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方法,但其骨水泥注入后邻近椎体骨折并发症也在逐年增加,椎体成形过程中常采用黏丝期骨水泥注射,而骨水泥注射时状态可影响其在椎体内分布。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注入黏丝期骨水泥后再骨折的原因。 方法:2006-07/2009-11对1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DSA机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调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至黏丝期后经工作通道注入,并观察疗效。 结果与结论: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4~6.0 mL,平均(3.40±1.02) mL。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旁14例,椎间隙内15例。患者术后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61±2.82)个月,未发现特殊的材料和宿主反应,29例患者疼痛再发,其中15例经MRI证实手术相邻椎体发生新鲜骨折,再次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结果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注入黏丝期的骨水泥后应力集中、术中灌注剂渗漏椎间隙等综合因素增加了术后相邻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寻找理想的骨水泥替代物将成为今后临床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骨水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经皮椎体成形术;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24  相似文献   

2.
背景:个性化、精确化、微创化与远程化一直是外科医生所追求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成为一种可能。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下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1/2008-01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骨科完成。 参试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骨折椎体共14个,其中T111个,T123个,L16个,L24个。 方法:基于患者CT影像数据使用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软件Mimics确定手术计划,在C型臂引导下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同时观察椎体高度变化,骨水泥的渗漏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手术时间23~52 min,每个椎体平均所需时间23 min。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目测类比评分由术前平均8.2分降低为术后的2.9分。与术前相比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的65%~80%。4椎体侧方软组织下有少量骨水泥渗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术前手术计划进行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较短,治疗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发生较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发生率为2.4%~23%,并且6个月内2/3骨折发生于邻近椎体,其原因是骨质疏松的发展,还是骨水泥强化的结果,目前存有争论。 目的: 应用脊柱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生理载荷作用下,椎体后凸成形后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变化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老年骨质疏松女性胸腰椎CT扫描资料,利用一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构造相对应的T12-L1-L2骨质疏松性椎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L1椎体为楔形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较正常降低60%),模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模型,复位骨折椎体(L1椎体高度较正常降低10%,代表骨折椎体复位),在L1椎体内置入2个对称的圆柱体PMMA骨水泥块共约4 mL。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正常椎体、手术前后相邻椎体的应力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椎体比较,L1压缩性骨折模型和椎体后凸成形后模型相邻椎体终板最大应力值分别增高76%和27%;椎体后凸成形模型后部结构的应力水平较正常椎体平均增加13.2%,其中椎弓根增加4.5%,峡部增加6.15%和关节点增加25.6%。与 L1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相比,L1椎体后凸成形后椎弓根、峡部和关节突应力均有所降低。结果说明椎体后凸成形后,T12椎体下位终板和L2椎体上位终板的应力值在各种状态下均较正常椎体增加,应力增加可能导致终板骨折可能性增加,进而导致相邻椎体骨折的风险性增加,这一观点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背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但一些热点问题仍无定论。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穿刺损伤、骨水泥注射剂量、多椎体成形及骨水泥渗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87例137个椎体。全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稀薄期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3~7.5 mL,胸椎3 mL以上,腰椎4.5 mL以上,平均4.8 mL,多椎体者均一次手术完成。 结果与结论:随访6~30个月,治疗后第2天和最终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1)。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其中58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28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137个椎体中骨水泥渗透达到和超过中线119个,占87.2%。提示椎体成形技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稀薄期注射能够获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在局麻药限量范围内,一次可完成3个以上椎体成形;严格正规的操作技术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灾难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分析手术前后Cobb's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高度变化。结果 术后椎体三柱高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而术后Cobb's角、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角度,有着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技术及疗效,并总结分析压缩骨折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16例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均行X线平片、CT检查。X线平片或透视下可见裂缝的5例(组1),其中3例为仅在注射骨水泥时发现新出现的裂缝;术前仅CT可见裂缝的11例(组2)。所有患者均行6点疼痛评分及运动能力评分。组1中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为(4.45±0.47)分,运动能力评分(4.66±0.43)分;组2中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为(4.07±0.52)分,运动能力评分为(4.45±0.49)分。16例患者中6例有明确的外伤史,5例有轻微的外伤史,余5例没有明确的外伤史。所有患者均行活检,病理报告均为变性或坏死的骨组织。结果16例手术都获得成功,注射骨水泥3~7ml,14例疼痛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术后2d重新进行疼痛及运动能力评分,组1的平均疼痛评分为(0.41±0.57)分,运动功能评分为(1.43±0.45)分;组2的平均疼痛评分为(0.47±0.41)分,运动功能评分为(1.56±0.39)分;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有明显差异(P<0.01)。全部病例中共有2例骨水泥渗漏到椎间盘,没有骨水泥渗漏到椎体周围组织。术后随访1~9个月,无复发迹象,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水泥和椎体稳定。结论伴裂缝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明确的适应证。椎体压缩性骨折一旦发现裂缝,尽早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目前常用的注射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增强剂可达到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的目的,但其组织相容性差,无生物降解性,容易造成使临近椎间盘或椎体发生变性、甚至骨折。 目的:观察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椎体后凸成形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7-12/2010-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均采用经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后凸成形固化治疗。手术前后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检测。 结果与结论:术后病椎前缘椎体平均高度较术前平均高度恢复(3.38±1.44) mm (P < 0.05)。术后Cobb角较术前平均恢复(7.63±2.52)° (P < 0.05),后凸矫正率为(38.90±11.28)%。术后3d及3周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1)。说明经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后凸成形可以有效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背景: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加压扩张在椎体内形成周围有相对致密松质骨的空腔,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同时扩张的球囊有助于塌陷椎体的复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后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渗漏情况及对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8-02/2010-06华北石油总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1例,41椎体。平均年龄69(53~82)岁。并于术前手法按压使腰部过伸复位。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与结论: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3(11.0±1.6)个月。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6.7±1.9下降至术后1.3±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椎体高度由术前(15.7±5.2) mm恢复至(20.2±4.5) mm,椎体高度显著恢复(P < 0.05)。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说明术前手法复位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将骨水泥注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显著恢复椎体高度,止痛效果良好且无严重渗漏发生。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8  相似文献   

9.
背景: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58例,58个椎体。病变位于T6~L4椎体,以T10~L2胸腰段发生多见。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麻方法,患者俯卧于脊柱外科手术架上,在C臂透视下行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 结果: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骨水泥沿后纵韧带渗漏至邻近椎体后缘1例,椎体外边缘6例,皮下1例,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治疗后脊柱 X射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有所恢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100%,视觉模拟评分、后凸角度、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 05),治疗后6个月与随访结束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 05)。 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能够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导致的疼痛,并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有利于改善脊柱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40  相似文献   

10.
背景:老年性骨质疏松、骨髓瘤和转移性肿瘤时往往发生多个椎体的病变和压缩,但文献对多发性椎体病变的成型治疗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多椎体胸腰椎病变一次性经皮穿刺注入骨水泥椎体成形的治疗效果和相关材料与宿主反应的注意事项。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试验,病例来自2004-11/2008-10十堰市太和医院脊柱外科、康复科和肿瘤科等。 对象:选择十堰市太和医院脊柱外科、康复科、肿瘤科等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合并压缩性骨折、多发性骨髓瘤和溶骨性转移性肿瘤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56~82岁。 方法:对31例2个以上椎体异常的患者进行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局麻下先后采用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在严密监测下依次向各病变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术后观察椎体内骨水泥注入情况和患者的反应,术后1周评价治疗效果。 主要观察指标:一次性椎体成形的数目,椎体穿刺成功率,骨水泥注射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向椎旁软组织和静脉泄漏情况,疼痛缓解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共进行33次75个椎体的成型治疗,最少1次2个椎体,最多1次5个椎体,平均1次进行2.27个椎体成型;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4~12 mL,平均7.5 mL,椎体内骨水泥均匀充填49个,部分充填椎体者26个;注入骨水泥中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其中明显缓解或消失者20例,部分缓解者11例。 结论:经皮穿刺注入骨水泥椎体成形是治疗椎体病变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多椎体一次性成形治疗要求合理的骨水泥注射方法和剂量以及严密的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