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短期艾塞那肽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42例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艾塞那肽组20例,甘精胰岛素组22例,各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继续使用原用药物,同时艾塞那肽组使用艾塞那肽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晚睡前注射1次,共治疗5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评价两组胰岛素敏感性,并测定相关代谢指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艾塞那肽组葡萄糖代谢率升高[(5.12±0.35)与(2.94±0.41)]mg· kg-1·min-1,P<0.05],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降低[4.51(1.32 ~6.12)与1.96(1.32 ~6.12),P<0.05],体质量指数下降较甘精胰岛素组显著(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 短期艾塞那肽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A、B组,A组32例,病程1年以内;B组24例,病程1~7年。2组患者发生酮症或空腹血糖>13.9mmol·L-1时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血糖下降至<10mmol·L-1时改为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纠正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后改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待血糖稳定后2组均皮下注射艾塞那肽3个月,第1个月5μg,bid,第2、3个月10μg,bid。如果空腹血糖<6mmol·L-1,胰岛素减量1~2U。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72h动态血糖、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体重指数、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胰岛素用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空腹C肽、餐后2hC肽有升高趋势,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有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血压,对病程1年以内患者效果更明显,并有望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3.
邓敏 《天津医药》2004,32(11):699-700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年下降,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带给患者和社会的负担明显加重。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胰岛素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28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B组(32例):西格列汀+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为期4周,治疗前和治疗持续4周停泵3d后均行馒头餐-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于0、30、120 min分别检测血糖(GLU)、胰岛旨(INS)、C肽(CP),比较治疗前后GLU、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NS、CP、HbA1c、ΔI30/ΔG30、HOMA-IR、120 min CP-0 min CP、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经4周强化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0、30、120 min)血糖和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 TG、尿ACR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ΔI30/ΔG30、HOMA-IR、ΔCP明显改善(P〈0.01)。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30 min及120 min INS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C肽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治疗后A组比较,治疗后B组120 min血糖下降更为明显(P〈0.05),120 min INS、120 min CP及ΔCP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ΔI30/ΔG30、HOMA-IR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及胰岛素抵抗方面可能更优于单纯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同时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川芎嗪对早期2型糖尿病(T_2DM)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期(肾功能正常且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T_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羟苯磺酸钙胶囊,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川芎嗪片,连续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体重指数(BMI)与肺功能[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总量(TCL%)、一秒率(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单位体积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的变化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 PBG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 PBG、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出现轻度恶心与皮肤瘙痒,且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T_2DM患者治疗中加用川芎嗪,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缓解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程、体重指数、空腹餐后C肽、血脂、原有治疗方案一一配对分成艾塞那肽组(n=31)与对照组(n=26)。共治疗3个月,每月随访1次,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胰岛素,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行72h动态血糖监测、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艾塞那肽治疗3个月,16.13%(n=5)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艾塞那肽治疗3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下降,高血糖及低血糖所占时间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治疗可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缓解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19例予艾塞那肽治疗。治疗前后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质量、空腹C肽及餐后2h C肽水平,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HbA1c、FBG、2h PG、TG、TC和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餐后2h C肽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出现恶心等轻度胃肠道反应5例,低血糖发生率为5.3%。结论艾塞那肽可持续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B细胞功能,且低血糖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艾塞那肽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与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Elsevier、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并检索了入选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及ClinicalTrials.gov等。收集艾塞那肽与各种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值等连续变量结果采用均数差值(MD)进行分析,HbA1C<7%的患者比例等计数资料结果采用相对危险度(RR)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长效胰岛素相比,使用艾塞那肽后空腹血糖下降的效果不如长效胰岛素(MD=0.83,95%CI:0.19~1.48,P<0.05);降低体重的效果优(MD=-3.68,95%CI:-4.68~-2.70,P<0.000 01);降低总胆固醇(MD=-0.16,95%CI:-0.24~-0.08,P<0.000 1)和收缩压(MD=-3.65,95%CI:-5.59~-1.71,P=0.000 2)的效果好;发生低血糖的概率低(RR=0.58,95%CI:0.39~0.86,P=0.007)。与预混胰岛素相比,艾塞那肽降低体重的效果优(MD=-5.52,95%CI:-5.86~-5.18,P<0.000 01),发生低血糖的概率少(RR=0.34,95%CI:0.25~0.47,P<0.000 01)。结论现有资料表明,艾塞那肽降低血糖的效果与各种胰岛素无显著差异,但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心血管事件和低血糖发生率。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84例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胰岛功能变化。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部分病例可以较长时间保持血糖正常。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部分病例胰岛恢复正常分泌功能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维持原二甲双胍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吡格列酮,治疗组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周期均为1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16周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每周进行常规检查,随访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8周和16周时HbA lc、FBG和PBG均降低(P<0.05或0.01),并且治疗组血糖各参数相对于基线的改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治疗8周时两组血糖控制达到ADA降糖目标的百分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6周时治疗组控糖达到ADA降糖目标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塞那肽注射液对单用二甲双胍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效果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的强化治疗,并探讨改善B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50例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并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50例患者做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空腹C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均值均恢复到正常范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β和糖化血红蛋白比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oma-I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糖毒性的解除和胰岛细胞休息学说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口服阿卡波糖片,起始剂量50 mg/次,3次/d,并于每日3餐主食前sc普通胰岛素,起始剂量1次0.1~0.15 U/k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普通胰岛素改为甘精胰岛素,睡前sc甘精胰岛素1次/d,起始剂量为0.2 U/kg,均连续用药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Homa-IR、Homa-β、SOD、MDA和IL-6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Homa-β和SOD均显著升高,而Homa-IR、MDA和IL-6显著减低(P < 0.05,0.01),治疗组的Homa-β和SOD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IR、MDA和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6.91±1.26)d,低血糖次数平均为(0.42±0.09)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76±1.84)d、(1.16±0.32)次(P < 0.05,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功能,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低,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恩格列净联合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早餐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恩格列净片,10mg/次,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李光伟指数和修正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及血清心钠素(ANP)、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降糖有效率(95.24%)较对照组(84.13%)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以治疗组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李光伟指数、MBC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血清ANP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ET-1、MDA和M...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岛素替代治疗6 mo以上、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98例胰岛素治疗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50例和安慰剂组48例,西格列汀组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1),疗程为24 wk。检测2组用药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24 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变异系数(CV)、血清C肽、血清胰高血糖素、血脂、体重等指标,并观察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西格列汀组完成46例,安慰剂组完成45例。治疗后安慰剂组24 h葡萄糖AUC升高(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_(1c)、24 h葡萄糖AUC、血糖CV、空腹和餐后2 h胰高血糖素分别下降(1.5±0.9)mmol·L~(-1)、(2.9±3.3)mmol·L-1、(0.8±1.6)%、(2 782±901)mmol·L~(-1)·min、2.1±1.2、(29.1±19.2)ng·L~(-1)和(42.4±25.4)ng·L~(-1),且低于安慰剂组(P<0.05);空腹和餐后2 h C肽上升(0.15±0.21)μg·L~(-1)和(0.79±0.68)μg·L~(-1),且高于安慰剂组(P<0.05);每月低血糖总发生例次降低,且低于安慰剂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格列汀可以协助降低后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连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可加快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曼  郭娟娟 《药品评价》2021,(2):120-122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艾塞那肽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脂糖代谢及肥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确诊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伴DN患者14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常规治疗药物进行干预,观察组则采...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Exenatide once weekly (EQW) is an injectable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that is pending approval at present by regulatory authorities for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ts glucose-reducing and weight-loss properties, together with minimal hypoglycemia and a once-weekly dosing schedule, make it a potentially attractive treatment option for overweight type 2 diabetics.

Areas covered: A literature search using PubMed resulted in a search for all published clinical trials with EQW, entitled the DURATION trials, which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Efficacy and safety data are compared with other available antidiabetes agents. Molecular structure,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are also reviewed.

Expert opinion: EQW is a potentially attractive medication for overweight type 2 diabetics with efficacy in both glycemic control and weight loss, as well as minimal hypoglycemia. Owing to its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expected cost compared with generic metformin, it will probably have a role as add-on therapy rather than monotherapy. Additional studies are ongoing to compare its efficacy against liraglut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