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例重症恶性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NMS)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严重、少见但可致命的不良反应,发病率0.02%~3.23%[1,3]。它的发生与多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有关,尤其是高效价或联合用药时更易发生。其临床特点是高热、意识障碍、肌肉强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白细胞升高和磷酸肌酸激酶(CPK)升高。我院于2005年10月收治1例重症NMS患者,现护  相似文献   

2.
张倬秋  李小玲 《华西医学》1998,13(2):139-140
3例恶性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张倬秋李小玲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恶性综合征是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少见但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其死亡率很高,国外统计约为12%~20%。据文献报告常在药物增量过快、更换或联合用药时发生〔1〕。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高热、肌张...  相似文献   

3.
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较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约0.5%。临床表现为显著的锥体外系综合征(肌肉强直、运动不能、紧张、木僵、缄默、构音或吞咽困难)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汗、流涎、血压不稳定、心动过速、体温增高),可出现意识障碍,急性肾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转氨酶升高,磷酸激酶肌酸酐和肌红蛋白增高。死亡率约20%~30%。我科于2001年5月收入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氟哌啶醇肌注和氯氮平口服治疗,出现恶性综合征,经积极救治后症状缓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恶性综合征是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于1968年由法国医生Delay首先提出,临床表现以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木僵、缄默同时伴有多种自主神经障碍(出汗、心动过速)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通常辅助检查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升高、血清肌酸磷酸肌酶升高。其疾病特点为来势凶险、漏诊误诊率高、潜在死亡率高。现就本科对1例恶性综合征患者进行的治疗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恶性综合征是1960年法国医生Delay首次报道,临床主要表现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的持续高热、肌肉僵硬、意识障碍、植物神经紊乱和心血管系统等症状,是精神科、急诊科遇到的一种罕见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20%-30%[1].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是减少恶性综合征死亡率的关键,为提高诊治和护理水平,现将我们收治的12例恶性综合征的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岳平  李颖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524-525
精神病恶性综合征又称神经阻滞剂所致的恶性综合征 (NMS)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骤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木僵、缄默及各种植物神经症状 ,如大量出汗、心动过速、尿潴留等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抗精神药物、抗抑郁剂、锂盐等所致的一种突发而又凶险的药物不良反应 ,且死亡率高。抗精神病药用于临床之后即陆续有恶性症状群的病例发生 ,但直到最近 10年来才受到广泛的关注[1] 。我院自 1995年10月~ 2 0 0 0年 7月共收治 4例确诊为恶性综合征的住院病人 ,现就其临床护理过程 ,谈谈精神病人伴发恶性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1 临床资料1 …  相似文献   

7.
曾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6):I0011-I0011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tant syndrome,NMS)1960年首先由法国精神科医生提出,是一种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少见、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转氨酶增高,磷酸激酶肌酸酐和肌红蛋白增高,死亡率为20%-30%.  相似文献   

8.
护士长:今天我们对1例恶性综合征病人进行护理查房。恶性综合征一般是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潜在性的、致命的不良反应。自1994年以来我科仅收治2例确诊为该病的病人.为了让大家共同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讨论一下如何对该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故组织护理查房。首先请责任护士介绍病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致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Levenson的恶性综合征诊断标准,对44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早期识别和及时停药后进行支持性护理。结果:44例患者在使用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时出现以发热、肌张力增高、意识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明显的临床表现,在治疗1~4周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结论:要求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尤其在医师换药、调药的过程中应重点监护,加强患者服药后的观察。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药并给予支持性护理,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一种由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引起的罕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病率为0.01%~0.02%[1],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波动等)、精神状态改变(谵妄、木僵等)及肌酸激酶升高等。病情发展凶险,如果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病死率达20%~30%[2]。该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目前无明确的诊断标准,患者病情往往比较复杂,造成诊治困难。本文通过分享临床中2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合征预防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 ,发生机制不十分清楚。有文献报导是由神经阻滞剂促发的特异性反应 ,它是精神科的急症之一 ,发病率约占住院病人的 0 .9%。主要表现突然发病 ,病情进展迅速 ,病人以持续高热、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锥体外系症状及白细胞增高、缺氧、呼吸急促等为特征。该病发病率虽低 ,但死亡率较高 ,治疗及护理难度大 ,大多在 7~ 10d左右因全身衰竭而死亡 ,少见抢救成功的报道。本组根据多次参与该类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 ,认识到 :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该病发生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 ,现…  相似文献   

12.
赵蓉琪 《上海护理》2010,10(4):90-91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e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一种罕见但可致命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都可引起。通常由服用抗精神病药诱发,临床以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椎体外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是血肌酸激酶升高和白细胞增多。如未及时处理,会导致死亡。我科于2009年9月29日收治1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现将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叶美珍 《上海护理》2005,5(3):69-70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抗精神障碍药物所引起的罕见的和危险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若治疗护理不当,极易造成不良后果。其病死率可达20%~30%。我科于2004年6月22日收治了抗精神障碍药物致NMS患1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病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病情介绍 患者,男,49岁。因"发热5d,意识不清3d"入院。患者自2014-05-17起出现持续发热,无明显寒颤、咳嗽咳痰,有恶心呕吐伴反复腹泻,饮食差,最高体温40℃,在社区医院拟诊为"急性肠炎",予以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无下降。19日突发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四肢僵硬伴颤动,测体温39℃,24h无尿。  相似文献   

15.
恶性综合征是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少见、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最早由法国医生Delay在1960年报道,无特效治疗方法,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死亡原因是高热性脑水肿、抽搐持续状态、缺氧、继发感染、心功能紊乱等。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对防止并发症,患者是否完全康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对1998年12月-200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32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针对其临床特征,给予了针对性的精心护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症状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霞 《护理学报》2002,9(3):42-43
总结6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症状群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和护理质量,是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药源性恶性症状群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药源性恶性症状群是精神药物所致的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副反应 ,我院发生 15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药源性恶性症状群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6例 ,最大者 5 6岁 ,最小者 19岁 ,平均37 5 6± 13 7岁 ,大于 4 5岁者 7例(4 6 6 % )。1 2  相似文献   

18.
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玲  游咏  陈敏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1):73-7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合征(NM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精神分裂症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致NM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有精神分裂症病史20余年,长期间断服用氯氮平,1周前出现多语、言语混乱、脾气暴躁等症状,加用氟哌啶醇,渐出现发热、意识障碍、四肢肌肉强直、吞咽困难,转我院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NMS,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相应治疗未再发作NMS.结论: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均可诱发NMS,氟哌啶醇为最常见的促发药物,且联合用药更易导致NMS发生,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恶性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1岁, 2004年7月因工作压力大,渐出现心情差、少语,经常哭泣,至10月份,渐变得话多,脾气暴躁.12日上午症状加重,看到人就与人搭话,诉周围的人都在与自己交谈,砸东西.  相似文献   

20.
氯氮平引起的恶性高热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氯氮平在精神科应用较多,由于疗效好、见效快已使许多医生将该药做为第一线药物。但是该药的毒付作用也频繁出现,笔者就2001年-2002年1年中遇到的由于使用氯氮平引起的恶性高热6例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