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和HBV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2.
HBV2血清模式回顾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HBV_2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嗜肝病毒,HBsAg-DNA序列与HBV有同源性,所以,HBsAg可以检出,恢复期HBsAg转阴后抗-HBc和抗-HBs均不能检出。感染期病人血清中也测不出HBeAg。我们在郑州市9个省级医院对HBV_2的血清模式进行了回顾性调查,27 870例乙型肝炎五项检测指标中怀疑为HBV_2血清模式者共1 114例(4%),对这种血清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群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的感染状况.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25 名HIV阳性的单采血浆献血员和受血者,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 结果 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人群中,HBV、HCV的感染率分别为3.76%、72.24%.其中单采血浆献血员中,HCV感染率(81.85%)高于输血人群(56.03%),而HBV感染率(1.54%)低于输血人群(7.49%)(P均<0.01). 结论 在单采血浆和输血途径感染HIV的患者中,有很高的HCV感染率,而HBV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儿童HBV和HCV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HBV和HCV感染的临床研究王清图张益荣李树青孙群英王福民作者单位:261011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王清图、李树青、孙群英、王福民);潍坊市中心血站(张益荣)为评价我市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现状,自1994年...  相似文献   

5.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由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单链RNAs,通过抑制蛋白质翻译或降解mRNAs调节基因的表达。目前发现有2000多种人源miRNAs,参与调节发育、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压力反应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等,而miRNAs基因突变或者异常表达可能会引发肿瘤等疾病。已有研究表明miRNAs在肝炎病毒(HBV、HCV等)感染以及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HBV/HCV调控宿主miRNAs,以及miRNAs如何影响病毒的复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任万华  苏庆 《山东医药》1995,35(9):34-34
1992年10月~1994年4月,我们用PCR法检出268例HBV-DNA和(或)HCV-RNA阳性病人。本文对此作临床分析。1 资料分析 268例中,男156例,女112例;年龄20~67岁。其中172例行肝活检病理检查。按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的标准诊断为慢性重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收集199607/199807因各种内科疾病在我院干疗科住院的患者共728例,其中男619例,女109例,年龄均≥60岁(60岁~89岁),平均年龄(x±s)709岁±63岁.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  相似文献   

8.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最主要的病毒性感染之一。多数感染可无临床症状,依赖于血清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可明确诊断,其中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重要依据。而HBsAg的阴转及抗.HBs的出现一直认为是HBV清除和临床痊愈的标志。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  相似文献   

9.
HBsAg阳性的胃溃疡患者HCV感染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HBsAg阳性的胃溃疡患者HCV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法及PCR法对HBsAg阳性的胃溃疡患者75例(其中接受输血者38例,未输血者37例)和单纯HBsAg阳性患者32例的血清进行抗-HCV和HCVRNA测定。结果接受输血者抗-HCV及HCVRNA阳性率明显高于未输血者及单纯HBsAg阳性患者(P<0.01)。结论输血为传播HCV的主要途径,未发现消化道传播HCV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用PCR评价重型肝炎患者HBV和HCV混合感染的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临床及肝脏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98例"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患者年龄、性别、血清HBV DAN水平、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肝脏HBsAg和HBcAg表达情况.并对不同血清ALT水平的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98例患者中,<30岁者83例,占84.7%,≥30岁者15例,占15.3%.有48.0%感染者的母亲HBsAg阳性.所有感染者血清HBVDNA为高水平复制,>1×107拷贝/mL者占78.5%.仅5例感染者肝脏炎症活动度为Go,占5.1%;其中G1 64例,占65.3%;G2 29例,占29.6%.56例肝脏无明显纤维化(SO),占57.1%;S1 23例,占23.5%;S2 14例,占14.3%;S3 5例,占5.1%;未发现肝硬化.肝组织HBsAg阳性79例,占80.6%;HBeAg阳性80例,占81.6%.血清ALT在正常范围高水平的感染者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ALT低水平者(X2=8.112 3,P=0.043 7).结论绝大部分"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肝脏存在轻度炎性反应,部分已出现纤维化;对"免疫耐受期"HBV感染者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正确判断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 水平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 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9例,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HBV-LP水平,采用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LP阳性率分别为77.2%、82.4%和89.7%,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8.9%、83.8%和93.1%;3组血清HBV-LP水平分别为(9.78±4.25)μg/L、(17.24±8.63)μg/L和(38.65±19.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重要的标记物,与血清HBV DNA存在某种相关性,其检测的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患者胆囊黏膜中病毒抗原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胆囊组织进行HBsAg、HBcAg的检测,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胆囊黏膜组织中的定位及分布状况以及对胆囊功能的影响,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胆囊病变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以鼠抗-HBs单克隆抗体、兔抗-HBc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SP)法,检测胆囊黏膜组织中的HBsAg和HBcAg.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阳性患者石蜡包埋胆囊标本29例为研究对象,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阴性患者的胆囊标本12例为对照组.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查用ELISA法检测.结果(1)乙型肝炎患者胆囊黏膜中存在HBsAg和HBcAg,29例患者胆囊黏膜组织中HBsAg的检出率为37.9%(11/29),HBcAg的检出率为20.68%(6/29).对照组HBsAg和HBcAg各有1例阳性,阳性率为8.3%(1/12),HBsAg主要呈弥漫胞浆型分布,光镜下呈棕黄色颗粒沉积,主要分布在胆囊黏膜上皮细胞中,HBcAg的分布呈胞浆型和核型两种形态,见于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2)HBV病毒抗原阳性组和阴性组均呈慢性炎症性改变,胆囊黏膜组织的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3)胆囊息肉与HBV病毒感染的关系密切,肝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和胆囊黏膜中病毒抗原表达明显.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胆囊黏膜中存在HBV病毒抗原,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肝外组织胆囊黏膜中也存在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厦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结合琼脂糖电泳,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直接判定HBV基因型;应用PCR扩增全S基因序列-D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确定部分样本的亚基因型,并探讨前前S区编码的流行情况。结果在217例可以通过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确定基因型的感染者中,B型83例(38.2%)、C型71例(32.7%),B/C混合型63例(29.0%)。HBeAg阳性患者中感染B基因型占50%,B/C型混合感染占22%;抗-HBe阳性患者中B/C型混合感染36%,B型38%;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以B基因型多见(46%),在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以C(41%和42%)或B/C混合基因型(38%和33%)感染为主;20例患者血清经过D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确定了亚基因型,其中B2亚型2例,C2亚型18例,其中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判断为B型的4例经过测序分析为C2亚型。B2亚型不编码前前S区,18例C2亚型均编码前前S区。结论本研究提示厦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群的HBV基因型B、C型的感染率大致相同,亚基因型分析提示C2亚基因型占90%,可能是B/C基因型重组的结果。C2亚基因型病毒株均编码前前S区,提示前前S区的编码可能具有亚基因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临床将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 DNA)阳性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随着肝穿活检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肝活检组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模式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HBsAg和HBcAg在肝组织的表达模式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诊治的68例慢性HBV感染者(HBV携带者21例,CHB患者47例),根据血清ALT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ALT<40 U/L,n=21)、B组(40U/L≤ALT<80U/L,n=24)和C组(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M和HBV DNA的相关性,评价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和在判断乙型肝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VM;采用酶学速率法检测肝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在HBeAg阳性的141例患者中,HBV DNA和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97.2%和92.9%,抗-HBe阳性的183例中,分别为39.9%和37.2%;在HB-sAg阳性/抗-HBc阳性的59例中分别为62.7%和54.2%;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59例,中度132例,重度96例,其血清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6.6%、73.5%和61.5%,三组之间无显著性相差。结论检测前S1抗原可以较好地反映HBV的存在和复制,其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干扰素、拉米夫定、微卡、乙肝疫苗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联合抗病毒治疗组(干扰素、拉米夫定、微卡、乙肝疫苗联合治疗)20例和对照组(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e系统转换率。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并且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e系统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12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联合抗病毒药与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增强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There are limited data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and metabolic factors. This article aims to highlight the link of metabolic factors with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serostatus, HBV load, and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lthough HBsAg-positive serostatu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 high risk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students, chronic HBV-infected individuals have high serum adiponectin levels. The androgen pathway in HBV carriers with a low body mass index is more triggered which leads to enhanced HBV replication. High HBV load wa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in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seropositive HBV carriers; while in HBeAg-seronegative HBV carriers, high HBV load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hypertriglyceridemia rather than obesity. For overweight and obese HBV-infected patients, high HBV load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erum adiponectin levels. Several large cohort studies have revealed a positive link of diabetes with incidence of HBV-related HCC.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cidence of HCC and metabolic factors other than diabetes is still inconclusive. More long-term prospective studies should elucidate the association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and its outcomes with metabolic factors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