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70例儿童带状疱疹患儿资料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28/35),两数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IL-6、IL-10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提示,观察组患儿后遗神经痛42.86%(15/35),对照组后遗神经痛51.43%(18/35),两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3.9±1.0)分,对照组VAS评分(5.5±1.4)分,两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带状疱疹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相似文献
2.
3.
程新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126-127
目的探究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69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250mg,qd,连用7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泼尼松每次10mg,tid,连用3d,随后改为口服泼尼松每次10mg,qd,连用4d。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比单独使用更昔洛韦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刘红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120-120
目的:观察评估更昔洛韦和泼尼松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用药组每日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辅以口服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仅每日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日疗程后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更昔洛韦和泼尼松联合用药有助于增强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使病症好转的时间加快。结论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稳定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我们对膦甲酸钠(可耐)和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46例患者均有典型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病期≤10 d,1周内未用过抗病毒药物,无肝肾功能不全.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2组:膦甲酸钠组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11)岁;平均病程5d;皮损分布:头面部17例,胸、腹及背部46例,四肢及臀部15例;治疗前病情评分为(5.9±2.2)分. 相似文献
6.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其治疗方法有镇痛、抗病毒、抗感染、激光照射,对眼部带状疱疹患者还应选用散瞳剂。我科于2005年1月~2007年1月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并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做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联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联合疗法治疗,0.25g更昔洛韦,每天1次,静脉注射,同时结合应用氦氖激光在疼痛部位及皮损处做直接照射10min,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仅0.25g更昔洛韦,每天1次,静脉注射,连续7d为1个疗程后作疗效评价。结果:7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而痊愈率分别为95%及7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病毒药及激光联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具有止痛疗效好、结痂快,且治愈率高、后遗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带状疱疹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静滴更昔洛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泼尼松治疗,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 比较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铜陵市疾控中心医疗部皮肤科门诊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阿糖腺苷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甲钴胺片、转移因子口服液、a-干扰素凝胶等基础治疗。连续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者水疱止发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以及发生不良反应和治疗结束后发生遗留疼痛的例数。结果 阿糖腺苷治疗组水疱止发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小于更昔洛韦治疗组[(5.02±0.36)d vs(7.01±1.03)d;(8.15±1.05)d vs(10.58±1.33)d;(6.13±0.36)d vs(8.05±0.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遗留疼痛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更昔洛韦,其结痂、止疱时间短,疼痛缓解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我科于2003-01~2004-05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比较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5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大剂量伐昔洛韦片;对照组予小剂量伐昔洛韦片,于第4、7、10、14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皮疹消退后1个月随访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在第4天开始皮疹评分下降,但第4、7、10天观察组的皮疹评分比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第4天)NR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第7天)要早,观察组第4天及以后疼痛均较对照组减轻明显(P<0.05)。14 d后观察组皮疹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疼痛的减轻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1.6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4例和3例不良反应,均为轻到中度。结论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加快皮疹消退,迅速缓解急性期疼痛,并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我院自lg98年12月至20。1年11月,采用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32例,并与病毒唑治疗14例带状疱疹的疗效进行对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1.1病例选择标准14~16岁的带状疱疹患者,性别不限,46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病例在l周之内均未服过或外用抗病毒及类固醇类药物;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自愿合作者。1.2排除病例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带状疱疹患者;不能规 相似文献
17.
伐昔洛韦(Valaciclovir)是一种广谱抗病毒新药,我们于1997年11月~1998年9月对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进行了临床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与阿昔洛韦进行了比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在带状疱疹治疗中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我院93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更昔洛韦静脉滴注,100mg/次,2次/d;对照组行阿昔洛韦静脉滴注,250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以1周作为1治疗疗程。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临床治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相对于阿昔洛韦而言,更昔洛韦有着更加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安全性强,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中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的疗效以及对后遗神经痛、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改善效果。方法62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利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伐昔洛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IL-6、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3.16±0.87)分低于对照组的(6.02±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45,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疾病患者运用更昔洛韦治疗方案效果良好,有利于缓解后遗神经痛症状,改善IL-6、IL-10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