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2003~2006年抗高血压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华  周茗  刘生友 《中国药房》2007,18(8):578-580
目的:评价我院抗高血压药利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9月抗高血压药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药销售金额一直列前3位,单品种排序厄贝沙坦和左氨氯地平销售金额列第1、第2位,在DDDs排序中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列前2位。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  相似文献   

2.
曾丽娜  卢晋 《中国医药》2014,(4):582-584
目的 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0-2011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本院2010-2011年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1年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销售总金额分别为3 375 456.45、4 592 050.09元,其排名均为第一,其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复方制剂、其他抗高血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其销售总金额排序2年间无变化.2010-2011年,钙拮抗药和沙坦类药物及复方制剂的零售金额不断增长,ACEI的零售金额有所下降.2010年序号比趋向于1.00的抗高血压药物有美托洛尔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替米沙坦片、拉西地平片、非洛地平片、奥美沙坦酯片,2011年则有培哚普利片、贝那普利片、拉西地平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替米沙坦片.结论 2010-2011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基本合理,长效制剂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郑湘晖 《江西医药》2011,46(1):70-71
目的分析我院2008~2009年抗高血压病口服药的利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抗高血压病口服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数、日均费用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2年中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销售金额连续排在前3位,且CCB和ARB销售金额占抗高血压口服药总金额的65%以上,厄贝沙坦是最普遍使用的降压药。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11):1464-1467
目的:为合理使用及管理口服抗高血压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进行计算,对我院2011-2013年使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的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2011-2013年采购金额和DDDs均处于第1、2位的药物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ARB)和钙通道阻滞药(CCB);3年中,单品种采购金额排序列前3位的依次为厄贝沙坦片(进口)、缬沙坦胶囊(合资)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合资),采购金额排序前10位药品累计占全部的85.30%;DDDs排序列前3位的药品依次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合资)、美托洛尔缓释片(进口)和厄贝沙坦片(进口),DDDs排序前10位药品累计占全部的75.25%。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推荐的基本一致,符合目前抗高血压药的用药规律和用药趋势。但选择用药时,既要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要兼顾经济性,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确保医药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近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即厄贝沙坦和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组成的复方药,该复方具有降血压协同作用[1-2].本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院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联合用药特点及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南院2019年8月—2022年7月开具的抗高血压用药处方1 000张,分析联合用药方案情况,统计各类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用药频度(DDDs)、高频度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常见联合用药方案有二联用药、三联用药和四联用药。常用药物类型有β-受体阻滞剂(β-RB)、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1 000张抗高血压用药处方中,CCB处方384张,占比最高,为38.40%;其次为ARB,占比为21.90%;再次为ACEI,占比为17.80%。抗高血压药物DDDs最高的为CCB,其次为ARB。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厄贝沙坦DDDs较高;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厄贝沙坦、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药物利用指数均低于1。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不合理处方104张,不合理发生率为10.40%。其中“ACEI或ARB+保钾利尿剂”占比为4.30%,“二氢吡啶+β...  相似文献   

7.
张锡洪 《中国药房》2009,(29):2256-2257
目的:评价我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比较我院2006~2008年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药的临床使用数据,包括用药频度(DDDs)与销售金额等。结果:ARB的销售金额和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其DDDs均有所增长,以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增长速度最快,氯沙坦钾的DDDs连续3年最大。结论:ARB作为我院的主流降压药,越来越受到医师和患者欢迎,临床使用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2月抗高血压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德  方甜甜  吕建忠 《中国药房》2008,19(32):2497-2499
目的:了解我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特点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2月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常用药为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沙坦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药等一线药。吲哒帕胺因安全、有效,DDDs排序列第1位。甲磺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厄贝沙坦、培哚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吲哒帕胺、富马酸比索洛尔、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的DDDs和销售金额排序均列前10位。结论:抗高血压药分类复杂,品种繁多,临床应用广泛,我院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心脏病专科医院血管紧张素Ⅱ拮剂剂(ARB)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度分析和金额排序的方法对该院2005~2007年ARB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院消耗金额每年增长率在50%左右,国产厄贝沙坦消耗金额、DDDs排序第一,消耗金额占总金额的30.60%~44.17%,DDDs占ARB的42.46%~61.59%,进口厄贝沙坦、缬沙坦消耗金额及DDDs排序也靠前,用药品规数进口药大于国产,但用药频度国产远高于进口。结论:ARB在心血管专科应用广泛、前景看好,国产ARB在该院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但注意合理选用,在广泛应用的同时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吕世文 《中国药业》2010,19(17):42-43
目的分析浙江省金华市区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对金华市区部分医院2006年至2008年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厄贝沙坦、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位居2006年至2008年用药频度排序前3位;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方面均居前3位。结论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快速增长,CCB、ARB和ACEI占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分别统计ARB药品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和平均日费用;比较2004-2006年ARB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的使用情况。结果:2001-2003年ARB平均日费用为7.66元,2004-2006年为6.81元,下降9.79%。ARB类药物每年销售总金额和DDDs均在增长,但增长速度逐年减弱,2004-2006年期间缬沙坦、厄贝沙坦2药的DDDs占总ARB类药物的DDDs的百分比分别为81.20%,82.05%,80.08%。平均日费用ARB类药物是ACEI的1.85倍。结论:ARB作为新型降压药,发展潜力巨大,但其日均费用较高,影响了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伟荣 《中国药业》2011,20(9):64-6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降压作用及其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的研究方法,选择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连续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血浆血管活性物质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并设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周血压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8周血压已基本接近正常(P<0.01);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升高(P<0.01),醛固酮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明显而确切,对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分泌有一定影响;且患者依从性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该院门诊药房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现状和趋势。方法对该院2009—2011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与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主要有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药(β-RB)、α-受体阻滞药(α-RB)、利尿药及其他类(血管扩张剂、复方制剂等)。2009—2011年,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和DDDs均逐年增长,且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前四位的均为CCB、ARB、ACEI和β-RB。2009—2011年进入销售金额前15名的药物有17种,其中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居前三位的均为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和左旋氨氯地平。氯沙坦、替米沙坦和坎地沙坦酯DDC〉5元,其余药物DDC均〈4元。结论该院门诊药房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较为合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疗效好、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是未来临床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绍莹 《安徽医药》2010,14(7):840-842
目的了解该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该院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金额、用药频度等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该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销售金额均排在前三位。结论该院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为CCB、ARB和ACEI等,应用情况符合目前的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取措施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的临床疗效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从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取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他们的年龄在45~80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2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氢氯噻嗪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则是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药物联合对患者进行治疗。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以及血管紧张素II水平)进行对比性分析。(P〈0.05)两组患者均接受一个月时间的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患者的醛固酮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而血浆肾素活性以及血管紧张素I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血压基本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利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好于单纯运用厄贝沙坦的治疗疗效,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脂、血钾、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北京首颐矿山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n=75)与厄贝沙坦组(n=75)。厄贝沙坦组采用厄贝沙坦片治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血钾、血肌酐、血尿酸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厄贝沙坦组的78.67%(χ2=10.185,P=0.001)。治疗4个疗程后,2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血清CRP、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低于厄贝沙坦组(P均<0.01);2组血肌酐、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均>0.05),2组血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与厄贝沙坦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院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 2 0 0 0年~ 2 0 0 2年 3年中消耗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普利类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沙坦类 )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2 0 0 0年~ 2 0 0 2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销售金额增幅下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年销售总金额则存在迅速上升趋势 ;用药频度最高及用药金额最大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为苯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氯沙坦 ;日均费用最高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为福辛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氯沙坦 氯噻嗪。  相似文献   

18.
陈巧逢  张彦文  夏菁 《首都医药》2008,15(24):31-32
目的分析北京市崇文区第一人民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该院2007~2008年度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以及合资药、进口药金额,各类药品用药频度(DDDs)以及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钙颉颃剂(CCB)最常用,其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55%以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颉颃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占销售总额的30%以上。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包括氨氯地平、坎地沙坦酯、硝苯地平等。结论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该院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抗高血压药)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试验制剂)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参比制剂),剂量为厄贝沙坦300 mg、氢氯噻嗪25 mg。分别于服药后36 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血浆中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浓度。用DAS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2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和片剂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厄贝沙坦:Cmax分别为(2.61±0.62)和(2.57±0.46)mg·L-1;AUC0-36分别为(15.14±3.43)和(15.39±3.91)mg·h·L-1;AUC0-∞分别为(16.37±3.42)和(16.80±4.28)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75±19.42)%。氢氯噻嗪:Cmax分别为(162.51±27.55)和(168.18±25.71)μg·L-1;AUC0-36分别为(1115.41±147.34)和(1144.15±171.62)μg·h·L-1;AUC0-∞分别为(1212.68±160.77)和(1252.75±21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国产)与氢氯噻嗪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3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服用厄贝沙坦150mg日1次与氢氯噻嗪12 5mg日1次和卡托普利25mg日3次与氢氯噻嗪12 5mg日1次 ,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 ,记录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 ,结合实验室检查作安全性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相比 ,血压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1)。厄贝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0 6% ,卡托普利组为77 1%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 ,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 05)。结论 :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患者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