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小儿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切削痂使用生物敷料覆盖创面,术后3-5d行自体皮移植。结果:全组67例植皮完全成功,均未补充植皮,皮片愈合后瘢痕轻。结论:小儿深度烧伤创面切削痂后使用生物敷料覆盖联合自体皮移植,皮片成活率高,功能恢复好,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面部深度烧伤创面瘢痕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10 2例面部深度烧伤治疗方法的临床总结 ,找出修复面部烧伤创面的最佳方法。方法 ①小面积烧伤合并面部烧伤 ,深Ⅱ度及Ⅲ度烧伤行早期削痂 ,创面新鲜时一期大块植皮 ,若削痂不彻底 ,早期行异体皮或生物皮覆盖 ,二期大块植皮。②大面积烧伤合并面部烧伤 ,早期行四肢切削痂植皮 ,待病情平稳后 ,约 2~ 3周后 ,面部创面溶痂或剥痂后行大块植皮。③大块植皮时均予脸缘粘连。④创面愈合予康瑞保、瘢痕敌加弹力网套加压 ,局部小瘢痕皮内注射激素或 (及 )手术切除。⑤半年~ 1年后行脸缘粘连分离。结果  10 2例患者均获满意疗效。结论 大块植皮及术后抗瘢痕治疗为防治面部瘢痕挛缩畸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复合皮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创面是引发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目前已公认烧伤早期切削痂、及时封闭创面是提高大面积深度烧伤伤员成活率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最佳的创面覆盖物是患者的自体的全厚皮肤。但是,自体皮肤移植会产生供皮区的新创面,而且由于真皮损伤会引起供皮区瘢痕形成和色素沉着,更重要的是大面积烧伤患者自身可用皮肤匮乏,因次,寻求理想  相似文献   

4.
自体刃厚皮与猪脱细胞真皮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进行自体刃厚皮与猪脱细胞真皮一步法与两步法复合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和瘢痕切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6年6月间用自体刃厚皮与猪脱细胞真皮复合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或瘢痕切除创面40例,对一步移植法和两步移植法进行比较。结果一步移植法中,10例植皮完全成活,6例植皮95%以上成活,2例植皮80%以上成活;两步移植法中,12例植皮完全成活,10例植皮95%以上成活。均无一例补植皮。随访6个月~2年,一步和两步移植法中的复合移植皮肤外观、质地基本接近正常皮肤,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自体刃厚皮与猪脱细胞真皮复合移植是深度烧伤创面、瘢痕切除创面的良好修复材料,一步移植法可行、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深Ⅱ°~Ⅲ°烧伤混合创面削痂后应用自体皮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76例烧伤患者深Ⅱ°~Ⅲ°混合创面在3~5天内实施削痂手术,然后切取自体刃厚皮和大张中厚皮移植于其上。结果:3周内创面愈合率在98%以上。结论:对深Ⅱ°~Ⅲ°烧伤混合创面一并采取早期削痂植皮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复合移植 ,修复四肢关节部位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挛缩瘢痕、巨大色素痣和皮肤广泛毛细血管瘤切除后 ,以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构成复合皮 ,I期移植修复创面 ,创面最小 7cm× 11cm ,最大 12cm× 19cm ,其中肘关节部位 8例 ,踝关节部位 7例 ,膝关节部位 6例 ,腕关节部位 4例。观察移植复合皮的成活率及愈合皮片色泽、质地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临床应用 2 5例 ,术后移植复合皮成活率 92 9% ,随访 3个月~ 2年 ,移植皮片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接近 ,皮片柔软 ,瘢痕增生不明显 ,关节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组织工程化脱细胞异体真皮和自体表皮复合移植修复关节部位的创面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尤其对自体皮源有限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能快愈敷料和自体断层皮复合修复深部组织暴露创面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8月入院的60例患者,采用等组实验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手术操作,实验组运用皮能快愈敷料和自体断层皮复合修复深部组织暴露创面。观察记录两组皮片成活率、植皮区外观和质地、取皮区瘢痕增生情况等,结果用SPSS 17.0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皮片成活率、伤口外观和质地优良率明显增高,瘢痕增生情况程度明显较轻,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皮能快愈敷料和自体断层皮复合修复深部组织暴露创面是一种新的手术修复方法,能很好促进真皮样肉芽组织生长,植皮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hEGF)对促进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表皮复合移植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构成的复合皮修复切除瘢痕后的创面36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术中用rhEGF冲洗创面及皮片,术后用rhEGF湿敷于创面。对照组单用油纱布覆盖创面,每两天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观察复合移植皮片的成活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复合移植皮片愈合速度较对照组加快,复合移植皮片全部成活。20例获5个月~2年随访,移植皮片柔软光滑,无明显瘢痕增生,功能活动改善。治疗过程未见毒副作用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外用rhEGF可以促进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复合移植愈合速度,提高愈合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18例患者共21处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采用一步法应用J-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进行复合移植.结果 随访6个月至3年,18例19处完全成活,2处大部分成活,外观平整,皮肤弹性好,关节功能良好,无明显活动受限,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 复合皮片移植一次性完成,早期成活率高,远期瘢痕增生轻,治疗关节、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皮急性减张及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头部组织缺损并头皮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9年9月~2015年9月,应用头皮急性减张缝合联合负压引流修复头部组织缺损并头皮感染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12~56岁,平均38岁,病程1h~2m,创面大小为3.0cm×6cm~4cm×10cm。缺损宽度均在4cm内,手术次数1-3次,疗程3W-8W。结果所有患者头皮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颅骨外露均减张缝合皮瓣修复,无继发感染,术后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4月,平均12月。无明显瘢痕性秃发,见浅表瘢痕形成。结论皮肤的急性减张缝合适用于宽度小于4cm以下狭长型皮肤缺损,联合负压引流可以有效控制头皮帽状腱膜及骨膜层的感染同时有利于创面愈合。该手术操作简便,能早期修复创面,避免颅骨长期外露。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是医学信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数据提取、分析和应用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多国一直致力于开发、更新和维护此分类与编码。我国此前一直沿袭美国准备在2014年停止使用的ICD-9-CM-3(卷3),中国需要结合国际主流设计思路,根据国情开发出适宜的多轴、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主要就引起卵巢黄体功能不健的因素 ,分别从激素调节、细胞因子 (VEGF、TNF α、BFGF、IFN γ、IGF)、C myc、Fas、SGP 2基因调控以及细胞连接、细胞粘附分子、NO等对卵巢功能的调节及对黄体细胞的凋亡影响进行阐述 ,认为卵泡发育不良、颗粒细胞、黄体细胞的凋亡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密切的关系。且多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产物参与此过程的调控。深入的研究这一调控机制 ,对于进一步了解卵巢卵泡生长发育、卵泡闭锁及黄体细胞凋亡的内在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中双酚A的污染及降解去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10年来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环境雌激素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双酚A是环境雌激素的一种,用途广泛,但具有多方面的毒性。对其毒理、污染及降解去除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该文拟对上述几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HIS与PACS软件融合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实现PACS与HIS的系统集成。方法:使用Powerbuilder设计电子申请系统,利用Oracle存储过程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同步。结果:完成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PACS/HIS软件融合,经临床应用,反应良好。结论:系统集成应根据医院需求,由信息科牵头,多方论证,遵循高可用性、低耦合度的原则,在保证软件实用、流程合理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压缩新旧流程的共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明确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资产配置变化情况。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类设备配置种类和数量,计算设备资产,和标准比较得到缺口。结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资产配置明显增加,但缺口仍然很大,就A类设备缺口达到50·2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合成的依布哂啉(Ebselen Ebs)的纯度、杂质并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Ebs测定采用自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杂质(苯胺)采用比色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成年大鼠1次性灌胃,观察24h内死亡率。结果 Ebs纯度为99.95%~99.99%,苯胺含量为0.00017%~0.00019%,大鼠1次经口的LD50为2355.05mg/kg。结论 Ebs质量可靠,安全性高,可供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我国卫生部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的内容,明确该项工作包括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三部分.那么,伤害的定义是什么?伤害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其预防控制工作的对象又是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够知晓伤害预防与控制的目标和预防医学在伤害控制工作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依布哂啉的稳定性及杂质和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合成的依布哂啉(Ebs)的稳定性和杂质及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及室温下和0-4年中的Ebs的含量;亚硝酸盐氮和苯胺分别用比色法测定,成年小鼠3次/24h灌胃的死亡率。结果Ebs在2-8℃中可保存3年,亚硝酸盐氮和苯胺的含量为4.83μg/kg和1.78mg/kg,小鼠3次经口的LD50为2355.05mg/kg。结论Ebs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可供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0.
A group of 101 women, aged 40-65 years consisted of 48 premenopausal subjects and 53 postmenopausal ones living in Daegu and Gyeongbuk area in Korea were evaluated with their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lifestyle factors, nutrient and phytoestrogen intakes, blood and urinary indices concerning antioxidant status and bone metabolism.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hip ratio (WHR)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of the postmenopausal wom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23.8, 0.86, and 126.9 mmHg,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of the premenopausal women (22.6, 0.82, and 115.9 mmHg; respectively). Nutrient intakes of the postmenopausal and premenopausal groups were not different except lower fat intake and higher dietary fiber and iron intakes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Daily total phytoestrogen intak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48.54 mg) than the premenopausal (31.41 mg) and was resulted mostly from higher intakes of daidzein and genistein from soy and soy products (45.42 mg vs 28.91 mg). Serum genistein level and excretion of enterolactone, major lignan metabolite, were not ver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erum retinal and α- tocopherol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but TBARS levels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erum osteocalcin (7.18 ng/mL) and 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 (7.15 nmol/mmol creatinine),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remenopausal group (4.80 ng/mL, 5.95 nmol/mmol creatinine). Urinary excretion of enterolacton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osetocalci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nd serum genistein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urinary DP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Dietary phytoestrogen intak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level of TBARS in all subjec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ffect of total phytoestrogen intake is beneficial on body antioxidant status in all middle-aged women regardless of menopause but the effect on bone metabolism appears different by the type of the phytoestrogen and the menopausal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