对照组(χ2=4.06,P<0.05;t=7.2,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牵扳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腰椎定点牵扳组采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为两种疗法的联合使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1周后对腰、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分两次施行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症状消失: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2~3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联合组更为明显(t=8.5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联合组更为明显(t=7.08,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腰椎定点牵扳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9.09,9.82,P<0.05)。②治疗后3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7,9.04,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51,P>0.05)。③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组、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2%,73%和88%,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31,6.13,P<0.01)。结论: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了解硬膜外腔注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3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168例和对照组165例。研究组采用硬膜外腔注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硬膜外腔注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12%,对照组为73.94%,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2.4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硬膜外腔注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陈受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111-6112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硬膜外阻滞(B)组,在病变部位上两个椎间隙穿刺置管,固定并保留硬膜外导管5 d,每日经硬膜外导管注入镇液痛;硬膜外阻滞复合三维牵引(A)组首日硬膜外导管注药,观察30min后行三维牵引1次,其后4 d继续硬膜外注药治疗,两组患者均用腰围保护,平卧硬板床休息,5 d为1个疗程,做1个疗程如效果不理想,休息1周后再行第2疗程。结果经3个月~1 a随访,硬膜外阻滞复合三维牵引组疗效好于硬膜外阻滞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是较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