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科院前急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以降低院前急救意外发生率。方法确定主题为"院前急救风险管理",通过组建项目团队、分析风险因素、确立高危因素、制订控制方案,以降低失效模式所产生的危害。结果院前急救患者意外发生率及投诉率降低(P0.01或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有效减少院前急救意外发生率,对降低院前急救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联合PDCA循环优化在小儿院前急救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2月1日~7月31日行院前急救治疗的6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管理;选择2021年8月1日~2022年2月28日行院前急救治疗的69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联合PDCA循环模式管理;比较两组各项时间指标(包括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院前急救效果(包括复苏成功率、静脉开通率、气管插管成功率、心电图采集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气管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FMEA与PDCA循环模式应用在小儿院前急救流程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提升院前急救效果,降低护理差错发生及投诉率,有效提高家属护理满意水平,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影响院前急救出车反应时间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改进,以缩短院前急救出车反应时间。方法根据QCC法,成立救生圈,绘制影响出车时间的各种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解决方法,制定改进措施。结果院前急救出车时间超过3 min的比例由实施QCC管理前5.8%下降到实施后0.51%,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由改进前3.06 min缩短为改进后1.68 min。结论将QCC模式运用于院前急救出车流程管理,可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提高出车效率,获得较高的病人满意度,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方法.[方法]针对住院病人跌倒问题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事先风险指数(RPN)值,实施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改进措施.[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住院病人跌倒风险指数值下降;形成住院病人跌倒的防治指南.[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应用有助于预防住院病人跌倒,从而降低了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脑卒中后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48例未实施FMEA管理模式的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将2012年5~11月收治的48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除执行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外,还运用FMEA对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发生误吸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原因和操作流程分析、评价、计算,找出导致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的高危因素及高危操作步骤,制定防范的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发生情况、失效模式6个高风险因子的RPN值及患者与家属对防误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6个高危因子的危机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及家属对防误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住院期间未发生误吸,对照组发生误吸3例.结论 应用FMEA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和采取相关措施,能有效防范风险,降低误吸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出车时用物准备与放置时间的改进对出车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秋天及冬天各100次院前急救出车.按用物准备程序,每个季节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共四组,每组各50次,传统组采用传统准备用物方法.秋天季节实验组取消了外科箱、外科液体箱,把外科病人出车的用物(夹板、颈托、纱布、绷带、胶布等)用外伤箱盛放,固定到每个急救车上,并提前把所有出车用物放到车上;冬天季节,实验组将急救箱、液体箱放于有空调接诊室的柜子里,其余的固定到车上,接到出车信息时,只提急救箱、液体箱上车.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实验组出车时所用时间明显减少(P<0.05),可明显提高急诊科护士满意度(P<0.05).结论 院前急救出车时用物准备与程序的改进,能缩短出车反应时间,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腹膜透析患者预防腹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45例未实施FMEA管理模式的腹膜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按肾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45例腹膜透析患者设为观察组,除执行肾内科护理常规外,还运用FMEA对腹膜透析患者可能发生腹膜炎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原因和操作流程分析、评价、计算、找出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高危因素及高危操作步骤,制定防范的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结果 观察组5个高危因子的危机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及家属对预防腹膜炎的相
关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在腹膜透析期间发生腹膜炎3例,对照组发生腹膜炎8例。结论 应用FMEA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和采取相关措施,规范病人的操作行为,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降低感染风险,有效预防腹膜炎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为指导,并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及病情转归进行密切观察与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分诊失误率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模式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分诊失误率为13.33%(6/45),试验组患者的分诊失误率为2.22%(1/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24±1.45)分、护理满意度(93.54±1.23)分,高于对照组的(81.54±2.41)分和(82.61±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休克发生率、ARDS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可有效降低分诊失误率及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7~ 12月入住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的1878例孕妇为对照组,按产科护理常规护理;2011年1~6月2016例孕妇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FMEA对产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分析、评估、计算RPN值,找出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及高危操作步骤,制定防范的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结果 观察组各失效模式的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内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67例(3.32%),对照组半年内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135例(7.1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M EA对产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分析和采取相关措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预见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室护理情况以及78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模式,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实施FMEA,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情况。结果FMEA实施后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感染、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FMEA实施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提升手术室软式内镜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1日-12月1日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827镜次设为FMEA实施前组;选择2022年1月1日-12月1日AER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844镜次设为FMEA实施后组。运用FMEA工具,对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操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值查找每个环节中的高危因素,并对RPN>125的关键环节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比较FMEA实施前后失效模式RPN值、内镜消毒合格率、内镜故障维修率、手术患者等待时间、手术室护士AER使用熟练度以及医生满意度的变化。结果:FMEA实施后,经过筛选并整改的5个项目的RPN值均下降至<125分;总体的RPN值由1247.24分下降至475.05分,RPN值下降率为61.91%;比较FMEA实施前后内镜消毒合格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FMEA实施后手术患者等待时间为10.35±1.57min,低于实施前的12.38±1.91min(P<0.05);手术室护士AER操作考得分为92.50±3.92分,高于实施前的80.49±5.64分(P<0.05);医生满意度为93.87±2.16分,高于实施前的83.07±3.10分(P<0.05);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室软式内镜故障维修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FMEA干预,优化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流程,加强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使手术室护士软式内镜清洗操作更加熟练,提高清洗效率与质量,减少手术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提高三级医院细菌培养标本检验前的质量管理。方法 成立院级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对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风险评估,通过FMEA分析法确定5项影响质量的失效因子为高风险因子,制定改进措施,比较FMEA实施前后风险优先指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及标本不合格率。 结果 FMEA实施后,标本检验前质量管理5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显著下降;标本不合格率由0.085%降低到0.046%。 结论 将FMEA应用于标本采集与收送流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标本检验前合格率,确保检验分析质量,提高医院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 EA )模式预防手术室压疮的效果。方法成立 FM EA小组、进行失效模式分析、绘制流程图、找出潜在失效模式、计算危机值并制定改进措施等。比较FM EA前后各失效模式PRN值变化及手术室压疮发生率。结果手术室压疮风险管理的潜在失效模式包括术前无评估或评估不足、入室后未采取正确压疮预防措施、术中防护不当、术后防治压疮措施不得当及防范制度不完善。FM EA管理后,各失效模式的PRN值均较管理前明显降低。手术室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5% vs 4.00%)(P<0.05)。结论应用FMEA进行手术室压疮风险防范管理,可有效减少潜在风险,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各类出诊原因、院前急救使用物资及急救操作。方法对201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出诊的出诊原因、院前急救物资使用及疾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现场急救成功率94.5%,死亡率5.5%;到达时患者休克3.7%、意识障碍17.1%、呼吸心跳停止4.9%。出诊原因最常见为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占29.3%。院前急救物资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担架,占81.1%。院前急救操作最多的是球囊辅助通气,占6.1%;其次为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分别占4.3%、2.4%。结论院前急救以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最多,危重患者比例较高,担架使用率最高,囊辅助通气最多。院前急救应根据分析结果优化配置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优化骨科成批伤急诊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骨科成批伤患者90例,根据患者不同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流程,研究组患者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的急诊急救流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满意度、投诉情况。结果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为28. 9%(13/45),对照组为55. 6%(25/45),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满意度方面,研究组为88. 9%(40/45),对照组为62. 2%(28/4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投诉率方面,研究组为2. 2%(1/45),对照组为8. 9%(4/45),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优化骨科成批伤急诊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急诊急救流程效果显著提高,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