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虚证可见于各种疾病之中,为探索阴虚证之病机本质,提高阴虚病证的治疗效果,试以气血学说为依据,就临床及现代实验数据观察,发现阴虚证多有瘀血内阻之征象,临床上习用诸多养阴法之基础上,加以活血化瘀之药物,治疗效果尤佳,进一步体会到养阴活血法,在阴虚病证的治疗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湿热致瘀证治浅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艾军 《新中医》2005,37(9):83-84
慢性肝炎、肾炎、心肌炎、类风湿等病证常有湿热致瘀的病理改变,其病情缠绵,治疗困难,日久难愈。其他杂病中亦常见湿热日久,渐致瘀血的病理改变。为进一步认识湿热致瘀的病因病机和更好地治疗此类病证,笔者拟对湿热致瘀的机理、表现和治疗进行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论瘀血与阴虚互为因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阴虚必致瘀,瘀血又伤阴,两者互为因果,往往形成恶性循环,致病情复杂,使治疗困难。前人对瘀血与阴虚的关系虽有阐析,但无系统总结。笔者通过勤求古训,博采众家论述,结合临床实践,试就瘀血与阴虚的关系探讨如下。一、谨求古训,虚瘀互因《素问·腹中论》说:“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可知血枯是一种因少年大失血或酗酒无度、房劳不节,耗伤精血,以致真阴不足,瘀血内结所引起的病证。阴虚则血海不满,血瘀则脉道不通,故见经少甚则经闭。《素问·痹论》亦指出:“病久入  相似文献   

4.
肺部疾病多见气病与津液病,但肺瘀血证也是客观存在的。本文针对临床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的问题,提出肺脏易瘀的观点,并根据肺瘀血证的临床表现,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成果,将之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阻肺、热壅血瘀、阴虚肺热、阳虚血瘀、久病络瘀等7型辨证论治,强调了活血化瘀法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证论》所述瘀血致病机制主要是阻碍生化之机、扰乱脏腑、瘀化痰水、伤及新血 ,甚至成为诸病之根。因此 ,《血证论》不但长于治疗血证 ,而且善于治疗瘀血。其治瘀之大法是 :逐瘀外出 ,用药推崇大黄与花蕊石 ;治瘀重视行气 ;根据瘀阻部位用药有温凉之别 ;瘀血未尽者慎用补法。灵活应用祛瘀法治疗各科病证  相似文献   

6.
中风多伴腑实证,通腑法是治疗中风的基本法则。又因本病证候兼夹多变,病机复杂,临床多采用复法论治,通过复合立法、组方配伍,使各种药物相互为用,形成新的功用,以增强疗效。临证应审证求机,辨证论治,采用不同的复合治法:痰热腑实证,治以化痰通腑;瘀热阻窍证,治以凉血通瘀;瘀血腑实证,治以活血通腑;水结腑实证,治以利水通腑;阴虚腑实证,治以滋阴通腑。  相似文献   

7.
通瘀止痛法的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岑汉 《陕西中医》2005,26(6):546-548
疼痛的根本原因、病机特点为瘀血阻络,临床使用通瘀活络法,应根据瘀血的成因,辨证通瘀,审因论治,概括有八法1行气活血;2益气活血;3养血活血;4温阳活血;5凉血活血;6祛邪活血;7软坚散结;8活血消肿。  相似文献   

8.
张杰  范仁忠 《河南中医》1995,15(5):296-297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其病机为阴虚燥热、元阳虚损,瘀血阻滞等。作者将其治疗归纳为清热育津法,益气清滋法,养阴固肾法,温阳滋肾法、活血消瘀法、扶脾升清法,疏肝养营七法。  相似文献   

9.
从瘀论治功能性子宫出血21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属于中医的“崩漏”范畴 ,既是妇科常见病 ,亦是疑难重症。目前治疗崩漏多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序第进治 ,其或效或不效。实此法与瘀血崩漏的病机绝少切合。《素问·调经论》中“孙络外溢 ,则经有留血” ,《血证论·瘀血篇》曰 :“吐衄便漏 ,其血无不离经……然既是离经之血 ,虽清血鲜血 ,亦是瘀血。”据有关文献提出的出血致瘀、因瘀致崩的理论 ,遵唐客的“即已成瘀 ,不论初起、已久 ,总宜散血”之意 ,从 1994年以来 ,我们运用行气活血调经法 ,治疗功血 2 1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10例…  相似文献   

10.
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饮和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是津血为病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表现形式,因此,它们之间可以出现相互转化的病理关系。瘀血能转化为痰饮,痰饮亦能转化为瘀血。痰滞则血瘀,血瘀则痰滞,形成恶性循环,交结不解,最后形成各种病证。现将痰瘀同病的相关疾病综述如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临床三议淄博市中医院(255300)郭聿琪活血化瘀治疗法则主要应用于瘀血病证。它的功用在于畅通血流,消散瘀滞。《丹溪心说》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笔者根据辩证施治法则将活血化痰法运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将临床论...  相似文献   

12.
王林现 《江西中医药》2007,38(10):19-20
从瘀血、痰浊之形成、来源、致病特点来探讨二者之关系.认为痰浊、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病情、引起新的病证的致病因素.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有着共同来源,而且互为因果,在致病时相互为用,致病特点相似."怪病多痰""怪病从瘀"之说,提示疑难病证都与痰浊、瘀血相关,尤其是痰瘀同病,痰瘀交阻致使病证更加复杂怪异、多变,诊治困难.故在诊断疑难病证时要见痰勿忘瘀,见瘀勿忘痰,治疗时要痰瘀并治.  相似文献   

13.
张崇泉教授论治老年高血压病的经验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崇泉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病病机以本虚标实、阴虚阳亢、夹风火痰瘀为要点,根据病证结合原则,按老年高血压病病程不同阶段病机变化出现的阴阳偏盛偏衰、虚实夹杂不同证候,大致归纳成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肝阳化风、痰湿肝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等六种常见证型,结合兼挟的各种慢性病证,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床辨治各种疑难病例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浅谈从瘀论治糖尿病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龙泉 《陕西中医》2006,27(2):251-252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范畴。中医学对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多持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观点,治疗则多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大法。随着对糖尿病病机认识的深入,瘀血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影响倍受观注。兹就从瘀论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及活血化瘀法的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论痰瘀与五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痰饮与瘀血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其形成、转化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然历代医家论痰饮水湿,多责于肺脾肾,而对心肝重视不够;论瘀血,多责于心肝脾,而对肺肾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以五脏为纲,就痰瘀与脏腑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病理情况下,五脏可生痰,五脏能生瘀,痰瘀同病与五脏密切相关。因而,论治痰瘀相关病证应重视调节脏腑机能;换言之,论治脏腑病时,痰瘀同病,须痰瘀同治,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6.
张崇泉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病病机以本虚标实、阴虚阳亢、夹风火痰瘀为要点。根据病证结合原则,按老年高血压病病程不同阶段病机变化出现的阴阳偏盛偏衰、虚实夹杂不同证候,大致归纳成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肝阳化风、痰湿肝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等六种常见证型,结合兼挟的各种慢性病证。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床辫治各种疑难病例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李航  杨少山 《中医杂志》2011,52(23):2062-2064
从阴液不足对瘀血及瘀血其他致病因素影响的角度叙述了阴虚与瘀血的关系,并探讨了阴虚致瘀的病机特点,提出了养阴法治疗血瘀证的主要作用包括:①养阴行血,增水行舟;②养阴药本身具有的消散瘀结、促进血行作用;③濡润脉道,保护血络;④滋养脏腑,调节血行;⑤与针对病原,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  相似文献   

18.
行气活血法是以行气导滞与活血化瘀两法并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盖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赖血载,血赖气行,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气郁可及血,血瘀亦及气,最终将形成气血两滞。实践表明,对此病证,单纯行气或活血,奏效皆逊,唯有两法并进,方能气畅血行,瘀化病除。近年来,行气活血法在临床各科的应用日趋广泛,现据有关文献作如下综述。一、冠心病:气滞血瘀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各地应用行气活血法治疗皆获一定效果。如韩氏等以通脉灵糖衣片(丹参、郁金、降香、川芎、乳香、没药、红花、生地)口服治疗308例,对改善心绞痛及胸闷症状有显效,分别可达92.5%及83%,并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关键是不稳定斑块破裂,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范畴,为脏气亏虚、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痹阻胸阳,阻滞心络,不通则痛。有认为当属络病,核心病机为病络;有认为阴虚毒瘀,热毒贯穿其中,既是致病因素,又是斑块易损和破裂诱因;重视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瘀毒致病;核心证侯为"血瘀";瘀血贯穿始终,活血化瘀,辨证论治,主张祛瘀为先,亦有提出从调理脾胃论治;验方多来自医家临床实践,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及活血化瘀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提高临床疗效。期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病证结合研究,建立活血化瘀诊疗规范,提供更多的临床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于瘀血病证治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这一篇,比较具体论述了瘀血的脉证治法,但并没有系统集成方药章节,然而治疗瘀血病证的方剂并非没有,而是散录在其他各主题篇章中,如疟病、虚劳、肝着、黄疸、妇人癥病、阴阳毒、肺痈、肠痈等。张仲景书中杂病共22篇,加上《伤寒论》中记载的有关瘀血病证治方剂20多首,按寒热归类有温性祛瘀和凉性祛瘀,温性祛瘀如小温经汤、胶艾汤、大黄虫丸等,寒性祛瘀如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硝石汤、升麻鳖甲汤等;按虚实证有攻下逐瘀和扶正祛瘀,攻下逐瘀如桃核承气汤、抵挡汤等,扶正祛瘀如百合地黄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此外还有利水消瘀的大黄甘遂汤,理气化瘀的枳实芍药散、旋覆花汤,逐水祛瘀的大黄甘遂汤、当归芍药散、土瓜根散,润燥消瘀的猪膏发煎。为了便于对《伤寒杂病论》中的瘀血病证治的理解和研究,笔者以内科、妇科及外科临床疾病常用治疗方剂为主线分别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