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将双相及相关障碍从心境障碍中独立出来,与抑郁障碍分为两章。双相障碍是一类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精神障碍,其代表性疾病是双相Ⅰ型障碍、双相Ⅱ型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是双相Ⅰ型障碍诊断的必要条件,且不再要求个体必须有重性抑郁发作史。双相Ⅱ型障碍需有轻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史。环性心境障碍从开始发病,至少有半数时间经历多次轻躁狂期和抑郁期,但未符合轻躁狂发作或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心境稳定剂治疗、心理咨询、电休克治疗等。  相似文献   

2.
儿科双相障碍的临床样本率为6%,其发作可致严重残疾、共患物质滥用和学习成绩下降。1表现1.1混合性躁狂有两种定义。一种是躁狂与重性抑郁症有重叠时间;第二种是躁狂至少与其中一种抑郁障碍(包括重性抑郁症、轻性抑郁或心境恶劣)有重叠时间。在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双相Ⅰ型障碍组,伴重性抑郁症的混合性躁狂率为54.8%(1/2),伴重性抑郁症、轻性抑郁或心境恶劣的混合躁狂率为88.2%(9/10)。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双相抑郁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分别以喹硫平、碳酸锂治疗,疗程8周,以HAMD、CGI、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8周末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在第1、2,4、6、8周末及需要时用BRMS评定躁狂症状。结果(1)喹硫平和碳酸锂相比较,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58.3%,治疗第6、8周末HAMD总分和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喹硫平单药使用可有效治疗双相抑郁,减少诱发躁狂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双相障碍中,应用抗抑郁剂可能诱发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或使循环频率增加。奎硫平作为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有些学者将其作为心境稳定剂使用。我们采用随机开放性研究,用奎硫平(商品名:思瑞康)合并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治疗双相抑郁发作,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126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喹硫平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疗程8周.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组BRMS及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与喹硫平单药治疗相比,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1病例 女,46岁,门诊号750446。主诉话多、兴奋和情绪低、想死交替17年,既往诊断双相障碍。1993年因躁狂发作而住院(双相Ⅰ型障碍),最近发作抑郁比躁狂发作重,抑郁表现,想跳井、上吊、撞火车寻死,认为自己是家里累赘,怕自己牵连家人。躁狂发作时自感舒服,家里人觉得她说话多。每月14天抑郁,10天躁狂,其余几天心境正常。一月转一次。服氯氮平100mg/d,碳酸锂0.5g/d。2个月前诊断为超快速循环双相Ⅱ型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联合应用丙戊酸钠与喹硫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共计纳入80例,纳入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钠治疗)与观察组(应用丙戊酸钠+喹硫平治疗),各组均40例;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阳性及阴性症状(PANSS)、躁狂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治疗后,两组贝克-拉范森躁狂评定量表(BRMS)、呈不同程度降幅,且观察组降幅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合用丙戊酸钠与喹硫平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对173例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别进行利培酮(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氟哌啶醇组)治疗,其中利培酮组85例,平均剂量为4.6mg/d;氟哌啶醇组88例,平均剂量为8.0mg/d;观察疗程均为4周。以Young躁狂评定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根据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统计指导原则规定,由PP人群统计分析判断是否非劣效。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9%,氟哌啶醇组的有效率为76%。PP人群统计学分析,利培酮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不劣于氟哌啶醇。利培酮组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氟哌啶醇组为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4%)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利培酮治疗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富马酸喹硫平片、丙戊酸镁缓释片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0例/组,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观察组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将两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RMS评分及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言语记忆测验(HVLT-R)、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方面,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但是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抗抑郁药引起躁狂: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抗抑郁药物引起躁狂发作的归类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是双相障碍的表现形式。双相病人在接受抗抑郁治疗的过程中大约有23%~39.6%的转躁率。造成转躁的原因包括:疾病的特点、阳性家族史、发病年龄早、环性个性或旺盛个性、物质滥用或依赖、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应用心境稳定剂等危险因素,不同抗抑郁药物之间的转躁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众多研究显示双相障碍的治疗趋向采用心境稳定剂(锂盐和丙戊酸钠)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氯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治疗.可增加疗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本文就心境稳定剂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喹硫平控制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双相情感障碍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轻.在治疗双相障碍方面,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情感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方案,既可以较快地控制躁狂,还有预防复发、防止转相的作用[1].本研究分别将喹硫平、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双相躁狂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奎硫平单药治疗及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奎硫平单药治疗组(研究组)和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观察4周。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2和4周分别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采用不良事件量表、SimpsonAngus量表、Barnes静坐不能评定量表及不自主运动量表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研究组痊愈率63.89%,有效率94.44%;对照组分别为66.67%和9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YMR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周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6,P〈0.05)。结论:奎硫平单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与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疗效相同,且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相II型重性抑郁发作临床症状控制后较长期的单用氟西汀与单用碳酸锂治疗的复燃或转躁情况。方法:对75例双相II型障碍重性抑郁发作临床症状控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单用氟西汀与碳酸锂进行26周的治疗并随访,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结果:治疗前1周、治疗2周、10周、18周、26周两组HAMD、YMRS评分两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氟西汀组亚综合征抑郁和抑郁症复燃率低,碳酸锂组亚综合征轻躁狂和轻躁狂发作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相II型障碍重性抑郁发作后氟西汀单一治疗比锂盐单一治疗可较好预防复燃,但能增加轻躁狂心境转换的发作。  相似文献   

15.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有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减退的"三低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在第一次发作时很难与抑郁障碍进行鉴别.因此双相抑郁常被误诊为MDD.有研究发现,误诊为抑郁障碍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的自杀率高达38.9%[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患者各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有如下特点:①发病年龄早;②女性多见;③具有“精力过盛”性人格;④一级亲属中有双相障碍的家族史;⑤症状多为非典型抑郁发作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结论:如首次抑郁发作的症状符合以上特点,则可能以后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应使用足量心境稳定剂,谨慎使用抗抑郁剂,以免转为躁狂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喹硫平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PDLIM5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 21 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患者组)及23 名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对照组),患者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分别在 治疗前及治疗2 周、4 周和8 周对受试者进行阿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估,检测外周血PDLIM5 mRNA 的表达量。结果 治疗2 周和4 周后,患者组MADR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8 周后,患者组MADRS 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 前,患者组外周血中PDLIM5 mRN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2 周和4 周后,患者组外周血 PDLIM5 mRNA 表达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治疗8周后患者组外周血PDLIM5 mRNA表达量有所增 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喹硫平治疗前后患者组MADRS 总分与外周血PDLIM5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喹硫平可以有效改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但 不影响外周血PDLIM5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喹硫平单药或联合锂盐治疗双相躁狂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4例患者随机给予喹硫平单药或联合锂盐治疗,于基线、治疗第1、2、3、4周末,分别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一双相障碍版(CGI-BP)、Young躁狂量表(YM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基线和终点时进行生化、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心电图检查,以评价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YMRS和PANSS的得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逐渐下降,每组各时间点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P<0.01),但是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有效率、痊愈率和病情改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 喹硫平(思瑞康)单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急性发作的疗效同联合碳酸锂治疗相当,但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血清浓度与双相障碍症状关系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目的检验BDNF血清浓度与双相障碍的关系,并讨论双相障碍家族史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了228例双相障碍患者和153名健康对照者的BDNF血清浓度,采用杨氏躁狂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估患者的躁狂或抑郁症状,将杨氏躁狂量表评分≥20分定义为躁狂发作,共计85例;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分定义为抑郁发作,共计14例;将杨氏躁狂量表评分〈20分并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分定义为缓解期,共计129例。结果患者组平均(标准差)BDNF血清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18.75(8.98)ng/d比23.72(5.60).g/ml,t=6.09,P〈0.001】,且各个亚组(躁狂组、抑郁组和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BDNF血清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躁狂发作期与缓解期之间的BDNF血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控制各个因素后,发现仅有杨氏躁狂量表评分与BDNF血清浓度呈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17,P=0.011)。结论双相障碍患者的BDNF血清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BDNF血清浓度与躁狂症状存在正相关,与是否存在家族史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20.
双相抑郁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科临床问题,其诊断与治疗对治疗医生而言都具有挑战性。通常双相障碍整个病程中抑郁症状发生较多,因而双相障碍长期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双相抑郁的药物治疗。双相障碍中,被批准用于躁狂相的治疗方法不少,但是双相抑郁急性期治疗的药物只有2种,一种是喹硫平,另一种是奥氮平和氟西汀的复合制剂。然而,大多数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都使用抗抑郁药物控制双相抑郁,尤其是当患者要求用这类药物来减轻他们的“抑郁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