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SLE伴发急性胰腺炎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及腹胀为主,有多器官系统受损,平均有4.6 个器官系统受损;(2)以急性胰腺炎首发占42.1%(8/19);(3)SLE病情活动患者给予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痊愈8例,好转6例,死亡5例.结论 (1) 急性胰腺炎是SLE 病情活动的表现;(2) 糖皮质激素不是导致胰腺炎的病因;(3) 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4) 复发SLE伴发急性胰腺炎时,病情较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确诊SLE合并AP 2例,并对国内报道的SLE合并AP病例进行文献回顾,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死亡危险因素。结果轻中度AP和重症AP分别占67.2%和32.8%,均以腹痛为最常见症状(98.3%)。与轻中度AP相比,SLE合并重症AP的病死率显著增高(10.3%,68.4%;P〈0.05)。合并急性肾功衰竭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急性肾功衰竭者(100%,19.0%;P=0.01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4个(或)以上器官系统受累为SLE合并AP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11.7,95%CI:1.75,78.0)。而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保护性因素(OR值0.148,95%CI:0.035,0.627)。结论 SLE患者出现腹痛,应考虑胰腺炎可能。4个(或)以上器官系统受累是SLE合并AP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SLE合并重症AP或同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的预后差,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急性胰腺炎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可能病因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SLE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6例。观察其临床表型、生化检查、影像及免疫学等检查,并复习主要的文献。结果:SLE患者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以腹痛、恶心、呕吐、中上腹压痛反跳痛为主,血、尿淀粉酶升高,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胰腺增大表现,常伴血液系统损害,低补体血症。急性轻型胰腺炎3例,重型胰腺炎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痊愈4例,1例并发狼疮脑病、脑白质病变遗留智力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1例并发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后死亡。结论:急性胰腺炎是SLE病情活动的表现与激素无明显关系,常伴其他系统损害,病情恢复较慢,合并颅内病变预后差,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例以急性胰腺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探究SLE中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采用中等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结并本例患者经确诊为此急性胰腺炎为表现的SLE,用激素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哈SLE中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可能与SLE所致的小血管炎有关,中等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可能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小血管炎从而缓解疾病。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报道约50%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病程中出现消化道症状,但SLE并发急性胰腺炎少见,在SLE中的发生率约占0.4%o~11.1‰[1].我院2003年~2007年收治3例初诊SLE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辉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哈尔滨)》2005,6(7):633-63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它能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例如:皮肤粘膜,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心脏损害等等。但合并急性胰腺炎很少见。本文对我院两年来住院的SLE患者中的2例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临床特征、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手术的46例(92眼)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术眼视力、眼压和眼底情况,分析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应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后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患者术前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LogMAR1.37±0.52,术后1周平均视力为LogMAR0.39±0.46,术后末次随访平均视力为LogMAR0.36±0.41,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8者68眼,〉0.3者22眼,〈0.3者2眼,术后较术前视力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P〈0.05,t=13.70,P〈0.05)。6眼术后发生葡萄膜炎,3眼术后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经治疗后视力好转。2眼术后检查发现有明显的眼底病变,视力较差。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术后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如葡萄膜炎、后发性白内障、眼底病变等,有利于维持良好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SLE并发脑梗塞并非少见,本文收集经CT和MRI证实的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率、病因、病理机制及防治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12例,均为女性,年龄21~63岁,平均36.51岁,占同期SLE病人总数114例的10.5%。SLE发病至首次脑梗塞的时间分别为:第一年2例,第二年3例,第三年1例,第五年2例,第七年1例,第八年1例,第十一年1例,第十八年1例,第一个五年内发病总数为8例,占66.7%。 1.2 临床表现 皮疹、红斑等皮损10例,心脏肥大 相似文献
9.
病例 女,67岁,以“突发头晕、胸闷、胸痛1小时^ ”于2004年5月25日入院。入院前1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胸闷、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呈持续性,休息后不能自行缓解,并呕吐胃内容物1次,由“120”急送入院。17年前于外院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口吸取“强的松”治疗,症状尚稳定,曾“上消化道出血”1次,“高血压病史”10年,不规则服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胰腺病变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10例合并胰腺炎的SLE患。观察其血生化、影像及免疫学各项检查。结果SLE患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血清学检查淀粉酶升高、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胰腺增大表现。结论 SLE患胰腺炎临床过程大多较轻,但常伴有严重的多脏器损害,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治疗除给予补液、胃肠减压、止痛等措施外,应早期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因多种自身抗体及血管炎的存在,患者可出现多器官、系统的受累。除脑、肺、心、肾等重要脏器外,还可出现眼部病变。眼部受累表现形式多样,从眼表到眼底疾病均可出现,其中以视网膜受累最为常见,也可出现巩膜受累。广义的巩膜炎包括表层巩膜炎及巩膜炎,其作为临床上一种相对少见的眼部疾病,发病率仅占眼部疾病总数的0.5%左右[1]。因SLE合并巩膜受累发病率低,多为个案报道,临床重视不足。但因巩膜受累可作为SLE的首发表现,且其常可引起多种急、慢性眼部并发症,如治疗不当可导致视力下降或眼球破坏,因此,识别表层巩膜炎及巩膜炎背后的SLE并尽早开始规范诊治尤其重要。本研究复习了4例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SLE继发表层巩膜炎或巩膜炎的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期病情恶化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对妊娠合并SLE患者18例,共妊娠22例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次妊娠中,妊娠前SLE病情处于缓解期15例次,妊娠和产后SLE活动4例次(26.7%);妊娠前处于SLE活动期7例次,妊娠及产后病情恶化5例次(71.4%)。2组恶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次妊娠中17例次出现产科并发症,包括妊娠高血压7例次,妊娠期糖尿病4例次,羊水过少3例次,子痫前期3例次。SLE活动期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12例次)明显高于SLE缓解期患者(5例次)。22例次妊娠中仅11例次(50.0%)为足月产,6例次(27.8%)早产,5例次(22.8%)因SLE病情活动被迫流产和引产。17例活产婴儿中有1例出生后3d死亡,低体质量儿7例占42.2%。13例新生儿做了抗体测定,5例ANA阳性,2例抗dsDNA抗体阳性,4例抗SSA抗体阳性,1例抗SSB抗体阳性,但无1例出现类狼疮综合征及新生儿狼疮,6个月后复查均转为阴性。结论妊娠前SLE病情活动是妊娠期SLE病情恶化和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及就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相关因素及发病后就诊情况.方法 随访203例SLE患者,其中女192例,男11例,男女之比为1:17,平均发病年龄(32±14)岁,平均病程3年,了解其发病前的各种相关诱因、家族史、发病后诊断及用药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因发病前曾经有劳累病史的患者63例,有先驱感染病史的患者47例,分别占调查者的31.0%和23.2%;日晒、情绪波动、月经紊乱、流产、染发、接触化学药物,分别占调查者的14.3%、14.3%、9.4%、6.9%、4.9%和1.5%;16例患者(7.9%)有阳性家族史;首诊即明确诊断的患者有120例,占调查人数的59.1%;另有83例患者误诊,其中23.2%的患者发病1年后仍没有得到正确诊断,误诊最长时间为14年;69.0%的患者确诊后首次用药选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19.2%首选中药或者偏方治疗;发病后128例患者不能正常工作.结论 SLE患者女性多发,劳累、感染、日晒、情绪波动等因素与SLE发病中有一定的相关性,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发病后不能及时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的SLE患者仍占相当大比例;SLE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37例,死亡9例。结论:对急性胰腺炎实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血清/脑脊液(CSF)中特异/非特异的神经反应性自身抗体,在NP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NPSLE组25例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对照组11例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另收集SLE不伴神经精神累及(non-NPSLE)对照组10例患者血清,分别以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和猴小脑组织和外周神经薄片为抗原基质检测自身抗体荧光模型.结果N PSLE组和两组SLE对照组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SLE组CSF的ANA阳性率为60%(15/25),SLE感染对照组为27%(3/11)(P<0.01);PSLE组血清神经组织反应性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SLE感染对照组和non-NPSLE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SLE患者CSF ANA阳性率与SLE活动和神经系统累及有关,尤其重症病例可见较高滴度;(2)血清中神经组织反应性自身抗体阳性与NPSLE发病有关,其产生和发病机制有待探究.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5年内共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rP)患者的临床资料。SLE相关TTP患者占同期住院SLE患者的0.45%(12/2693)。其中男女比例1:5,中位年龄23岁。TTP诊断时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2—30分,多数为重度活动者(10/12)。患者诊断前均有显著的血小板降低及明确肾损害。12例患者中10例出现急性肾衰竭;9例心肌受累;8例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发病时8例有4个及以上脏器损害;3例做了肾穿刺活检,Ⅳ型狼疮肾炎2例,V型狼疮肾炎1例,病理均可见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表现。外周血涂片中发现破碎红细胞是明确诊断的主要依据。11例接受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6例最终好转(6/11)。6例接受了血浆置换(40ml·kg^-1·d^-1),4例好转。未接受血浆置换的6例,3例好转。12例患者最终死亡2例,恶化放弃治疗3例,7例好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7例SLE合并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病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变化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隐脑多于SLE患者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时出现,起病隐匿、进展慢,临床及CSF系列生化检查呈非特异,易误诊为狼疮脑病或结核性脑膜炎,CSF真菌培养或涂片镜检发现隐球菌是确诊的关键。对以两性霉素B为主的抗真菌治疗反应较好,有效率100%,结论:早期诊断和有效抗隐球菌治疗可显著改善SLE合并隐脑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9例急性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SIRS为139例,SAP病例SIRS发生率(100%、75/75)明显高于MAP病例SIRS发生就绪(35.4%、64/181),P〈0.05。SIRS异常指标出现2项、3项、4项在SAP分别为5、16、54例,在MAP分别为24、32、8例,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IRS指标对判断AP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学改变情况。方法选取确诊为SLE且均处于活动期的4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制定的SLE分类标准及血液学异常的诊断标准,选取合适的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和体征,外周血象,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骨髓铁染色及相关的免疫学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SLE血液系统异常的临床特点。结果①SLE的血液学异常发生率为69.8%。②SLE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均占55.8%,白细胞减少占39.5%,均以轻中度减少为主。③SLE更多侵犯二系及二系以上血细胞。④骨髓多见增生活跃,各系细胞比例及形态大多正常,粒系存在普遍的核左移;骨髓铁染色示铁储备不足;网状细胞与浆细胞均增生,淋巴细胞减少。⑤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与SLE血液学异常无相关性。⑥30例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或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大部分治疗反应良好。结论SLE血液学异常发生率高,侵犯血系广泛。骨髓改变轻微,巨核系受累较重。治疗重点在合理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