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联合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异基因移植术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合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5例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与15例未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造血免疫重建、骨髓植入水平、骨髓恢复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回输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为1.077×10^7/kg,移植过程顺利,血象恢复白细胞〉0.5×10^7/L平均13.07d,血小板〉20×10^9/L平均13.6d,较对照组血象恢复快(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严重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低(P〈0.05),但两组之间aGVHD、肺部及病毒感染、1年复发率、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高,如何提高1年总生存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llo-PBSCT的SAA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同胞HLA相合供者移植8例,亲缘单倍体供者移植4例,非血缘移植4例;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氟达拉滨或环磷酰胺+白消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方案联合应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酶酚酸酯;输注单个核细胞(MNC)(5.3~69.5)×108· kg-1,中位数为7.5×108· kg-1,CD34+细胞(0.47~16.1)×106· kg-1,中位数为5.8×106· kg-1。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7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2例患者发生慢性GVHD。无移植物排斥。移植后随访1~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14例患者生存,移植相关死亡2例。预期5年总体生存率为(83±11)%。结论 Allo-PBSCT治疗SAA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胞和非血缘关系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  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行同胞和非血缘关系脐血移植各 2例。预处理方案 :以BUCY为基础化疗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 :采用环孢素A和短程甲氨喋呤方案。脐血细胞回输 :输注脐血有核细胞中位数为 3 5 5× 10 7/kg(2 2 0× 10 7~ 4 86× 10 7/kg) ,CD34 细胞中位数为 2 80× 10 5/kg (0 93× 10 5~ 3 85× 10 5/kg)。结果  4例患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经DNA多态性分析证实植活。出现急性Ⅱ度和Ⅳ度GVHD各 1例 ,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后好转。 3例患者仍无病存活 ,生存时间分别为 36个月、 2 4个月、 2 0个月 ,1例患者移植后 7个月白血病复发。结论 脐血是造血干细胞的良好来源 ,脐血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预处理(RIC)的成人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治疗血液病的效果及相关毒性。方法观察并分析28例RIC的成人双份CBT治疗的耐受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总生存率及无病存活率。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氟达拉宾+2 Gyγ射线全身照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环孢素(CsA)联合霉酚酸酯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回输的双份脐血所含有核细胞总数均≥3.5×10^7/kg。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移植治疗,多例次出现了轻、中度治疗相关的器官功能损伤。移植后造血重建的中位时间为+42 d,1例植入失败。重度(Ⅲ~Ⅳ)急性GVHD发生率为12%。中位随访期21个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为56%,无病存活率为48%。结论RIC的双份CBT治疗成人血液病是安全、有效的。致命性感染和血液病复发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Chen Y  Xu LP  Liu DH  Chen YH  Han W  Shi HX  Zhang XH  Wang JZ  Chen H  Liu KY  Huang XJ  L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64-966
目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小板植入失败行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GPBSCI)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2003年4月—2006年6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allo—HSCT的15例患者行16例次GPBSCI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33岁(14~48岁),男性9例,女性6例,均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或不相合骨髓或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回输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平均为(4.21±1.91)×10^8/kg[(1.50~7.46)×10^8/kg],回输外周血干细胞MNC计数平均为(3.27±1.40)×10^8/kg[(1.13—5.90)×10^8/kg],CD34^+计数平均为(2.13±1.69)×10^6/kg[(0.24~5.67)×10^6/kg]。所有患者获得粒细胞植入,8例因原发性血小板植入失败,余8例因继发性血小板植入失败而实施GPBSCI治疗。回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13d(43~384d)。回输MNC计数平均为(3.09±1.54)×10^8/ks[(1.35~5.99)×10^8/kg]。仅1例患者在回输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表现。3例显著有效,6例有效,1例进步,6例无效。有效率为56.3%。其中移植后100d内进行2次回输疗效更好。结论对于allo—HSCT患者血小板植入失败,采取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2次回输,相关不良反应小,对促进受者造血恢复能够发挥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倍体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诊断SAA 4年余,先后经Cs A治疗、脐血移植治疗均无效并反复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的12岁男性患者进行单倍体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其胞兄,高分辨HLA基因型5/10相合,预处理方案为BU+CTX+ATG:BU3.2 mg/kg×2 d,CTX 50 mg/kg×4 d,ATG 2.5 mg/kg×4 d。干细胞来源为G-CSF动员的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共计输注单个核细胞(MNC)4.055×108/kg(受者体重),CD 34 2.331×106/kg。GVHD预防:-1 d采用与受者HLA部分相合的第三方脐带血细胞,术后联合应用环孢素A、短程氨甲碟呤、霉酚酸酯。结果造血缓慢重建,术后22天(+22 d)ANC>0.5×109/L,术后3月血小板脱离输注。+26天DNA指纹图全部表现为供者基因型。+40天血型转为供者型"O"型。+29 d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胃肠型,Ⅲ度),+31 d、+34 d及+42 d予巴利昔单抗20 mg静滴,+40 d、+44 d、+63 d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患者急性GVHD逐渐控制。期间曾出现肺部感染、口腔黏膜炎及巨细胞病毒血症,经抗感染后可控制。现随访3年,血象正常稳定,Kamofsky评分100分。结论单倍体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对无相合供者(包括亲缘或非亲缘)且强效免疫抑制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进行,GVHD和感染为主要并发症,需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接受不同数量供者CD4 CD25 调控T细胞(TReg)移植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和造血与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接受allo-HSCT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物中的TReg值和移植后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Reg.按移植供者TReg绝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0×10/kg为标准分为高TReg移植组和低TReg移植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与免疫重建、TReg重建、GVHD发生及无病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 高TReg组的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重建时间分别为 (8.62±2.29)d和 (12.69±5.74)d,低TReg组分别为 (8.88±2.71)d和 (15.18±6.71)d(P值分别为0.778和0.613),两组间WBC和PLT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高TReg组患者移植后 15 dCD4 CD3 ,CD45RO CD4 T细胞重建, 30dCD3 、CD4 CD3 T细胞重建明显快于低TReg组患者(P值分别为0.039、0.024、0.014、0.020).高TReg组患者移植后 15 dCD4 CD25 TReg重建, 180 d与低TReg组相比明显加快(P值分别为0.013、0.005).高TReg组和低TReg组患者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61.54%(8/13)和94.12%(16/17),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27),移植的供者TReg数与急性GVHD的发生程度呈负相关(rs=0.393,P=0.032).高与低TReg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0.40±16.10)%和(72.00±2.00)%,无显著性差异(P=0.818).结论 供者TReg能促进allo-HSCT后免疫重建及CD4 CD25 TReg重建,降低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脐血CD34^+细胞分离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及纯化CD34+细胞效果。方法:采集脐血48份,在室温下保存12、24、48小时,分别用密度离心法和羟乙基淀粉(HES)沉淀法分离脐血MNC,再用免疫磁珠法纯化CD34^+细胞,以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脐血在室温下保存48小时分离MNC和CD34^+细胞数最多.其次为12小时,在24小时分离所得最低(P〈0.05);HES沉淀法较密度离心法分离所得MNC和CD34^+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6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磁珠法纯化CD34^+细胞可达(88±5)%的纯度。结论:HES沉淀法优于密度离心法,且48小时分离为优,免疫磁珠法纯化CD34+细胞可提高纯度:各种方法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术后谵妄不利于患者预后,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该药对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方法拟行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麻醉组(试验组,负荷剂量1μg/kg,维持剂量0.2μg/(kg·h)和常规麻醉组(对照组,同样体积外观的生理盐水代替),每组45例。记录术后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围术期丙泊酚和芬太尼使用量,并随访统计术后当天(T1)、24 h(T2)和48 h(T3)3个时间点的谵妄发生率(CAM-CR法)。结果试验组在术后24 h(T1)、48 h(T2)的术后谵妄发生率(4.44%,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4.46;χ^2=0.04,P=0.03);同时试验组患者苏醒时间(17.81±6.62)min、拔管时间(24.26±7.43)min以及丙泊酚使用量(945.32±59.66)mg、芬太尼使用量(241.28±39.46)μ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0;t=4.28,P=0.00;t=4.33,P=0.01;t=8.50,P=0.00)。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可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丙泊酚、芬太尼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非亲缘性双份脐血移植(CBT)治疗成人体重急性白血病的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3例成人体重(〉50kg)急性白血病患者(1例ALL-NR,2例ANLL.CRl)进行双份无关供者脐血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方案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用环胞菌素A(CsA)、甲氨蝶呤(MTX)及霉酚酸酯(MMF)±赛尼哌(Zenapax);肝静脉闭塞病(VOD)的预防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肝素。结果 例1、例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的时间分别为+17d、+16d。血小板〉50×10^9/L的时间为+40d、+37d;DNA指纹图分别在+18d、+21d外周血VNTR检测显示为供者1型;例1+33d骨髓象完全缓解;+120d出现复发。例2染色体核型为46,XY;于+55d血型转为A型。目前已无病存活50个月。例3于+27d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恢复自身造血,目前无病生存46个月。结论 对于成人体重受者接受HLA配型部分相合的2份脐血移植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低剂量组(n=49),负荷量10m/kg,维持量2mg/(1kg·h);中剂量组(n=51),负荷剂量为15mg/kg,维持量为8mg/(kg·h);高剂量组(n=50),负荷剂量为30mg/kg,维持量为16mg/(kg·h)。记录术后胸管引流量,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低、中、高三组患者术后6h引流量[(324.90±196.05)vs.(303.73±185.03)vs.(255.31±121.81)ml]、24h引流量[(611.67±281.56)vs.(601.50±304.33)vs.(555.82±239.16)ml]和总引流量[(744.48±350.90)V8.(712.20±359.15)vs.(658.67±290.07)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剂量下,异体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的使用率及使用量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中、高三种剂量的氨甲环酸对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出血、输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术中推荐应用低剂量。  相似文献   

12.
胡珊  王永清 《当代医学》2014,(10):150-152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方案对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疗效及优选方案。方法将94例KD患儿[均为KD未合并CALs高危因素患儿,小林评分(Kobayashi)〈7分]按IVIG治疗方案分为A组(1g/kg单次使用,n=36)及B组(1g/kg连用2 d,n=58),对两种方案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观察患儿住院时间、热退时间、黏膜充血、皮疹、手足肿胀及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计数(H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恢复情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CALs)随访分析;并对2组组内、组间及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16.06±4.40)d vs (15.02±3.63)d、急性期症状消退时间(2.11±1.21)d vs (2.41±1.49)d,黏膜充血消退时间(5.69±2.38)d vs (5.69±2.49)d,皮疹消退时间(3.25±2.67)d vs (3.22±2.38)d,手足肿胀时间(3.25±3.64)d vs (4.69±3.80)d,淋巴结消退时间(6.83±5.73)d vs (6.52±5.2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WBC [A组:(15.32±6.11)×10^9/L vs (8.54±3.38)×10^9/L;B组(:15.57±7.39)×10^9/L vs (9.56±4.27)×10^9/L]、CRP [A组(:21.46±14.05) vs (7.96±5.15);B组(:22.93±18.52) vs (5.65±4.76)]、ESR [A组:(57.69±28.03) vs (32.25±23.16);B组:(62.67±30.42) vs (43.24±26.20)]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LT计数(A组:(328.36±163.40)×10^9/L vs (400.28±157.20)×10^9/L;B组:(370.33±144.83)×10^9/L vs (474.81±181.37)×10^9/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A组:(114.34±12.69) vs (114.68±9.87);B组:(108.44±16.86) vs (113.05±19.19)]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ALs发生率为16.67%(6/36),B组CALs发生率为18.97%(11/58),在10周内随访结果均恢复正常,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仅A组1例为IVIG耐药病例。结论对KD未合并CALs高危因素患儿而言,IVIG 1g/kg单次使用在急性期症状消退、炎性指标恢复及预防CALs方面与1g/kg连用2 d比较具有同样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可推荐为治疗KD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惠尔血和特尔津,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动员疗效.方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5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的同胞供者52例,随机采用两种rHuG-CSF特尔津和惠尔血分别进行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对供者千细胞动员参数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惠尔血组和特尔津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峰时间均为第4天(38.9±3.0)×109/L和(37.8±2.9)×109/L(P>0.05).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参数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4.8±0.7)×108/kg vs(5.1±0.4)×108/kg;CD34+(1.6±0.3)×106/kg vs(1.9±0.7)×106/kg;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骨髓血造血干细胞参数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3.8±0.5)/L vs(3.9±0.7)/L;CD34+(1.3±0.7)×106/kg vs (1.5±0.4)×106/kg(均P>0.05).特尔津和惠尔血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4.6±0.9)d vs(15.2±1.6)d;血小板的植活时间(18.1±0.8)d vs(17.0±1.9)d(P>0.05);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分别对供者外周血及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动力学,以及对患者造血重建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特尔津能可靠用于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动员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补镁对老年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受体亲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给老年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口服补镁的方法,测定肝细胞胰岛素受体亲和力,并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稳态下葡萄糖输注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浆镁离子浓度等指标。结果高剂量补镁组(2g/kg)高、低亲和力胰岛素受体结合常数分别为(4.83±0.09)×10^8/mol和(1.12±0.17)×10^6/mol,高、低亲和力胰岛素受体结合容量分别为(4.46±0.16)×10^10/mgPr、(8.32±0.27)×10^13/mgPr,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各组数据均显著升高(P〈0.05);同时,高剂量补镁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明显下降,稳态下葡萄糖输注率显著升高。结论镁补充可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受体亲和力,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机器人二尖瓣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患者围术期出凝血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机器人二尖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治疗组(TG组)和对照组(CG组),每组各20例。TG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用时10min给予氨甲环酸负荷剂量15 mg/kg,然后以10 mg/(kg·h)持续静滴至体外循环结束;CG组患者术中不使用该药。记录患者基本资料、输液量、尿量、出血量、体外循环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带管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的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215.4±42.2)ml和(226±127)ml均明显少于CG组的(285.6±51.6)ml和(361±237)ml,(P<0.05);TG组术后24 h的PT和APTT分别为(15.23±1.58)s和(40.98±7.00)s,较CG组的(16.98±2.26)s和(54.50±26.53)s也明显缩短(P<0.05);术前和术后24 h相比,两组患者的Cr和BUN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机器人二尖瓣手术中出血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叶酸(FA)预防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中甲氨蝶呤(MTX)引起的口腔黏膜炎(OM)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白血病患者从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了白细胞抗原(HLA)同胞全相合Allo—HSCT,采用的预处理方案均为静脉用马利兰联合环磷酰胺,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方案也相同为:环孢素A2.5mg/(kg·d),静脉滴注,移植前7d开始联合吗替麦考酚酯0.25g,口服,每日2次和MTX(10mg/m^2,静脉滴注,+1d、+3d、+6d、+11d)。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观察组患者在每次MTX应用后24h,应用FA(15mg/m^2);对照纽不用FA。观察两纽患者在中性粒细胞获得临床造血前OM的发生情况及干细胞回输100d内a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中性粒细胞获得临床造血前,对照组有33例发生OM、发生率为67.3%,而观察组只有14例发生OM,发生率为25.9%,两组之间OM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回输100d内,对照组有17例出现aGVHD、发生率为34.6%,观察组有16例,发生率为30.1%.两组之间aGVH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可显著降低Allo—HSCT术中OM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aGVHD的发生,所以临床上用其来预防MTX引起的O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41例患者,均为鼻咽癌放疗后合并吸入性肺炎者,其中早期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组24例(A组),单纯常规治疗组17例(B组)。分析早期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鼻咽癌放疗后吸入性肺炎患者体温、血象、影像学肺部吸收和死亡率的影响。治疗前A组与B组的体温和血WBC处于同一水平[(38.7±0.7)℃与(38.5±0.7)℃,P=0.633;(15.8±4.2)×109/L与(16.2±3.4)×109/L,P=0.430],治疗3d后两组体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7.3±0.9)℃与(38.4±1.4)℃,P=0.015];治疗5d后两组白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4.2)×109/L与(15.3±6.9)×109/L,P=0.045];A组肺部影像学改变较常规组吸收更快(z=-3.515,P=0.00),两组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昆明山海棠(THH)提取物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aGVHD模型,BALB/c受鼠清髓性预处理后分别用生理盐水、环孢素A(CsA)、THH及CsA+THH混合物灌胃。观察移植后受鼠aGVHD、生存时间、CD4^+/CD8^+比率、CD4^+CD25^+T细胞比率及脾细胞Foxp3 mRNA水平。结果生理盐水组出现典型aGVHD,20天内全部死亡。其余3组aGVHD临床、病理表现及生存时间均改善,组间无差异;CD4^+/CD8^+比率、受鼠CD4^+CD25^+T细胞比率及脾Foxp3 mRNA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升高,以联用组明显。结论THH可减轻小鼠aGVHD,延长其生存时间。机制可能与增加CD4^+CD25^+T细胞比率,上调Foxp3 mRNA表达,调节CD4^+/CD8^+比率有关。THH和小剂量CsA联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兔心肌梗死后心脏微循环灌注、心功能及心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及通心络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动脉之外,其余均同心肌梗死组与通心络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通心络组给予通心络超微粉0.4 g·kg(-1)·d(-1)·d(-1)灌胃;假手术组与心肌梗死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分别在术后2、4周后,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检测梗死后心肌的微循环灌注情况。在术后8周,3组均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并进行在体电生理检测,测量梗死周边区的心肌内、中、外膜MAPD_(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值(VFT)。结果与心肌梗死组比较,通心络组显著改善梗死相关区域的微循环灌注,心肌血流量明显提高[2周后:(7.24±1.11)dB×s(-1)灌胃;假手术组与心肌梗死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分别在术后2、4周后,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检测梗死后心肌的微循环灌注情况。在术后8周,3组均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并进行在体电生理检测,测量梗死周边区的心肌内、中、外膜MAPD_(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值(VFT)。结果与心肌梗死组比较,通心络组显著改善梗死相关区域的微循环灌注,心肌血流量明显提高[2周后:(7.24±1.11)dB×s(-1)vs.(10.66±1.23)dB×s(-1)vs.(10.66±1.23)dB×s(-1),P<0.05;4周后:(7.23±0.81)dB×s(-1),P<0.05;4周后:(7.23±0.81)dB×s(-1)vs.(11.12±1.73)dB×s(-1)vs.(11.12±1.73)dB×s(-1),P<0.05)。术后8周与心肌梗死组比,通心络组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延缓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展进程、增加左室射血分数(FS:0.25±0.02 vs.0.30±0.02;LVEF:0.51±0.04 vs.0.61±0.03,P<0.05);缩短梗死周边区心肌MAPD_(90)[内膜:(170.65±7.64)ms vs.(159.01±5.48)ms;中膜:(169.34±6.35)ms vs.(160.32±5.46)ms;外膜:(167.16±5.72)ms vs.(156.74±4.43)ms,P<0.05],缩小TDR[(7.72±2.83)ms vs.(4.95±2.26)ms,P<0.05];延长ERP[(126.56±5.87)ms vs.(135.25±5.63)ms,P<0.05],增加VFT[(28.63±6.21)V vs.(44.75±13.73)V,P<0.05]。结论通心络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区微循环灌注,同时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的电生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可能具有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红霉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高热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持续高热患儿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红霉素20~30 mg/(kg.d)连续7~10 d,糖皮质激素静滴3~5 d,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连续5 d。两组均给予退热、平喘、雾化等对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病情变化、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为(2.27±1.12)d,对照组为(3.54±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3,P〈0.01);治疗组重症肺炎发生率为9.1%,低于对照组40.9%(χ2=4.364,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治疗组为(8.45±3.17)d,明显少于对照组(11.09±3.17)d(t=2.981,P〈0.01);CRP水平随病情好转显著下降,治疗后治疗组CRP水平为(5.24±7.60)mg/L,低于对照组(11.65±10.48)mg/L(t=2.324,P〈0.01)。结论:联合应用红霉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高热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可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向重症肺炎发展,缩短发热时间,从而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