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80例大动脉炎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的误诊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误诊、治疗和预后.结果 ①80例患者中,头臂动脉型患者31例,约占38.8%;胸腹主动脉型4例,占5.0%;广泛型(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43例,占53.8%;肺动脉型2例,占2.5%.②常见临床首发症包括双上肢血压不等(包括单侧或双侧血压测不出)、血管杂音、头晕头痛、无脉或脉搏减弱、乏力.③80例患者在发病初期,有37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高达46.3%.④80例患者中49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达到缓解.⑤对21例患者回访发现,14例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单用抗凝药等病情控制良好;6例患者不正规治疗病情控制不佳;1例患者因大动脉炎所致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大动脉炎误诊率较高,医生的全面体检能有效降低误诊率.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定期随访及正规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年间安贞医院共收治大动脉炎患者233例,肺动脉受累患者17例,占同期所有大动脉炎患者的7.3%。其中,男3例,女14例,男女比例1∶4.67。确诊年龄16~59岁,平均(40±13)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为活动后气促(15例,88.2%),最主要的体征为双上肢收缩压差10 mm Hg(9例,52.9%),其次为脉搏减弱或无脉(6例,35.3%)以及受累血管局部可闻及血管杂音(6例,35.3%)。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3例患者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造影显示多累及肺叶、段动脉,单侧多于双侧,右侧多于左侧。13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1例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5例行降肺动脉压的靶向治疗。结论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应提高大动脉炎合并肺动脉受累的早期诊断意识,及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疱疮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疗法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支持疗法及抗生素等治疗,并做好治疗期间的护理.结果:病情得到控制,3例天疱疮患者康复出院.结论:优质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NVM患者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误诊及治疗和预后等情况。结果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见1例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持续性室速,1例短阵室速,7例偶发室早或房早。其中6例曾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NVM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东辉  戴冽  韩智娟  曾燕 《广东医学》2003,24(12):1328-1329
目的 提高对皮肌炎合并问质性肺炎的认识。方法 对62例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3例皮肌炎中62例合并间质性肺炎,占15.4%,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X线检查均有双肺弥漫性病变,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小结节样、小叶间分隔、小叶实变、磨砂玻璃样或蜂窝样改变。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44例病情好转,18例病情进展,因严重低氧血症死亡,病死率为29.0%。结论 ①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死亡率高,间质性肺炎是皮肌炎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②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早期联用免疫抑制剂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及下肢静脉高频超声联合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高频超声对 31例临床疑诊的急、慢性肺栓塞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  31例疑诊患者经临床综合确诊 15例。在确诊的 15例肺栓塞患者中 ,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系统扩大 14例、肺动脉增宽 13例、室间隔运动异常 9例、三尖瓣反流 14例、肺动脉收缩压增高 13例、肺动脉主干内血栓 1例 ;下肢静脉高频超声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及下肢静脉高频超声联合检查技术对肺栓塞的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临床疑诊肺栓塞患者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宜常规同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1-4
目的 探讨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12月来我院诊治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实施MRI、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诊断,对比三种方法诊断情况。结果 经MRI检查诊断,46例患者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92.0%;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45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90.0%;经心电图检查诊断,44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88.0%。三种检测诊断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MRI、超声心动图或者心电图检查,所获结果准确性均较高,其中MRI诊断结果准确性更高,在临床实践时可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检查诊断,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继而进一步为疾病治疗提供更为准确且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a生存率不及50%。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就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DCM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本文通过对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特征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对扩张性心肌病(DCM)诊断的临床意义。结论:DCM在UCG上显示,各腔室扩大及室壁运动减弱为主要表现,对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异性和临床意义。ECG为治疗前后提供心肌缺血改善及心律失常的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评估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HD7超声诊断仪,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获得标准图像后测量各个房室腔内径、室壁厚度,观察活动幅度,有无附壁血栓;用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记录12导联心电图及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级。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64.1%,左房室增大32.8%,单纯右室增大3.1%;心电图显示异常改变约90%,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达62.5%,主要表现为心肌损害、心房纤颤、各种传导阻滞以及合并其他改变。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不仅是扩张型心肌病重要的检查方法,而且还可以加强高危患者的监护,对指导治疗、评估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蒽环类药物致心肌病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检测手段、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 总结4例蒽环类药物致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回顾分析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儿在2.5 ~6.5岁时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开始化疗,1例化疗8个月时出现心慌,未重视.4例均在化疗结束后逐渐出现水肿、胸闷、活动后气促、肝脏肿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柔红霉素总剂量达525 ~1038mg/m2.超声心动图类似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以左心扩大为主的全心扩大,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经抗心衰治疗,1例患儿在1年后死亡.另3例存活4~6年以上,曾有过一段时间的临床症状相对稳定期,但是疾病仍然会缓慢进展.结论 蒽环类药物致心肌病一旦发生将是不可逆性的改变,虽然合理的抗心衰治疗能使病情暂时稳定.药物累积剂量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化疗前中后可选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清学指标等监测药物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刘晓晖  张军 《实用医技》2008,15(1):67-68
目的: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a生存率不及50%。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就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DCM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本文通过对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特征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对扩张性心肌病(DCM)诊断的临床意义。结论:DCM在UCG上显示,各腔室扩大及室壁运动减弱为主要表现,对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异性和临床意义。ECG为治疗前后提供心肌缺血改善及心律失常的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辅助检查特点,以探求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1998年7月~2008年10月住院的27例AHCM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T波对称性深倒置;22例AHCM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明确,13例通过左心室造影确诊AHCM,无1例合并冠心病。结论: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左心室造影是诊断AHCM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汪春林  黄向阳  袁奇  杨冬妹 《安徽医学》2017,38(10):1285-1287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大动脉炎(TA)患者心脏损害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1996~2016年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42例T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临床表现,了解其心脏病变特点。结果 超声心动图显示,10.6%(42/396)TA患者出现心脏损害,其中以高血压心脏病样改变(13例)、瓣膜病变(16例)较多,另有扩张性心肌病(3例)、冠心病(4例)、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3例)等改变。结论 TA患者心脏损害并不少见,但其病变具有隐匿性及多样性特点,除应重视患者临床症状,还应及时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NVM)的临床及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 例INVM 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 13例患者均以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彩色超声心动图均可见典型致密化不全改变.结论 成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无特异性,类似扩张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具有确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彭仁聪  宁正庆 《微创医学》2006,25(3):402-403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超声心动图及X线心脏三位片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例,按入选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常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多加用倍他乐克治疗,倍他乐克从小剂量(6.25 mg/d)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房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长期坚持使用倍他乐克可使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IMH患者4例,年龄41-65岁,合并高血压病3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三级。4例患者均合并胸腔积液。4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及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其中3例经右侧股穿刺置入导管,造影确诊后,植入覆膜支架。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除合并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转内科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IMH经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IMH支架植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白塞氏病合并肺动脉瘤附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2004年收住北京协和医院的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7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不同程度的咯血(7/7)是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的典型特点;影像学表现为肺门影增大及肺外周带大小不等、边缘整齐的结节影(7/7),肺血管造影显示相应部位肺动脉瘤形成(5/5)及远端血管闭塞。1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病理学表现为血管的慢性炎症。6例患者经泼尼松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预后好,其中2例接受介入治疗;另1例因反复大咯血行右下肺叶切除,目前仍接受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病情稳定。结论白塞氏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特点为肺动脉瘤形成,咯血为主要的临床症状,血管造影能明确血管瘤的部位,增强胸部CT能够确定诊断。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年人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的特点并分析其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原发性AASV患者51例,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1例中,肺部受累39例、肾脏受累40例;实验室检查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45例、蛋白酶3(PR3)阳性6例;12例行肾脏病理检查,表现为毛细血管襻坏死和新月体形成。51例患者中49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40例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仅予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未及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猝死。最终29例病情好转,13例长期维持性血透治疗,7例12个月内死亡,2例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病情被控制但死于合并重症感染。结论成人原发性AASV临床表现多样,以老年人为主,主要累及肺部和肾脏,ANCA化验有特异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本病若在重要脏器损害前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协助急危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监测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2月~2004年6月间71例患者的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1.5%,总结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根据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特征,诊断为心血管病变55例,呼吸系统疾病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3例,心脏创伤2例.其中47例依赖超声心动图得以确诊.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各类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急症及休克等的病因诊断、救治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急腹症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明韬  胡斌 《安徽医学》2009,30(5):573-574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急腹症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出现急腹症时均处于狼疮活动期,其中2例出现假性肠梗阻,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病情缓解;另1例误诊为外科急腹症,予以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回肠末端肠管呈节段性缺血改变,术后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稳定。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表现为急腹症,狼疮活动是急腹症的重要原因,加大糖皮质激素剂量或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良好疗效,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