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湖北省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历史上曾出现3次较大流行。目前,我国正处于第5次流行高峰期,为了解灾后此病的流行规律、流行菌型和人群免疫状况,在6县市进行了流脑监测,掌握其流行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一、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点的选择:新春、稀水、赤壁为灾区监测点,十堰、随州、谷城为非灾区监测点。2.血清来源:采集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冷冻保存,集中检测。3.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测体内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由中国预防医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流脑室提供。4监测时…  相似文献   

2.
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和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为了解我市儿童感染ETEC的情况,我们于1995~1997年对腹泻病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进行了ETEC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选择交通便利的一个乡镇2个自然村作为腹泻病监测点,由监测点医生对腹泻儿童在未服药前采便,接种C—B运送培养基,当日送我站细菌室进行分离培养。1-2 ETEC分离:标本直接划种EMB琼脂,37℃24h培养,每个平板上挑取3~5个典型大肠杆菌菌落,用半固体琼脂保存,集中进行肠毒素…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省的分布情况,1995年我们在往年监测的基础上,选择10个市病监测点继续开展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血清学监测:选择与家畜、畜产品有密切接触的各类布病职业人群为主要调查对象。采集全血,分离血清,备检。(2)病原学监测:采集母猪胎衣、阴道分泌物及牛奶等进行布氏菌分离。2.方法:(1)血清学:检测方法采用试管凝集试验,以被检血清稀释度≥1:100(++)为阳性。(2)病原学:采集的材料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牛肉汤琼脂培养基置37℃培养(培养牛种曲同时置大气和…  相似文献   

4.
王亚飞  张媛媛 《现代保健》2013,(19):154-155
目的:为了掌握健康人群流脑带菌情况及菌群分布,预测流行规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在流脑流行前期(1月);流行期(4月)和流行后期(7月),选择适当时间完成流脑监测对象咽拭子标本的采集任务,及时送山东省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Nm)分离培养与菌株分型。结果:三次共采集咽拭子430份,分离出Nm菌5株,其中1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1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2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1株Y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1.16%。结论:由于广泛开展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威信县作为儿童营养改善点,昆明市盘龙区、广南县为儿童营养监测点(以下简称改善点,城市、农村监测点)。1997年4月对改善点500名0~6岁儿童及105名家长问卷调查,1998年5~6月对监测点城市403户中的408名0~6岁儿童,农村402名儿童及299住户家庭成员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与内容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营养监测调查内容为:家庭成员、经济状况、体格测量、人群健康状况,儿童喂养和疾病情况。身高、体重的测量按统一方法和器械。结果与分析 (1)改善点监测:①男女童身高与全国九大城市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夹江县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带菌状况、菌群分布及免疫水平,为预测流脑发病趋势、合理制定流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四川省流脑监测方案,2006-2008年采集6个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与静脉血,咽拭子接种双抗巧克力琼脂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分离培养、鉴定;血清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共采集540份健康人群咽拭子,分离出13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为2.4%(13/540);健康人群A群抗体平均保护率为75.4%,2006-2007年各年龄组人群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2008年C群抗体总保护率为27.2%,各年龄组人群抗体保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江县健康人群带菌均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较低;A群抗体保护率维持在中等水平,C群抗体保护率处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三明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为了解我市流脑带菌状况、菌群分布、耐药特性和免疫抗体水平等情况,从而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流脑监测方案选择梅列区作为监测点.收集流脑发病疫情资料,采集各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接种含双抗的巧克力色血琼脂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采集血液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法检测流脑A群和C群抗体。结果:发现C群流脑病人1例(男,13岁),发病率为0.61/10万;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为0.55%(2/360),均为c群Nm;健康人群流脑A群抗体的总阳性率60.00%,GMT为1:5.90,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的差异非常显著(X^2=65.57,P〈0.01),健康人群流脑C群抗体的总阳性率25.00%,GMT为1:1.60,两种抗体GMT比较差异也非常显著(t=9.48.P〈0.01)。其中有3名15岁以上检测对象的C群抗体滴度≥1:32,提示可能存在C群Nm的自然感染。结论:流脑的发病率和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大部分人对A群流脑有免疫力,而对C群流脑的免疫力低,有必要加强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同时应密切注视流脑菌群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菌带菌监测,结合这两年来东莞市流脑发病情况,进一步了解东莞市带菌人群的分布及其流行特征,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2004—2005年流脑发病疫情报告资料,并于流脑流行前期(10~12月份)随机采集东莞市健康人群咽拭子,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分离疑似菌落进行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东莞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带菌率为0.66%(9/1355),以B群为主,其中本地人口带菌率为0.36%(2/559),外地人口带菌率为0.79%(5/629)。结论:本市人群的流脑病原菌的隐性感染不高,带菌者主要在15-44岁人群且以外来人口为主,提示应在成人中加强流脑的防治措施,并警惕B群流脑菌引起的流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并评价其在在霍乱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2013年每月从珠江海珠区沿岸6个河水监测点、6个河涌及养殖场污水监测点、2个市场海水产品监测点采集珠江水、污水及市售海水产品等外环境霍乱监测样本,利用LAMP技术进行检测,以传统分离培养法作对照,并对LAMP技术进行灵敏度及特异度试验。结果共采集403份样本,荧光LAMP法共检出8份霍乱孤菌阳性,分离培养法检出6份霍乱孤菌阳性,经统计学分析,LAMP法和传统培养法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LAMP法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49%;LAMP法对霍乱弧菌的检测限可达2.88×102CFU/mL,符合率为99.50%。结论 LAMP技术对霍乱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对基层疾控部门及临床实验室霍乱疫情的监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龙岩市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为制定流脑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集8个年龄组(〈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39岁、≥40岁)健康人群的血消和咽拭子标本335份。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的A群和C村流脑抗体,依据WS295-200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数据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调查335人中,咽拭子样本中未检出脑膜炎奈瑟菌。A群流脑抗体保护率为83.9%,C群流脑抗体保护率为82.4%,A群流脑抗体水平高于C群。A群以15~19岁年龄组抗体保护率最高,〈1岁年龄组抗体保护率最低,各年龄组间抗体保护率有统计学差异(x~2=69.538,P〈0.05)。C群以5~6岁年龄组抗体保护率最高,〈1岁年龄组抗体保护率最低,各年龄组间抗体保护率有统计学差异(x~2=111 508,P〈0.05)。结论该地区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较高,并未检出脑膜炎奈瑟菌,短期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今后要加大流脑疫苗研究的力度,提高小年龄组儿童A、C群流脑抗体的水平,加强健康人群带菌状况监测,及时掌握人群带菌率及携带菌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3例流脑病例的调查分析及实验室检测,查明引起流脑流行的菌群,为龙岩市流脑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病人脑脊液标本用卵黄双抗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分离菌株经API-NH和VITEK-32NH鉴定卡鉴定后进行血清分型鉴定。两例患者早期及恢复期血清分别进行A和C群流脑抗体检测。结果自两剜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培养出C群脑膜炎奈瑟菌;另一例未检出脑脊液标本经PCR法检测脑膜炎奈瑟菌(Nm)特异基因CrgA和C群诊断基因SiaD(c)均为阳性。两例患者早期及恢复期血清流脑C群抗体均呈4倍以上增高。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和报告,将A+C群流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是今后龙岩市控制流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射洪县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射洪县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情况。方法于2006-09按《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要求分7个年龄组随机抽取210人,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标本各210份,进行流脑抗体和带菌率、带菌群型检测。结果监测210人,其中检出流脑抗体阳性167人,阳性率79.52%,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03,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118人,保护率为56.19%;7个年龄组中7~14岁组抗体阳性率(100.00%)和保护率(86.67%)最高,各年龄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明确接种史组与对照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份咽拭子分离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4株,分别为:A群2株,B、C群各1株。结论射洪县尚未能构建牢固的流脑免疫屏障,以疫苗免疫为主的流脑防制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例B群流脑病例周围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sseria meningtidis,Nm)携带情况,为流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07对美姑县2例B群流脑病例居住地密切接触人群采集咽拭子,现场接种双抗巧克力平板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使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对可疑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及血清玻片凝集法对流脑菌株进行分群鉴定。结果 共调查60人,年龄中位数为35.50岁,其中男性占46.67%,女性占53.33%。采集到60份健康人咽拭子,从28份咽拭子中分离到流脑菌株,分离阳性率为46.67%。28株Nm中B群占21.43%(6/28);Y群占14.28%(4/28),其他群及NG菌株占64.29%(18/28)。2例B群流脑病例周围人群不同性别、年龄间Nm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例B群流脑病例周围人群流脑携带率较高,以不可分群菌株及B群为主,同时存在Y群Nm菌株。应持续加强该地区的流脑监测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都市健康人群流脑免疫水平,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流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成都市青羊区、成华区、青白江区和邛崃市作为流脑监测点。各监测点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集1~5、6~10、11~15、16~20、21~岁共5个年龄组人群静脉血,进行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检测,每组50人,共调查1019人。结果成都市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为94.60%(964/1019),平均滴度为1∶25.36;C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为78.21%(797/1019),平均滴度为1∶7.34。结论成都市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A群和C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提示大部分人对A群和C群流脑有免疫作用,但是可能存在C群脑膜炎球菌的自然感染危险,应加强流脑疫情监测,并做好15岁以下人群的流脑疫苗免疫接种,防止流脑疫情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掌握全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特征和规律,1997年开展了人群病原学、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疫情监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全省监测点调查及各县市疫情报告资料。1.2血清学试验无菌采集各监测点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3~5ml,用MAT法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带菌状况,为分析发病趋势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5月监测4个区(市)县,用随机抽样法抽取5个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于卵黄双抗琼脂培养基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分离培养及实时荧光PCR分离。[结果]共采集标本999份,培养法阳性率1.1%(11/999);菌株分别为A群2株(19%),B群4株(36%),C群5株(45%),人群带菌以C群和B群为主;4个地区中青羊区带菌率最高(2.8%)。男性带菌率1.3%,女性0.9%,男女类似;不同年龄组菌群阳性率类似。PCR法检出率8.4%(84/999),高于培养法(Х^2=58.90,P〈0.01)。[结论]成都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较低,但要警惕C群和B群流脑菌群引起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9年流行前期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带菌率及抗体水平,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1月在4个监测点对不同年龄组人群采咽拭子及血清标本,分离鉴定脑膜炎奈瑟菌,用ELISA法检测抗体,药敏试验用Etest法。结果健康人群咽拭子检出1株A群、2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检出率0.4%(3/727);抗体总阳性率84.7%,A群和C群阳性率分别为83.4%和34.7%;A群抗体阳性率以15~19岁和≥20岁最高(97.6%和92.4%),2岁以下最低;C群以15~19岁最高(47.6%)。4个监测点中A群抗体阳性率屏南最高,安溪最低。流行区将乐和安溪C群浓度较非流行区屏南和龙岩低。3株脑膜炎球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利福平、氨苄青霉素、米诺霉素均敏感,但对磺胺甲基异嗯唑和复方新若明耐药。结论福建省2009年流脑流行前期健康人群带菌率较低;A群免疫水平高于C群,人群C群免疫水平仍偏低。应加强2岁以下低龄儿童疫苗接种,尤其是流行区的免疫接种。磺胺甲基异嗯唑和复方新若明已不适合作为预防流脑之用。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2004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全省各县、市进行流脑流行病学监测。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各监测点按流脑监测方案采集市内0~、5~、10~、15~、25~、35~及45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同时对2004年广东省发生的一起流脑局部暴发疫情进行深入调查。结果2004年4个监测点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Nm)的带菌率为0.75%(14/1876),健康人带菌以B群Nm为主。全省共报告流脑27例,死亡1例。2004年3月广东省发生一起由C群Nm引起的暴发疫情,共发病3例,调查发现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分厂的外来工及相邻厂外来工总的Nm带菌率高达13.1%(14/107),检出B群、C群及1892群Nm,未检出A群Nm。用Epsilometertest法对所分离到的15株各群Nm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所有菌株均对青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对甲氧苄氨耐药。结论广东省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但流行菌群发生变化。今后要加强流脑的病原学检测,并适当对流脑预防控制措施作相应调整,一旦发生C群流脑疫情,应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对密切接触者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0--2013年的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带菌率和菌型分布变迁状况,为提出新的免疫策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暴发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在流脑流行前期(12月至1月)、流行期(3月)和流行后期(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集0~6、7~12、13~17和18岁以上4个不同年龄组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健康人群流脑带菌调查和分析。依据WS295-200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数据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2000--2013年连续14年监测的4865人中,检出带菌者232人,总带菌率为4.77%。其中2000和2003年带菌率最高,为9.09%;2013年最低,为0.42%。共检出流脑菌群11群,分别为A、B、C、D、X、Y、29E、W135、H、I和K群。其中以B群检出率最高,为1.19%;其次Y群,为1.09%,A和c群的检出率分别为0.60%和0.25%;检出率最低的是W135群(0.14%)。13~17岁组带菌率最高,为6.63%;其次是0~6和7—12岁组,分别为4.10%和4.06%;最低的是18岁以上组,为3.09%。4个年龄组带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P〈0.01)。结论连续1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沧州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008年以后下降更为明显,反映了多年来沧州市对流脑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视。13—17岁组带菌率最高,提示今后要加强该年龄组人群的监测、预防接种以及健康教育工作。带菌者中检出了致病菌株,且检出率高于其他菌群,提示今后A+C流脑疫苗仍应在沧州市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宁夏中卫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市流脑带菌状况、菌群分布和免疫抗体水平。方法:按流脑监测方案选择海原县(2005年有病例发生)作为监测点,收集流脑发病疫情资料,采集各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Nm)分离培养、鉴定;同时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流脑A群和C群IgG抗体水平。结果:检出A群流脑病人2例,发病率为0.5/10万;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为1.9%(4/214),其中29E群Nm2株、X群Nm2株;健康人群A群IgG抗体的总阳性率83.5%,GMT为6.81,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健康人群C群IgG抗体的总阳性率37.3%,GMT为2.61,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抗体GMT比较也非常显著(t=7.9,P〈0.01)。结论:流脑的发病率和健康人群带菌率较低,健康人群中流脑A群IgG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C群IgG抗体阳性率处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