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经食道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研究进展杨玺1982年,国内蒋文平 ̄[1]教授首先报道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测定窦房结功能,其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手段,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陆续报道TEAP心脏负荷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TEAP)在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价值。方法:对135例接受射频消融术患者进行食道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135例食管心房调搏有123例与心内电生理相符合,但是食道法不能对房室房路精确定位,12例误诊。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TEAP在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功过速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食道心房调搏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心外起搏新技术,它是心脏电生理研究、心脏疾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安全和无创伤的优点。1984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此项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亚玲  熊俊惠  嵇民  蒋小梅 《现代护理》2007,13(17):1638-1638
目的评价经食道调搏诊断小儿预激综合征。方法食道调搏前按常规描记12导心电图,经鼻腔插入食道电极管,应用多功能心脏电生理诊疗仪,采用S1S1分级递增法,对26例预激综合征的患儿进行测定旁道不应期,房室结不应期,心房不应期,以及将室上速分类型。结果26例中,高危旁道10例,不应期为(246±23)ms,低危旁道8例,旁道不应期(301±20)ms,其中13例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顺向型。结论食道调搏对诊断预激综合征方法简单,无创性,检出率高,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隐匿性旁道的诊断比较困难,需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食道调搏诊断小儿预激综合征.方法 食道调搏前按常规描记12导心电图,经鼻腔插入食道电极管,应用多功能心脏电生理诊疗仪,采用S1S1分级递增法,对26例预激综合征的患儿进行测定旁道不应期,房室结不应期,心房不应期,以及将室上速分类型.结果 26例中,高危旁道10例,不应期为(246±23)ms,低危旁道8例,旁道不应期(301±20)ms,其中13例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顺向型.结论 食道调搏对诊断预激综合征方法简单,无创性,检出率高,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隐匿性旁道的诊断比较困难,需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6.
徐新 《临床荟萃》1991,6(1):7-9
自从国内蒋氏等1982年首先报道经食道心房调搏行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查以来,陆续已有较多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由于他具无创性、设备简单、安全可靠、易操作等特点,很快在许多单位开展,为系统了解其在国内应用概况,本文作一综述介绍.一、在窦房结功能测定中的应用(一)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的方法学和判定标准测定SNRT是用食道心房调搏了解窦房结功能的主要方法.在与经静脉右心房起搏对照检查中观察到,其相关性好,有很高的准确性.一般采用S_1S_1分级递增法来测定.测定时的起搏持续  相似文献   

7.
食道心房调搏术,是近年来迅速开展的一项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测新技术。该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颇有实用价值,深受医患双方的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宁佩萸主任医师及其同道结合近600例的实践经验,精心编著了《经食道心房调搏临床实用手册》一书.此书系统地介绍了食道心房调搏术,侧重于实用技术及基本操作方法,同时对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和常见心律失常的  相似文献   

8.
食管心房调搏是通过带有电极的导管经鼻腔插入食道靠近心房后侧处进行调搏,同时记录体表心电图的一种简便无创的电生理检查与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用它来测定窦房结功能、心脏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和预激综合征,并研究和诊断某些特殊心电现象,如:隐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持续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治体会。方法:对11例该类患儿行心电图(ECG)检查,其中5例行食道电生理、4例行三维电磁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11例首先应用药物治疗,其中5例予食道心房刺激、4例予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5例患儿通过ECG诊断,ECG与食道电生理、药物治疗后反应结合能够确诊其他病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房扑、房速的发生与手术切口有关。药物治疗2例恢复窦性心律,食道心房刺激可终止房扑、房速发作。4例射频消融均成功。结论:ECG结合食道电生理及药物治疗后反应有助于诊断,心内电生理检查能够明确部分病例病因,食道心房刺激及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持续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院50例已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食道心房调搏(TEAP)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其中有5例TEAP结果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不符合,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3-68岁。有反  相似文献   

11.
高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4855-4856
经食道心房调搏是近年来电生理检查方面的重要进展,具有安全、无创、可靠等优点。将电极插入食道左心房后,测定窦房结的功能、心房心室及起搏系统不应期及一些特殊电生理现象如裂隙现象、房室传导双经路及心动过速类型的揭示,消除心室预激波。现将经食道心房调搏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脏电生理检查对阐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发生机理、分型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有认为电生理检查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几乎为 10 0 % [1] 。但国内应用食管心房调搏对确有PSVT史的部分患者并不能诱发PSVT。本文报道 5 0例经食管心房调搏与 3 1例心内电生理检查诱发PSVT的成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 资料与方法1 1 食管心房调搏 共 5 0例 ,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 17~ 73(平均 3 9 6)岁。均经心电图证实有PSVT发作史或因PSVT发作住院者。检查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3.
食道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道心房调搏作为一种无创伤的心脏生理检查手段,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中。但是,通过食道心房调搏负荷试验来检出冠心病的可靠性,目前,仍有争异。本文通过对83人食道心房调搏负荷试验的检查结果发现,该方法可做为无创的冠心病辅助诊断手段,对可疑劳力性心绞痛检出率较高。临床资料和方法 1.资料:本组83人,男51人、女32人,根据有否心绞痛史及常规心电图改变,分为3组:①冠心病组:17人,男13人,女  相似文献   

14.
食管心房调搏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电生理检查技术,我们选择65例经食管电生理、心内电生理检查并进行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成功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并将其诊断结果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1973年 Montoyo 创用经食道非创伤性心房调搏以来,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国内迅速开展。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从而使窦房结(SAN)的激动形成和传导功能有了较为客观的定量和定性检查指标。但是,单纯 TEAP 测得的 SNRT、SACT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影响了对 SAN 功能的判定。作者采用药物双向阻滞前后TEAP 检查方法,观察 SNRT、SNRTc(窦房结恢复时间校正值)、SNRT(?)(房窦结恢复时间指数)、TRT(窦房结恢复总时间)、继发抑制、SACTc(连续刺激法测得窦房传导时间)。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食道心房调搏术对56例患者进行了检测及治疗。认为食道心房调搏是诊治心律失常不可缺少的无创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84年Chapman报道了食道心房调搏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方法,肯定了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目前国内有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冠心病人和正常人在食道心房调搏前、调搏中和调搏后即刻二尖瓣室间隔角(MSA)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35例健康人,男20  相似文献   

18.
赵继良  郑洪喜  崔进昌 《临床荟萃》1999,14(14):640-64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房室结双径路参与折返所致者约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0%[1],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多以食道心房调搏和(或)有创性心内电生理检查而确诊.然而,此两种诊断方法都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自83年起我们先后对4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食道心房调搏治疗。经过观察,我们认为食道心房调搏是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在急诊工作中具有突击的实用价值。现仅就我们的应用情况以及在应用中遇到的几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食道心脏调搏是一种无创性的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由于安全性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仅用于电生理检查、治疗,而且还可以结合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