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2例,治疗后0例;对照组皮下积液9例,治疗后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法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皮下积液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燚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914-9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8例,干预组早期应用定时手法挤压、无菌盐水疏通引流及死腔局部固定加压等措施,比较两组术后10d内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23例,干预组6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通过细致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伤口皮下积液的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乳腺癌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按乳腺癌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外,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术后伤口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引流管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对性护理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伤口皮下积液发生率,缩短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3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法挤压、腋下夹毛线球等方式,同时强化其他护理流程,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法挤压、腋下夹毛线球等方式,同时强化其他护理流程,可有效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预防方法的改进。方法:回顾总结乳腺癌术后患者126例,采用弹性胸带加压包扎、负压引流、微波照射等预防方法,评价其临床效果,并与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75例患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护理组75例,发生皮下积液16例,发生率21.33%;改进护理组为126病例,14例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11.11%,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乳腺癌术后积极地预防措施能显著的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专用病员服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伤口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4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胸部伤口加压包扎后穿着普通病员服,观察组患者术后常规胸部伤口加压包扎后穿自制的专用病员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皮瓣坏死发生率、患者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皮瓣坏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穿着专用病员服可降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并且提升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预防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438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风险评估护理,观察组实施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出院2周后,两组下肢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积液、皮下淤血、皮肤硬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能够更为准确和全面地评估患者,为分级护理和精准预防奠定良好基础,能更为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联合肩带包扎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术后引流管拔除产生皮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留置针穿刺皮下积液局部,连接负压球后使用弹力绷带固定胸部及肩部形成肩带,局部加压包扎引流皮下积液。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重置硅胶管法后使用弹力绷带固定胸部及肩部形成肩带,局部加压包扎引流皮下积液。比较2组感染发生率,皮下积液愈合时间及专科护理质量合格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皮下积液所需的愈合时间短(P0.05),专科护理质量合格率高(P0.05)。结论采用密闭式留置针联合肩带包扎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具有一定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1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手术切口给予微波治疗,每天2次,连续10 d。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治疗能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保证术后放疗及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作用。方法:15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术后给予β-七叶皂甙钠10~20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7~10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43.33%(26/60),试验组为7.77%(7/9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制动式垫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制动式垫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比较两组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患肢水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引流总量为(276.59±163.10)ml,与对照组的(431.72±265.18)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3,P<0.01);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1);观察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1);两组患者患肢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2,P>0.05)。结论应用制动式垫枕能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但预防患肢水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双管负压引流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至2010年行改良根治术的2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0例患者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对照组142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观察2种不同引流方法预防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10例(6.7%)发生皮下积液,6例(4.0%)发生皮瓣坏死;对照组中29例(20.4%)发生皮下积液,18例(12.7%)发生皮瓣坏死。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负压引流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中心负压引流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应用中心负压引流,实验组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两组对照,实验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优于中心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整体护理在乳腺癌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乳腺癌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皮下积液,1例皮瓣坏死,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出现2例皮下积液,3例皮瓣坏死,2例感染,2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78%;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伤口品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伤口品质管理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实施品质管理,成立伤口品质管理小组,保证引流效果,预防皮下积液,指导患者健侧单手起床,进行心理和饮食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管堵管、皮下积液、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下降(P0.01或P0.05);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伤口品质管理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引流管效能,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专科特色护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手术108例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方法:将10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将10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肿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给予精心整体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陈立芳  王颖 《护理学报》2017,24(16):41-4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运用中心负压吸引+沙培林局部用药对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2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回病房立即将胸壁及腋下引流管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72 h后,从引流管处注入沙培林5 U,当引流液≤15 mL时拔管.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球,当引流液≤15 mL时拔管,比较2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心负压吸引及创面注入沙培林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促进患者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环状负压引流联合多点皮瓣固定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40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环状负压引流+多点皮瓣固定)与对照组(单管负压引流+弹性加压包扎)各20例,观察两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术后引流情况与近期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率分别为5%和30%(P<0.05);观察组术后1、2、3d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壁拔管时间、腋窝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通过多点皮瓣固定术与环状负压引流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改善引流情况,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1例.传统护理组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比较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传统护理组术后并发患侧上肢水肿10例(24.39%),患侧上肢活动受限7例(17.07%),皮下积液2例(4.88%),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34%,综合护理组术后并发患侧上肢水肿5例(12.20%),患侧上肢活动受限3例(7.32%),皮下积液1例(2.44%),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95%.患者术后护理质量良好,获得极佳的术后康复质量,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并发症,促进乳腺癌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叶露 《中国临床护理》2019,11(6):500-503
目的 探讨改良皮瓣引流护理方案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乳腺癌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皮瓣引流护理方案,即采用弹力包扎带加压,应用组合引流方案进行皮瓣引流,并使用制动袖套约束患者动作范围。比较2组患者腋窝及胸部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炎症因子、疼痛程度。 结果 2组患者腋窝及胸部引流量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1.692,P<0.001),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539,P<0.001; t=57.808,P<0.001);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6.142,P<0.001)。 结论 改良皮瓣引流护理方案能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肿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