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糖尿病性皮肤病(DD)对DN的筛查价值。方法选择18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合并DN者78例(DN组),无DN者110例(非DN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情况、DD、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等。以有无DN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2DM患者中DD与DN的发病率分别为47.34%(89/188)和41.49%(78/188)。而DN组中DD的发病率达79.49%(62/78),而非DN组中为24.55%(27/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SBP、FBG、2hPG、HbA1c明显高于非DN组[(52.83±6.43)岁比(50.35±6.48)岁,(10.51±4.36)年比(6.484±3.25)年,(137.42±14.17)mmHg(1mmHg=0.133kPa)比(132.57±15.38)mmHg,(11.95±2.83)mmol/L比(10.28±1.98)mmol/L,(15.07±3.16)mmol/L比(13.51±2.75)mmol/L,(9.62±2.17)%比(8.634±2.08)%],FC-P低于非DN组[(1.76±0.89)μg/L比(2.01±0.7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DD、FBG是影响DN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41,3.209,3.368,P〈0.01)。结论在T2DM患者中,DD与DN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T2DM患者存在DD时应注意DN的筛查。  相似文献   

2.
孟晓梅  陈述林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1):1447-144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生化特征,并探讨血尿酸(UA)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数目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547例T2DM患者按UA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按具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数目不同分为4组(MS1,MS2,MS3及MS4),分析临床资料。结果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1—4组间UA、BMI、SBP、DBP、Cr、TG、TC、LDL—C、HDL-C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FP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UA与性别、TG、HbAlc、HDL-C、Cr有线性回归关系(P〈0.05,P〈0.01),其中与HbAlc、HDL-C负相关,TG对UA影响最大。结论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的增加,T2DM患者UA增加,异常TG对UA影响最大,因此UA水平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脂代谢异常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和无肾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的特点。方法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无DN组(UAER〈20μg/min)34例;DN组38例,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期组(UAER为20—200μ/min)20例,临床白蛋白尿期组(UAER〉200μg/min)18例。测定空腹血糖(FBC)、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DN组病程、TG、LDL—C、ApoB明显高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TC、HDL—C、Apo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的FBG、糖化血红蛋白高于非D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脂代谢紊乱,病程越长,DN发生机会越多,脂代谢紊乱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及代谢特点。方法110例T2DM患者分为2组,T2DM合并NAFL为T2DMN组,60例;T2DM不伴NAFL为T2DM组,50例。通过分析2组之间病程、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S)、尿酸(UA)、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等指标,了解T2DM合并NAFL的临床及代谢特点。结果T2DMN组的ALT、TG、HOMA.IR、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OMA.ISI、HDL-C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UA、TG与糖尿病脂肪肝呈正相关(r=0.274、0.260、0.344,P〈0.05);HOMA-ISI、HDL-C与糖尿病脂肪肝呈负相关(r=-0.154、-0.156,P〈0.05)。结论T2DM患者合并NAFL与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IR)及肥胖等有关,IR可能是NAFL发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及T2DM合并MC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合并MCI患者40例,T2DM非MCI患者80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poE的基因多态性,依据病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等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e回归分析T2DM合并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poE£。等位基因的频率在T2DMMCI组高于非MCI组(25.0%vs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合并MCI组与非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年龄、病程、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ApoE基因,其中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3.452,P〈0.05)、周围神经病变(OR=3.252,P〈0.05)、ApoE基因(OR=2.441,P〈0.01)、糖化血红蛋白(OR=1.372,P〈0.05)、餐后2h血糖(OR=1.194,P〈0.05)、年龄(OR=1.194,P〈0.01)、病程(OR=1.142,P〈0.05)。结论ApoE8。等位基因与T2DM合并MCI明显相关,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控制和微血管并发症均与认知功能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与早期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MS)与早期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 对本院内科住院的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代谢综合征各因子与早期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1)研究人群中CKD患病率为39.04%,伴有MS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早期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比例50.58%,显著高于不伴有MS的2型糖尿病患者29.41%(P<0.05);(2)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腰围(W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糖尿病病程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3)回归分析显示:MS组分中的收缩压(SBP)、TG、LDL-C,以及年龄、糖尿病病程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及其代谢因子与早期慢性肾脏病有着密切关系.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收缩压、甘油三酯以及糖尿病病程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郑州市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2021年郑州市781例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将T2DM微血管并发症(DR+DN)303例作为微血管并发症组(DNR组),单纯T2DM患者368例作为无微血管并发症组(DM)。结果 781例T2DM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7例,占20.10%,糖尿病肾病235例,占30.09%。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断增加(P均<0.05)。与DM组比较,DNR组年龄、BMI、收缩压、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明显增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BMI、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肌酐、LDL-C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77、1.023、1.956、1.167、1.395、2.490、1.303)。结论 郑州市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且随着年龄和病程增加而升高,病程、BMI、收缩压、空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1年6月-2013年6月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选择287例,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发现的新诊断T2DM患者316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基本资料及血糖、血脂及慢性合并症等病历资料,根据年龄、BMI、性别及诊断原因分组,采用1.1检验统计学方法对比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患者发病平均年龄(48±13)岁,青年(年龄≤45岁)占39%,中年(46—59岁)占43%,老年(年龄≥60岁)占18%。诊断时BMI为(26.1±3.6)kg/m2,超重占42%,肥胖占27%;既往最高BMI为(28.3±3.7)kg/m2,其中,超重占39%,肥胖占51%。有症状组年龄、BMI、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Crib)较高,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男性组年龄、GHN较低,BMI、甘油三酯(TG)较高,与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_if-常组TG、胆固醇(TC)、GHB、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超重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TG、TC、GHB、餐后2小时血糖(2HPG)、LDL—C明显低于肥胖组,HDL—C、年龄明显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TG、TC、LDL—C明显低于肥胖组,HDL—C明显高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青年组2HPG、BMI、GHB高于中年组,LDL—c低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taPG、2HPG、BMI、TG、TC、GHB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FPG、TG、TC、HDL-C明显大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新诊断T2DM患者发病年龄低,诊断不及时,肥胖、尤以既往肥胖较为显著,合并血脂异常、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DM)患者血尿酸水平,探讨高尿酸血症与2型DM合并高血压、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98例2型DM患者,分成2型DM无合并症(单纯DM)组、2型DM合并高血压(DMEH)组和2型DM合并肾病(DN)组,测定血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c)、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脂水平。结果 DMEH组和DN组血U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DN组血C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DM组,P〈0.001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2型DM患者血uA与DBP、甘油三酯(TG)、Cr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血UA与FINS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了2型DM高血压及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其检测可作为2型DM并发症的预告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在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分布特点。方法用放射配体法检测2035例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GAD—Ab,分析GAD—Ab的阳性率及其分布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①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在以医院为基础、初诊T2DM患者中的患病率为7.1%(145/2035),与在欧美高加索人中进行的大规模研究UKPDS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us.9.8%,P=0.391),而高于ADOPT研究(8.0%VS.4.2%,P=0.000)和日本的Ehime研究结果(7.1%VS.3.8%,P=0.000);②GAD—Ab的阳性率和滴度分布与起病年龄、体重指数和空腹c肽等临床特征有关,起病年龄小、体重指数低和空腹c肽低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滴度。结论①中国成人初诊T2DM患者的GAD—Ab阳性率与欧美高加索人接近,而高于日本人群;②GAD—Ab的阳性率和滴度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DN组和非DN组,每组各43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舒张压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DN组餐后2 h血糖为(14.13±4.46)mmol/L,TG为(1.51±0.79)mmol/L,收缩压为(141.16±19.08)mm Hg(1 mm Hg=0.133 kPa),HbA1c为(7.55±2.09)%,均高于非DN组的(11.19±4.22)mmol/L、(1.20 ±0.53)mmol/L、(132.79±17.40)mm Hg、(6.65±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DN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餐后2 h血糖和TG.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N与餐后2 h血糖和TC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AIP值0.06为切点,分为非致动脉硬化表型组(N组65例:AIP〈0.06)和致动脉硬化表型组(A组87例:AIP≥0.06),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A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血尿酸均高于N组(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组(P〈0.01),且冠心病发病率较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AIP与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HOMA-IR、HOMA-β、TC、TG、LDL-C、VLDL-C、血尿酸呈正相关(P〈0.05),与HDL-C负相关(P〈0.01)。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结果显示,HDL-C、LDL-C、VLDL-C、TG是AI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间接反应LDL-C颗粒大小的指标AIP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HDL-C、VLDL-C、TG、血尿酸等其他致AS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利于降低AIP,从而减缓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离退休职工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相关因素,为该人群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石化社区离退休职工T2DM患者810例,按照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三组:理想控制组(n=153)、一般控制组(n=303)、控制不良组(n=354),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和臀围,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家族史、病程、血糖检测的规律性、用药情况、饮食及运动情况等一般指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控制不良相关因素。结果各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并理想控制组与一般控制组作为一组,与控制不良组相比,前者女性患者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理想控制组相比,一般控制组年龄较高,控制不良组病程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理想控制组比较,一般控制组和控制不良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收缩压水平显著升高,血脂异常及肥胖患病率均显著升高,体力活动的强度显著降低,使用降糖药的个数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体力活动的时间以及饮食过量的发生率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5岁、初诊糖尿病时的血糖水平>7.8mmol/L、病程>10年、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检测不规律和运动强度过低(OR值分别为2.331、1.581、4.227、1.691、3.222、2.263、1.766、1.920和1.804)。结论女性、高龄、初诊糖尿病时的血糖水平高、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检测不规律和运动强度过低等为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的检出率、伴有代谢异常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12789例体检者(排除乙肝病毒感染、过量饮酒者)进行体格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血红蛋白、尿酸、血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根据ALT升高与否(〉40 U/L)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各代谢组分的差异.结果 ALT升高的检出率为8.69%.ALT升高组的腰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ALT正常组,而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ALT正常组(P〈0.05).ALT升高组超重、肥胖、各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舒张压高、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高于ALT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脂肪肝、舒张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是ALT升高的危险因素,年龄、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代谢紊乱、肥胖是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浆抵抗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岩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7-228
目的探讨血浆抵抗素及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60例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DN分为2组:DN组30例和无DN组30例,以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所选90例实验对象的血浆抵抗素浓度,时间分辨分析法测定胰岛素,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结果①DN组血浆抵抗素浓度高于无DN组及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60例病例相关分析得出:血浆抵抗素浓度与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均无相关性。结论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有DN者中显著升高,并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程度有关、与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相关,在2型D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进展的危险因素,以利于早期发现病变。方法 260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88例)、T2DM合并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92例)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80例),检测DR可能相关临床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间的年龄、性别、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病程、ACR、Ang-2、VEGF明显高于NDR组和NPDR组,NPDR组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NDR组比较,NPDR组和PDR组载脂蛋白B100(ApoB 100)升高,收缩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二者在NPDR和PD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和NPDR组间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VEGF、ACR、收缩压与DR独立相关,OR值及95%CI分别为1.823(1.280~2.643)、1.376(1.121~1.843)、1.268(1.116~1.612)、1.205(1.101~1.375)、1.052(1.015~1.091)。结论糖尿病病程、ACR增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血压、血脂控制不良及促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包括VEGF和Ang2均是导致DR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51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慢性并发症分为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CysC、血肌酐(Scr)、肾小球率过滤(GFR)等相关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Cys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DN、DR以及DPN组的血清Cys 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P〈0.05)。结论:血清Cys C升高可作为提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周围神经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参考指标,并可能是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94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BMI、WHR、FINS、HOMA—1R、LDL—C、TG、SUA较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性别、血脂调整后血尿酸水平高者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提高(OR=1.113,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更明显,SUA的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9.
张莉辉 《现代保健》2014,(34):32-3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10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慢性并发症分为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胱抑素C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DN、DR以及DPN组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尿病对照组(NC组)(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升高可作为提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周围神经病变危险性增加的参考指标,并可能是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