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36例眼外肌麻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由炎症引起的占417%;其他原因占58.3%。经综合治疗有效率达91.2%。结论对眼外肌麻痹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徐元  张俭  田萍  刘永惠 《四川医学》2012,33(1):114-1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眼肌麻痹患者进行药物和针刺推拿治疗,并根据辩证分型配伍相应的穴位,观察其疗效。结果 42例患者中,治愈28例(66.67%),好转10例(26.19%),无效5例(7.14%)。结论针刺推拿合并药物治疗眼肌麻痹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外肌麻痹的治疗。方法采用维生素B1、B12及盐酸肾上腺素,经瞳子髎,透刺丝竹空、鱼腰、攒竹穴联合WP宽谱治疗仪穴位照射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49例(49眼)。结果治愈41例41眼,83,67%。好转8例8眼,16.33%。对治愈的41例进行了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未见复发。结论本方法见效快,疗程短,简便易行,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3只眼)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33例患者治愈27例,占81.8%;好转4例,占12.1%;无效2例,占6.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36例先天性眼外肌麻痹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36例眼外肌麻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由炎症引起的占41.7%,其他原因占58.3%。经综合治疗有效率达91.2%。结论 对眼外肌麻痹患者应全面检查,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病例1男性,48岁,于2004年5月17日入院。主诉左眼阵发性胀痛,上睑抬举困难2d。患者自诉于2d前,因工作劳累,突然出现左眼球胀痛,眼眶痛,疼痛时如针扎样剧烈,但无恶心、呕吐等症状。每次发作时间15min-1h,自行缓解。每日发作3-5次。当即来本院就诊。头颅、眼眶CT与MRI检查未提示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12例临床分析何芳1马伟建2高如尧3(1泰山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2710002眼科教研室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为少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自周氏于1982年首次报告一例后〔1〕,陆续报告了68例。现将我们自198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眼生素对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的疗效。方法:30例外伤性眼外肌麻痹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眼生素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观察眼外肌麻痹恢复程度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结论:眼生素用于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有效。  相似文献   

9.
眼外肌麻痹 10例中男 4例 ,女 6例。 5 0~ 6 7岁 ,平均 5 8岁。无糖尿病史和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7例以外展神经不全麻痹 ,3例以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首诊于眼科。 10例均为首次发病 ,突然起病 ,出现复视。经检查证实为外展神经不全麻痹 7例 ,动眼神经不完全麻痹 3例。右眼 6例 ,左眼 4例 ,即睑下垂 ,眼球内转及上下转受限 ;33cm角膜映光法检查示患眼外斜 2 5°~ 35° ;双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应灵敏。患者发病时 ,血糖为 7.8~ 14.8mmol L ,尿糖 ( )~ ( )。均行头颅CT扫描 ,未发现颅内占位病变或血管瘤 ,3例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行新…  相似文献   

10.
在眼科临床上外直肌麻痹在水平眼外肌麻痹中颇为常见,发病突然。现将本人收集自2000~2003年间14例单侧外直肌麻痹患者的发病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中老年人眼外肌麻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43例眼外肌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为观察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患者复试症状、眼位及眼球运动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大部分患者复试症状减轻、眼位偏斜改善、眼球运动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6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针刺穴位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药物可以有效治疗中老年人眼外肌麻痹,相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稳定可靠,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12例垂直眼外肌麻痹手术治疗分析尹永宁麻痹性斜视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其病因一般与年龄有关。可以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也可因出生时创伤或婴儿时期疾病所致。故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垂直运动肌较为常见,有记载四倍于水平肌肉麻痹。上斜肌麻痹在先天性垂直眼外肌麻痹...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右眼视物不清1年,于1998年11月1日就诊。23岁时出现双眼上睑下垂。27岁外院行上睑下垂矫正术。同年出现面部表情呆滞,说话声音变粗,语音低沉,双眼球活动受限且逐渐加重。32岁在外院行左眼外斜视矫正术。33岁因左眼白内障行手术治疗。家族史:父母无眼疾史,其兄双眼球运动受限,其子10岁内斜视。体检:面部表情呆滞,苦笑状表情。皱额、露齿、鼓气与吹哨均有困难。说话口齿不清、语音低沉、声嘶、吞咽轻度困难。视物时,下颏上抬。四肢活动无受限。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2~3.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非洲黑种人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方法对40例非洲黑种人眼外肌麻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黑种人眼外肌麻痹最常见的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脑干(腔隙性)梗死,与中国基本相同。结论在非洲缺乏尖端检查设备的特殊条件下,掌握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复视是眼外肌麻痹最早的主诉症状.导致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很多,随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广泛应用,以及实验室检测手段的提高,其病因学诊断的准确性较以往大大提高.现对眼外肌麻痹79例的病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弥可保治疗术后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的眼科手术患者中术后出现眼外肌麻痹的共15眼.使用弥可保治疗眼外肌麻痹.结果 上睑下垂患者6眼治疗3天恢复正常.眼外肌麻痹患者9眼治疗7~50天恢复正常.结论 弥可保治疗眼科术后出现的眼外肌麻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后天性外直肌麻痹病因多为颅脑外伤、眼部钝挫伤及锐器伤、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感染、颅内肿瘤等。本院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外直肌麻痹2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外直肌麻痹患者26例(26眼),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7~65岁,患者经全身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及头颅CT)、术前眼部检查及牵拉试验,确定外直肌麻痹程度[1]。病因:颅脑及眼部外伤19例,脑血管病、糖尿病、炎症6例,颅内肿瘤1例。患者均内斜视、同侧复视及歪头(面向患侧偏转),上、下直肌运动正常。1.2治疗颅内肿瘤1例转神经外科治疗。25例早期大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及改善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脉络宁针、B族维生素、肌苷、辅酶A、三磷酸腺苷),病情稳定6~12个月后手术治疗。采用Jensen术式。5g/L的卡因表面麻醉,20g/L利多卡因0.5mL结膜下肌肉附着点浸润麻醉。术眼鼻下Park‘s切口钝性分离,钩出内直肌后钝性分离,肌肉附着点后1.5mm,5-0双套环缝线,沿附着点剪断内直肌,平行后徙固定在相对应的浅层巩膜壁上。术前18例用三棱镜检查眼位 40△~ 75△,内直肌后徙4.0~5.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对20例糖尿病合并眼外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眼外肌麻痹是排外其他疾患的糖尿病的一种少见并发症.结论:糖尿病合并眼外肌麻痹的发病机制为: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②代谢紊乱,神经髓鞘和轴索微管损害,进而神经损害.③神经生长因子(NGF)减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法(脉定50ms,间歇2000ms,电流强度3~10mA)治疗20例眼外肌麻痹患者,治愈率达90%,说明电刺激结合药物治疗眼外肌为一种有效方法。并就其方法及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总结除痹散与针灸联合治疗眼外肌麻痹的效果.方法 选用我院门诊67例眼外肌麻痹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口服除痹散+针灸联合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B<,12>+针灸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100%,平均治疗天数为17d.对照组的治愈率为93.4%,平均治疗天数为3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除痹散与针灸联合治疗眼外肌麻痹,疗效确切,治疗期短,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善微,是目前治疗眼外肌麻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