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例肝硬化患者配对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仅给予利尿剂和血制品处理,治疗组25例除上述治疗外,作肝内胎肝细胞移植(IFHT)。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球蛋白水平非常显著降低(P<0.01),肝功能Child分级级等显著提高(P<0.05)。随访18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非常显著提高(P<0.01),而球蛋白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22例生存者中有18例病情稳定,而对照组19例生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免法测定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总胆红质(BIL)及转氨酶(ALT)呈正相关(P<0.01,P<0.05),按Child肝功能分级,A、B、C各级组血清TNF-α含量依次递增,且各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TNF-α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1),且易发生肝─肾综合征(P<0.05)。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 ̄(99m)TC经直肠-门脉显像法对40例肝硬化、14例对照者的门脉侧支循环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组病人均呈模型Ⅱ表现,对照组对象均呈模型Ⅰ表现。肝硬化组门体分流率(SI:70.0±9.5%)明显高于对照组门体分流率(SI:18.6±5.7%)(P<0.01),在SI与门脉压之间有正相关性(γ=0.767、P<0.01)。肝硬化合并重度食道静脉曲线组SI值(77.6±5.3%)高于肝硬化合并轻度食道静脉曲张组SI值(62.0±9.9%)(P<0.01)。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食管静脉曲张与门静脉分流的关系,采用核素技术99m锝-甲氧异腈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检测门-体分流程度。结果其心肝比值(H/L)对照组为0.199±0.136,肝硬化组为0.780±0.200,P<0.01;分流率(SI)对照组为0.180±0.077,肝硬化组为0.420±0.063,P<0.01。37例行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的H/L、SI值与食管曲张静脉条数正相关,其相关系数H/L为r=0.697,P<0.05;SI为r=0.724,P<0.01。H/L、SI的均值按曲张静脉条数分组,1~2条组与≥3条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组,其F0、1与F2、3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蓝色静脉曲张伴红色征与不伴红色征组比较P<0.01。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前者H/L、SI均值明显高于后组,P<0.05。研究认为核素门腔分流显像,其H/L、SI值可反映门-体分流程度、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腔分流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透明质酸与辨证施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检测了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人血清透明质酸(HA),用自拟抗纤方为基本方,观察治疗后血清HA的变化,探讨血清HA与辨证施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HA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HA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其变化规律为热血淤型>气滞血淤型>肝郁脾虚型>正常对照组,证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0.01)。提示血清HA可作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判断病情及预后,指导治疗的客观指标之一。经抗纤方加减治疗,HA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1),证明该方不但能有效地改善肝脏功能,而且具有显著的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疗兼内照射的新型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以马抗人AFP多克隆抗体(抗AFPAb)和大鼠抗人AFP单克隆抗体(抗AFPMcAb)为载体,核素131I和丝裂霉素(MMC)为双弹头,采用改良氯胺T法制备131I抗AFPMcAbMMC(双弹头1)和131I抗AFPAbMMC(双弹头2),静脉滴注,每月1次,治疗不能切除中晚肝癌31例(治疗组).治疗1,2,3次分别占4,17和10例,放射剂量(MBq/例)均值依次为19351±3774,6519±2324和9920±2305.结果治后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生存率分别高于同期经动脉插管灌注(TAI)或化疗栓塞(TACE)的对照组(500%,15/30比300%,9/30P<005;667%,18/27比280%,7/25P<001和500%比330%,340%比33%P<001),治疗组病例的进展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双弹头疗效提高,由于抗体、核素131I和抗癌药的协同作用而增强了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所致.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尿纤维蛋白肽A检测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患者、42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尿纤维蛋白肽A(FPA)水平,结果分别为:28.1±13.3、39.6±11.8、88.2±28.9、25.4±10.3ng/mgCr.AMI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UA组高于SA组(P<0.05)、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的尿FPA无显著差异.表明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提示,尿FPA的定量对冠心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价值,认为通过动态观察尿FPA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8.
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和27例心绞痛(AP)患者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含量,并与正常人对比,以探讨TNF、ET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结果表明:AMI组及AP组血TNF、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TNF、ET水平亦显著高于AP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TNF、E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2,P<001)。提示TNF、ET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及演变过程,且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EH) 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测定32 例EH 患者用苯那普利治疗(10~20 mg/ 日,疗程4 周) 前后及20 例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PG) 、空腹胰岛素(FINS) ,以1/(FPG×FINS)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ISI) 。结果 1- EH患者苯那普利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BP:17 .84 ±1 .57 kPa 比22 .63 ±2 .13 kPa,P< 0 .01 ;DBP:10.58 ±1.21 kPa 比14 .35 ±1 .26 kPa,P< 0.01) ,总有效率84 .4 % 。2- EH 组与对照组FPG 无明显差异,而ISI有显著差异(0 .015 ±0 .007 比0 .031 ±0 .013 ,P< 0 .01) ;EH组苯那普利治疗后IS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0 .023 ±0 .011 比0 .015 ±0 .007 ,P< 0 .01) 。苯那普利在有效降压同时对EH 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TGF-α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与AFP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42例肝癌病人和25你肝硬化病人血清中TGF-α的水平,并与AFP进行了比较分析。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肝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1)。提示:TGF-α能配合AFP检测肝癌,可作为肝癌诊断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中白介素12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肝支持治疗(ALSS)重型肝炎,了解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 HF)前后白介素 12(IL-12)、肝功能、TNF-α的变化。探讨IL-12的临床价值。治疗组18例为血液滤过+基础综合治疗;对照组20例仅予基础综合治疗。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2为(283.88■270.44),P<0.01。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血清IL-12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IL-12含量无显著变化。治疗组前后肝功能及TNF-α无显著变化。血液滤过可使细胞因子IL-12升高,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有保护作用。血液滤过后血清IL-12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价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血清表皮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35岁~81岁,平均649岁;慢性胃炎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432岁;正常人20例,男10例,女10例.应用RIA法检测血清中的hEGF.结果胃癌组血清hEGF(μg/L)为135±067,正常对照组为090±033,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t=2825,P<001),慢性胃炎组血清hEGF为086±0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41,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hEGF水平升高可能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尿蛋白的排泄情况及非洛地平对其的影响。  方法:测定30 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及60 例EH患者(EH组,其中包括轻度EH组32例、中度EH组28例)用药前后的尿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及血清肌酐。  结果:①轻度EH组尿α1 -微球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中度EH组尿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轻度EH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P< 0.001),且与病程有关。②血清肌酐在中度EH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轻度EH组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 0.05)。③非洛地平治疗后,轻度、中度EH组尿α1 -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P< 0.001),轻度EH组血清肌酐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 0.05),而在中度EH组血清肌酐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  结论:尿α1 -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较血清肌酐能更早的识别高血压肾脏损害,非洛地平降压的同时能预防或延缓肾脏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与哮喘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r)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对发作期哮喘病人及正常人各20例,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s)培养上清中IL-4含量、IFN-r活性及血清IgE总浓度。结果表明:发作期哮喘组IL-4和IgE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IL-4与IgE之间呈正相关(r=0.82),P<0.001;IL-4与IFN-及IFN-与IgE之间均呈负相关(r=0.48,-0.75),P<0.05,P<0.01。二组之间IFN的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发作期哮喘病人IL-4的高水平分泌导致的IgE过多合成,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IL-4与IFN之间的失衡对血清IgE的合成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HT)时胰岛素抵抗(IR)与细胞膜脂质成分、膜内面Ca2+结合力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高血压伴IR(HT+IR)及25例单纯性高血压(HT)患者,及32名正常人(NT)为研究对象。放免法测定血胰岛素(IS),氧化酶法测定血糖(G),比色法测定胆固醇(C)及磷脂(P),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测定过氧化脂质(MDA),原子吸收法测定膜结合Ca2+。结果(1)HT组胰岛素敏感性基本正常;与NT组比较无明显差别;HT+IR组胰岛素敏感性低于NT组和HT组(P<0.01);(2)HT组和HT+IR组,膜脂C/P克分子比率及MDA含量,高于NT组(P<0.05或0.001);(3)HT组和HT+IR组红细胞膜内面Ca2+结合力皆显著低于NT组(P<0.001),而且HT+IR组Ca2+结合力减低的程度甚于HT组(P<0.05)。结论高血压时IR对细胞膜Ca2+结合力具有减低之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3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心绞痛(USAP)组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P<0.001);AMI组显著高于U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MI组发病后血清IgE水平逐渐升高,至发病后第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21天时降至初始水平。心肌梗死后无并发症组血清IgE水平较有严重并发症组显著升高(P<0.001),但二者的动态波动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7.
硫氮Zuo酮对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赵建平 《中华内科杂志》1994,33(11):773-775
观察口服氨茶碱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4例,在加服硫氮Zuo酮前后血清氨茶碱浓度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显示,加用硫氮Zuo酮后平均血清氨茶碱浓度增加了0.2%(P>0.05),FEV1增加了9、2%(P<0.01),PaO2增加了5.3%(P<0.01),PaCO2下降了7.1%(P<0.01),临床总有效率增加了25%(P<0.01)。提示加用硫氮Zuo酮后未见血清氨茶碱显著增高及其相应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对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竞争性放射受体法及入免法测定3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PTH水平,并与32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31例健康者对照。发现:肝硬化组血清1,25(OH)2D3较肝炎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0.001),并与血钙、尺桡骨密度呈下相关(P〈0.01,P〈0.05);肝硬化组血清PTH较肝炎组和组明显升高(P〈0.05,P〈0.05),但与血钙、尺桡骨密度无相关性。提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了16例正常胃粘膜者和31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细胞凋亡指数(AI)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Hp阳性患者的PCNALI%为13.94±1.64,正常对照组为6.71±0.9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EGF-R表达与PCNALI%呈正相关(r=0.4487,P<0.01):Hp阳性患者组的AI为7.1±1.6,正常对照组为1.3±0.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抗Hp治疗后,21例Hp根除者的PCNALI%和细胞AI分别降至8.21±1.32和1.2±0.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10例Hp持续阳性者则无明显降低(P>0.05):PCNALI%、EGF-R表达及细胞AI与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Hp感H能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凋亡。这为Hp感染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20.
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38例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并检测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变化,结果显示:PHGF组有18例,AFP高于正常,占47.31%(P〈0.01);对照组没且例AFP高于正常(P〉0.05),并且随着肝功能恢复正常,AFP也逐渐恢复正常,从而进一步证实了PHGF具有促进肝细胞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