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前牙区埋伏牙60例拔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埋伏牙,其中上颌前牙区埋伏牙最常见,尤其儿童中多见。因为埋伏牙占据牙槽骨内一定空间.产生错殆畸形、邻牙迟萌,形成牙根吸收与弯曲等,所以有时有必要及早拔除这些埋伏牙。作2000~2004年在临床工作中诊治60例患,共拔除75颗埋伏牙,现将拔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上颌前部多生牙、埋伏牙阻生在临床检查中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上颌前牙区域,由于上颌横断(牙合)片清晰显示被照阻生多生牙、埋伏牙的颊舌侧关系,因此该定位技术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者根据临床需此片位的患者.采用上颌前部横断(牙合)片定位投照法,对上颌前部多生牙、埋伏牙进行投照和诊断,结果表明所拍X线照片影像清晰.效果良好,对设计手术方案,明确诊断,确定手术切口的进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倩  黄定明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Z2):262-265
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简称"根裂",其裂隙仅发生于牙根,从根管向外贯通到牙周膜,涉及到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是一种较严重的牙科疾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常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和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牙根纵裂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是指未进行牙体牙髓治疗的牙根所发生的纵裂,后者是指牙齿曾被行牙体充填修复术或牙髓治疗术后所发生的牙根纵裂.由于牙根纵裂位于牙龈的根方,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一旦诊断,则患牙只有拔除或纵裂根采用截根术或牙半切除术.因此错误的诊断将产生严重的治疗后果.  相似文献   

4.
於辉 《家庭医药》2016,(1):69-70
目的:对CBCT在埋伏牙正畸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从我院口腔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正畸治疗的埋伏牙阻生患者中中随机抽取50例进行研究,均无法经平片诊断确诊,行 CBCT 进行辅助和治疗,并利用专门软件重建图像后分析。结果:?经CBCT诊断,其中尖牙异位阻生、埋伏牙阻生以及因上颌窦下坠导致的牙齿移动分别为26例、16例和8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2.00%、32.00%和16.00%。?阻生牙、异位牙的牙根形态、长度,牙长轴和弯曲牙根的角度均能够经CBCT诊断清晰显示。同时,异位牙和相邻牙齿的空间位置关系,相邻牙齿牙根的吸收状况以及上颌窦和上颌后牙牙根的位置关系也可以经三维清晰显示。结论:CBCT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埋伏牙正畸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能够为正畸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5.
上颌牙根特别是上颌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临床上拔除此类牙时很容易造成上颌窦底或将断根推入上颌窦内,为此笔者对上颌窦底的形态与上颌牙根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并结台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10例意外进行分析,为临床拔牙及避免造成上颌窦损伤提供参考。本文的临床资料是选用我院放射科在1993年1月~1996年1月间拍摄524张符合研究要求的上颌双尖牙,第一、二、三磨牙的根尖片。研究方法是按日本学者腾下昌已根据上颌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确定的四种类型即接触型、非接触型、交叉型和突出型四种,统计学采用 SPLM 统计软件对牙位、性别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水平投照角度不同的2张牙片定位上颌前部埋伏牙的可靠性。方法:对30例上颌前部埋伏牙患者拍摄常规及水平偏移角度的2张牙片,观察埋伏牙影像移位情况,判定埋伏于唇、腭侧的情况,依据判定的埋伏牙位置选取唇、腭侧不同入路开窗手术。结果:埋伏牙相对于参照牙影像移动方向与投照偏移方向相同者位于腭侧,埋伏牙相对于参照牙影像移动方向与投照偏移方向相反者位于唇侧。30例患者的手术入路均正确。结论:用水平投照角度不同的2张牙片定位上颌前部埋伏牙方便、廉价、准确。  相似文献   

7.
浦江  高宝霞  赵宾  董宏宇 《河北医药》2012,34(7):1006-1008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对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测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具备上颌后部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的患者资料,应用CT配套软件观察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的关系并测量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间的距离.结果 85例患者中,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关系分型:Ⅰ类7例;Ⅱ类16例;Ⅲ类13例;Ⅳ类26例;Ⅴ类23例.上颌窦底和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小于1.5 mm 40例;1.5~2 mm 21例;2 mm以上2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判断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关系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Ⅳ、Ⅴ类患者和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小于1.5 mm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应预防上颌窦穿孔或上颌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成彬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14-2315
1临床资料病例选自我院口腔科门诊记录。178例根尖周炎患牙的窦道口在黏膜的唇(颊)侧;根尖1/3,132例;唇(颊)根中1/3、根颈1/3,43例;舌(腭)侧根尖1/3,2例;舌(腭)侧根中1/3、根颈1/3,1例。57例牙周病患牙的牙周脓肿部位:唇(颊)侧根尖1/3,6例,唇(颊)侧根中1/3、根颈1/3,37例,舌(腭)侧根中1/3、根颈1/3,11例,舌(腭)侧根尖1/3,3例,其中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周病变的窦道开口于同侧上颌尖牙相对应的黏膜处,上颌左右中切牙(外伤一个月)2牙根之间有一窦道,冷热测均有属正常,常规拍摄X线片根尖部无明显改变,用一牙胶尖通过窦道口插入窦管,在行X线片拍摄,根据其指向判断出患牙位置。  相似文献   

9.
上颌第一磨牙是主要的咀嚼牙齿,是临床上常易患牙髓病,根尖周病的牙齿之一,因其解剖结构、尤其是根管结构较为特殊及复杂,为临床上治疗带来了许多不便,我院从1997年初至今采取塑化根充联合治疗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髓病、根尖周病186颗患牙;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上颌第一磨牙根管解剖特点 上颌第一磨牙通常情况下由三个牙根组成。两根在颠侧,一根在舌侧,舌侧牙根即腭侧牙根最大,远中颊根一般较近中颊根短小。一般为三根三管,也有三根四管等。腭侧根管较直,较粗大,近远中须根管较细小,弯曲,有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种植机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外科处置中作用。方法:种植机以1500rpm转速钻开骨质,切断牙冠,形成人为支点,双挺法取出牙冠、牙根,或在牙面上托槽牵引萌出。结果:术时拔除术平均30分钟,牵引萌出术16分种;32例中仅有1例创面延期愈合,未见邻牙损伤、牙松动。结论:种植机可有效拔除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或牵引萌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本文对52颗离体上颌第二前磨牙进行近远中向X线照像.并从根中1/3横断,用棉花针探测证实根管的存在,采用Vertucci’s分类法对根管系统进行观测记录。结果:45颗牙是单根.占85.5%,7颗牙双根,占13.5%。而单根牙中1个根管者最多,占牙齿总数的42.5%,其次是单根双管型,既有颊舌2个根管,至根尖又合并成一个根管,从一个根尖孔通入牙周膜,占牙齿总数的34.5%。结论:上颌第二前磨牙主要是单根,单个根尖孔的发生率为7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方法。方法在局麻下,手术翻瓣后凿骨开窗,去除其周围阻力,暴露牙冠,酸蚀牙面粘贴托槽,以结扎丝结扎托槽从创口引出,然后缝合创口,托槽埋于组织内,引出的结扎丝固定于镍钛弓丝上,通过弓丝的形变产生矫治力,使埋伏牙向外移动萌出。结果56例患者除1例助萌到黏膜下咬硬物托槽脱落后患牙自行萌出外,其余55例均导萌成功,治疗中成功率100%,无牙根吸收及牙周附着丧失。结论用翻瓣导萌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安全可靠,即保存了自然牙列的完整,又提高了埋伏牙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西南地区人群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方法 收集3 035颗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CBCT影像,观察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及其变异情况.结果 1488颗上颌第一恒磨牙中,三个牙根(95.77%)、四个根管(58.74%)最为常见;而1 547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三个牙根(62.3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中切牙对同侧侧切牙和尖牙位置及萌出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择单侧上颌中切牙埋伏患者46例,根据埋伏位置分为高位埋伏组及低位埋伏组,对治疗前曲面断层片中埋伏中切牙双侧的侧切牙牙轴与上腭平面的夹角、根尖与上颌中线的距离、近中边缘嵴与上颌中线的距离以及尖牙牙尖与上腭平面间距离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埋伏上颌中切牙同侧侧切牙的牙轴与上腭平面夹角小于对侧,根尖与上颌中线距离大于对侧,尖牙牙尖距上腭平面距离小于对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双侧侧切牙近中边缘嵴距上颌中线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埋伏组埋伏牙同侧的侧切牙牙轴与上腭平面夹角小于低位埋伏组(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埋伏中切牙可引起同侧侧切牙牙根远中倾斜,对同侧尖牙萌出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方法:对20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透明牙标本制作。结果:显示6种根管分型。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熟悉其根管解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缪爱华  吕昌惠 《河北医药》2001,23(4):284-284
埋伏牙临床较多见。曾有人报道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体会 ,但对单发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埋伏阻生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三颗牙同时埋伏阻生少有报道。作者从临床角度对发生在不同部位埋伏牙 33例的病因、发病、诊断及矫治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牙牙合模型、X线摄片确诊为埋伏齿的患者共3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年龄 8~ 2 0岁 ,平均 13 .7岁。1.2 诊断标准 牙齿萌出期已过 ,仍在颌骨组织内 ,X线摄片显示埋伏牙的牙根已发育完成[1 ] 。埋伏牙位 :在所有埋伏牙中以单个牙埋伏居多 ,其中中切牙 1…  相似文献   

17.
王玮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98-99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埋伏牙诊断的应用。方法:对本科2000年以来正畸治疗患者中23例有埋伏牙的患者采用(1.5T)64层螺旋CT颌面部容积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以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与邻牙的关系。结果:本组共29颗埋伏牙,螺旋CT重建图像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牙根的形态,唇腭向的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甚至能测量与唇侧骨面的距离,为手术定位。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准确诊断埋伏牙,多生牙,对正畸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的 MSCT 影像资料,提高对该病 CT 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病理检查证实的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 CT 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CT 能够显示上颌窦腔病变、牙槽突骨质改变、牙及牙根周围间隙情况。12例均有上颌窦密度增高,11例有根周间隙增宽及上颌骨牙槽突的骨质缺损。1例为含牙囊肿继发感染,1例为根尖囊肿继发感染。结论牙源性性上颌窦炎有其特殊 CT 表现特征,抓住这些特征,明确上颌窦炎的这一特殊类型对临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锥形束CT(CBCT)测量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硬组织厚度,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CB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牙体长轴矢状位图像测量对应牙体的软组织厚度:唇侧测定5个点(距龈缘1、2 mm,牙槽嵴顶,牙槽嵴顶上方1、2 mm);在牙体长轴矢状位图像测量对应牙体的硬组织厚度:唇侧测定4个点(根尖处、根中处、牙槽嵴顶根方2mm处和1mm处)。分析软硬组织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受试者中切牙在5处软组织测量点的厚度分别为(0.84±0.18)、(1.18±0.21)、(1.44±0.20)、(0.62±0.14)、(0.74±0.17)mm,侧切牙分别为(0.78±0.15)、(1.01±0.17)、(1.27±0.19)、(0.54±0.13)、(0.73±0.18)mm,尖牙分别为(0.79±0.15)、(1.05±0.18)、(1.30±0.19)、(0.51±0.13)、(0.60±0.17)mm。中切牙在4处硬组织测量点的厚度分别为(2.21±0.53)、(0.57±0.17)、(0.62±0.14)、(0.65±0.15)mm,侧切牙分别为(1.36±0.74)、(0.41±0.16)、(0.58±0.18)、(0.65±0.19)mm,尖牙分别为(1.40±0.61)、(0.44±0.15)、(0.70±0.21)、(0.75±0.21)mm。上颌中切牙唇侧软硬组织厚度男性大于女性(P<0.05)。上颌尖牙区唇侧相同位点软硬组织厚度呈正相关(r=0.344、0.225,P<0.05)。结论 ①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硬组织厚度冠根向存在差异;②软硬组织厚度存在性别差异;③上颌前牙区唇侧软硬组织厚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阻生的上颌尖牙常因牙列不完整,或牙列不齐就诊而被发现.因上颌尖牙在口腔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保留和矫治阻生尖牙受到重视,而上颌尖牙阻生又是正畸临床疑难病症之一,本文就几年来临床所遇上颌阻生关牙的病因及治疗情况作一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例上颌尖牙阻生者均通过临床检查,牙(牙合)模型观察,X线片确诊.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8~29岁,平均年龄13.4岁.诊断标准:恒牙期为第一双尖牙萌出,尖牙无萌出间隙或间隙小于2mm,X线片示尖牙牙根发育基本完成.替牙期为尖牙萌出间隙小于冠宽1/2,根形成1/2以上.骨内埋伏阻生,X线片示阻生尖牙未突破牙槽骨骨面.粘膜下阻生为X线片示阻生尖牙已突破骨面,位于粘膜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