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疾病类型将所选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n=100)、急性脑梗死组(n=100)、冠心病组(n=100)三组,另外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分析,并与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脑梗死组、冠心病组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脑梗死组、冠心病组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可以对疾病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38例及其经治疗稳定期患者31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CRP含量,研究其变化,并对CR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CRP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及正常对照组,COPD稳定期血浆D-二聚体、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CRP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血浆中的D-二聚体可作为反映AECOPD患者病情的理想指标,对治疗效果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熹君  闫彧  郭维伦  裴媛媛 《中国医药》2013,8(10):1492-1492
随着-D脑血管疾病对人们生命的威胁日益加重,医学界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证实体内存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的特异性指标之一。在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体内,存在血液凝固性增强倾向,又存在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在冠心病中心肌梗死组远高于正常对照组。故本研究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A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7例(B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6例(C组),健康对照组45例(D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并对比结果。结果 A、B组的D-二聚体、FIB、APTT、PT检测结果均较C组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D-二聚体、FIB较B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例患者溶栓治疗前与溶栓后1、6、24h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用量和疗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和摒弃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的检验情况,对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水平进行测定,为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提供医用价值。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对患者症状进行影像分析,分别对患者主动脉夹层急性期与慢性期D-二聚体含量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对患者主动脉腔进行隔绝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的1~7d对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再进行测定,患者对照组中,以急性心肌梗死(B组)、动脉肿瘤(C组)、心肺类疾病(D组)患者作为对照组,除28例动脉夹层观察组患者外,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不同病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 患者在出现急性主动脉夹层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差异,在对患者采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后也会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产生影响。结论 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指标与血浆D-二聚体指标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与病情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的含量,为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治疗前后D-二聚体检测,同时与急性心肌梗死、动脉肿瘤、心肺类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患者采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会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产生影响。结论: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指标与血浆D-二聚体指标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与病情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液恶性疾病患者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昱洲  王学文 《天津医药》1997,25(12):720-723
利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5例血液恶性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白血病组D-二聚体水平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尤以M3型患者更显著(8.54±5.70)mg/L(P<0.001)。淋巴瘤及慢粒患者升高不显著。2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CR)后,D-二聚体水平达到正常水平(0.31±0.10)mg/L。5例复发者D-二聚体再度升高(7.715±2.31)mg/L,与CR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动态观测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变化,有助于对白血病病情的判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人组5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8例。分别测定健康人组及APL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APL患者治疗前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高(P<0.05);通过化疗2周部分缓解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是仍高于正常参考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的血浆D-二聚体是提示APL患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价值的重要实验指标;临床监测血浆D-二聚体对AP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为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心肌梗死患者30例进行临床观察,分别采取全自动血凝仪对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患者在急性期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于疾病的疗效观察及预后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脑梗死面积与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关系,比较预后不同情况(存活与死亡)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NT-pro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NHISS评分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存活与死亡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NT-proBNP、D-二聚体水平越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越差,二者可作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变化以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实验组,并同期抽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Clauss法以及乳胶免疫比浊法对两组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为严重,则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显著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预测价值。方法:收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后6h内抽血检验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及评估患者心功能,同时收集40例健康者做为对照组;随访3个月后,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50%和〉50%两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血浆B型钠尿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患者心功能下降明显(P〈0.05);随访3个月后,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50%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高于左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837,P〈0.05)。结论: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100名(对照组),分析两组的血浆BN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发生和未发生心脏事件与血浆BNP水平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发生心脏事件的血浆BNP水平显著大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血浆BNP具有相关性,血浆BNP水平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李家霞  韩春赓  傅佳 《安徽医药》2009,13(4):425-42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奥扎格雷钠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评定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和临床疗效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7 d、14 d血浆FIB的浓度降低,治疗后7 dD-二聚体的浓度增加,14 dD-二聚体的浓度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能够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患者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组(B组)患者血清中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无相关性。结论测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D-二聚体在血中的含量变化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期望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脑血管病患者60例,记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次晨7点测量空腹血尿酸、D-二聚体,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根据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观察组分为轻中型、重型两个亚组,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型亚组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亚组(P<0.05)。结论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对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判断及预后推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浆D 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 :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2例 ,通心络胶囊 3粒 ,po ,tid ;对照组 37例 ,给予维脑路通氯化钠注射液(含维脑路通 4 0 0mg) 2 5 0mL ,ivdqd。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 ,15d为 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血浆D 二聚体含量和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5 4 .7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1.6 2 % (P <0 .0 1) ;D 二聚体含量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明显减少 ,治疗后通心络组较对照组减少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疗效好 ,可降低血浆D 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某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患者D-D、hs-CRP、血清Hc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非血运重建患者内皮素、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心肌梗死非血运重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舒血宁注射液+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d后血浆内皮素、P选择素的变化。结果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血浆内皮素、P选择素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