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对于健康人体而言通常是条件致病菌,但是当机体抵抗力降低、外部因素不良时,就有可能造成全身或局部真菌感染。近年来临床真菌感染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这可能与下列各种因素有一定的关系:①基础病比较严重使得患者长时间住院,或者合并疾病较多,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真菌感染;②滥用广谱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2.
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抗真菌药物尤其是咪唑类和丙烯酰胺类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其机制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介绍抗真菌药物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致病真菌细胞膜的角鲨烯环氧酶和细胞色素P450酶(尤其是3A4酶),而再与其他作用于这些酶的药相互作用和其机制。结果与结论:应更好地发挥抗真菌药物和其他有关药物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几种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常用的全身性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由于受其毒性作用、耐药性等因素影响,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对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三种全身性抗真菌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注意事项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以来抗真菌药物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有很大进展,除一些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外,还有一些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这些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共同靶位为细胞色素P450酶的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也有了较多进展。  相似文献   

5.
熊友健  姜松  赵绪元 《中南药学》2010,8(5):377-382
目前,国内上市的三唑类抗真菌药(triazole antifungal,TAF)有氟康唑(fluconazole,FCZ)、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和泊沙康唑(posaconazole,POS)等,由于其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咪唑类抗真菌局部用药制剂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近几年咪唑类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制剂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抗真菌药与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真菌药在与心血管药物相互合用时,经常会引起药动学或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咪唑类抗真菌药中,酮康唑和伊曲康唑为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抑制剂,同时也是P-糖蛋白(P-gp)的抑制剂,所以与CYP3A4底物如Ca^2 拮抗剂,许多抗心律失常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他汀等互用后有可能抑制上述这些底物的代谢,导致血药浓度升高或消除降低,严重时引起不良反应,或者抑制由P-gp转运的药物(如地高辛)的消除;氟康唑为CYP2C9抑制剂,有可能影响由CYP2C9介导的药物如氟伐他汀,氯沙坦和irbesartan等的代谢,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特比萘芬可以影响由CYP2D6的活性,所以与普罗帕酮,恩卡因,美西律,西苯唑啉(cibenzoline)等抗心律失常药及许多β受体拮抗剂合用,也有可能产生药动学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咪唑类抗真菌药临床应用以来 ,尤其是酮康唑问世以来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合成可影响细胞色素P450 的一些酶 ,尤其是其中的 3A4酶 ,可与其他有类似作用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二药合用 ,有时可降低抗真菌药的药效 ,有时可提高其药效 ;或反过来被抗真菌药提高或降低其原来的药效。为了对抗真菌药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有更进一步认识 ,减少其不良反应 ,现作一综述。1 抗真菌药与其他药物间的作用机制1 .1 作用机制 已知人类细胞色素P450 酶中已发现 1 7~ 2 0种单体酶 ,其中第 3族中的酶与药物间有密切关系 ,特别是 3A4酶。根据生物化学、免疫化学和酶的特性及其序列的相似性 ,已发现 1 8种人类细胞色素P450 ,而其中细胞色素P450 之 3A4及2C8~2C1 0 是成人肝中主要的酶 ,因此 ,不涉及这 2种酶的抗真菌药物就很少引起人类肝酶的改变[1 ] 。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合成途径中的细胞色素P450 中任何成分的咪唑类及三氮唑类药物 ,易与同样有作用于此成分的药物如华法林、苯妥英钠、地高辛、三唑仑、美乐地辛、氯氮、环孢素、利福平、异烟肼、安替比林、西沙必利、H1 ...  相似文献   

9.
摘 要环抱素作为一种强效免疫抑制药,可以和唑类抗真菌药物联用来预防器官移植后引起的免疫排斥和侵袭性真菌感染,但两者联合应用会影响到各自的血药浓度并且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综述了环孢素与唑类抗真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使用环孢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酮康唑(ketoconazole,ket)为味唑类口服广谱抗真菌新药.作用机理与克霉唑和咪康唑(miconazole)相似.本品的特点是抗霉菌谱广、服用剂量小、给药次数少.因而副作用也相对减少,长期应用病人耐受良好.近年来,关于ket 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渐有报道.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林玳 《中国药业》2003,12(12):78-79
目的:了解唑类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代谢性相互作用。方法:查阅国内近几年相关期刊献报道。结果:11种(类)药物与唑类抗真菌药具有代谢性相互作用。结论:临床上应关注唑类抗真菌药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几种常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国荣 《医药导报》1998,17(2):78-78
随着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临床用量的逐渐增加,副作用发生率相应增多。本文就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特殊副作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3.
真菌性阴道炎与抗真菌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真菌(霉菌)有别于细菌,其个头大,细胞壁肥厚,有明显的细胞核。通常寄生于健康人的口腔、消化道和阴道等处。一旦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正常的菌群失去平衡,真菌便可在阴道繁殖,引发感染从而导致真菌性阴道炎。常见的菌种为白色念珠菌,导致感染的外源途径有3条:(1)自身感染,由于粪便的污  相似文献   

14.
抗真菌药物在皮肤科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感染在皮肤科较为常见,临床上感染真菌后可引起浅部真菌部和深部真菌病。治疗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浅部真菌病一般采用外用药治疗,对某些顽固性浅部真菌病及深部真菌病应进行系统的抗真菌治疗。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抗真菌药物在皮肤科临床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术、导管技术、静脉高营养等治疗手段的开展,以及临床严重疾病如肿瘤、血液病、艾滋病、糖尿病、老年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使深部真菌感染呈增长趋势。三唑类抗真菌药较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抗菌活性更强、毒性更低,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第一代三唑类药物抗菌谱窄、生物利用度低并有药物相互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商品名Vfend)是由美国辉瑞公司开发研制的第二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本药于20世纪90年代初筛选得到,1995年…  相似文献   

16.
多潘立酮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潘立酮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吴学新,王治臣(山东省滨州地区中心医院251700)多潘立酮(domperidone,商品名吗丁琳)是一种新型胃动力药。它能促进胃肠蠕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但从临床应用中发现,本品能与许多药物产生相互作...  相似文献   

17.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有诺氟沙星、环丙杀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氟沙星等。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研究喹诺酮类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合理、安全用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极为重要。现就其与某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加以介绍,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临床上许多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使抗真菌药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多数抗真菌药的特异性不强,作用于真菌的同时也易对宿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不良反应成为限制抗真菌药在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现概括介绍目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瑞舒伐他汀药代动力学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药物,相对之前的他汀类药物,肝选择性更好;肝代谢少、消除半衰期长,具有更强的降脂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泛;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同类其他药物相似。本文对瑞舒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指导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用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临床上的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20.
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大量使用,真菌的耐药性迅速发展。真菌耐药性的发展是抗真菌感染治疗面临的又一难题,已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介绍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耐药机制,并提出控制其耐药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