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上腺转移瘤的CT特征及CT在肾上腺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2例病人作CT扫描 ,其中 37例作增强扫描。结果 单侧肾上腺肿块 2 8例 (6 6 7% ) ,双侧 2 2例 (33 3% )。肿块直径大小范围 1 5cm~ 12cm ,分别呈圆形、卵圆形和分叶状不规则形。密度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 ,增强后实性肿块及囊壁有强化。结论 CT是发现肾上腺肿瘤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是综合性的 ,包括原发癌史、恶性征等。肾上腺肿块的恶性征为肿块直径 >5cm ,常呈分叶或不规则外形 ,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8岁.因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占位2周就诊.超声示:右肾上腺区异常所见:1、高回声结节,考虑腺瘤可能;2、囊性结节,考虑囊肿.腹部CT示右侧肾上腺可见50mm×33mm肿块,其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及脂肪密度,病灶边缘清楚,增强扫描软组织密度可见强化,考虑良性肿瘤性病变如髓质脂肪瘤可能性大;肝尾状叶可见直径约43mm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病灶可见向肝外突出,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考虑囊肿(图1).实验室检查:立卧位醛固酮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92.4 μg/24h、尿儿茶酚胺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的要点.结果:41例肿瘤中,皮质腺瘤17例,3例大于3cm,其余均小于3 cm,全部CT值小于20 Hu.皮质腺癌3例,为大于8 cm的肿物,密度不均.转移癌5例,2例双侧,3例单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嗜铬细胞瘤8例,除1例小于3 cm外,其余均大于3.5 cm,且密度不均.髓脂瘤3例,为边缘光滑的肿块,内见脂肪密度影.囊肿2例,边缘光滑的液性密度影.神经节细胞瘤1例,巨大软组织肿块内见多发钙化.神经母细胞瘤2例,实性肿物内见钙化.神经节母细胞瘤1例,囊实混合性肿物,可见钙化.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各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1年前体检偶然发现右卵巢肿物,2012年4月体检,肿物可见增大,来本院就诊。彩超检查示,盆腔可见巨大囊实性肿物,边缘光滑清楚,肿物大部分呈实性不均匀强回声,其内可见散在小泡状无回声影;小部分呈囊性无回声。盆腔CT平扫显示,盆腔可见类圆形囊实性软组织肿物,大小约为9.6cm×8.6cm×8.5cm,边缘光  相似文献   

5.
李进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17-617
目的探讨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的CT特征及CT在肾上腺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检查时发现的1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做CT扫描。结果全部为肺癌转移,单侧肾上腺肿块左侧10例,右侧2例。肿块直径范围1.5 cm~9 cm,分别呈圆形、卵圆形和分叶状不规则形,密度为实性或囊实性。结论 CT是发现肾上腺肿瘤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是综合性的,包括原发癌史、恶性征等。肾上腺肿块的恶性征为肿块直径〉5 cm,常呈分叶或不规则外形,密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转移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转移瘤的螺旋CT特征及CT在肾上腺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其中37例行增强扫描。结果单侧肾上腺肿块28例(67%),双侧22例(33%)。肿块直径大小1.5~12cm,分别呈圆形、卵圆形和分叶状不规则形。密度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增强后实性肿块及囊壁有强化。结论螺旋CT是发现肾上腺肿瘤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是综合性的,包括原发癌史、恶性征等。肾上腺肿块的恶性征为肿块直径>5cm,常呈分叶或不规则外形,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腺转移瘤CT特征及CT在肾上腺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病人作CT扫描,其中47例作增强扫描。结果:单侧肾上腺肿块38例(73%),双侧14例(27%)。肿块直径范围1.5~12 cm,分别呈圆形、卵圆形和分叶状不规则形。密度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增强后实性肿块及囊壁有强化。结论:CT是发现肾上腺肿瘤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是综合性的,包括原发癌史、恶性征等。肾上腺肿块的恶性征为肿块直径>5 cm,常呈分叶或不规则外形,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8.
<正> 硬脊膜膨出症合并骶尾部畸胎瘤在临床上非常少见,我科发现1例报告如下。 患儿女性,9个月。生后发现骶部肿物,随年龄逐渐增大。查体:一般状态良好,骶尾部可见14cm×12cm×5cm之肿物,表面不规则,中部有4cm×3cm×3cm红色粘膜样组织。压迫肿物时,囱门明显隆起。x线检查:骶尾部肿块内有钙化影,边缘不规则。超声检查:提示硬脊膜膨出和囊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总结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提高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MSCT表现,其中女6例,男2例;年龄34~63岁,平均46.3岁。术前8例均行cT平扫及MPR重建,同时5例行增强CT检查,8例患者也进行了B超检查。结果CT发现肿瘤位于右侧肾上腺者7例,左侧肾上腺者1例,均为边界清晰类圆形肿块,部分有分叶,其最大径2.5—7.5cm,平均约5.4cm,其中5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其内夹杂少量片状及索条状软组织影,3例呈软组织和脂肪密度的混合性肿块。8例中7例术前CT定位定性均准确,仅1例术前误诊为肾上腺腺瘤。结论cT扫描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目前该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3岁。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腹部包块,无痛。近日因腹部包块迅速增大,全身明显消瘦而就诊。查体:腹膨隆,不对称,自整个左季肋区至右侧腹内侧都,平脐可触及一约15cm肿物,质韧、固定,无触痛,无搏动感。彩超检查:剑突下可见巨大囊实混合性肿物,周界不清,其内可见实性光团,实质内可引出静脉血流,上腹部脏器被挤向上方,下腹部脏器被挤向下方,胰腺被挤向后方,结肠间隙可见少量不规则液性区。CT示:腹腔内可见约15cmX20cmx31cm大小不规则混杂性软组织肿物,CT值一28-52Hll,其内可见条索状。结节状影。肿物境界较清…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5岁,因人工流产在某县医院检查B超发现左肾囊性改变,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示左肾囊性包块,约12.0cm ×7.6 cm.查体左上腹部肋缘下可扪及8 cm×6 cm大小肿物,质韧,活动度小,无压痛.入院后行双肾CT平扫+强化,见左肾中上极一巨大占位,并突出于肾轮廓外,约8.0 cm×8.1 cm×10.0 cm,肿块大部分呈囊性低密度,CT值为46.5 HU,内见少许形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CT值23 HU,各期均无明显强化效应.由于病变性质不明确,考虑术中行快速冰冻,以确定是否行保肾手术,2009年12月27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肾肿瘤探查术,术中见肾中上极腹侧有一巨大囊肿,切开囊壁见大量黄色浑浊囊液流出,切除囊壁见囊内有较多烂葡萄样肿物,基底较宽,钝性剥除,将囊壁及葡萄样肿物取出后见葡萄样肿物为暗红色实性.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摘要患者 ,女 ,63岁 ,1年前发现上腹部有一拳头大小肿物 ,无疼痛及不适感 ,未行诊治。肿物近日逐斯增大 ,并出现上腹胀痛 ,时有恶心呕吐胃内物 ,病人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来院就诊。B超检查 :上腹部偏左可探及一个 30cm× 30cm大小的不均匀实性团块 ,其内可见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 12× 9.1cm ,内可见细小点状回声 ,B超检查 :腹腔实性占位并液化及出血。CT检查 :上腹部偏左见一巨大囊实性肿物 ,约 19.2cm× 18.6cm× 12 .3cm ,囊壁厚薄不均 ,并可见结节样突起。肿块前缘贴前腹壁 ,其分界尚清 ,上界与肝左外叶下缘分界…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体检发现右肾占位病变1周入院.KUB及IVU示:右肾下极软组织肿块影.B超检查:右肾下极52mm×28mm低回声团块,外形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考虑为右肾实性占位.CT检查:右肾下极3cm×6cm大小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周边有较均匀的轻度强化,其内有不规则水样密度影,考虑为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6 5岁。因查体发现右后上纵隔肿物 3d于 1999年 4月 2 2日入院。无发热 ,无咳嗽、胸痛、胸闷 ,无声音嘶哑。一般情况尚好。心脏检查及心电图示 :右位心。B型超声示 :肝、胆、脾、胰、心脏反位。 CT示 :右后上纵隔内见一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 ,约 3.2 cm× 4.2 cm× 4.2 cm,边界平滑、清晰 ,其内可见一小片状极低密度灶 ;胸腹腔脏器完全转位。入院后4d行剖胸探查术 ,经右后外第五肋间入路 ,术中见右肺分上下两叶 ,心脏及大血管位于右胸腔 ,右后上纵隔有一卵圆形肿物 ,约 5 cm× 5 cm× 3cm大小 ,囊实性 ,边缘清晰 ,表…  相似文献   

15.
68例卵巢肿瘤的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1)非赘生性囊肿和囊腺瘤的特征为薄壁囊性肿物,壁与间隔薄且规则。(2)囊实性肿块内含脂肪成份,囊壁隆起的实性结节处见结节状钙化或牙齿是畸胎瘤的特征性表现。(3)恶性囊性肿瘤特征为囊壁与间隔不规则增厚,其内可发现乳头状或不规则实性成份;(4)恶性肿瘤实质性部分较多或为主,但少数良性肿瘤也常常有实性成份,认为CT在卵巢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附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未成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8月至2004年3月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病理及CT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年龄3~17岁,平均9岁。42例中卵巢恶性畸胎瘤20例.CT明确诊断17例(17/20,85%)。CT平扫见下腹盆腔混杂密度囊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可见脂肪钙化和实质性多种组织成分,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中度不均匀强化。另3例恶性畸胎瘤固钙化和脂肪成分不明显,术前CT误诊为囊腺瘤。CT诊断囊腺癌2例。CT平扫盆腔内巨大囊实性肿物,周边见乳头状、结节状突出,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另20例为卵巢胚胎瘤7例,卵巢内胚窦瘤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8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例,卵巢内膜样癌1例,CT均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CT表现盆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囊壁不规则,内部有囊变坏死。结论 CT对卵巢恶性畸胎瘤多可明确诊断,对其它性质的卵巢肿瘤可了解周围组织器官受侵犯的情况及与重要血管的关系,有无腹腔种植转移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盆腔腹膜外间隙囊性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盆腔腹膜外间隙囊性畸胎瘤的CT/MRI表现特征,着重观察病灶大小、密度/信号、边缘、强化特征,肿块所在的解剖部位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等.结果 4例均可见直肠受压移位,3例髂血管受压移位,2例肿块到达皮下或与臀部形成窦道.良性囊性畸胎瘤3例,恶性1例.CT表现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楚,液性或混杂密度,内可见脂肪、软组织、钙化及条形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呈不均匀中度强化;MRI表现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楚,液性或混杂信号,内可见出血、钙化及条状分隔.结论 CT/MRI能对盆腔腹膜外间隙囊性畸胎瘤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患女,37岁.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伴腹痛半年就诊.一般情况良好.B超示子宫后方见一8.5cm×10.2cm×8.9cm囊实性占位,其内可见密集强回声光点团,囊壁厚.CT表现:子宫右后方可见直径约10cm肿块,边缘光滑,前壁与宫颈至宫体紧贴,侧后壁边界清楚.肿块呈中等略低密度,其内可见片状高密度及低密度影.增强后呈中等强化.手术所见:子宫后方有一直径约10cm的混合性包块,内有液体,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与周围无粘连,抽出其中约20ml咖啡色液体,肿块张力减小,将之牵出切口,发现肿块来源于子宫颈后壁.手术诊断:生殖器畸形,残角子宫积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探讨超声及多层螺旋CT在女性盆腔囊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理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我院98例女性盆腔囊性肿块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分析不同检查方式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诊断正确符合率及影像表现。结果卵巢巧克力囊肿超声示圆形或椭圆形低或无回声肿块影,MSCT平扫示囊腔内有条纹状高密度影或囊壁不均匀性软组织样密度。增强示囊腔均无增厚现象。囊实性卵巢囊肿超声示囊壁乳头状区域可见彩色血流信号。MSCT平扫示囊壁薄且均匀,增强囊肿内部均未见强化。子宫肌瘤囊性病变超声有假包膜,有血流信号包绕肌瘤肿块。MSCT平扫示肌瘤肿块密度低于正常子宫肌层或与其接近。增强示囊性肿块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卵巢囊腺瘤超声示非均匀囊壁增厚,囊壁乳头状区域可见彩色血流信号。MSCT平扫示囊实性和巨大囊性病灶。增强可见巨大多房囊性肿块,各房内密度不均匀,囊壁实性区域呈明显强化表现。结论 MSCT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更高,可更清晰的显示病灶结构和其周围组织情况,但超声检查对肿块血流情况可较好的显示,故将超声联合MSCT联合检查更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1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CT扫描显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3例,混杂密度肿块6例,实性肿块1例,3例钙化,1例出血,5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MRI检查示肾上腺区肿块T1WI、T2WI均呈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表现较具特征性,一般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