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临床分离10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敏感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各种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03株,其中呼吸道(痰及咽拭子)分离出70株(68.0%);伤口分泌物(脓及分泌物)分离出23株(22.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7%、10.7%、18.5%;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高达93.2%、91.3%。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为主,其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严格执行抗生素的管理制度,使临床用药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对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具有重要意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作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可作为次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CU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选择合适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01~2008-12本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2006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0%,2007年为32%,2008年为42.5%.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 ,占68.7%, ICU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占68.2%.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部分临床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VITEK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或K-B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出的55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1年1月-2003年12月部分临床科室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占阳性标本44.7%~57.2%。在常用15种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大于60%占53.3%;其中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钠耐药率分别是93.9%、86.2%、85.7%、78.5%。在部分科室中,铜绿假单胞菌株耐药率低的药物是阿米卡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一西拉司丁钠。在分离出的554株铜绿假单胞菌株中,397株对5种以上抗菌药物出现耐药,占分离菌株的71.7%。结论掌握临床各科室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济南军区总医院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对该院2006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189株致病菌进行分析。结果1189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为330株,革兰阴性杆菌为859株,分别占27.75%、72.24%。革兰阳性球菌以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两者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和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万古霉素对其仍保持高度抗菌活性。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两者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其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高,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结论细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多药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学及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对掌握本地区的细菌分布及耐药变迁,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抗菌素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因肺部感染而住院患者所送检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的568株铜绿假单胞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监测,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分析,同时通过PCR法分析其整合子类型以及影响肺部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均〉62%,对亚胺培南耐药率〈12%,而对联合抗菌药物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及阿奇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则均低于9%,其中多重耐药菌占总数的44%左右;另外发现检出的Ⅰ类整合子阳性菌对抗菌素药物的耐药率有直接相关性。结论: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患者对多种抗菌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因此为了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临床上必须重视病原学检查和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待药敏实验结果确定后再合理选用抗菌素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类耐药性并分析其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将临床分离的3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药敏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比较其相关药敏表型。结果 29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48.4%~100%;296株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检出率为100%。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7.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7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哌拉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升高最快。亚胺培南可作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抗生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动态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对减缓其耐药率上升及医院感染控制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监测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肺部感染菌包厌氧菌的分布,观察厌氧菌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并测定需氧菌药敏,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性选药依据.方法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套管防污染毛刷双塞保护法采集肺部刷检物(PSB)和肺泡灌洗液(BAL)标本,分离菌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药敏检测应用纸片扩散法,统计软件应用WHONET5.4软件.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14株,革兰阴性杆菌共82株,占71.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25株和33株,分别占21.9%和28.9%.革兰阳性球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占6.1%,厌氧菌仅2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100%敏感,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在7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为15.2%,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在8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2.0%、28.0%、24.0%.结论 厌氧菌是人类口咽部的主要定植菌,但对VAP的作用并不重要,所以,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可以不使用抗厌氧菌的药物进行VAP的预防和治疗.但分离的需氧菌多为多重耐药菌,故一旦怀疑感染,则应立即经验性应用足量的广谱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7月23日住院患者中,发生非发酵菌感染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检出非发酵菌24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3.90%,鲍曼不动杆菌占26.83%,嗜麦芽假单胞菌10.57%;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在治疗上,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头孢吡肟(马斯平)、黏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敏感性均达到100%,而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美满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结论非发酵菌导致感染菌种虽仍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但有新菌种不断出现,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本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模式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各类标本,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亚胺培南(IPM)和(或)美罗培南(MEM)不同的耐药模式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247株。IPM耐药率从2012年的9.8%(44/451)上升到2013年的23.4%(195/833);MEM耐药率从2012年的6.4%(29/451)上升到2013年的11.6%(97/833)。该菌主要分布80岁以上患者,占66.4%;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占80.0%;科室分布于老年病内科(64.4%)、ICU(16.2%)、呼吸内科(6.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模式共分3种,其中,对IPM和MEM均耐药R/R 118株,占47.8%;R/S 121株,占49.0%;S/R 8株,占3.2%。R/R模式菌对9种常用抗假单胞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R/S模式菌,IPM与MEM的广泛使用在增加自身耐药率的同时也增加其他种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宜根据药敏试验联合用药。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老年病科、ICU和呼吸内科;其耐药模式分为3种,其中,对IPM和MEM均耐药主要为R/R株和R/S株;R/R株模式菌对哌拉西林等常用抗菌药耐药性明显高于R/S模式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监测结果,为保证桶装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015年沈阳市康平县200份桶装饮用水,其中120份为饮用纯净水,45份为饮用矿物质水,35份为饮用天然矿泉水,对200份桶装饮用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88份)为经过饮水机处理,另一组(112份)为未经过饮水机处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200份桶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观察分析200份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结果。结果对200份桶装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发现,总共有60份(30.00%)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饮用纯净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23.33%,饮用矿物质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57.78%,饮用天然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7.14%;200份桶装饮用水中细菌总数的不合格率为39.50%,大肠菌群的不合格率为14.50%,将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和细菌总数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可知,组间无差异,P>0.05;将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和大肠菌群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可知,组间存在差异,P<0.05;同时研究发现,经过饮水机处理的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45.45%,显著高于未经过饮水机处理的桶装饮用水(17.86%),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 P<0.05。结论2014年-2015年沈阳市康平县桶装饮用水中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现象,为保证水质安全以及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桶装饮用水水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王楠  张翠  薛婧 《武警医学》2019,30(8):690-692
 目的 分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加强重点区域的防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01至2018-12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来源及分布特征,统计分析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共检出160株铜绿假单胞菌,从痰标本中分离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最多,为131株(占81.88%)。检出率排名前三位的为神外科53株、ICU48株、呼吸科13株。药敏结果显示,对多黏菌素B最敏感,敏感率为95.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最高,为51.2%。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强化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针对耐药机制寻找新的抗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已知的人胰岛素原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直接从人基因组DNA中获得天然的人胰岛素原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 pUC1 8载体中 ,通过内切酶图谱及序列分析 ,证实所获得的人胰岛素原基因与已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对于已知序列的基因克隆 ,PCR扩增法操作简捷 ,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可溶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实现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全基因的可溶性表达。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MAL-PEA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然后利用直链淀粉树脂对表达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结果 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pMAL-P2X载体上成功地插入了PEA全基因。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0%。表达产物经超声处理后,80%的融合蛋白存在于上清液中,说明实现了PEA的可溶性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显示为一条蛋白带,分子量约为112kD。结论成功地对PEA全基因进行了可溶性表达和纯化,获得了稳定表达的工程菌,为深入研究:PEA的致病机制和制备用于免疫导向治疗的重组毒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隆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得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反式调节新型靶基因HBVDNAPTP1,构建HBVDNAPTP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进一步分析HBVDNAPTP1在组织中的分布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HBVDNAPTP1基因片段,测序正确后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中,转化BL21(DE3)宿主菌,IPTG诱导以获得HBVDNAPTP1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证实表达蛋白的特异性.应用UniGene数据库对HBVDNAPTP1基因的染色体中定位及组织分布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RT-PCR扩增获得HBVDNAPTP1基因片段,插入pET-32a( )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受体菌,经IPTG诱导获得了HBVDNAPTP1重组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证实了表达的重组蛋白的特异性.HBVDNAPTP1在多数组织中低表达,仅在脑垂体腺、扁桃体、舌、胸腺、气管与脐带中无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HBVDNAPTP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利用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重组蛋白的表达,并初步了解了HBVDNAPTP1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与组织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静  于兰  巩静  刘媛媛 《武警医学》2008,19(11):975-977
 目的 调查我院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状况并对其感染菌耐药性进行体外药敏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 采用细菌、真菌常规生化编码方法进行细菌、真菌鉴定,用K-B纸片法监测其耐药率.结果 从138例静脉导管中分离出83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占36.15%,居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21株,占25.31%,居第二位,不动杆菌10株,占12.06%,居第三位.这三种病原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很高的耐药率.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是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以耐药株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