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氧氟沙星控释人工骨的制备及释药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蜂蜡和乙基纤维素为阻滞剂,包裹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PHA),内载药物氧氟沙星(OFLX),制成氧氟沙星控释人工骨(OFLX-PHA)。对OFLX-PHA进行了体外释药量实验。探讨PHA包裹阻滞剂后,药物OFLX的释放规律,以及影响OFLX-PHA释药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布洛芬人工骨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不同浓度蜂蜡为阻滞剂,制备的布洛芬控释人工骨(IBFPHAWAX) 进行体外释药实验,考察IBFPHAWAX中布洛芬的释放规律。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21 nm 处测定包裹与未包裹蜂蜡的IBFPHAWAX每天的释药量。结果:药物溶出50 % 时,未包裹蜂蜡、包裹20 % 蜂蜡和包裹30% 蜂蜡的IBFPHAWAX,体外释药时间分别为6 d,12 d 和17 d,蜂蜡浓度越高,药物释放就越慢。结论:IBFPHAWAX可有效控制药物的释放,本药物缓释系统实现了以不同蜂蜡浓度调节药物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后复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18只家兔自体成骨细胞培养至第3代在双侧下颌骨设直径1cm圆形人工骨缺损,并植入A组成骨细胞复合自固化磷酸钙材料。B组自固化磷酸钙材料分别于4、8、12周处死取材进行X线片、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骨缺损修复区X线片:骨组织边界逐渐模糊均匀一致,组织学观察:大量骨小梁形成网状和板状排列板层骨形成,实验结果均优于B组。结论:自体成骨细胞复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免下颌骨缺损具有良好的骨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1)比较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周骨缺损不同环境下骨修复能力。(2)胶原膜对成骨方面的影响。方法在犬股骨种植体周形成4 mm×4 mm×3 mm的骨缺损,4种方式修复(1)种植体+骨缺损;(2)种植体+骨缺损+胶原膜;(3)种植体+骨缺损+羟基磷灰石;(4)种植体+骨缺损+羟基磷灰石+胶原膜。术12周处死动物,取含种植体的骨段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骨接触率。结果种植体+骨缺损骨接触率低,并可见纤维包裹。加膜可促进骨缺损区新骨形成。种植体+骨缺损+羟基磷灰石骨接触率约90%,加膜后并无明显差别。结论羟基磷灰石是一种较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复合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短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鹿茸总多肽(VATP)和鹿茸多肽VAPA,VAPB和VAPC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家兔和人胚软骨细胞及鸡胚头盖骨细胞,体外加入VATP,VAPA,VAPB和VAPC,观察其对[3H]TdR参入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整体观察了VATP促进实验性大鼠桡骨骨折愈合作用.结果:VATP50-200mg·L-1和VAPB125-50mg·L-1促进软骨及成骨样细胞有丝分裂,VAPA作用较弱,VAPC无效.VATP10-20mg·kg-1加速了大鼠桡骨骨折的愈合.结论:VATP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其促进软骨和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6.
鹿茸多肽促进软骨和成骨样细胞增殖及骨折愈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鹿茸总多肽(VATP)和鹿茸多肽VAP-A,VAP-B和VAP-C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家兔和人胚软骨细胞及鸡胚头盖骨细胞,体外加入VATP,VAP-A,VAP-B和VAP-C,观察其对(^3H)TdR参入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整体观察了VATP促进实验性大鼠桡骨骨折愈合作用,结果:VATP50-200mg.L^-1和VAP-B12.5-50mg.L^-1促进软骨及成骨样细胞有丝分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骨不连和骨缺损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较为常用的方法是自体骨移植,但存在着来源受限,影响供区功能、增加手术痛苦及感染等缺点,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1]。因此,替代自体骨的人工骨移植材料已被广泛研究并开始应用于临床[2],我们于2000-02-2001-10应用重组合异种骨修复12例骨不连和骨缺损,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9岁,平均35岁,病程1—3年,创伤及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所致骨不连和骨缺损;肱骨2…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一期植骨外固定和灌洗修复下肢火器伤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7例下肢火器伤长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早期彻底清创,一期自体髂骨瓣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给予持续灌洗、抗生素治疗。结果:16例术后随访7-24个月,6-8周有骨痂形成,植骨与宿主骨愈合时间平均8个月,无骨不愈合发生。结论:外固定架在四肢长骨火器性损伤骨缺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辅以自体髂骨植骨和术后持续灌洗可以一期修复伤口污染轻、软组织缺损少的火器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淫羊藿与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干预股骨干骨缺损模型家兔骨愈合的疗效比较。方法将4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淫羊藿组和RHBMP-2组,每组各20只,将40只实验动物左侧股骨干处造成1.5cm长的骨缺损,RHBMP-2组在缺损处注入RHBMP-2,淫羊藿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给予淫羊藿组动物淫羊藿煎液喂养,RHBMP-2组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喂养,术后连续喂养第8、12、16周采用Lane-Sandhu法X线评分。结果对两组动物术后第8、12、16周采用Lane-Sandhu法X线评分,淫羊藿组动物评分结果明显高于RHBMP-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淫羊藿干预股骨干骨缺损模型家兔骨愈合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家兔肾组织中ATP,ADP,AMP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LTRASPHERE(TM)C18柱(4.6mm×25c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缓冲液(pH5.9,30mmol·L-1)(3∶97),检测波长254nm,在6min内检测完毕。结果:家兔肾组织中磷酸腺苷ATP,ADP,AMP)的含量分别为89.6±10.2,112.4±8.9,78.4±6.2μg·g-1(湿组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99.9%,101.0%。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药物监测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月龄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 2组,将A、B组每只兔一侧前肢制成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B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单纯去抗原牛松质骨.术后3、6、12周分别取材,将术侧桡骨完整取出,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麦胚凝集沉淀法测定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大体观察及X线片显示:A组骨痂生长良好,骨缺损修复完成;B组骨缺损部分修复,部分为骨不连接.组织学检查:A组新生骨量较多,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缺损与断端形成骨性连接.B组骨小梁间隙可见纤维组织长入,较多软骨团出现,编织骨数量多.统计学分析表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能够较好地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兔自体颅骨粉末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进行可吸收生物膜和不可吸收生物膜影响对比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自体颅骨粉末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工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每只大白兔的顶部人工形成2个直径为1cm的颅骨全层缺损,孔A、B。孔A作为实验组,移植人工形成缺损时收集的骨粉,并在移植的骨粉上面放置可吸收生物膜。孔B为对照组,在移植的骨粉上面放置不可吸收生物膜;术后2、6、12周各处死10只动物,并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影像学(CT和X线)分析。结果术后2周,孔A、B都迅速地以松质骨完全修复整个缺损。术后6周,移植的骨粉被逐步吸收,形成的松质骨生长、改建,形成新骨,部分骨性修复缺损;孔A与孔B形成的新生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孔A、B均以较成熟的新生骨和部分纤维性骨痂完全修复整个缺损。孔A与孔B形成的新生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生物膜和不可吸收生物膜对自体颅骨粉末修复颅骨缺损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可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3.
汪皖 《安徽医药》2012,16(4):496-498
目的探讨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TS-nHA)植入动物体内修复骨缺损时,观察成骨效果和材料吸收速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复合材料;实验对照组(B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空白对照组(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于兔双侧后肢胫骨制造约直径0.5 cm大小的骨缺损,分别植入相应的材料或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2、4、6、10周取骨缺损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各时间段CTS-nHA组新的骨基质生成量均明显高于n-HA组和空白组,其中n-HA组又高于空白组,只有在2周时n-HA组和空白组相似。同时复合材料在体内吸收速度比n-HA组快,复合材料的吸收与新骨生成速度协调性似乎欠佳。结论复合材料植入的缺损区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但在体内吸收速度比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实验验证自体红骨髓中促进骨缺损愈合的相关成分。方法选择体质量范围在2.53.0 kg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实验中建造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大小1.5 cm)。利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分为五组,分别为A、B、C、D、E组,每组24侧桡骨骨缺损模型,以E组作为实验对照组。A组:自体红骨髓+PCPC;B组:骨髓单个核细胞+PCPC;C组:无细胞成分骨髓液+PCPC;D组:去上清液骨髓细胞成分+PCPC;E组:单纯PCPC。标本采集及数据分析:获取标本时间分别为手术后第4、8、12周),每个获取标本时间点每个实验组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行X线摄片,另外3只兔子处死后用于组织形态学研究,研究不同时间段中骨缺损模型中新生骨生产情况。结果利用改良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对标本X线结果进行评分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时间段实验标本的大体解剖学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在植入物内部骨细胞、骨小梁、骨基质、骨质重塑上,以及PCPC降解情况,ARBM接种PCPC复合人工骨组(A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Lane-Sandhu X线及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如细胞成分)以及骨髓上清液中的无形成分(如生长因子)对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另外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细胞成分)以及无形成分(含生长因子的骨髓上清液)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存在协同作用。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促进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可以将红骨髓的促新骨形成作用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微创植骨术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在30只兔双侧桡骨干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将每只兔双侧前肢分入开放植骨术组(A组)和微创植骨术组(B组),其中微创植骨术组用自行研制的微创植骨器进行微创植骨。术后第1、2、4、6、8周每周随机处死6只动物,对骨缺损部位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和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密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但同一时间微创植骨术组的骨密度均高于开放植骨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微创植骨术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出现时间、两种细胞内细胞器活跃程度、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及钙盐的沉积数量均优于开放植骨术组、新生骨塑形速度亦快于开放植骨术组。结论 用微创植骨器治疗骨缺损,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加快骨缺损的修复速度,提高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股骨头成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和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分析。方法 6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右侧股骨头作为正常组,其余3组在股骨头颈交界处钻孔造成股骨头缺损,并加用95%乙醇30min灌注造成股骨头缺损模型。自然修复组股骨头作为自然修复对照。骨水泥组股骨头造成缺损乙醇填充后填充骨水泥造影剂骨水泥组。造影剂骨水泥组股骨头造成股骨头缺损乙醇填充后填充造影剂骨水泥。4组动物于术后12周处死,立即取股骨头标本观察关节软骨性状。然后分别行病理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股骨头关节软骨观察显示骨水泥组和造影剂骨水泥组股骨头外形始终保持完整无变形,4组股骨头软骨厚度自然修复组比正常组、骨水泥组、造影剂骨水泥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压试验正常组、骨水泥组和造影剂骨水泥组刚度荷均数均高于自然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头成形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可以保持股骨头外形完整,能暂缓或替代关节置换术,有望成为治疗FicatⅡ~Ⅲ期年轻患者的新型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文成  陈涛  甘洪全  王志强  白俊清 《河北医药》2011,33(11):1612-1614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骨治疗兔桡骨骨缺损疗效的试验研究。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同种异体骨供体,28只作为试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骨。将受体试验动物双侧桡骨中段切除10mm,制成骨缺损模型。受体试验动物右侧桡骨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粒同法植入(试验组)。于术后2、4、8、12周,对骨缺损修复组织内OPG蛋白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术后12周,检测2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结果术后2组未见感染现象发生。术后2、4周试验组OP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2组OPG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其骨性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相似,并且来源广泛,能够避免因自体骨移植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可以成为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膜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效能.方法 实验兔40只均分为A、B两组;制造两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A组将16 mm×14 mm的硅胶膜卷曲缝成管状,套于一侧桡骨缺损区,于术后第3周用高能震波冲击处理骨缺损的两骨断端(A1组);另一侧桡骨骨缺损单纯于术后第3周用同等条件的高能震波冲击骨缺损的两骨断端(A2组).B组一侧骨缺损将16 mm×14 mm的硅胶膜(Silastic)卷曲缝成管状,套于一侧桡骨缺损处(B1组);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B2组).于术后第1,2,4,6,8,10,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射线检查.于术后第2,4,8,12周切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成骨面积分析.结果 A1组疗效最好,B1组、A2组次之,B2组最差.结论 膜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可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2)基因的动态定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家兔30只,随机分成6组,取右桡骨用骨磨钻制成20 mm的骨缺损模型为实验组,取自体髂骨制成大小1~2 mm的颗粒状移植于右桡骨骨缺损处.术后3天、1、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具体观察和分析骨缺损修复过程中TGF-β2基因的动态定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3天、1、2、4、6、8周时TGF-β2的相对表达量为0.57、1.00、1.40、1.44、1.59、1.27.结论:骨缺损修复过程中TGF-β2基因的动态定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为骨折和骨缺损的治疗从分子生物学基因动态定量变化方面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