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在原发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原发肝癌患者31例,入选患者均灌注奥沙利铂、表阿霉素,经过3次超超选肝癌介入术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有效2例,占6.45%;部分有效23例,占74.19%;稳定4例,占12.90;进展2例,占6.45%.不良反应3例,占9.67%.结论 奥沙利铂在原发肝癌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对13例晚期肝癌患者应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红斑、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腹泻及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加强肝癌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同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除1例因严重手足反应药物减量治疗以外,其他患者均症状得以缓解,顺利完成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VC)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肿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静脉给予VC 2.83 g/kg、5.65 g/kg两种剂量,观察用药后移植性肝癌大鼠的一般状况、肝功能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移植性肝癌成功率达94%,VC 2.83 g/kg组血清A/G高于模型组(P<0.05),AL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GGT亦低于模型组(P<0.05),VC 5.65 g/kg组血清ALT低于模型组(P<0.05),VC 2.83 g/kg组肝癌的坏死程度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静脉注射VC 2.83 g/kg可明显改善移植性肝癌大鼠的肝脏功能,并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生素E(VE)及其联合的维生素C(VC)对肝细胞抗氧化作用及其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肝脏丙二醛(MDA)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周期。结果:老龄组肝脏MDA含量明显高于成年对照组;补以VE或VE+VC后MDA明显下降,尤以VE+VC效果显著,号成年对照相比,老龄组肝细胞发生G1期阻滞,施以上述抗氧化剂处理后,G0/G1S、G2+M各期细胞数均发生逆转性改变。结论:具有  相似文献   

5.
唐友莉 《中外医疗》2010,29(24):177-177
尿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尿液常规检查是简单易行、无痛苦、迅速的检查手段。尿十一项干化学检测包括:尿比重、蛋白、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跑、白细胞、酸碱度、维生素C。为明确化验结果是否受到了维C的影响,近些年,在尿常规的报告单中,经常会标明尿液中维C的含量,这个数值会帮助医生判断其他项目的结果是否准确。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用大剂量维生素C(VitC)治疗,同时设对照组观察疗效,VitC0.5g/kg.日,静脉滴注,疗程5~7天,用药后血清脂质过氧化和的(LPO)明显下降,超氧物歧化酶(SOD)明显下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痊愈病程日和住院日分别比对照组缩短0.9、0.8天,维生素C能清除自由基,使用方便,无副作用,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检测转移抑制基因Kail的蛋白表达,探讨其与原发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了53例肝癌、17例正常肝脏新鲜冰冻组织中Kail蛋白的表达。结果:53例原发肝癌中19例(36%)Kail蛋白表达阳性,与正常肝脏(8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钡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提高肠套叠整复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3年9月-2006年12月年龄在3岁以下的63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资料分析,按照发病时间分为3个对照组。结果在发病时间小于24h的,整复成功率在96%,时间在24h-48h之间的成功率在85.6%,大于48h的整复成功率在67%;按其套叠部位,在肝区上者只有1例不成功,不说明问题;在横结肠者,整复成功率98%;在脾区以下者,整复成功率在50%。结论发病时间越短,套叠部位越浅,其成功率相对越高,出现的并发症就越少。若出现“嵌顿”、“绞窄”、“弹簧套”、“撕裂”现象时,整复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星刚  刘刚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5):695-69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实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5年4月~2007年4月对94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实行了以肝动脉栓塞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进行了4个月~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经综合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3%(83/94)、69.1%(65/94)、18.1%(17/94)。结论综合治疗适用于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该方法不仅实用、安全,而且可以为Ⅱ期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情况。结果:右半肝切除15例、左半肝切除26例、肝中叶切除10例、肝右后叶切除7例、肝局部切除2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75例、胆管细胞癌7例。本组术后近期出血1例.再次手术止血;胆瘘3例,2例行腹腔引流治愈,1例行ERCP置管引流治愈;无手术死亡。术后半年内死亡10例(12.2%),1年内死亡27例(32.9%),余45例现均存活。结论:掌握肝切除手术指征及肝切除量、严格控制术中肝出血、正确处理肝创面及术后并发症,才能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原发性肝癌患者 (未发生临床远处转移)为研究对象,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 C)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做初步研究。方法 建立原发性肝癌组(n=41)、肝硬化组(n=24)和正常健康对照组(n=40)。比较肝癌组 (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与肝硬化组肝组织中cystatin C的表达,比较各组外周血中cystatin C的水平,并同时进一步就癌组织cystatin C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肝内转移情况,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所有癌组织切片中cystatin C表达均呈阳性反应。部分癌旁组织、远癌组织和肝硬化组织切片中有不同程度cystatin C表达。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肝组织中各组cystatin C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cystatin C在肝组织中阳性细胞比例、染色强度和以上两者乘积的表达均为:肝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远癌组织。血清cystatin C水平比较显示,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组均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而肝癌组与肝硬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69)。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cystatin C表达程度 (阳性细胞比例分值,染色强度分值)同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肝内转移情况无特殊相关。结论 在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cystatin C表达增强,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远癌组织,同时血清中cystatin C水平也高于正常健康对照。因此检测组织或血中cystatin C表达水平对判断原发性肝癌不同的疾病阶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101例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原发灶肝癌的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施行手术切除的101例原发性肝癌的病例资料。结果住院期间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3%,术后并发症率26.7%。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积极地进行手术切除,肝移植在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刘世峰 《河北医学》2016,(7):1109-1111
目的::评价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入组的所有患者在治疗方案上均选取动脉栓塞化疗,且试验组患者同时加用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2年后患者肿瘤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复发率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肝功能,而且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phC)是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全球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50万,死亡肝癌患者约26万。我国肝癌高发地区的年发病率达98.9/10万人口,病死率达34.7/10万人口。目前肝癌的可手术率20%~30%,手术切除率10%-20%,切除术后2年复发率高达50%~60%。因此,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采用奥沙利铂和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奥沙利铂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疗效包括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症状改善率、肿瘤标志物的下降率、疾病进展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分析两组中进展时间大于12个月的患者情况,来判断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疾病无进展时间和肿瘤标志物下降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疾病控制率、临床症状改善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可知,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门静脉受累、病灶有无包膜及术后合并应用抗癌药物等。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有着安全与有效的优势,同时能提高疾病无进展时间,相较于吡哺阿霉素介入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葛勇胜  许戈良 《医学综述》2007,13(19):1443-1445
肝移植已成为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选择合适的肝癌病例作为移植对象是决定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另外手术禁忌证及术后复发等问题也要慎重考虑。本文就肝癌肝移植治疗方面相关问题近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20世纪后半叶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改进的演化过程,说明认识论在探讨原发性肝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