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 选取诱导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PR)及以上疗效的42例初治MM患者进行ASCT,中位随访34.2个月后,观察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选择同时期的49例诱导治疗后获得PR及以[上疗效的初治MM患者,进入非移植组(non-ASCT),经巩固维持治疗后观察疗效、PFS和OS,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ASCT在MM中的作用.结果 与non-ASCT组相比,ASCT可明显延长患者的OS(未达到/37.2个月,P=O.000),而且对PFS也有延长趋势(33.9个月/39.8个月,P=0.133).ASCT可明显改善DSⅢ期(P=0.009)和ISSⅢ期(P=0.049)患者PFS,但对DSⅠ /Ⅱ期和ISS Ⅰ/Ⅱ期患者的PFS改善不明显.ASCT可明显改善诱导治疗后获得CR患者的PFS(P=0.016),对非常好的PR (VGPR) /PR患者的PFS改善不明显;不同年龄患者OS均明显改善(≤55岁,P=0.039;> 55岁,P=0.000).ASCT可明显改善不同ISS分期患者的OS(Ⅰ/Ⅱ期,P=0.003;Ⅲ期,P=0.012),对DSⅢ期患者的OS也有明显改善作用(P=0.000),但对DSⅠ/Ⅱ期患者OS的作用不明显(P=0.446).诱导治疗后获得CR和VGPR/PR的患者进行移植后,OS可进一步得到改善(CR,P=0.004; VGPR/PR,P=0.004).结论 ASCT可明显改善初治MM患者的生存,使高龄和分期预后不良的MM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2.
自体干细胞移植(ASC T)在传统化疗时代已成为65岁以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标准一线治疗。随着新型靶向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在诱导、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的广泛应用,MM的缓解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是否需要ASCT成为了新药时代关注的焦点。目前现有的资料仍然支持ASCT是符合条件的初诊MM患者的一线治疗,新药作为ASCT前诱导治疗以及ASCT后巩固、维持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但今后仍需要开展更多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ASCT在MM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期实现MM治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损害谱包括"骨髓瘤肾"或管型肾病、轻链淀粉样变、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冷球蛋白血性肾小球肾炎和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MM肾脏病患者肾活组织病理检查研究显示,管型肾病占40 %~63 %,肾轻链沉积病(LCDD)占19 %~26 %,淀粉样变占7 %~30 %,冷球蛋白肾病<1 %。管型肾病、MIDD和淀粉样变的肾病理学不同。骨髓瘤相关肾病的肾外表现较多样,进展为肾功能不全和末期肾病(ESRD)发生率高,并发症增加,死亡率显著升高,合并肾病的MM患者生存期和肾生存期短。治疗包括MM化疗、血液透析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等,ASCT有血液学反应和肾反应者的生存率明显改善,成功的ASCT给更多的患者以肾和其他脏器移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加入,增加了大剂量化疗在MM治疗中的优势,使部分患者达到长期生存.即使在靶向新药时代ASCT仍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反应率.靶向新药在ASCT前后联合应用,可辅助提高ASCT的疗效,这是目前使用靶向新药的趋势,但其仍不能取代ASCT在MM治疗中的地位.研究更为合理、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案是今后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一例难治性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1例难治性不分泌型MM患者给予VD方案化疗4个周期,在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体征改善后,进行ASCT(预处理方案为美法仑200 mg/m2),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经过化疗达到接近完全缓解(nCR),之后联合ASCT后达到完全缓解(CR)。结论 VD方案联合ASCT可明显改善难治性不分泌型MM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分析该科自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例双克隆型MM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9~76岁,中位年龄72岁。其中IgG+IgA型3例,IgM+IgG/A型2例。结果 本组患者中诊断时均为DS分期Ⅲ期,治疗效果为2/4达到部分缓解(PR),1/4为稳定(SD),1/4为进展(PD),无达到完全缓解(CR)的病例。结论 双克隆型MM较为罕见,目前对此型MM的诊断和治疗尚缺乏更深刻的认识,需要更多病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MM患者大多数年龄超过65岁,目前认为65岁以下初发MM患者的标准治疗为大剂量美法仑化疗支持的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而65岁以上老年MM患者的标准治疗至今仍认为是口服美法仑和泼尼松(MP)方案。但是一些新药的发明,如沙利度胺、雷利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能针对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微环境进行靶向治疗,联合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以往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新药治疗发展迅速,但患者在目前已有的治疗条件下,疾病仍然在缓解与复发中反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M患者在最终治疗后接受长期维持治疗有助于抑制残留病灶,延长缓解期,并延迟复发.对于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MM患者,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可以提高无进展生存(PFS)率,但并不延长总生存(OS)时间.对于不适合接受ASCT的MM患者,一项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对持续来那度胺加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与标准的固定疗程美法仑、 泼尼松加沙利度胺治疗进行了比较,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前者的PFS及OS优于后者.其他试验也就ASCT患者沙利度胺及硼替佐米维持治疗进行了研究,这两种药物也可作为不适合ASCT患者的维持治疗.然而,关于最佳治疗方案及持续时间等问题还需要通过前瞻性临床试验得出结论,但目前一致认为,维持治疗应该作为MM的常规治疗.文章对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的MM维持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析,以明确维持治疗在MM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例双克隆型MM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9~76岁,中位年龄72岁。其中IgG+IgA型3例,IgM+IgG/A型2例。结果本组患者中诊断时均为DS分期Ⅲ期,4例治疗者中,2例达到部分缓解(PR),1例为稳定(SD),1例为进展(PD),无达到完全缓解(CR)的病例。结论双克隆型MM较为罕见,目前对此型MM的诊断和治疗尚缺乏更深刻的认识,需要更多病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安娜  李新  申曼  黄仲夏  陈世伦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23):1040-1044
目的:探讨新药时代早期死亡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 月至2015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的188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死亡定义为确诊后1 年内各种原因所致的死亡。结果:1)早期死亡率10.1% ;中位年龄67(40~84)岁;IgG 型8 例,非IgG 型11例;DS分期均为Ⅲ期,伴肾功能不全10例;ISS分期Ⅱ期4 例,Ⅲ期15例;伴髓外浸润(EMP )6 例;10例遗传学高危;5 例乳酸脱氢酶升高;3 例淀粉样变性;2 例浆细胞白血病;体能状态评分(KPS)20~80分,中位评分70分;16例使用含硼替佐米的方案化疗,3 例使用CADT 方案化疗。2)可评价疗效的13例,总反应率(orerallresponserate,ORR )46.2%(6/ 13),接近完全缓解率(CR+nCR)7.7%(1/ 13);3)中位生存3(1~11.5)个月,继发浆细胞白血病的2 例生存期不到2 个月;4)19例患者中死于疾病进展8 例(42.1%),死于严重感染8 例(42.1%),死于血栓事件3例。结论:遗传学高危、LDH 高、伴EMP 、继发淀粉样变性、高龄、体能状态差以及治疗期间严重并发症是导致MM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新药时代需探索高危MM的个体化治疗,降低MM的早期死亡率,使更多的MM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显著提高了65岁以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早期进行auto-HSCT已成为年轻初发MM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美法仑200 mg/m2目前仍被认为是最佳的预处理方案。对于首次自体移植后未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疗效的患者,推荐采用序贯双次auto-HSCT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新的治疗MM药物在auto-HSCT前和预处理中的应用可提高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疗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虽然 完全缓解(CR)率较高,但因具有较高的移植相关毒性,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并不比ASCT高。减低剂量的allo-HSCT由于预处理毒性小,移植相关死亡率低,将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ASCT结合非清髓的allo-HSCT的疗效目前还需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8例MM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s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骨钙素(sOC)、尿I型胶原氮端尾肽(uNTX)浓度。结果初治、复发及难治患者尿NTX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平台期患者;sTRACP-5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与平台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AP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平台期患者。初治MM、复发及难治、平台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O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治患者uNTX、sBAP与疾病分期相关,Ⅲ期患者uNTX明显高于I、Ⅱ期,呈正相关;sBAP明显低于I、Ⅱ期,呈负相关。初治患者uNTX与sTRACP-5b水平正相关。初治患者治疗3个疗程骨代谢标志物uNTX明显降低,sBAP升高,sTRACP-5b、sOC变化不大;6个疗程有效者uNTX、sTRACP-5b明显降低,sBAP和sOC升高。而治疗6个疗程时X线检查骨质破坏未出现明显改善。结论骨代谢标志物与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密切相关。监测骨代谢标志物可监测疾病进展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 has been the mainstay of multiple myeloma (MM) treatment for approximately 30 years. Although the continuous introduction of novel agents in the armamentarium against MM has questioned its value, ASCT remains a backbone treatment for fit MM patients. However, there is no unanimous approach for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the positioning of ASCT in the therapeutic algorithm either upfront or following the first relapse, the need for single or tandem ASCT, as well as the role of ASCT as salvage therapy. Furthermore, the anti-CD38 monoclonal antibodies along with the next generation proteasome inhibitors and immunomodulatory drugs provide a platform for optimizing the induction and consolidation/maintenance regimens. In this review, we present current data pertaining to all aspects of ASCT in MM, whereas we highlight the open issues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in the design of future clinical trial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R-ISS)在真实世界中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预后评估价值及局限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7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新诊断的568例MM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基于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来那度胺为主的方案诱导治疗≥4个疗程。以ISS分期为对照,分析R-ISS分期的预后意义。考虑到R-ISSⅡ期的MM患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本研究将R-ISSⅡ期患者分成四组:第1组患者ISSⅠ期伴有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升高或高危遗传学异常;第2组患者ISSⅡ期无LDH水平升高及高危遗传学异常;第3组患者ISSⅡ期伴有LDH水平升高或高危遗传学异常;第4组患者ISSⅢ期无LDH水平升高和高危遗传学异常。在此分组条件下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568例MM患者中,男性347例,女性221例,中位发病年龄56(25~83)岁,中位随访33(4~203)个月。采用R-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59例(12%)、310例(62%)、130例(26%),中位总体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分别为142、86和40个月(χ2=29.588,P < 0.001);采用ISS分期,Ⅰ、Ⅱ和Ⅲ期患者分别为106例(19%)、210例(37%)和252例(44%),mOS时间分别为142、71和40个月(χ2=22.099,P < 0.001)。采用Cox回归分析,ISS分期Ⅲ期对Ⅰ期HR=2.903,P < 0.001,ISS分期Ⅱ期对Ⅰ期HR=1.985,P=0.005;而R-ISS分期Ⅲ期对Ⅰ期HR=5.441,P < 0.001,R-ISS分期Ⅱ期对Ⅰ期HR=2.844,P=0.003。R-ISS分期Ⅱ期的4组患者的mOS时间分别为126、83、49(95%CI:33~65)、65(95%CI:44~86)个月(P=0.131)。总体上,四组OS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第2组和第3组OS相比呈显著性差异(χ2=4.916,P=0.027)。  结论  R-ISS分期相对于ISS分期能够更好地区分MM患者预后。对于有髓外浸润、有1q21扩增、不同年龄分组(年龄≥65岁和年龄 < 65岁)、不同治疗方案(硼替佐米治疗组及沙利度胺治疗组)、不同染色体倍数(低二倍体、非低二倍体)的患者OS均具有较高的预后判断价值。但R-ISS分期同为Ⅱ期患者的生存情况仍存在差异,需要临床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影响MM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2019年12月37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55(1~91)个月。对37例患者的反应深度、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移植后3月内疗效达到完全缓解率和深度缓解率均优于移植前(P<0.01,P<0.05),移植前后总有效率(OR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年、5年OS率为97.0%、81.4%;3年、5年PFS率为62.7%、51.0%;中位PFS和OS均未获得。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移植后3月内疗效获得深度缓解较未获得患者无论是OS 还是PFS均较优 (P均<0.01);诱导化疗后获得深度缓解可明显延长OS(P<0.05);DS分期Ⅰ-Ⅱ期、mSMART3.0危险分层标危患者相比DS分期Ⅲ期、高危患者PFS均有明显优势(P<0.05)。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后3月内疗效达深度缓解是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mSMART3.0危险分层也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 MM 患者的反应深度。移植前后疗效、DS分期和mSMART3.0危险分层均可影响MM患者生存率。移植后3月内疗效达深度缓解是PFS 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mSMART3.0危险分层也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CD56 is a neural adhesion molecule and expressed in 70-80% cases of multiple myeloma (MM). Lack of CD56 expression has shown to be a poor prognosis in MM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but its prognostic relevance in MM treated with high dose chemotherapy and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 (ASCT) is not known. CD56 expression was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on bone marrow paraffin embed specimens from 107 MM cases undergoing Melphalan-based high dose therapy and ASCT. CD56 was expressed by the myeloma cells in 71% of the patients. CD56 negative myeloma was associated with bone lesions ( p = 0.032), but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with any other biological or genetic risk factors including deletions 13q, p53 and IgH translocations, as evaluated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D56 positive and CD56 negative myeloma for progression free or overall survival ( p = 0.28 and p = 0.67,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to reports of CD56 in myeloma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CD56 negativity was not found to confer a poor prognosis in these patients, suggesting Melphalan-based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ASCT may overcome the adverse influence of CD56 negative myelom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变化及其与分型、分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65例MM患者诊断时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探讨血脂参数与MM患者免疫球蛋白类型和临床分期关系。以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65例MM患者中IgG型35例(53.85 %),Ⅲ期41例(63.1 %),MM患者血清TC、HDL-C、 LDL-C、Apo-A1和Apo-B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IgD型外,其余64例患者中,IgG和IgA型患者血清TC、HDL-C、LDL-C、Apo-A1和Apo-B均显著低于轻链型(P<0.05),TG水平在不同Ig类型患者间无差别;Ⅲ期患者血清TC、HDL-C、LDL-C和Apo-A1均显著低于Ⅰ期患者和对照组(P均<0.05),且Ⅱ期患者血清LDL-C 也显著低于Ⅰ期患者(P<0.05)。结论 MM患者存在低胆固醇血症,且血清胆固醇水平与疾病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