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治肺当求治脾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肺的一切生理功能均离不开“肺主气”这一总的功能。肺受邪就会导致“肺主气”功能失职。故治“肺”不能离开“治气”。另外,“肺为贮痰之器”,肺病中“痰邪”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治疗肺病同时也不能离开“治痰”。然而,“气”与“痰”均与脾胃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从“治气”与“治痰”两方面谈一谈对“治肺当求冶脾胃”的体会。1 理气补气均需求治于脾胃 肺主气,主要是指肺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所起的调节功能。这一生理功能又是通过肺主宣发与肃降来完成的。肺主宣发,表现为: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浊气;二是将…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又是内科难治病之一,属中医“哮证”、“喘证”的范畴,其诱发因素不同,发病机制不一,涉及的脏腑亦有区别。一般认为,哮喘因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伏于内,遇新感引动而触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于气道,肺失宣肃,故咳嗽气喘,气之出入能引积痰而作哮鸣。  相似文献   

3.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周宜强河南中医学院二附院(450002)笔者认为治疗慢支应重在肺、脾、肾三脏。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三脏受损则脾失健运,肺失治节,肾不纳气而成咳喘、痰饮诸症。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  相似文献   

4.
陈苏生论心病三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风心”、“肺心”三者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上也应有所侧重。“冠心”重视气药,要体现“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自拟舒冠顺气汤为治。“风心”重视活血,以散血通郁为主,自拟风心保安汤治疗。“肺心”重痰,以宣肺达痰为要,自拟三子麻部汤以治。  相似文献   

5.
哮喘治气     
朱杰 《中医研究》1999,12(1):6-7
气者,人之根本也,百病皆生于气。哮喘成因虽多,终不离乎气,正如《类证治裁》所云:“肺为气之主……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朱丹溪虽称哮喘“专主于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但也同样强调“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而气为血之帅,活血亦以调气为先。故哮...  相似文献   

6.
肺血管重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发生及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肌型血管中膜增厚,非肌型血管肌化,成纤维细胞和胞外基质合成增多等。中医认为肺脏久病,病邪由气入血而病络,或邪气直接扩散入于肺络,络气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及津液的正常运行而致血停成瘀,津聚为痰,痰浊、瘀血有形之邪阻塞肺络,致肺络改变,病理因素主要仍是“痰”和“瘀”。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血管重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常见病、多发病,可见于中医“咳嗽”、“上气”、“痰饮”等证中的相关论述。咳嗽是其主要症状,其与痰饮的关系最为密切,有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痰不多,肾不伤咳不喘”。“痰饮阻肺”是其发病机制,辨证关键在治痰。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外因是邪,内因是虚,痰饮阻肺是标,肺脾肾功能失调是本。因老年人有其不同的生理、病理  相似文献   

8.
关于哮喘的发作,多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津液失布,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感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宣降失常,引动积痰而致;治疗也多从肺、脾、肾三脏着手。但根据五脏相关理论,还有一脏不容忽视,那就是肝。《珍本医书集成·医经类》说:肝“然于其五脏为独使,……又为将军之官,则于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和则为诸脏之瞻养,衰与亢则为诸脏之残贼”。  相似文献   

9.
总结由凤鸣教授基于“玄府气液”论治肺结节的临床经验。认为“玄府郁闭”为肺结节形成的始动因素,“郁-痰-瘀-结”病机递衍过程是其病机概括,提出以“开玄散结”为治疗原则,重视开玄药味的使用,强调以枢利气机为纲,并通过辨别气滞、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的盛衰,设立透郁、豁痰、逐瘀、拔结开玄为肺结节治疗四法,使玄府得开,病邪可散,结节乃消。  相似文献   

10.
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但目前仍缺乏对于恶性结节的早期干预措施,中医药将其纳入“治未病”理念中“既病防变”范畴,多从痰瘀互结于肺认识其发生发展,但对于其发于细微,单发多发不定等方面仍缺乏论述。现从气机升降失调导致的玄府络脉并病入手,探讨肺结节的主要病机,并基于花宝金教授的调气解毒学说提出调气扶正、开玄通络、逐痰祛瘀以解细微之邪的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付红 《新疆中医药》2006,24(4):100-100
痰的产生,历代医家都认为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近年来人们论及肝生痰、“三焦”生痰、心生痰等。痰,特别是广义的内痰,皆由体内津液不循常规,逐步停蓄聚集为痰,然而津液之所以停蓄聚集结为痰,又属于气之不行,所谓气之不行,包括五脏和“三焦”之气虚、气滞而导致津液不行,因而近年来,人们论及肝生痰、“三焦”生痰、心生痰等便不是为奇了。柯韵伯说:“痰属湿,为津液所化,盖行则为律,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其所以流行聚止者,皆气为之也。”气之为痰,主要是气虚、气滞、气逆三者均可引起津液水湿代谢的失常而生痰。痰既生,又可壅塞气机,阻滞气血,使气病加重,故气与痰又常常互为因果,痰既与气病有关,又与血病有关,由气血互根,痰与血之为病,都有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的特点,痰阻气滞可致瘀,瘀滞经络可致痰,痰与瘀互结,因此,化痰软坚又必须与行气活血、化瘀结合。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化痰法治疗老年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的急性热病,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冬温”、“春温”、“咳嗽”范畴,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儿科疾病之首。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内外合邪,肺失宣肃,积滞内停,大肠传导失职,邪郁化热生痰,痰热闭阻。病位主要在上焦肺,常累及脾、大肠。痰是其主要的病理产物,痰阻气闭是病机之关键。由于小儿存在服药困难的特点,服药后常易导致呕吐,不能保证有效药量,  相似文献   

13.
李灿东教授认为“虚、气、痰、瘀”是肺结节的病机特点,病位在肺、脾、肝、肾,正虚为本,气滞、痰湿、瘀血为标。有症状患者证候多以肺脾气虚、肺肾两虚、气阴两虚、肝气郁滞、痰湿蕴肺、瘀血阻络为主,无症状者临证注重辨人论治、辨机论治、辨病论治相结合。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扶正以补益肺、脾、肾为主,祛邪则根据气、痰、瘀的兼杂特点,予理气、化痰、行瘀等治法,以达到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14.
肺结节的临床发病率逐年攀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晰,治疗方案相对局限,如何干预肺结节已然成为当前的热点和难题。早期肺结节无特殊表现,通常在体检胸部CT检查时才被发现,治疗的重点在于区分良、恶性结节,避免良性结节的过度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早期发现恶性结节并给予干预,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或缩小良性结节大小。西医针对结节用药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后期手术切除,早期干预手段有限,中医药在防治肺结节病方面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癌变风险。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肺病科张常喜主任2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对诊治肺结节有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肺结节基本病机为肝肺气机升降不利,气瘀痰阻,倡导从“气-痰-瘀”三方面加以理解,“气”主要指肝升肺降的气机理论,“痰”“瘀”可单从气郁痰结、活血化瘀论之或痰瘀互结合而论之,在临床诊疗中重调理肝肺气机,兼化痰散结、活血化瘀,并善于应用虫类药物及中药的升降浮沉之性来遣方用药,每可收效颇丰。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张常喜主任从“气-痰-瘀”理论辨治肺结节病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建纲  郭伟民 《河北中医》2009,31(1):133-134
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呼吸系统疾病多出现咳嗽症状,甚至为首发症状。历代医家对咳嗽一证多有精辟论述,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说“咳而上气,此为肺胀”;《景岳全书》说“咳嗽虽多,无非肺也”;《素问病机气:直保命集》日“谓咳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归属于中医学“肺胀”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或者久病肺虚,迁延失治,痰热停滞,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痰与热两者病理因素相互胶结,形成兼有痰湿、热邪各自特征的新的复合病理因素,治疗上当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17.
李大爷年过七旬,与咳、喘、憋相伴了大半辈子,长期药不离口,氧瓶不离手,可病情依然反反复复,迁延不愈。这老毛病让他吃足了苦头——痰堵、气堵、喘息难平……近来,他的病况更糟,一到夜里,肺里就像在“拉风箱”似的.发出“呼哧”“呼哧”的肺音,让他彻夜难眠……这可真应了那句俗话——“活人能让一口痰憋死!”  相似文献   

18.
痰瘀学说治疗消化系统疑难病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一般所谓的痰即“痰浊”,瘀即“瘀血”,痰和瘀是两种不同物质和致病因素。痰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瘀是人体血液运行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类证治裁》林佩琴说:“痰则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则痰。在肝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变化百端。”关于痰瘀学说对消  相似文献   

19.
对哮证病机及治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所谓哮证“专主于痰”,只能说明其特点,而不能概括其病机。产生哮证的病机应是肺气虚。宣降功能低下,聚液成痰成饮,痰阻气里所致。肝与脾、肾在生理上相互资生,密切相关,在病机上也互有影响。故本证的形成,痰阻气里是其标,肺、脾、肾虚是其本。哮证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疾患,治疗原则当扶正扶邪,标本兼治,而不是“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相似文献   

20.
胡献国 《中医杂志》2006,47(4):313-314
答:本病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多为外感六淫,从口鼻而人,肺气被柬,肺失肃降,或嗜食辛辣,辛辣助火,灼津生痰,阻塞气道,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吐痰等症。或脾失健运,湿聚为痰,痰浊干肺;肾阳亏虚,气失摄纳;命门火衰,水气不能蒸化,化为痰饮,阻塞气道;肾阴亏损,虚火内炽,灼伤肺津,肺失清肃而致咳嗽气喘。当以疏散外邪,宣肺理气为治。中成药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