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创伤伤口的抗菌作用。方法以兔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观察伤口细菌数量的变化和伤口大体情况。结果高温对照组创面细菌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上升趋势,与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实验组细菌数量增长显著低于高温对照组(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局部负压伤口疗法具有显著的隔离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兔创面组织水肿及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兔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在创伤后0、4、6 h分别通过光镜对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及用干湿法对各组动物的创面组织含水率检测。结果高温组较相应的常温组创面的组织含水率高(P<0.05)、病理变化严重,实验组较相应的对照组创面的组织含水率低(P<0.05)、病理变化轻。结论高温高湿创面肌肉组织水肿及病理损伤严重,局部负压伤口疗法可以有效减轻创面水肿及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伤口负压引流治疗对兔体温的影响。方法以兔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伤口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创伤后每1 h监测肛温(Tr)1次。结果高温暴露的两组兔肛温较常温环境下的两组明显增高(P<0.05),与高温对照组比较,高温实验组肛温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是导致创伤兔肛温升高的重要因素,局部伤口负压引流疗法可有效缓解高温复合创伤兔的肛温,阻止热损伤对创面局部及全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适应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阶梯救治体系,为我军未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提供有利参考。方法:根据我们以往高温高湿环境下基础研究的结论,运用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系统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进行综合论证研究。结果与结论:提出“三区五级”阶梯救治体系,形成了加强本级救治、救治靠前、内外科综合救治的救治思想,构成高温高湿环境下战创伤阶梯救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军事训练对肾脏组织的损伤作用,为高温高湿环境下训练致肾脏损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400名守礁官兵按入伍时间及训练环境分为4组(高温高湿新兵组、高温高湿老兵组、常温常湿新兵组、常温常湿老兵组),进行10 km武装越野训练,在训练前后留尿标本进行尿液常规检查.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水解酶(NA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肌苷(Cr)及尿素氮(BUN),并对各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温高湿新兵组训练后尿量为(25.2±8.5) ml,明显少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阳性率13%,血红蛋白尿阳性率17%,蛋白尿阳性率68%,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水解酶/肌酐异常率84%,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异常率89%,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训练前后Cr、BUN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下训练对官兵肾脏的影响较大,对新兵的影响更明显,老兵表现出较好的热耐受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在夏季炎热天气下进行训练和比赛,夏季的高温高湿环境对其有氧运动表现产生不利影响。大量研究证实,高温高湿环境下预冷能提高有氧运动表现。本文探讨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预冷对有氧运动表现的影响,比较不同预冷措施间的差异,总结更优的预冷措施,讨论预冷的生理学机制,为运动员和教练员等提供实施预冷措施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了解高温高湿气候中驻石某部官兵口腔健康状况,为高温高湿环境下官兵口腔卫勤保障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驻石某部官兵279例,于高温高湿的暑伏天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问卷调查。口腔健康检查项目包括口腔黏膜情况、牙周情况、菌斑指数等。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卫生行为现状、口腔保健服务要求等方面。结果(1)口腔健康检查结果:279例官兵口腔溃疡的患病率为6.46%,牙结石的患病率为87.45%,89.61%以上的官兵牙龈有炎症性改变。6颗受检牙的菌斑指数均较高,达到3级或以上的均占到了总人数的26.16%以上,最高达到了49.46%,需要按期和及早后送口腔医疗的比例为44.80%。(2)口腔调查问卷结果:17.92%的官兵每日刷牙次数不足2次,82.08%的官兵每次刷牙时间不足3分钟,21.50%的官兵半年以上才更换1次牙刷,39.78%的官兵每日吸烟5支以上。超过50.00%的官兵感到需要口腔卫生指导、口腔检查和治疗,但缺乏条件。结论驻石某部官兵口腔保健意识匮乏,高温高湿环境中官兵口腔健康状况有待提高,针对高温高湿特殊环境的口腔卫勤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细胞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将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高温高湿组、热习服组,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犬肢体枪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 、CD8^ 、CDlla^ 、CDllb^ 亚群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lla、CD11b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高温高湿组伤后lh淋巴细胞CD4^ 亚群表达水平短暂升高,随后下降,10h后明显降低;CD8^ 亚群4h后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相应导致CD4^ /CD8^ 比值8h后持续降低;CDlla^ 亚群8h后降低,而CDllb^ 亚群的变化轻微;热习服能够增加CD4^ 的表达值,抑制CD8^ 大量表达。常温常湿组CDlla、CDllb在致伤后即刻以及伤后4h显著增高;与常温常湿组比较,高温高湿组第2峰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但下降时间提前;犬热习服后可以降低第2峰的高度并且延长其平台期。提示高温高湿环境及火器伤等复合因素共同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热习服则能减轻这些不利因素造成的损害,提高机体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建立皮肤切除伤口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分别对创面施加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负压值-60mmHg)、局部氧疗(氧流量1L/min)、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局部氧疗(负压值-60mmHg,氧流量1L/min)3种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常规包扎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28d,记录各组伤口愈合数目和愈合天数并计算平均愈合时间。结果结合治疗组(即负压封闭+局部氧疗组)中10个创面全部愈合,平均愈合天数为(18.6±2.4)d,分别与负压封闭治疗组、局部氧疗组、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局部氧疗相结合能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新的治疗创面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负压创面疗法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治疗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 取巴马香猪24只,随机分为NPWT组(负压组)和无菌纱布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2只,在背部建立一个直径5 cm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并分别采用相应治疗方法。于建模成功后及治疗的第4、8、12、16天取材进行细菌计数及细菌侵袭深度分析,取1 g创面敷料用于eDNA(Extracellular DNA)分析。结果 开始治疗后负压组创面细菌计数小于对照组,从治疗的第8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治疗的第16天时两组细菌计数分别为(1.92±0.79)和(3.50±0.80),以对数lg值表示(P<0.001);生物膜成分eDNA检测显示在治疗的第4、8、12、16天时负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创面细菌平均侵袭深度均逐渐减少。但负压组细菌侵袭深度在治疗后的取材时间点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第16天时细菌侵袭深度分别为(18.2±9.7)μm和(40.0±12.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负压组可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细菌计数,减少创面eDNA成分,降低细菌侵袭深度。这可能是NPWT减轻感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国内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临床研究现状的循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国内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临床现状进行系统性研究. 方法 系统性检索2008年12月前国内发表的关于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文献,并对结果进行证据分级和质量等级的评估. 结果 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5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1篇证据分级为1b,质量等级为"优",余4篇证据分级为2b,质量等级为"差". 结论 对于负压技术相对宽泛的适应证,目前国内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疗效.今后需进一步规范该技术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包括注重选题和立题的创新性、试验设计的完善性和实用性、治疗过程的标准化等问题.提高发表文献的质量,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单纯皮肤创伤组、皮肤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皮肤创伤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于建模后次日在大鼠背部制备直径2.2cm皮肤全层缺损机械创伤(创伤复合抑郁组致伤后次日开始刺激),观察伤后1、3、5、7、10、14、18、21天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伤后前3天各组动物创面残留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自伤后5天起,抑郁复合创伤组的创面愈合速度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第7、10天时此差异进一步增大(P<0.01);伤后14天创伤复合抑郁组与抑郁复合刨伤组的创面残留面积趋于一致(P>0.05)并持续至第21天;创伤复合抑郁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3.00±2.28)天,抑郁复合创伤组为(22.17±1.72)天,与单纯创伤组(17.50±1.38)天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抑郁可显著影响创伤愈合,是造成创面愈合困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