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内区域性和接触性溶栓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溶栓的临床资料。治疗时间为起病1~24h。DSA全脑血管造影,找到闭塞的责任血管。根据闭塞的血管的情况选择区域性动脉溶栓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以微量泵持续泵入,过程中经造影管或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8例,血管再通5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58例,血管再通38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及明显好转90例、占总病例60%,再次闭塞5例,脑出血5例,其中2例因脑疝死亡。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及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28例给予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及机械碎栓,同时给予扩容、抗血小板等治疗,评价治疗后即刻血管再通率、术后1 h、2周、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日常活动量表( ADL)评分情况。结果本组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率为75%,部分再通率为25%,4例血管再通后残留狭窄〉80%,给予支架置入术;除1例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外,其余27例术后1 h、2周、3个月NIHSS、ADL评分较治疗前改善( P〈0.05)。结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结合机械碎栓治疗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2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5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15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9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再通1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8例。并有4例因明显的血管狭窄而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39例。结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脑保护剂,延长溶栓时间窗,新型溶栓药的开发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分类分型,初步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适应证。方法回顾1998年3月至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小时以内;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把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按闭塞程度分为完全闭塞、狭窄、未见异常三类。完全闭塞55例,狭窄组15例,未见异常组17例。闭塞组中,按责任血管和闭塞部位分,颈内动脉组18例,再通11例,溶通率为61.1%;大脑中动脉组20例,再通14例,溶通率为70%;椎-基底动脉型组12例,再通8例,溶通率为66.7%;双侧颈动脉系统多血管或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明显病变者称为多发型,多发型5例中再通2例,溶通率为40%。神经功能评价:闭塞组35例再通患者中24例改善,占68.6%;闭塞未溶通者22例,5例改善,占22.7%;完全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9例中1例恶化;狭窄组13例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异常组15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恶化。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治疗完全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心源性栓塞者、椎-基底动脉闭塞及颈内动脉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  相似文献   

5.
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英  肖佐才  胡向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072-2073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超选择性造影技术,将微导管送至脑血管闭塞部位,将尿激酶(UK)经微导管泵入行溶栓治疗,动态观察血管再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例,闭塞血管再通率68.75%,并发无症状脑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临床治愈。结论:UK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而安全,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溶栓或/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或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8例因粥样硬化所致急性或进展性脑血管栓塞病例,分为治疗组21例(选择性脑动脉内接触溶栓辅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对照组17例(单纯选择性脑动脉内接触溶栓),进行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治疗急性或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其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临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管再狭窄、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症状性出血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性脑动脉内接触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或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积极、有效、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确定急性闭塞脑血管后将导管微导管先端送至脑血管闭塞部位,将尿激酶(UK)经导管或微导管泵入行溶栓治疗,动态观察血管再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0例,闭塞血管再通率76.89%。结论UK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而安全,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5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回顾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 TIMI分级溶栓后动脉再通率为88%,动脉未再通率12%。动脉再通患者基本痊愈,未再通6例患者行15d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动脉再通44例患者NIHSS评分溶栓后检测为0分,未通、部分再通6例患者疗前(8.5±0.3)分,疗后(4.3±1.5)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动脉造影证实,溶栓后即刻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28例,未通17例;溶栓前运动障碍39例,语言障碍21例,意识障碍9例;溶栓后1h复查,运动改善37例,语言改善17例,9例昏迷患者完全清醒;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发病6h以内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可使大部分脑梗死患者闭塞动脉再通,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临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8例自起病至溶栓时间在 1h~ 12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闭塞血管后 ,先用导丝及微导丝通过血栓到达血栓远端 ,撤出导丝后将导管置于靶血管闭塞点或患侧颈内动脉内 ,用注射泵缓慢注射尿激酶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2 8例中 14例完全再通 ,8例部分再通 ,6例无效 ,2 4h ,1个月 ,3个月NIHSS评分 ,分别较溶栓前≤ 4分 ,治疗后 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70 % (2 2 / 2 8) ,3例合并无症状性脑出血均痊愈。结论 :本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 70 % ,经股动脉插管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可使闭塞血管再通 ,此疗法是目前治疗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探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脑外科治疗的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方法,分析其溶栓时机、治疗效果、血管再通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进行溶栓,基本治愈6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75%;血管成功再通7例,接近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3例,未再通2例,再通率为87.5%;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继发性脑出血、再次梗死病例发生。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尽早实现血管再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系统病变13例(其中颈内动脉病变9例,大脑中动脉病变3例,大脑前动脉病变1例),后循环系统病变27例,均采用尿激酶选择动脉溶栓,然后对明显的残余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支架定位准确,血管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率为67.5%;溶栓后脑出血6例(15.0%),而且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开始时间的延长,治疗有效率降低(P<0.05)。结论对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择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而且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与术前的NIHSS评分及治疗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rt-PA)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35例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果静脉溶栓再通率51.4%(18例),再通时间(90±30)min,再闭塞发生率8.5%(3例),无症状脑出血8.5%(3例),溶栓患者4周有效率74.3%(其中治愈率51.4%18例,显效率22.9%8例),无效率20%(7例),病死率5.7%(2例)。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4.5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在溶栓前、中、后做好相应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陈军  陈覃  吴海滨  施辉  刘希光 《江苏医药》2002,28(5):324-326
目的: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空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UK)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者,采用PTA消除,并注向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16例,椎基动脉系统4例中,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67%,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配合PTA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12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6例,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治疗组患者42例,给予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100%(42/42),术后患者基本痊愈85.7%(36/42),术后30 d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0.2%(69/86),术后患者基本痊愈65.1%(66/86)。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较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研究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脑血行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及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2例。符合动脉溶栓条件,予r-TPA超选择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人12例。结果12例病人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8例(66.7%),血管部分再通3例(25%)。溶栓后栓塞复发l例,颅内出血1例,死亡1例,病死率8.3%。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是有效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环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例后循环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动脉溶栓7例,动脉溶栓并机械取栓7例,直接取栓6例。结果术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血管完全再通11例,部分再通5例,未再通4例,再通率为80.0%(16/20)。行CT复查发现并无脑出血情况。随访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7例(44.8%),中度残疾1例(6.3%),严重功能障碍7例(44.8%),死亡1例(6.3%)。结论为急性后循环闭塞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提高血管再通概率,且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闭塞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符合条件的急性心梗溶栓后再闭塞的患者,用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观察冠脉再通情况及副作用。结果:再通率为75%,未发生重度出血及脑出血。结论:尿激酶100万U治疗急性心梗溶栓后再闭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时间窗应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基底动脉(VB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分别对19例发病<6h及21例发病6~9h不同血管(ICA12例MCA18例,VBA10例)闭塞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d用修正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率:MCA组77.8%,VBA组5010%,ICA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h组和6~9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预后良好率:MCA组77.8%,ICA组41.7%,VBA组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例,血管再闭塞1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MCA闭塞的疗效最好,ICA闭塞次之,VBA闭塞较差。动脉溶栓时间窗<6h与6~9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对PWI/DWI不匹配的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放宽到9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方法 筛选收治的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17例有房颤证据并骤然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其中机械取栓15例,动脉溶栓2例;34例非房颤相关脑梗死患者给予0.9 mg/kg的静脉rt-PA标准剂量治疗.完成术后24 h、72 h头CT检查,了解术后颅内出血情况;采用术后72 h NIHSS评分改善>4分及90 d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作为良好结局指标,评价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风险及疗效.结果 17例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入组患者72 h颅内出血3例,其中症状性出血2例占11.8%,造影剂外渗3例,同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相比颅内出血增加( P <0.05);90 d mRS评分≤2分、获得良好结局者11例占64.7%,明显高于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获得良好结局的35.3%( P <0.05).结论 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发病6 h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治疗是可行的,对于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应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优先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