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20岁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MS)发病情况.方法 对2004-2007年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健康体检居民4 329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检测血脂、血糖.结果 维族、汉族居民MS检出率分别为26.4%,29.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汉族男性检出率为6.72%,女性为44.7%;维族男性检出率为16.5%,女性为37.2%,两民族女性MS检出率均高于同民族男性(P<0.01).两民族各年龄段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MS检出率均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汉两民族居民MS患病水平不同;女性MS检出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汉族与朝鲜族高尿酸血症患病水平及其与多种代谢异常的关系. [方法]对2006年8月~2008年8月收集的4 771名不同民族农村居民血样本进行尿酸及代谢相关指标检测. [结果]高尿酸血症粗患病率(12.0%,8.6%)及其标化率(10.8%,9.6%)汉族女性均高于朝鲜族女性(均P<0.01).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均P<0,05).汉族除了高血糖的检出率各尿酸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肥胖、高血压、高TG、高TC、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各尿酸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朝鲜族各尿酸水平组代谢性疾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汉族和朝鲜族,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呈现明显的多种代谢异常集结现象(均P<0.01);而且,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的增加,高屎酸血症患病率增加(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调整性别、民族及年龄,整体型肥胖、腹部肥胖、高血压、高TC、高TG和MS与高尿酸血症患病密切相关. [结论]该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出现明显的民族(女性)及性别差异.整体型肥胖、腹部肥胖、高血压、高TC、高TC和代谢综合征与该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营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风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营市1997~2006年风疹流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共确诊风疹病例1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4/10万.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1.79/10万.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垦利县发病率最高,为2.07/10万.各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月发病94例,占86.2%.男性53例,女性56例,性别比为1∶1.06.11~15岁44例,占40.37%.中小学生82例,占75.23%.无免疫史89例,占81.7%.[结论]东营市风疹以春季,11~15岁青少年多发.提高风疹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风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新疆汉族、维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妇女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了解不同民族妇女宫颈病变发病情况。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汉族、维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患者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共计51 226例,按照TBS分类标准分类。阳性结果为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对于阳性结果及阴道镜下怀疑病变者进行组织活检,分析不同民族妇女宫颈感染病原情况、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情况。结果维族妇女宫颈ASCUS及以上病变检出率(28.71%)显著高于汉族(23.75%)及其他民族(23.40%)(P<0.01),汉族与其他民族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妇女宫颈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14.52%)也显著高于汉族(12.75%)及其他民族(8.70%)(P均<0.01),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各年龄组检出结果显示,维族妇女总检出率为2.61%,汉族为1.72%,两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维两民族在21~70岁之间检出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21~60岁为高发分布年龄,且两民族在30岁以上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液基细胞学检查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达78.71%。结论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高发。汉、维族妇女宫颈病变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应进一步加强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以期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2002~2006年济南市长清区流行性出血热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南市长清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长清区2002~2006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6年长清区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89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3.32/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原乡镇发病率(4.67/10万)高于山区乡镇(1.8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月为高发季节,占40.45%,呈春季单峰型.男性发病率(4.46/10万)高于女性(2.1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49岁是高发年龄段,占65.1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1.01%.褐家鼠是当地主要鼠种,室内和室外分别占62.50%和94.67%.[结论]长清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已降至较低水平.今后应继续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6.
了解桂西北民族地区某高校近5 a新生健康状况,为学生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入学的桂西北民族地区某学院1 425名新生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完全健康率平均为13.50%,汉族学生(17.56%)高于少数民族学生(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不良检出率平均为78.50%,汉族学生为83.18%,少数民族学生为7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83.01%)高于男生(72.28%),重度视力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营养不良检出率平均为51.91%,汉族学生为48.39%,少数民族学生为5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60.49%)高于男生(39.97%),轻、中度营养不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龋患率平均为13.37%,女生(15.33%)高于男生(10.66%),少数民族学生(15.45%)高于汉族学生(1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民族地区高校新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政府应强化干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一般人口特征、疾病学特征、病因学特征及相互间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 06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住院患者病案资料,所有患者经X线、CT、MRI或骨核素扫描检查确诊.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汉族和少数民族构比值为26.23:1,汉族和少数民族分组的地区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CO分期和年龄分布显示,34~43岁年龄段Ⅲ期、Ⅳ期构成比高,44~53岁年龄段I期、Ⅱ期构成比高.各地区病例在各年龄段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北地区20~29岁年龄段病例构成比最高,其他地区均40~50岁年龄段病例构成比最高.男性、汉族的各病因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汉族的各病因发病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民族、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病因、单双侧发病、分期等因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2至2004年蔺草作业工人尘肺发病情况,探讨蔺草作业工人的尘肺发病特征及规律。方法收集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宁波市蔺草作业工人体检资料,对蔺草作业工人尘肺检出率、平均发病年龄、工龄和工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累计体检22 780人次,检出新发尘肺203例,其中Ⅰ期152例,Ⅱ期46例,Ⅲ期5例,3年蔺草染土尘肺检出率分别为2.1%、0.9%和0.3%,逐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尘肺平均发病年龄37.64岁,平均接尘工龄6.07年,其中Ⅰ期新发病例平均发病工龄逐年延长;3年男性累计尘肺检出率1.3%,明显高于女性的(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草、烘草工序尘肺检出率2.0%,高于其他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蔺草染土可引发尘肺,其特点为发病工龄短,男性尘肺检出率高于女性,拔草、烘草为主要危害工种。尘肺检出率有逐年下降、平均发病工龄逐年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问题特征及干预对策.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小学生1 140名,用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测查. [结果]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9%,其中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21.2%/16.4%,x2=4.17,P=0.041);汉族、布依族、苗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0.2%、17.7%、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P=0.325).在行为问题学生中,A行为检出率5.2%:N行为检出率为8.7%;M行为栓出率为5.0%.汉族学生A行为检出率为6.0%、N行为8.7%、M行为5.5%;少数民族学生A行为检出率为4.0%、N行为8.6%、M行为4.2%,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A2=1.788,PA=0.181;xN2=0.003,PN=0.958;xM2=0.928,PM=0.335). [结论]黔南州小学生行为问题栓出率高于国内其他研究,提示在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问题巳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4~2006年山东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发病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指导制定甲肝防制策略.[方法]对2004~2006年山东省甲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山东省报告甲肝病人4 442例.其中,2004年1 974例,发病率为2.15/10万;2005年1 413例,发病率为1.62/10万;2006年1 055例,发病率为1.14/10万.3年的发病率逐年下降(P<0.01).累积发病率,男性为6.71/10万,女性为2.91/10万(P<0.01).3年中,3~5月合计发病1 489例,占33.52%,其中3月占12.36%.累积发病率,威海市最高(23.19/10万),潍坊市最低(1.87/10万);50~59岁最高(7.27/10万).总病例中,农民占55.45%,学生占14.12%.[结论]山东省近年甲肝疫情呈下降趋势,沿海地区是高发地区,男性、农民、50岁以上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邵武地区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区性人群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2年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对消化性溃疡(PU)的检出率、性别、年龄、好发季节、溃疡部位和溃疡并发症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胃镜检查3 118例,检出PU 1 068例,检出率为34.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820例(76.8%),胃溃疡(GU)156例(14.6%),复合性溃疡(CU)92例(8.6%).1995-2002年PU检出率逐年下降,以DU下降最明显(P<0.01).PU中男性占76.8%.DU以20岁以后多发,30~39岁最多见,GU以30岁以后多发.PU多发于3、4、5、6和11月,4月最多.DU的溃疡好发部位为球部前壁>大弯>小弯>后壁>球后部>降部,GU为胃窦>胃角>胃体>幽门>贲门>胃底.PU并发症以出血最常见(15.2%),穿孔发生率为0.5%,幽门梗阻为2.6%,癌变率为0.2%.中青年组出血发生率为14.2%,老年组(>60岁)为21.6%(x2=5.11,P<0.05).[结论]邵武地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是检出率较高,DU的检出率高,GU的检出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似,但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春季、初夏及秋末发病率高,DU以30~39岁男性多见,GU的发病年龄晚于DU.溃疡部位以球部前壁、大弯、胃窦和胃角多见,溃疡并发症主要是出血,老年人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在新疆结核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 [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229例结核病患者及180例一般人群血清进行TTV-DNA检测,并分析TTV-DNA阳性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在229例结核患者中共检出51例TTV-DNA阳性血清,总检出率为22.3%,其中老年结核患者组TTV-DNA阳性率为36.8%(21/57),中年结核患者为18%,青少年结核患者组为15.9%,老年结核患者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年结核患者组和青少年结核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相比,以及男性与女性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新疆结核病患者中存在较高的TTV感染,老年结核病患者更加容易感染TTV.  相似文献   

13.
仲凤霞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933-934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规律,探讨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海州区共报告腮腺炎病例194例,报告发病率为147.48/10万。其中,城区157例(占80.93%),乡镇37例(占19.07%)。城区高于乡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4季度发病数较多,分别占31.96%、42.78%,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120例(占61.86%),女性74例(占38.14%),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3~38岁,6~14岁共发病178例,占发病总数的91.75%;患病人群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1.24%。[结论]易感人群积累、传染源未严格隔离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原因。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免疫接种率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腹部B超在高校健康社区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虹  梁秋菊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512-1514
[目的]探讨如何发挥腹部B超在高校健康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方法]对本校区1763例教工的腹部B超体检统计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检出各种异常病例853例(48.38%),检出疾病近20种,其中脂肪肝所占构成比最高(55.57%),且男性脂肪肝捡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并以在职工人组的检出率最高(36.69%);疾病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升高的疾病有脂肪肝、胆肾结石、肝肾囊肿(P均<0.05),且肝肾囊肿在离退休组中检出率最高(P<0.05).[结论]本校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所患疾病多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充分发挥腹部B超在高校健康社区中的"检查官"作用,实现未病先防,小病到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疾病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儿童青少年的血压现状及高血压检出情况,为防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的方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对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11 132名7~17岁学生的血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平均收缩压(SBP)为(106.64±12.27)mmHg,舒张压(DBP)为(69.26±9.07) mmHg.男生SBP水平[(108.00±13.00) mmHg]高于女生[(105.29±11.34) mm-Hg],回族学生SBP[(107.73±12.13) mmHg]、DBP[(69.54±9.02) mmHg]水平均高于汉族[(105.79± 12.31)(69.04±9.10) mmHg];乡村儿童青少年SBP[(106.31±11.87) mmHg]低于城市[(106.99±12.67) mmHg](t值分别为11.751,-8.307,-2.846,2.932,P值均<0.01).共发现高血压1 564例,检出率为14.0%,以17岁年龄组最高(18.0%);高值血压检出1 637例,检出率为14.7%,以13岁年龄组最高(23.4%).汉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12.9%)低于回族学生(15.5%)(x2=14.604,P<0.01);不同性别和城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7~17岁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高度重视监测儿童青少年的血压,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先心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及治疗机会. [方法]对5 700名青少年按初检、复检、确诊三段式方法进行调查,并用SPSS 11.统计软件包对先心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检出先心病23例,其中,手术后9例,未治疗14例,前者以室间隔缺损最多见,后者以房间隔缺损最多见.青少年心脏病患病率为0.404%,男性患病率为0.394%,女性患病率为0.4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 P>0.05).汉族患病率为0.367%,蒙古族患病率为0.47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P>0.05).[结论]性别、民族间青少年先心病患病率无明显差异,重视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6年河南省淋病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方法]对2006年河南省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河南省共报告淋病3 720例,发病率为3.96/10万,与上年发病率相比下降了26.03%.发病季节性不明显;豫北豫西的济源、郑州和平顶山等8市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男性发病率为6.11/10万,女性发病率为1.7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男性与女性均以20~44岁发病率最高,该年龄段男女合计发病2 986例,占当年发病总数的80.27%.[结论]河南省淋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是淋病发生和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绵阳市城区中小学生牙周疾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绵阳市城区中小学生牙周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6年绵阳市城区中小学生及幼儿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资科,分析中小学生的牙周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牙周疾病患病率30.2%.牙结石检出率30.1%,牙结石检出区段数占患病区段的86.1%.男生患病率为32.5%;女生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年龄增长牙周疾病患病率升高(P<0.001).牙周疾病与性别及年龄有关.[结论]牙周疾病的防治需注重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9.
2006年青岛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麻疹流行情况,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2006年青岛市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青岛市共发生麻疹病例221例,发病率3.0/10万.其中.市北区发病率最高,为7.4/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月发病168例,占70.0%.男女分别发病123例和98例,性别比为1.3:1.10~19岁发病86例.占38.9%.流动人口发病145例,占65.6%.工人发病最高为89例,占40.3%.有麻疹免疫史15例,占6.8%.[结论]外来流动人口、无免疫史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积累是青岛市成人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并加强对大年龄组麻疹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血液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真菌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科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住院的1 82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咽拭子培养加涂片,检查真菌.[结果]合计检出真菌感染者109例,检出率为6.0%.抗生素应用种类多、时间长的,年龄≥60岁的检出率较高;白血病病人与其他恶性肿瘤病人的检出率无差异.[结论]抗生素的联合长期应用是导致住院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是真菌的易患人群,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