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2009年4月1日,卫生部首次以卫生标准形式颁布了医院感染管理标准。其中3项是强制性标准: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其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控制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为  相似文献   

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集中处置可复性物品,为临床生产及供应无菌物品,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场所[1]。2009年4月1日,卫生部颁布各项医院感染管理标准,包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2]。文中明确规定不仅重视终末质量控制,还应重视环节质量。为此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11年3月19日执行"手供一体化"区域化管理,加强科室三级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保证新生儿科奶瓶、奶嘴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医源性感染。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新生儿科给患儿使用过但尚未清洗、消毒的奶瓶、奶嘴(耐高温玻璃、塑料制成)各100个,依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结合本院工作的具体情况,先采用手工清洗,再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烤干,2h内包装灭菌。对清洗、消毒后的奶瓶、奶嘴用目测法和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测法进行清洗效果评价。对灭菌后的奶瓶、奶嘴用细菌培养计数法进行灭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科学规范的清洗、消毒方法清洗、消毒后的奶瓶、奶嘴目测检验合格率、放大镜检验合格率和灭菌后灭菌效果测定合格率都是100%。结论奶瓶、奶嘴在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效果最好,不但保证了奶瓶、奶嘴彻底清洗的效果和灭菌质量,而且人力和物质资源得到了共享,为医院节约了医疗成本,降低医疗风险,保证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控制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车针的消毒灭菌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口腔器械清洗是消毒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操作步骤,也是灭菌处理的第一步,器械清洗质量与灭菌结果密切相关[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的法规明确了必须"彻底将车针清洗干净"才能进行消毒灭菌,而如何是否"彻底清洗干净"却无法鉴定,而且口腔科车针周转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的方法。方法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对各类诊疗器械进行集中化清洗、消毒、灭菌、包装等管理。结果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及相应管理后,有效规范了器械的消毒处理流程,强化了器械消毒的专业性。结论重复使用诊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有效提高了器械消毒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率。同时,集中清洗消毒延长诊疗器械的使用寿命,节约医疗资源,适于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杜嫣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476-477
<正>在《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后再进行灭菌,任何残留在医疗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等都会阻碍灭菌因子的穿透,影响灭菌质量。因此清洗是灭菌工作前极为重要的环节,任何忽视清洗环节的因素都将导致灭菌工作的最终失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给病人带来安全隐  相似文献   

7.
钟雪萍 《黑龙江医药》2010,23(5):818-819
消毒与灭菌质量是确保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的前提,是最重要的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应按照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重复使用并需清洗、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和供应。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我院将妇科、产房、妇产科门诊的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提高和保证了医疗和护理质量;并控制了医院感染。这种新的管理工作模式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是保证医护质量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2]。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深入贯彻,医院消毒供应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我院自2010年6月实施集中清洗消毒灭菌的规范化管理以来,加大了对供应室的人力、物力投入加强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隋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医院感染率显着下降,P<0.05。结论建立完善消毒供应制度、执行各种消毒操作规程、规范供应中心环境管理和清洗消毒灭菌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完善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保证消毒灭菌质量。方法针对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外来器械的接收、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发放都制定规范的流程及制度,完善对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结果保证了消毒灭菌合格率,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进行规范化管理,可提高外来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灭菌合格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由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从内镜室的建筑布局入手,按照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标准,加大硬件设施和洗消设备的投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强化医务人员及清洗消毒人员的消毒灭菌观念。结果 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自应用迈尔集成内镜洗消中心清洗消毒内镜后,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清洗消毒质量,使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结论认真做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从各个环节把好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的质量关[1]。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预防内镜室发生交叉感染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集中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方法由消毒供应中心对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进行集中管理,制定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人员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定期检查评价。结果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的条件得以改善、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工作质量大幅提升,达到了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规范的要求。结论通过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对提高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焕芝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916-1919
目的:探究规范化流程管理对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率的效果与意义及其对策。方法:抽取2017年1月—6月间进行常规清洗消毒灭菌的消化内镜500件资料作为管理前组;另抽取2018年1月—6月间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干预后清洗消毒灭菌的消化内镜500件资料作为管理后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消毒灭菌的合格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灭菌不合理(消毒液浓度配制不当、消毒不全面、操作过程不规范、浸泡周期不合理、重复操作和存放不规范)发生率差异。结果:经规范化流程管理后,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临床各项操作的合格率均显著优于管理前组(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管理前组(P<0.05)以及消毒灭菌的合格率高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室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临床操作水平及内镜消毒灭菌的合格率,减少或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了患者治疗安全性,减少医患间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口腔专科手机器械的消毒和清洗消毒灭菌的规范要求。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总结医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期间科室对口腔手机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方法及保障措施。结果:通过本次调研,明确了科室口腔专科手机器械的处理流程,能保障灭菌效果及临床的使用。结论:规范口腔专科手机器械的消毒供应,使手机器械得以安全使用,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是举证的重要依据,同时提高了消毒灭菌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三级医院内镜消毒灭菌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省6家三级医院对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的执行情况,为预防医院感染,防止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加强内镜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卫生厅组织于2004年10月30日至12月30日对我省厅直6家综合大医院内镜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和采样监测。结果 6所医院消毒级内镜及附件采样共83份,合格47份,合格率56.60%;灭菌级内镜即腹腔镜及其各种手术钳采样67份,合格64份,合格率95.50%。内镜污染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分别为18.67%、8.00%、5.33%。HIV抗体初筛试验1 例阳性。结论各医院贯彻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力度不够,尤其是消毒级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率低,存在医疗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相似文献   

16.
牙科手机消毒灭菌的流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器械在诊疗过程中直接与患者的唾液、血液接触,污染概率较多,尤其是牙科手机的污染更为突出,由于牙科手机结构复杂,管路较多,消毒灭菌技术难。因此,保证手机的灭菌质量,阻断医源性感染的途径依然是一项重要课题。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用全新的理念、技术、方法、装备打造手机消毒灭菌的流程和管理规范。通过严格手机的流程管理,注重清洗质量,规范工作的每一步骤,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规范手机的消毒灭菌流程是提高手机灭菌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既有效又可行的管理模式,更好地起到了医疗安全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310-2009管理规范,医院以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回收后,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1]。我院自2011年7月始按上述规范要求将供应室的职能转换为具有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统一回收下送等功能的CSSD,将手术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靖江市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设备配置及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的现状,为上级主管部门监管及本地区医院集中消毒供应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并加以实地调研。结果靖江市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设备配置差异较大,基层医院设备配置普遍比较简陋,防护用品未按要求使用;人员配置、培训不到位;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包内化学指示卡使用不规范;脉动真空空锅灭菌器每天进BD测试,每周生物监测,开展批量监测的仅一家二级医院;器械润滑仍采用石蜡油等。结论基层消毒供应中心(室)普遍投入不足,清洗消毒及防护设施不到位,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滞后,应引起主管部门和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清洗消毒硬件建设和质量管理是目前医院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主管领导应转变理念,对不合规范的医院供应室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整改,对无条件整改的医院,其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可统一由符合要求的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处理供应,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并确保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密切相关~([1])。文献~([2])报道:轴节类器械占手术器械包内数量90%,且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结构复杂,装配、排列、摆放要求方法不一等特点。目前消毒供应中心主要借助U型架逐一串联整理,使器械篮筐整洁有序、便于清点与检查,但易滑脱或脱落造成重复工作,从而影响工作效率。为此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310-2016》对清洗消毒灭菌  相似文献   

20.
黄志英  徐碧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62-3662
消毒供应室担负着全院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发放等工作,是医院的灭菌中心,其中每一道环节出现问题都直接影响灭菌效果.2009年4月1日,卫生部颁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并于12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有一年余,我院贯彻落实6个规范,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存在问题1.1 医疗器械的交接管理问题:医疗器械来源于临床科室、手术室、产房等,供应室人员不熟悉包内的器械名称及用途,尤其是手术室和五官科,器械种类繁多,数量大,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易出现交接错误.1.2 使用科室初步处理问题:临床科室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未及时进行初步清洗,造成血液、黏液及污渍干固于器械表面,增加清洗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器械的使用寿命及该器械的灭菌质量,为临床医疗安全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