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应用疏血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120例TI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应用疏血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治疗,均治疗15 d,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脑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疏血通联合前列地尔能协同发挥血小板抑制作用,改善缺血区血流,增强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脑缺血后自由基的损伤,且出血副作用少,因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常见临床症状为眩晕,发作急骤,临床表现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急切要求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因此,探讨快速有效的缓解眩晕症状的药物非常必要。现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8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TIA患者较多,嗜烟、酗酒者较多。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16.8min。颈内动脉系统TIA占67.4%,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占32.6%。1个月内发生脑梗死11例(12.8%),其中8例(72.7%)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死亡1例(1.2%),死亡原因为猝死。结论:认识TIA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方法:将6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降纤酶治疗组。治疗14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入院时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治疗3d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并检测上述指示。结果:降纤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效果更佳。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异。讨论:降纤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能有效治疗因微血栓所致的VBI。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可逆的、反复的急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如不及时治疗有1/3患者发展为脑梗死,所以有效控制短暂脑缺血发作非常重要。吉林市中心医院自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5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炽邦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34-1035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TIA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在降血糖、降血脂、控制血压等治疗加用疏血通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1次/日,治疗14天;对照组35例.只行降血糖等基础治疗。治疗前后两组病例分别进行血尿便常规、血小板计数、血流动力学、D2二聚体、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指标检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D2二聚体70%阳性;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TIA发作疗效显著,安全有效,能有效防止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TI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治疗,疗程3周,观察治疗后两组TIA发作及半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症状均有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对照组81.3%,P<0.05;治疗组半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曲克芦丁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TIA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5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 m L/次加生理盐水10 m L直接入小壶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血液黏度指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9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脑血管阻力(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三科住院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和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每日1次,60 min内静脉滴注,连续给药14 d。对治疗后患者分别评定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检查1次,头CT或MRI、心电图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检查1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病情变化,统计TIA转化成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内TIA再次发作次数平均为(1.61±0.52)次,3个月内脑梗死发生4例,均留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内TIA再次发作次数平均为(3.12±0.49)次,3个月内脑梗死发生11例,均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其中l例治疗期间发生急性脑梗死后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留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脑梗死发生率为29.37%。治疗后观察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复查实验室指标即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无新发异常病例,原指标异常者复查结果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观察组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控制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缓解血管痉挛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丹参多酚酸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2例VB-TIA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结果:16例患者有颅内-外动脉狭窄。结论:DSA检查有助于明确VB-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对31例TIA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组31例TIA患者经上述治疗方案治疗2~3d后,27例TIA症状完全控制,4例症状仍有发作,行DSA检查均证实为颈内动脉高度狭窄,2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症状均得到控制,1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另外1例因拒绝手术治疗渐进展为脑梗死。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可逆的、反复的急性脑缺血发作。在临床上给予积极、合理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恢复程度和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张淑芳 《河北医药》2007,29(5):461-46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突然出现的短暂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是完全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信号[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识到应重视TIA的诊治,而目前临床上尚无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通心络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TIA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部位功能缺血,多在24h内完全恢复。实际上大多数发作时间要短暂得多,主要体征大多数在1h内消失,颈内动脉系统TIA平均时间多为14min,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为8min,如果症状持续超过1h,只有14%在24h内恢复。TIA是脑血管意外的警告信号,近期频繁发作者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每年约4%-8%完全卒中患者发生于TIA之后,因而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给予必需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注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动脉注射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疗效。方法将132例明确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期间控制发作例数,治疗后3个月内继续发作例数,发展为脑梗死例数等。结果治疗组TIA停止时间24h内38例,24—72h23例,72h后仍有发作者15例;治疗期间无发生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为24、18、16例,2例发展为脑梗死。3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治疗组继续发作者13例,累计5例发展为责任侧脑梗死。对照组继续发作者22例,累计9例发展为脑梗死。经比较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颈动脉注射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动脉支架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脑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并常规治疗,通过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无继续发作及有无脑梗死形成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经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明显减少(P<0.05),有效地预防了血管闭塞,减少了脑梗死率。结论脑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方法将9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梗死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TIA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将70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分别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3%和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和68.6%(P〈0.01或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符合 TIA 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用尼莫地平20mg,3次/d,口服;肠溶阿斯匹林150mg,每晚1次,口服。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尿激酶10万 u 加入生理盐水300ml 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 TIA 发作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部分可发展为脑缺血行卒中,有效治疗TIA是预防缺血脑卒中的关键措施。近来来,笔者运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TIA患者3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