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 了解茂名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及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影响因素,为制定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2005年茂名市138份狂犬病个案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运用SPSS10.0进行单因素行列卡方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茂名市狂犬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以男性青少年为主),被自家犬或邻居犬伤者占65%,8%的病例被猫、老鼠咬伤,四肢及头面部咬伤占90%,伤口处理率及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10%;伤口处理、伤口深浅及伤口消毒与狂犬病疫苗接种呈正相关。结论茂名市不存在动物致伤暴露人群的经济因素制约狂犬病防制处理(伤口处理、狂苗接种),做好公众狂犬病防制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暴露后伤口处理率及免疫接种率是当前卫生部门狂犬病防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6年动物致伤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动物致伤的发生,制定狂犬病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深圳市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中记录的4919名动物所致伤害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深圳市动物致伤占全部伤害发生的10.6%,居全部伤害发生的第三位;致伤者中以中青年居多(63.37%),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也占有一定比例(28.53%);伤人动物以犬类为主(70.60%);第四季度及周末致伤人数最多;咬伤部位以下肢最多(48.85%),其次为上肢(43.24%);96.99%的动物伤为轻度伤。结论加强犬、猫等动物的管理,提高免疫接种率,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是降低动物伤害和预防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地区动物伤人的发病情况及观察狂犬疫苗接种的效果。方法依据《广东省2005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方案》和《广东省狂犬病暴露后医学处理工作指引(2001年版)》的规定对2091例动物伤病人进行医学处理,分类统计和发病追踪。结果2091例病人中犬伤1563例占74.8%,年龄以15.44岁为主,占71.6%。伤口部位以上肢为主占55.4%,1951人接种维尔博,140人接种瑞必补尔,接种后观察8个月以上无一例发生狂犬病。结论犬伤病例中81%为宠物犬所伤,是狂犬病暴露的最危险动物,喂狗和主动亲近狗是被宠物犬咬伤的最主要原因,暴露后接种维尔博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被动物咬伤到犬伤门诊就诊人群的狂犬病流行病学因素,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狂犬病暴露病例的季节、性别、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数目、受伤程度、暴露分组、伤人动物情况、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犬伤暴露时间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布,在5月和9月雌犬发情期易受激惹伤人;2013-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狂犬疫苗接种门诊共接诊72 365人,男性占46.11%、女性占53.89%;其中15~44岁组被咬伤人数最多,占51.53%;伤口部位上肢占52.88%;受伤程度浅表占78.68%;暴露分组Ⅲ组占46.10%;伤人动物中宠物犬占41.65%;早期伤口自行处理率仅29.93%;应该使用狂犬病免疫球疍白人数占使用者的11.98%。结论必须加强对群众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在5月和9月雌犬发情期少激惹动物;加强犬类管理,在被动物致伤后应及时清洗伤口,并及时到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犬伤特点及两种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犬伤特点,选择比较不同种抗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疫苗的选择和狂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05年1~12月份治疗的犬伤者1083人,根据登记记录,了解犬伤特点,对伤口给予正确处理,按就诊者意愿选择接种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地鼠肾细胞)(甲组)及人用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冻干疫苗)(乙组),并在全程接种疫苗后2周采血,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比较免疫效果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犬伤者男性多于女性,以上肢、单处伤和浅层伤多见;10d内伤口愈合者占绝大多数;免疫后乙组抗体阳性率90.2%高于甲组73.7%,差异有显著性(P〈0.05);甲组异常反应高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伤口经正确处理.可在短期内愈合,甲组和乙组疫苗都有较好的免疫水平,建议在检测和抢救条件稍差的基层单位,最好选择异常反应较少的冻干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2000~2005年806例不同免疫状况的人狂犬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免疫状况的人狂犬病的特点。方法收集湖南省2000~2005年人狂犬病病例个案进行分析。结果未免疫、免疫不全与免疫失败3组病例比较表明,病人性别、病程和暴露方式、怕风和怕光的构成相同。前者农民占70.8%、平均年龄41.0岁,中等伤占45.19%,74.03%的人伤口未处理,平均潜伏期最长(67天);免疫不全与失败者以学生儿童多,分别占43.3%、45.4%,平均年龄34.7、33.2岁,前者伤及头颈躯干的比例(54.26%)高于后者(29.79%),两组中66.67%的人进行了伤口处理,都接种了疫苗,24.35%的人应用了免疫血清。首针疫苗距受伤、距发病的几何平均天数分别为3.9天、0.6天和13.9天、36.9天,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推算近6年湖南和全国可能有250与1140例免疫失败病例。结论免疫不全者主要特征为伤及头颈、躯干的比例(54.26%)高,受伤距首针疫苗平均天数长(3.9天),潜伏期短(16.5天)。此期问所使用的生物制品中含有伪劣产品的重大嫌疑。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狂犬病的防制知识;开展人和动物疫情监测,像搜索、处理“非典”和人禽流感的密切接触者一样,主动进入现场提前采取防控措施;建立救助机制,像现在实施的“结核病控制项目”一样免费查治,提高伤者免疫率;若都处理好伤口并接种有效的疫苗血清,大多数人不会死亡,高水平的人狂犬病发病率就可能快速回落。  相似文献   

7.
13146例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钦南区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狂犬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在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接受诊治的被犬、猫等动物咬(抓)伤暴露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三年共报告狂犬病暴露者13146人,年平均暴露率113.82/万;男性占62.06%,女性占37.94%;20~49岁青壮年占65.32%;在各年龄组中,上肢和下肢被犬伤人数均位居前两位,0~岁组中头面部被犬伤率25.37%,明显高于其他组;单月7、8月份犬伤者多于其它月;职业以农民为主(77.85%);暴露动物以犬为主(92.08%);被犬主动袭击致伤者以Ⅲ度伤为主(86.07%);暴露后处理伤口者占97.13%,其中规范者占82.87%,不规范者占17.13%,未处理者占2.87%;全程接种狂犬疫苗者占90.63%,在Ⅲ度犬伤者中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和血清仅占8.39%。结论钦南区对狂犬病防治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但危险因素仍然较高。只有在政府相关部门、犬主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狂犬病疫情才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县儿童狂犬病暴露情况,探讨伤口处理、疫苗注射及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狂犬病中的意义。方法:对756例儿童暴露者的受伤年龄、性别、部位、致伤动物种类、疫苗注射、伤口处理及护理体会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756例儿童暴露者中,9岁及以下儿童占78.6%;男性占63.4%;受伤部位以手和下肢为主占73.1%;致伤动物以犬、猫(宠物)为主占93.5%。所有暴露者均按要求进行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对Ⅲ级的暴露者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对患儿或家长进行了必要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通过规范处置所有患儿均未发生狂犬病。结论: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并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或联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阻止狂犬病发生的关键,开展必要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加强犬、猫等宠物的管理,是预防儿童狂犬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覃文武  李志式 《中国热带医学》2007,7(5):789-790,810
目的 了解高州市犬伤重伤暴露人群注射冻干和液体人用狂犬病疫苗及联合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为2005年8月1日~2006年11月30日到高州市疾控中心就诊的犬伤重伤者(全为Ⅲ级伤)。狂苗用7针法(0、3、7、14、28d,第一第二针次加注1支)和5针法联合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全程免疫后第30d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联合使用武汉生物制药研究所生产的人狂犬免疫球蛋白(批号20050702-1,生产日期20050501,有效期20080817),剂量为20IU/Kg体重,治疗中观察副反应。结果 狂苗免疫抗体阳性率达到99.13%(574/579),不同程度的反应率为3.45%(20/579),579人中注射冻干狂苗7针法361人,抗体阳性率(360/361)99.72%,副反应为(5/361)1.38%,注射液体狂苗7针法59人,抗体阳性率(59/59)100%,副反应为(7/59)11.86%,注射液体狂苗5针法159人,抗体阳性率(155/159)97.48%,副反应为(12/159)7.5%,无中强反应发生。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对伤口有抗感染、促进结痂、愈合作用。经设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平均结痂时间较对照组早2.43d,愈合时间早0.94d。结论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7针法及联合应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安全,副作用少,保护率高;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对伤口有促进伤口结痂、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科尔沁草原地区角膜穿孔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为防治角膜穿孔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00年7月-2004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64例(64眼)角膜穿孔伤的资料的问题,对性别、年龄、职业、致伤物、伤后就诊时间、治疗方法及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中≤15岁年龄组受伤率最高(46.88%);学生受伤率最高(34.38%),其次是农民(29.89%);64例中男:女=1.9:1,男女之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学龄儿童是角膜穿孔伤的主要人群,学校家长应配合积极防治;农牧民应注意眼部的劳动保护。角膜穿孔的预后与伤后就诊时间、致伤程度以及伤后救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